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452年二月初五,干掉太子七个月后,一代雄主拓跋焘暴毙。
史书中说的是拓跋焘怀念自己可爱的好儿子,随后挑拨离间的宗爱担心自己被清算,所以干掉了拓跋焘。
(世祖追悼恭宗,爱惧诛,遂谋逆。二年春,世祖暴崩,爱所为也)
历史有时已经不是简单的相似了,是换个人名就重来。
武帝当初给刘据平反后也杀了大量脏手套,结果人家莽何罗兄弟决定跟你这不讲究的领导鱼死网破了。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乃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
一个是“
世祖追悼恭宗,爱惧诛,遂谋逆
”,一个是“
后上知太子冤,乃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
”,这俩一比,唯一的区别,就是
“爱”
成功了,
“何罗兄弟”
失败了。

451年十二月二十七,拓跋焘封已故太子之子,12岁的拓跋浚为高阳王,后因拓跋浚是嫡长孙不应为藩王被取消。
(十有二月丁丑,车驾还宫。封皇孙浚为高阳王。寻以皇孙世嫡,不宜在蕃,乃止)
这对于有些人来讲,是相当可怕的政治信号。
这说明老皇帝要把皇位传给孙子。
既如此,下一个步骤这老东西这就得把弄死儿子的罪名推出去。
卸磨杀驴找狗背锅这事拓跋焘也是用了太多次了,这回被人家提前猜出来了。
最近的一次,是甩锅崔浩。
当年李顺明明是他大怒后下令杀的,但崔浩死后拓跋焘却对李顺的兄弟李孝伯说:你哥哥当年虽然误国,但我们是有真感情的,就是崔浩这王八蛋窜动拱火,杀你哥的是崔浩啊!
(顺死后数年,其从父弟孝伯为世祖知重,居中用事。及浩之诛,世祖怒甚,谓孝伯曰:卿从兄往虽误国,朕意亦未便至此。由浩谮毁,朕忿遂盛。杀卿从兄者,浩也)
宗爱进入了拓跋焘的射程。
都是这货挑拨我们父子感情!
现在我幡然悔悟,要给我儿子报仇,随后跟榜样汉武帝学建个思子宫,让天下也感动一下。

当年刘据被弄死一周年后,汉武帝作秀般的将一个为太子上书抱冤的芝麻官田千秋提拔为九卿级别的大鸿胪,随后对巫蛊案反倒清算,首恶江充已死,刘彻恢复了自文帝起已废除近百年的夷族之刑,夷江充三族,又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讨灭太子功劳最大的莽通被杀,与太子作战封侯的商丘成、张富昌和李寿分别自杀,大佬级的黑手李广利与刘屈氂被灭族。
群众里面有坏人啊!我儿子冤啊!

照着这个一周年大清算的作业抄,宗爱还有半年的活头。

不过,玩了一辈子鹰的拓跋焘这次玩砸了,也许是拓跋焘翻参考书时忘了拿走书签了,人家宗爱在他释放皇嫡孙不封藩王的政治信号仅仅一个多月后就先动刀了。
伺候你几十年了,太知道你是个什么德性了!

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小集团下手了。
因为拓跋焘死后,史书记载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侍中太原公薛提等达成协议,先秘不发丧。
(二年春,世祖暴崩,爱所为也。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侍中太原公薛提等秘不发丧)
宗爱只是因为是拓跋焘的近侍方便动手,灭太子的狗也不仅仅是一个宗爱,对于拓跋焘来讲,自己最脏的那几只手套都得扔掉,武帝清算时那是干掉了多少人···

