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崔浩集团被打倒的消息传来后,刘义隆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命令迅速出兵。
心腹丹杨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肯定鼓掌作势,主战派彭城太守王玄谟等拥护赞成,只有左军将军刘康祖认为:“出去旅游都得等准备准备,现在已经七月入秋,天时已过,咱明年再说吧。
刘义隆表示:北方百姓苦于北虏虐政各种起义,咱们停一年,寒了起义军民的心啊!(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心,不可)
崔浩死后,北方确实开始有变,刘义隆时机也看的相当准。
拓跋焘趁着春天打砸抢烧了一顿给刘义隆留了个收拾残局的乱摊子,随后六月杀崔浩,其实就是算准了这个时候刘义隆不会北上了,他要用随后半年多的时间消化崔浩死后的民族隐患。
他没想到已经隐忍了二十年的刘义隆这回如此坚决。
此时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进谏道:“我们是步兵,他们是骑兵,咱们天生兵种被克,檀道济和到彦之当初都没戏,如今我估计王玄谟等将也不会超过前面二位,咱们的军势也不比当年了,还是别打了。(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
注意沈庆之的这句“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二将指的是檀道济和到彦之。
王玄谟连尿王都比不过?
我只能说沈庆之看的很准,人家尿王就是惜命,人家不惹祸。

刘义隆表示:咱们两次受辱那都是有原因哒,檀道济养寇自重,到彦之半路眼瞎,北贼只能靠马,今夏雨水大,河道畅行无阻,咱们一出动就吓死他们了,轻松就能拿下滑台,然后我军指战员拿敌人的粮食去安抚招降百姓,虎牢洛阳也就保不住了,冬天到来时,咱们城池已经打造成了金刚伏魔圈,敢过黄河我弄死他!(上曰:“王师再屈,别自有由,道济养寇自资,彦之中涂疾动。虏所恃者唯马;今夏水浩汗,河道流通,泛舟北下,必走,滑台小戍,易可覆拔。克此二城,馆谷吊民,虎牢、洛陽,自然不固。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擒也)
道济养寇自资”,刘义隆给出了官方定调。
檀道济老师此时已经被打倒14年了。
刘义隆的身体很神奇,人家都是二十多岁的时候熬夜蹦迪怎么作死怎么来,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天天闹悬要死。

由于刘义隆的身体一直闹喊要过早的离开刘宋人民,429年,23岁的刘义隆召四弟刘义康入朝任侍中、都督扬南徐兖三州诸军事、司徒、录尚书事,领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与王弘共辅朝政。
没办法,儿子还小,没人能信任,再咋地也只能信兄弟。
432年,王弘死了,刘义康领扬州刺史一职。
刘义隆在第一次北伐现眼后闹了好几次地府还魂,刘义康对他说哥哥你要是死了檀道济这老小子功劳太大,左右腹心皆身经百战,孩子们还都是人才,不好控制啊!(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屡经危殆,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
江州刺史檀道济此时是如下配置:
1、功勋威望重,“立功前朝,威名甚重”是北府军的最大元老,能跟北魏掰手腕的老将军;
2、军方势力大,“左右腹心,并经百战”
,檀道济有庞大军方势力,其心腹参军薛彤和高进之皆是万人之敌,时人比做二爷三爷
(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
3、儿子产量高,“诸子又有才气”,人家生了八个儿子,五个在重要岗位上。
再加上那酸爽的人性,除了没录尚书事,像不像指着洛水放屁的那位老艺术家?
不对,当年他也是辅政大臣,只不过被刘义隆给中断了更上一层楼的脚步。

