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两种和平的比较

©文/  朱海就

编辑:禅心云起、瑞秋的春天
☄ 他们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来维持武力,是在为自己的奴役买单,但他们却会以为这是在为和平买单。
当前俄乌克冲突,引起人们对和平问题的关切。人们都渴望拥有和平,甚至侵略者也会说自己热爱和平。那么什么是和平?在下文中,笔者将区分两种“和平”,一种是真正的和平,它与自发秩序以及自由与正义联系在一起,另一种是虚假的和平,它与奴役或人为的强制联系在一起。
可以设想两种“和平”。第一种是所有人的行动都基于一般性规则(真正的法律),在此之上产生自发秩序,这时的“和平”是自发秩序的一个特征,或者说,这时产生的自发秩序必然伴随着和平,因为不同人、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兼容的。
第二种和平是某个人或某些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所产生的和平,这时个体要服从强制者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和平的表象,如在一国内也维持了某种没有战争的秩序,但这种和平是“虚假的和平”,因为在这种“和平”下,是没有自由和正义的。和平作为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个体幸福的不断增进,如个体幸福不能增进,维护和平就没有意义。
真正的和平要求权力机构必须是价值中立的,它只服务于社会的分工合作法则,促进自发秩序,而不能实施自己或某些人的意志,或为某些具体的目标服务,如维护某种特定的文化或价值观等。这种和平要求政府的强制力,只能被用于实施普遍的一般性规则。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体可以有自己的具体目标,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他们的行动都应该遵守一般性规则,如对财产权与合约的尊重。当这种普遍的规则得到遵循时,具有不同信仰或价值观的个体或国家都可以和平共处。
这种“真正的和平”是“否定性”的。否定性是指“不是规定你应该做什么,而是禁止你做什么”,类似伯林说的“消极自由”。和平正是这样一项否定性价值,它是通过不断地消除导致冲突的因素,而不是通过构建某个人或某些人想要的和平的方式来实现的。
如某个个体、组织或政府把自己的价值观或意志,如他们附加条件的和平强加于他人时,就出现冲突。如强制施加的对象是本国国民,这时产生的是奴役或对自由的剥夺,这也是冲突,虽然可能没有直接的或剧烈的表现。当这种强制施加的对象是他国国民时,就出现了“侵略战争”。由于侵略战争的目的也是奴役他国国民,所以这两种奴役是没有根本区别的,无非对象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反对侵略战争,不仅是因为它导致流血,还因为它导致了奴役。如战争的目的是让人们摆脱奴役,获得自由,那么这样的战争往往是不能和侵略战争相提并论的,如二战时盟军把一些国家从希特勒的占领中解救出来。反对侵略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反对奴役,让个体获得自由。没有战争,并不意味着个体就获得了自由。一国的国民被奴役,可能是历史上某场侵略战争或的结果,也可能是内部某场战争的结果。侵略发生在什么时候,由谁发动的,在哪里发动的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不是产生了奴役这一结果。
奴役下的和平并不是人们想要的和平,人们渴求的是与自由与正义联系在一起的和平,是自由不断扩大的和平。事实上,奴役下的和平,往往是战争的根源。因为人们会为了摆脱奴役而战。那么,自由与正义之上的和平怎么才有可能?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的强制只能被用来实施普遍的一般性规则,比如禁止侵犯产权。只要个体的行动没有超出一般性规则所限定的范围,他的行动都应该受保护。
但是,自由与正义之上的和平,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即不是任何国家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就享有的。换句话说,享有这样的和平,对国民的认识与行动是有要求的,他们应该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判断政府的某种制度和政策是否有利于自发秩序的形成,即真正的和平的获得。在这方面,经济学可以起很大作用,因为经济学揭示违背合作法则的干预主义、垄断与管制等都会导致冲突。经济学的作用更是体现在告诉人们,和平的实现并不以人为的,以违背普遍的正义法则为代价的强制,在自发秩序下,同样可以有和平,并且这种和平才是可欲的。这种和平伴随着所有人都有实现其各自目的的前景。
很多人相信丛林法则,认为一个国家要保持相当的武力,如拥有核武来对付其他国家时,才有和平的可能性。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国家的武力超出了维护自发秩序(一般性规则)的需要,而是变成了维护某种特定利益(包括维护统治地位)的工具,这样的武力对和平构成了威胁,而不是构成和平的条件。如武力只限于阻止侵犯产权,维护自发秩序的范围,那么保留这种武力是和平之所需,不会威胁到和平。当然,保留这样的武力,要求权力被严格限制在维护自发秩序的范围内,这也意味着武力不会被权力滥用,出现侵略他国的可能性。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实中由于有的国家保有的暴力远远超出了维护自发秩序的需要,这样的武力对他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这时其他国家有必要针对性地进行防御。
因此,“国家必须拥有大量武力才能实现国家间的和平”的观点是不成立的。这种丛林主义的观念混淆了两种和平,即“真正的和平”与“虚假的和平”,这种错误的观念让人们乖乖地服从于奴役下的“和平”状态,认为惟有如此,才有和平。他们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来维持武力,是在为自己的奴役买单,但他们却会以为这是在为和平买单。目前不同国家间通过发展军备来维护和平的状态不是必然,相反,它是人类文明程度还比较低的体现。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有形无形的文化交融、贸易往来前所未有,和平不应该成为战争的间歇,而应该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而如果和平是目的,那市场就是和平的最佳手段。理解市场,才能理解和平;保护市场,才能寻得和平。
朱海就老师说:“受错误思想影响,人们会误把虚假的市场视为真正的市场,走在“通往虚假市场之路”而不自知,这对任何一个渴望幸福生活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风险。”
对“真正的市场”的呼唤,也是对文明的呼唤。
“真正的市场”并不只是经济活动,而是人的行动对一般性规则的遵守。只有真正的市场才能让一个社会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繁荣。这种市场观其实就是文明本身。
为此,私产人文诚挚推荐朱海就《真正的市场》签名版,数量有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