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中国云报」可快速关注
先睹为快
国内公有云领域超融合系统部署规模最大、节点数量最多的是哪家?阿里云?不对。是联通沃云,它与国内超融合厂商SmartX联合研发的超融合与分布式存储的总容量达到了PB级。
虽然超融合早就在国外风声水起,但是在中国,超融合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通常被用于VDI(虚拟桌面)或企业的一些非关键应用。难道超融合只能是小打小闹?不,联通沃云的成功应用给了这一说法最有力的回击,超融合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超融合不是小打小闹
在公有云运营方面具有天生优势且能够提供成熟的数据中心支持和服务的就是电信运营商。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在公有云服务方面各有所长,并且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的方法论和运营体系。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是中国联通的全资子公司,肩负着联通沃云的研发、运维重任。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已经在廊坊、呼和浩特、哈尔滨、无锡、西安、香港等地拥有十大云数据中心,对外提供公有云、专享服务云等服务,具体包括云主机、云存储等产品,主要服务于企业级客户,在智慧城市、政府办公、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联通在云计算方面的探索起步较早,从2009年开始进行云计算技术方面的储备,2013年推出了“沃云”品牌。2016年初,中国联通正式发布云计算发展策略,明确提出要将“沃云”打造成具备承载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公众云产品能力的平台。中国联通云数据公司云计算与大数据研发部总经理陈清金博士向记者介绍说:“沃云是一个全国联通、统一运营的云平台。目前,除新疆、西藏等少数几个西部省以外,沃云的服务已经覆盖国内的26个省自治区,总的计算能力达十几万核,存储容量达数百PB。”

国联通云数据公司云计算与大数据研发部总经理陈清金博士(右)与
SmartX联合创始人&产品总监王弘毅

其实,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多多少少都已经在开源、软件定义等新兴技术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联通沃云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样板。沃云是基于OpenStack构建的云服务平台。当初构建沃云平台时,中国联通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为虚拟化平台寻找一个合适的存储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在存储方面的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采用集中式存储,到现在慢慢过渡到超融合和分布式存储,中国联通始终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不同的应用匹配最适合的存储解决方案。
谈到与SmartX结缘的过程,陈清金介绍说:“在存储方面,我们最关注的是成本、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之所以选择SmartX,主要还是因为它在技术上能满足我们对存储的严苛需求。另外,SmartX能够积极配合我们的需要,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进一步优化业务的同时,还能快速响应,在最短的时间窗口内解决我们应用中的问题。”
毋庸置疑,中国联通自身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开发能力。但是,中国联通在沃云的开发、运维方面并没有大包大揽,而是采用自主创新与集成式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依靠像SmartX这样既有技术实力又有特色的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把控,适度参与,不断优化云平台,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陈清金举例说:“汽车制造商虽然生产整车,但不一定所有的零部件都自己生产。在技术开发方面,我们的角色有点像汽车制造商,把控全局,并且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对于那些专业性强、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以及技术壁垒高或者已经实现了市场充分竞争的技术领域,则谨慎对待,不轻易触碰。
作为一个云服务商,中国联通的职责是急用户之所急,持续提升用户的体验,而技术和平台,比如OpenStack、超融合等,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
替代就这样发生了
和很多客户一样,中国联通在存储方面最开始采用的也是FC SAN、IP SAN。但是这类传统的集中式存储无法满足OpenStack对存储的需求,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第一,存储系统无法感知上层虚拟机业务,导致I/O路径冗长;第二,存储控制器扩展困难,存在性能瓶颈;第三,存储系统存在单点故障;第四,采用专有硬件,成本高昂,且升级困难;第五,需要多套管理系统,增加了运维的复杂度。
既然在通往云计算的道路上,集中式存储有么多“坑”,中国联通不得不另辟蹊径。2012年,中国联通开始尝试软件定义存储。相比传统的集中式存储,可扩展的分布式存储显然更适合虚拟化和云计算的应用场景。沃云很时髦,一开始就采用了开源分布式存储系统Ceph。近两年,Ceph才成了中国存储圈的新贵,顶着软件定义、开源等光环,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在企业级应用中,Ceph的表现都十分抢眼。在某些用户的眼里,Ceph与OpenStack简直成了绝配。
作为Ceph应用的先行者,沃云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始终以实际应用的效果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随着业务量迅速扩大,沃云很快就发现Ceph渐渐地有些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第一,架构设计与实现存在I/O路径过长的问题;第二,无法充分发挥像SSD这样的高性能存储设备的性能优势;第三,Ceph是开源软件,软件的Bug修复主要依赖社区,响应速度较慢;第四,开源项目产品成熟度不高,用于生产环境存在一定问题,而且二次开发的成本较高;第五,缺少高效的管理运维工具,运维负担较重。
中国联通是Ceph的早期使用者,当时的开源产品确实存在技术点繁多,以及缺乏完善的故障修复、备份管理、容灾解决方案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沃云系统多样化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沃云又开始了新一轮探索,超融合就是在这时闯入了沃云的视线。