435年底,刘义隆要死,以北魏要入寇的借口召檀道济入朝。(十二年,上疾笃,会索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
436年春,刘义隆晃晃悠悠又起来了,准备放檀道济走,但檀道济刚上船,刘义隆瞬间又要死,刘义隆眼看这老小子貌似跟我在共享阳寿,我还拽不过他,一离开身边就带走我的小火苗,于是决定弄死檀道济。(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
刘义隆下诏,说了那么几件事:
1、檀道济是先帝当年寄予厚望的同志,给他的宠爱和优待没人能比。(檀道济阶缘时幸,荷恩在昔,宠灵优渥,莫与为比)
2、这货不感恩,一直有二心,散财阴养死士,招募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和他共事的王仲德将军的多次供词证据。(曾不感佩殊遇,思答万分,乃空怀疑贰,履霜日久。元嘉以来,猜阻滋结,不义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之民听,彰于遐迩。谢灵运志凶辞丑,不臣显著,纳受邪说,每相容隐。又潜散金货,招诱剽猾,逋逃必至,实繁弥广,日夜伺隙,希冀非望。镇军将军仲德往年入朝,屡陈此迹
3、我给了他机会,但他趁着我要死加快了步伐,且有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上报的证据材料,现在抓他一人,别人都别担心。(朕以其位居台铉,豫班河岳,弥缝容养,庶或能革。而长恶不悛,凶慝遂遘,因朕寝疾,规肆祸心。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具悉奸状,密以启闻。夫君亲无将,刑兹罔赦。况罪衅深重,若斯之甚。便可收付廷尉,肃正刑书。事止元恶,余无所问)
虽说刘义隆杀檀道济看上去挺欲加之罪的,但却是有人证的,尤其有北府军另一个大佬王仲德的背书。
搁这罪状上看,檀道济就是另一个司马懿。

刘义隆随后杀了檀道济和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檀遵等八人,又收其党司空参军薛彤到建康伏法,又去寻阳抓了檀道济剩下三子檀夷、檀邕、檀演及司空参军高进之全部杀掉,只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孙子。
有件事,我一直没提,因为和《宋书.列传第三.徐羡之.傅亮.檀道济传》的记载有出入。
在《宋书》中,檀道济是到了建康才被透露废帝事宜的。(镇北将军、南兗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召使入朝,告之以谋;羡之等谋欲废立,讽道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
但根据《三十国春秋.高进之传》的记载,也就是跟他一块被杀的那位“关羽”的史料记载,檀道济是早早就知道刘义符要被废掉了。

檀道济是和高进之沟通过这件事的,高进之还试探过他想做霍光还是曹操,最终檀道济赌咒发誓后商量出了方案,不挑头废帝,也不拦着。
(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邪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
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
呵呵,刘裕啊刘裕。

檀道济被捕时出离愤怒,眼里喷火把头巾狠狠摔在地上道:你坏了你家的万里长城!
(道济见收,愤怒,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好意思吗?

长城的战略意义我们在两汉说过,是通过一次性投入后极大的减小后世的战备成本,将北境连成网方便运兵调动并且拦住马,导致胡虏不敢南侵。
刘裕确实是真的把你这么打造的,从刘义符12岁的时候,就把你死死绑定在了军事主官的位置,独尊你为下一代的京口擎天柱。
(豫章公世子为征虏将军镇京口,道济为司马、临淮太守。又为世子西中郎司马、梁国内史。复为世子征虏将军司马,加冠军将军···世子当镇江陵,复以道济为西中郎司马、持节、南蛮校尉。又加征虏将军。迁宋国侍中,领世子中庶子,兗州大中正。高祖受命,转护军,加散骑常侍,领石头戍事
这是早早就投入了血本,让你忠心,让你感恩。

临终让你去镇广陵,这就是让你做长城!让你威慑建康城里的三位不敢乱动!
用《徐羡之传》中政变前的顾虑,就是你檀道济是京口旧将,在禁军中有威望,你手里还有兵!(
镇北将军、南兗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

刘裕在通过前面这么多年又给股权又给恩义的投入,换你未来去无条件的保护我儿子!
好处拿了吗?
拿了就得办事!
要不就学人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去!别为刘裕给你这五十万斗米折腰啊!

大丈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一个忠,一个义,你做到了哪一条?

你在彭城晒太阳坐等虎牢将士们活活被打死饿死渴死的消息时,你将国事放在第一位了吗?
你从历城撤退的时候造成了整个山东半岛的崩盘性恐慌,你对这个国家有过责任吗?
你还好意思往脸上贴金。
高平陵之变前的司马懿如果死了,人家确实担的起一句万里长城。
人家在陇西穿旗袍挡住过丞相,在东北千里远征平过公孙渊,在淮南搞过大生产,你檀道济呢?

“万里长城”这事还是不提了吧,老檀,你说呢?