结果弑君小分队内部意见不统一,兰延与和疋打算立此时的皇三子秦王拓跋翰,甚至征拓跋翰置于秘室准备操作,太原公薛提则要立皇嫡孙拓跋浚。(疋以皇孙浚冲幼,欲立长君,徵秦王翰,置之秘室;提以浚嫡皇孙,不可废)
双方面争执不下。(延等犹豫未决)
宗爱当时并没有表态,知道这帮人的打算后开始了自己的密谋,他打算立和自己关系好的皇六子拓跋余,随后也秘密迎拓跋余进宫,然后矫皇后令征兰延等入殿。(爱知其谋。始爱负罪于东宫,而与吴王余素协,乃密迎余自中宫便门入,矫皇后令征延等)
兰延等因为从来没拿宗爱当回事,所以没怀疑,都跟着去了。(延等以爱素贱,弗之疑,皆随之入)
真的吗?
政治人物在这个废立关头可能如此吗?尤其他们手中是有禁军的,可能会在这个关头单枪匹马的跟着走吗?
只有一种可能,宗爱是这个小团体都相信的自己人。
所谓的宗爱弑君,是个团队作品。
宗爱随后埋伏刀斧手团灭了弑君团队,又杀了秦王拓跋翰,立了拓跋余。(爱先使阉竖三十人持仗于宫内,及延等入,以次收缚,斩于殿堂。执秦王翰,杀之于永巷而立余)
拓跋余随后以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
巅峰太监横空出世了。
宗爱掌权后开始行皇帝之权,代人集团不服,群情激奋,半年多后拓跋余作为傀儡决定找宗爱夺权。
(爱既立余,位居元辅,录三省,兼总戎禁,坐召公卿,权恣日甚,内外惮之。群情咸以为爱必有赵高、阎乐之祸,余疑之,遂谋夺其权)

一看苗头不对,这回又是人家宗爱抓了先手。

十月初一,拓跋余夜里去东庙祭祀,宗爱命小黄门贾周等杀了拓跋余。
先手大师的宗爱没有想到,他这回成了被人家算计的一环。

他的心腹内部出叛徒了。
宗爱暗杀拓跋余这事只有羽林中郎将刘尼知道,刘尼当场就劝宗爱立已故太子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浚了。(宗爱既杀南安王余于东庙,秘之,唯尼知状。尼劝爱立文成)
随后宗爱的反映很有意思。
宗爱大惊道:你是不是傻!皇孙要是立了,你忘了他爹是咋死的了!(爱自以负罪于景穆,闻而惊曰:君大痴人!皇孙若立,岂忘正平时事乎!)
宗爱表达的意思有两个:
1、他们是弄死太子的脏手套,这个平城人都知道,将来人家皇孙不会放过的。
2、这个脏手套不光我宗爱,还有你刘尼,所以“闻而惊曰”你是不是冒傻气!
当年搞死太子的集团有你们禁军的事,咱们都是拓跋焘的狗腿子,都属于骨灰级反动派,你咋想起来立皇孙啦!
宗爱惊诧的同时没品出刘尼这个话的味道。
能在拓跋焘身边混到羽林中郎将级别的禁军武官,会傻不愣登的突然抛出这句话吗?
看一下刘尼档案,此人为代人集团勋旧,从姓来看大概率是匈奴后裔,曾祖刘敦有功于拓跋珪时代是方面大人,父亲是官军将军,自己因勇武被拓跋焘看重。
(刘尼,代人也。曾祖敦,有功于道武,为方面大人。父娄,为冠军将军。尼勇果善射,太武见而善之,拜羽林中郎,赐爵昌国子)
这个人的根子很深,他这么说,必然有他背后的利益链条。
也许之前他刘尼和你宗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但现在人家又修出另一条赛道了。

刘尼在试探性的问你是否要临时参股。

宗爱当时没品出来。
刘尼随后又问了一句话:不立皇孙立谁?(尼曰:若尔,立谁?)
宗爱说:回宫后从诸王里面挑一个听话的呗。(爱曰:待还宫,擢诸王子贤者而立之)
刘尼知道了宗爱的企图,随后开始了B计划。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潜在的关键疑点要被拎出来着重分析。

皇孙拓跋浚和皇子拓跋翰在拓跋焘死后同为候选人,但在宗爱立了拓跋余后,拓跋翰被当场就杀了,有深仇大恨的皇孙拓跋浚却并没有被干掉。
难道宗爱不知道要斩草除根吗?从他现在对刘尼的回话来看,他不是不知道这层厉害关系。
但拓跋浚却活的好好的。
这说明,皇嫡孙背后有一股势力在保护他,宗爱暂时没法撕破脸。
谁在保护他?
史书上表示,最直接的保护人是他的乳母常氏。(高宗乳母常氏,本辽西人。太延中,以事入宫,世祖选乳高宗。慈和履顺,有劬劳保护之功

十七年前,435年七月,北燕覆灭前夕,北魏去和龙(辽宁朝阳市)拆迁了六千口男女。(秋七月,田于棝杨。己卯,丕等至于和龙,徙男女六千口而还)
这次迁往平城的六千人中,有这位姓常氏。