沃云超融合架构图
沃云与超融合的合作伙伴SmartX联手打造了“OpenStack+SmartX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SmartX ZBS”的超融合云计算平台。在沃云平台中,SmartX ZBS基于软件定义的方式,池化了所有节点的存储资源,  向OpenStack提供统一存储服务,使得Glance与Cinder可以共享统一的存储资源,对外提供虚拟机镜像与虚拟卷服务。另外,SmartX ZBS的秒级快照与克隆技术,省去了Nova模块下载镜像的步骤,大幅提高了创建虚拟机的速度和成功率。SmartX联合创始人&产品总监王弘毅表示:“SmartX ZBS为OpenStack提供了横向扩展、高可用、高性能、易管理的块存储功能,充分展现了超融合的价值,让IT变得更简单。”
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可以灵活扩展,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而软件定义存储不依赖硬件,可以更好地满足性能和扩展性的特点,使其成了云平台的最佳拍档。这些都是沃云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宝贵经验。陈清金认为,超融合是软件定义存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高度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不仅在互联网企业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了Google、亚马逊AWS等的最爱,而且也逐渐被企业级用户所接受,也可以稳定支持Oracle数据库等主流商业应用。
“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才是真正的超融合。”王弘毅表示,“超融合这把“大伞”汇聚的内容越来越多,包括容器技术、灾备等。现在,人们又在尝试将超融合用于二级存储和数据挖掘。超融合不仅仅是一个存储,而是一个完整的IT基础架构,它还有很多潜力亟待挖掘。”
沃云在存储方面另一个值得借鉴的法是兼容并蓄。虽然超融合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沃云并没有把宝全部押在超融合上,而是为不同的应用配备最适宜的存储解决方案。比如,虽然应用规模越来越小,但是计费系统、一些大的交易型数据库还在采用SAN存储,超融合主要解决的是传统块存储性能和扩展性差的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开源存储。这一原则也符合当前“双模IT”或称“混合IT”的发展趋势,可以同时为传统应用和原生云应用提供支持。
术业有专攻,沃云采用SmartX ZBS就是为了突破以前块存储的应用瓶颈。王弘毅着重向记者解释了SmartX的“专”。许多厂商的惯常作法是对开源软件进行封装,在此基础上推出自己的超融合解决方案。而SmartX并没有走开源软件这一捷径,反而是从头开发自己的软件,这样可以更快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存储这个产品很特别,平时没事,而一旦出问题就是大事,所以稳定性、可靠性对于存储来说是头等大事。在其他厂商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超融合解决方案能够支持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甚至更多类型的存储应用时,SmartX只专心致志做好块存储,这样才能保证其超融合解决方案拥有更高的稳定性。
未来还有很多可能
沃云与SmartX的合作始于2015年11月,双方联合开发的超融合平台在交付使用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SmartX ZBS的多维数据保护技术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很好地解决了云平台存储扩展性和性能瓶颈等问题。
相比传统SAN存储和开源存储,SmartX支撑的沃云平台,运维更简单,充分满足了业务应用对 IT系统灵活性的需求,同时缩短了新业务系统的上线时间。“SmartX + OpenStack”的超融合云平台统一了所有服务器的配置,简化了采购流程,降低了运维复杂度。
目前,沃云分布式块存储运行良好,为广大政企客户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的块存储产品与服务。谈到未来的合作,陈清金表示,他们很“专一”,因为存储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如果盲目引入多个供应商,可能会造成不同存储方案的不兼容,给应用和管理制造麻烦。未来,沃云会继续与SmartX在云计算、超融合、分布式存储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研发出更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功能,为公有云服务的发展铺平道路。同时,沃云将秉承开放的态度,更好地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感谢关注中国云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