由于“子立母死”的本质是为了避免后族权势扩大,所以皇子乳母的人选都没有选择代人集团,拓跋焘当年的“保母”窦氏,就是因为夫家犯事被全部干掉的罪人,这个窦氏因为具备不错的个人素养从罪人堆儿里挑出来戴罪立功的。
(世祖保姆窦氏,初以夫家坐事诛,与二女俱入宫。操行纯备,进退以礼。太宗命为世祖保姆)
这个从东北来的少妇在一系列阴错阳差后成了拓跋浚的乳母。
由于“子立母死”的规矩,这个皇长孙必须从小就断绝和亲娘的感情,否则将来下手时难舍难分,所以这个常乳母,成了拓跋浚实质意义上的娘。
一个罪人的乳母,哪来这么大的能量?
这要从拓跋浚本传中寻找答案。
拓跋浚从小就聪明,深受拓跋焘喜爱,早早就养在左右,号“世嫡皇孙”。(帝少聪达,世祖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
五岁的时候就跟着拓跋焘北巡了,从小就被爷爷视为有帝王气象。(年五岁,世祖北巡,帝从在后,逢虏帅桎一奴欲加其罚。帝谓之曰:奴今遭我,汝宜释之。帅奉命解缚。世祖闻之,曰:此兒虽小,欲以天子自处。意奇之)
等大一些后,更是跟着开始掺和朝政。(既长,风格异常,每有大政,常参决可否)
这孩子的能力不见得真的如史书中贴金的那么厉害,但这一堆客观说明了一件事:这个皇嫡孙是始终跟在拓跋焘身边的。
拓跋焘死的时候,拓跋浚虚岁12。
既然这孩子常年跟在拓跋焘身边,身边就肯定少不了常氏这个“娘”。
常氏在这些年中通过这个“娘”的身份,结交了很多拓跋焘身边的能量。
不要诧异常氏为啥会有这种政治影响,因为从拓跋焘的乳母窦氏开始,整个政治高层就已经看到了皇帝“保母”这个“子立母死”制度下新兴起的政治能量意味着啥了。
1、拓跋焘跟他这保母关系很好,几乎跟亲娘一样,继位后就封了保太后,后面更是尊为皇太后,还封其弟为辽东王。(世祖保母窦氏,初以夫家坐事诛,与二女俱入宫。操行纯备,进退以礼。太宗命为世祖保母。性仁慈,勤抚导。世祖感其恩训,奉养不异所生。及即位,尊为保太后,后尊为皇太后,封其弟漏头为辽东王)
2、窦太后有很强的政治能量,拓跋焘平凉州时柔然入侵,是太后命诸将去平事的。
(太后训厘内外,甚有声称。性恬素寡欲,喜怒不形于色,好扬人之善,隐人之过。世祖征凉州,蠕蠕吴提入寇,太后命诸将击走之)

关于此次柔然入侵,看一下详细原貌:拓跋焘西征后命穆寿辅佐太子总录机要,结果穆寿根据算命的结果没有设防,然后人家柔然偷袭了,平城大惊。穆寿傻眼了,打算带着太子出逃,随后是这位窦太后力挽狂澜率领同志们打跑柔然的。(舆驾征凉州,命寿辅恭宗,总录要机,内外听焉······寿信卜筮之言,谓贼不来,竟不设备。而吴提果至,侵及善无,京师大骇。寿不知所为,欲筑西郭门,请恭宗避保南山。惠太后不听,乃止。遣司空长孙道生等击走之
穆寿是拓跋晃的辅政四大臣,代人集团勋旧,总政事,能硬扛巅峰崔浩的存在。(恭宗监国,寿与崔浩等辅政,人皆敬浩,寿独凌之)
虽然如此,最后是窦太后行使皇权的。

由此可以看出窦太后的权势。

3、拓跋焘很拿她这保母当回事,窦太后死后诏天下默哀三日,葬在了老太太本人选定的墓地建碑颂德。(真君元年崩,时年六十三。诏天下大临三日,太保卢鲁元监护丧事,谥曰惠,葬崞山,从后意也。初,后尝登崞山,顾谓左右曰:吾母养帝躬,敬神而爱人,若死而不灭,必不为贱鬼。然于先朝本无位次,不可违礼以从园陵。此山之上,可以终托。故葬焉。别立后寝庙于崞山,建碑颂德)
常氏这个未来的“保太后”始终带着皇嫡孙在拓跋焘身边,自然能结交各路政治能量。
尤其禁军中的势力里,更是明白这位小主子背后保母的意义。
这个常氏,就是下一个窦太后。
所以也许拓跋焘的近臣和太子拓跋晃可能不对付,但对这个自幼就在身边的没有利益冲突只有无限未来的隔代接班人,拓跋焘身边的力量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尤其孩子懂什么!就算我跟他爹关系不行又能咋地!小皇孙从小就被拓跋焘控制在身边,我跟这保母关系好就全有了!

刘尼在拓跋余被宗爱杀掉后迅速密报了殿中尚书源贺,这位源贺与刘尼同掌宿卫兵都是禁军武官,随后源贺又找来了南部尚书陆丽,仨人最终敲定迎立皇孙。(尼惧其有变,密以状告殿中尚书源贺。时与尼俱典兵宿卫,仍共南部尚书陆丽谋,密奉皇孙)
又牵出来了两个人,殿中尚书源贺和南部尚书陆丽。
来看看这两个人的档案记载。
《魏书.源贺传》中描写的比较一致,拓跋余被宗爱杀了,源贺利用手中的禁兵隔绝了禁宫,随后与陆丽定策扶植皇孙拓跋浚,随后命陆丽与刘尼去苑中接皇孙继位,源贺继续控制宫禁为内应。(南安王余为宗爱所杀也,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与南部尚书陆丽决议定策,翼戴高宗。令丽与刘尼驰诣苑中,奉迎高宗,贺守禁中为之内应)
《魏书.陆丽传》中信号则多了很多,拓跋余被杀后,陆丽挑起了旗帜,与殿中尚书长孙渴侯、尚书源贺、羽林中郎刘尼奉迎皇孙于苑中立为皇帝,陆丽是是核心枢纽,是首功。(太武崩,南安王余立。既而为中常侍宗爱等所杀。百寮忧惶,莫知所立。丽首建大议,与殿中尚书长孙渴侯、尚书源贺、羽林中郎刘尼奉迎文成于苑中而立之。社稷获安,丽之谋也
新出现的这个长孙渴侯没有传,而且不久就被干掉了,所以属于边缘人物。

北魏的侍中和尚书这些咱汉人官僚集团中的文官到了北魏的中期,都是禁军的长官。
比如源贺和长孙渴侯,此时作为殿中尚书就是手握禁军的。(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南齐书.魏虏传》也进行了背书:殿中尚书知殿内兵马仓库。
殿中尚书设有两位,比如此时的源贺和长孙渴侯;之前拓跋焘时代的殿中尚书是扶风公拓跋处真和乙拔。
(诏殿中尚书扶风公元处真、尚书平阳公慕容嵩二万骑讨薛永宗;诏殿中尚书乙拔率五将三万骑···)
殿中尚书这岗位有点类似于魏晋南朝和北朝后期的左、右卫将军。

源贺跟长孙渴侯,此时这哥俩控制的范围类似于大司马门的位置,因为只有那样才能达到“
静遏外内
”的效果。

立帝的铁三角基本确定就是三个人:
1、宗爱的心腹,双面谍羽林中郎将刘尼;
2、刘尼汇报的上线,殿中尚书源贺;
3、源贺找来合计方案的南部尚书陆丽。
这仨人中,核心人物是陆丽。
陆丽的核心之处有两点:
1、首建大义,人家是禁军各方势力的意见领袖。(丽首建大议,与殿中尚书长孙渴侯、尚书源贺、羽林中郎刘尼奉迎文成于苑中而立之。社稷获安,丽之谋也)
2、能敲开保母常氏的门,是他亲自接的皇嫡孙拓跋浚,俩人单马入的禁宫。(于是,贺与尚书长孙渴侯严兵守卫,尼与丽迎文成于苑中。丽抱文成于马上,入于京城;令丽与刘尼驰诣苑中奉迎,贺营中为内应。俄而丽抱文成,单骑而至
源贺没有自己去接皇孙;刘尼更是先得找上线源贺汇报这事。
是陆丽把小皇帝抱在马上,而不是一块跟着去的刘尼。
无论是“首建大议”,还是亲自接出了拓跋浚,都说明这个人是常氏最信任的盟友。
只有他才能接出皇孙。

也只有他挑头干这事,其他禁军大佬才相信这政治旗帜真能搞得到,也才会跟你干这玩命的活。
至此,基本可以确定保母常氏背后最重要的那个靠山是谁了。
就是陆丽。
准确的说,是陆家。
陆丽家族是代人集团勋贵大族,祖上是拓跋部的加盟部落。(陆俟,代人也。曾祖干,祖引,世领部落)
陆丽的爷爷那辈是拓跋珪入中原的悍将。
(父突,太祖时率部民随从征伐,数有战功,拜厉威将军、离石镇将。天兴中,为上党太守、关内侯)
其父陆俟在拓跋嗣时代就已经是禁军大佬了,还兼着人事工作。(俟少聪慧,有策略。太宗践阼,拜侍郎,迁内侍,袭爵关内侯,转龙骧将军、给事中,典选部兰台事)
陆俟的背景深厚到了这官可以按着自己脾气当。(当官而行,无所屈桡)
陆俟到了拓跋焘时代更是立有大军功,后为冀州刺史,考评政绩时为天下第一。(时考州郡治功,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
随后又历任都督洛豫二州诸军事、虎牢镇大将;使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安定镇大将;平东将军、怀荒镇大将;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平西将军、长安镇大将;后入朝为内都大官。
虎牢镇、安定镇、怀荒镇、长安镇,这地儿都多硬啊!

拓跋焘死的时候,陆俟时任外都大官,散骑常侍。
外都大官并与中都大官、内都大官合称为三都大官,掌刑狱、诉讼,任此职者多为宗室诸王、外戚及胡汉重臣,权势很大,吊祭时位在三公、尚书令之上。
老爷子陆俟虽然没露面,但在小皇孙上位后迅速被封了王。
陆家和常氏的深度联盟,使得宗爱当初没能在干掉拓跋翰后对皇嫡孙拓跋浚斩草除根。

陆丽单骑抱了拓跋浚回宫后,源贺才开门。(俄而丽抱高宗单骑而至,贺乃开门)
另一面,刘尼护送陆丽回宫后迅速回了拓跋余被杀的东庙,大呼道:宗爱杀了皇帝大逆不道,皇孙已经登位,有诏书咱们宿卫军都无罪还宫!禁军高呼万岁。(尼驰还东庙,大呼曰:“宗爱杀南安王,大逆不道。皇孙已登大位。有诏,宿卫之士,皆可还宫。”众咸唱万岁)
注意刘尼的这句“有诏,宿卫之士,皆可还宫”
你宿卫之士,回宫不是正常的嘛?
这说明了,宗爱杀皇帝拓跋余这事,刘尼手下的宿卫兵是重度参与者。
刘尼作为长官带领大家找到了新方向,并免了责。
甚至说,宗爱杀拓跋余这事,本就是陆丽和常氏背后操盘的黄雀行动。

拓跋余是蝉,宗爱则做了那只螳螂。

这个时候源贺与长孙渴侯已经抓了突然被关在城外的宗爱一党,带兵直接进入了大殿拥戴拓跋浚于宫门外,登永安殿即位。(贺及渴侯登执宗爱、贾周等,勒兵而入,奉文成于宫门外,入登永安殿)
接下来拓跋浚登位后的表演,让所有人明白了常氏的铁势力范围。
十月戊申,拓跋浚即皇帝位,随后第一个封赏的是禁军中的拓跋元寿和长孙渴侯,这俩级别最高,最先安抚提拔,随后紧接着十一月双双落马被全部赐死。(兴安元年冬十月,以骠骑大将军元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尚书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仪同三司。十有一月丙子,二人争权,并赐死)
十一月癸未,拓跋焘仅存的两个儿子同时离奇死亡。(癸未,广阳王建薨,临淮王谭薨)
十一月甲申,拓跋浚生母神秘死亡。(甲申,皇妣薨)
拓跋浚生母本来以为随着爷们拓跋晃的死亡自己能够活下来,但很遗憾,人家保母大人帮着你儿子上位了,作为同一个生态位的潜在“竞争者”,你必须死。
常氏把拓跋浚的亲娘给“子立母死”了。
从这一刻开始,拓跋珪当年伟大构想的后宫不得干政彻底变质了。
你的初衷在仅仅不到半个世纪后就被打脸了,讽刺不讽刺?

太尉张黎和司徒古弼这俩高级别被罢黜为外都大官,当年拓跋晃444年辅政时就有这俩,后来又是拓跋余或者说是宗爱的盟友,不久被杀。(魏南安王余之立也,以古弼为司徒,张黎为太尉。及高宗立,弼、黎议不合旨,黜为外都大官;坐有怨言,且家人告其为巫蛊,皆被诛)
接下来又一大堆迅速上位并迅速被杀的超级大风暴,我直接上原文,最终的胜利者我红体标下来,没标的都迅速落马了。
平南将军、宋子侯周忸进爵乐陵王,南部尚书、章安子陆丽为平原王,文武各加位一等。
壬寅,追尊景穆太子为景穆皇帝,皇妣为恭皇后;
尊保母常氏为保太后。

十有二月乙卯,初复佛法。丁巳,以乐陵王周忸为太尉,平原王陆丽为司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
戊寅,建业公陆俟进爵东平王,广平公杜遗进爵为王。
甲子,太尉、乐陵王周忸有罪,赐死。濮阳公闾若文进爵为王。

453二年春正月辛巳,司空杜元宝进爵京兆王。广平王杜遗薨。
尚书仆射、东安公刘尼进爵为王。
封建宁王崇子丽为济南王。
丙戌,尚书、西平公源贺进爵为王。

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宝谋反,伏诛;建宁王崇、崇子济南王丽为元宝所引,各赐死。
三月壬午,魏主尊保太后为皇太后,追赠祖考,官爵兄弟,皆如外戚。

闰六月乙亥,魏太皇太后赫连氏殂。

七月乙丑,魏濮陽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皆坐谋叛,仁赐死于长安,若文伏诛。
最终的胜利者:皇太后常氏、平原王陆丽、东安王刘尼、西平王源贺。
杜元宝集团、周忸、闾若文都在极短的时间里封王随后被干掉。
杜元宝集团是拓跋焘的亲姥家,亲妈杜家的势力,拓跋焘长大后赐了舅舅杜超大富贵。(杜超,字祖仁,魏郡鄴人,密皇后之兄也。少有节操。泰常中,为相州别驾。奉使京师,时以法禁不得与后通问。始光中,世祖思念舅氏,以超为阳平公,尚南安长公主,拜驸马都尉,位大鸿胪卿。车驾数幸其第,赏赐巨万)
拓跋焘这其实还是集权的老思路,皇帝信不过宗室想大权独揽就只能从外戚上下手。
后来杜元宝之父杜遗继承了杜超的政治衣钵。
(超既薨,复授超从弟遗侍中、安南将军、开府、相州刺史。入为内都大官,进爵广平王。遗性忠厚,频历州郡,所在著称)


结果杜遗在此次政变后被进爵广平王,随后不到一个月就迅速死了。
无论是时机还是结果,都很蹊跷。

杜元宝在这次提拔之前是镇西将军,其弟杜胤宝是司隶校尉,他爹刚死就被进爵为京兆王,杜元宝打算上表谢恩的,但拓跋浚以不知其父死为由召其入宫,当时就有人劝他不要去了,杜元宝认为自己没事,随后还是去了,进宫就被干掉了,随后剿灭了整个集团。
(长子元宝,位司空。元宝弟胤宝,司隶校尉。元宝又进爵京兆王。及归而父遗丧,明当入谢,元宝欲以表闻。高宗未知遗薨,怪其迟,召之。元宝将入,时人止之曰:宜以家忧自辞,元宝欲见其宠,不从,遂冒哀而入。未几,以谋反伏诛,亲从皆斩,唯元宝子世衡逃免)


从杜元宝这个镇西将军以及“欲见其宠”还有他弟弟是司隶校尉,很可能是也在拓跋浚上位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才会和陆丽一样父子封王。
但由于你是外戚起家,你和常氏是一个生态位的,所以被连根拔起了。
你哪哪都好,就是成分不对。
周忸和闾若文都史书无传,闾若文大概率是代人集团中的闾氏,也就是拓跋浚的亲娘家,也就是刚刚被子立母死的那位。
虽然拓跋浚的亲娘家在四年后,拓跋浚翅膀硬了之后被补偿性的恩宠了,但此时此刻,13岁的拓跋浚还是要听从常太后的摆布,那位闾若文作为后族的旗帜代表也被打掉了。

总之,此次政变后的直接利益相关方,除了那四个人之外,都被清算了。

禁军中挡在那哥仨前面的所有人都被干掉了;

跟外戚处于一个生态位的所有人都被干掉了。

辽北著名狠人常阿姨成为最大赢家的背后,有两个重大受益方。
一个是佛教在太武灭佛后被官方恢复了。

八年后,公元460年,我国第一处由国家级挂牌主持开凿的佛教工程云冈石窟开工了。
另一个重大受益人,是常后的一位东北老乡。
改变中国历史的女王,就要登场了。

亲们,觉得不错帮点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