檀道济死后,刘义隆慢慢身体缓过来了,随后跟他得病这些年代他主持朝政的弟弟闹翻了。
刘义康已经权倾朝野,吃的橘子都比自己的大,具体内容就不细说了,总之都是那意思,同甘共苦,同床异梦,同室操戈。
440年,刘义隆突然袭击杀了刘义康的亲信刘湛、刘斌等人,又流放了刘湛党羽何默子等,废王履于家。
当日刘义康在中书省,在收到他哥宣布刘湛等人的罪状后上表求退。刘义隆于是改刘义康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出镇豫章,发配于外了。
檀道济的死也标志着对京口集团的巨大打击,本就掉头向下的京口势力开始继续散功,到元嘉晚期的449年时,刘义隆去京口旅游发现老家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外流及荒凉破败,于是下令移民数千家来充实他家的龙兴之地。
(军民徙散,廛里庐宇,不逮往日。皇基旧乡,地兼蕃重,宜令殷阜,式崇形望。可募诸州乐移者数千家,给以田宅,并蠲复)
京口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雍州彻底崛起了。
兴与衰,都是人口问题。
刘裕伐秦后关中出现大乱局,先是赫连夏赶走了刘义真,随后拓跋焘又赶走了赫连夏,在几度易主的过程中,大量雍、秦豪族和关中流民涌入襄阳,与此同时,还有大量南来的蛮族北上了襄阳。
“蛮”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这些少数民族种类繁杂居住地分散且流移不定,通常依山傍水以武力自保,一直广泛存在于我国南方的中西部。
(在江、淮之间,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巴、蜀,北接汝、颍,往往有焉)
曹魏时代蛮族一直没啥动静,毕竟那时候汉民族武运尚在,魏蜀吴三家对于非我族裔都是逮着谁干谁,到了西晋末开始出现治安问题。(其于魏氏,不甚为患,至晋之末,稍以繁昌,渐为寇暴矣)
五胡时代,诸蛮开始无所忌惮,由于南北对峙中原地区渐渐真空,大量蛮族开始北迁到人口稀少的中原地区,荆、湘地区的大量少数民族开始进入南阳盆地。
(自刘、石乱后,诸蛮无所忌惮,故其族渐得北迁,陆浑以南,满于山谷)
晋末宋初,由于杨佺期被桓玄剿灭以及鲁宗之因为刘毅问题去对抗刘裕,襄阳地区因为政治战败被打压的很厉害,赋税严苛,徭役艰苦,因此大量人口流入了蛮族寻求庇护,刘宋给予少数民族的租税优待开始帮助蛮族得到了大量人口红利。(蛮民顺附者,一户输谷数斛,其余无杂调,而宋民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
蛮族没有徭役,雍州豪族又不交税,各自结党成群,刘宋拿雍州没办法基本上政令不出襄阳,大量的人口红利刘宋官方根本没得到。(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群,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
到了刘义隆时代,蛮族问题开始发展的空前剧烈。
自元嘉七年(430),刘义隆开始对蛮族问题进行治理,安排了在四川处理民族问题的专家刘道产上任襄阳。
刘道产在四川当太守的时候,谯纵余孽的黄公生、任肃之、张石之等招引白水氐打算作乱,被刘道产诛灭首脑后平灭,元嘉三年时升任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在汉中干的相当棒,吸引了大量的关中流民。
(在州有惠化,关中流民,前后出汉川归之者甚多)
无论是暴力还是怀柔,刘道产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刘道产到任后一干就是12年,改革春风吹满地,襄阳人民真争气,有民间艺术团在街头传唱《襄阳乐歌》:道产道产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产的领导,尤其人民太守,更是天下难找,江东比较乱套,天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长城被炒,闹完北伐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南北风云,风景这边独好!(百姓乐业,民户丰赡,由此有《襄阳乐歌》,自道产始也)
刘道产不仅仅对豪族进行了安抚,对诸蛮也进行了温暖的可持续化管理,诸蛮甚至走出了大山来到汉水两岸定居发展。(先是,雍州刺史刘道产善抚诸蛮,前后不附官者,莫不顺服,皆引出平土,多缘沔为居)
甚至刘道产死后蛮族自发穿了丧服一直护送他的灵柩到了汉口才依依不舍离开。
(道产惠泽被于西土,及丧还,诸蛮皆备衰绖,号哭追送,至于沔口)

让少数民族穿丧服,完事还从襄阳到武汉送了三百多公里,这是什么感情啊!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诸蛮敢走出大山定居汉水两岸了,这就是对刘道产太放心了。
唉,花无百日好,诸蛮的好日子到头了。

刘道产死后,刘义隆从汉中把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调到了襄阳。
刘真道此时刚刚在汉中跟龙骧将军裴方明等灭了仇池国。
这个从三世纪末就存在的小政权在历经了一百四十多年后,除了中间被苻坚短暂征服了十几年之外,居然在这个最乱的乱世整整穿越了三个世纪,挺了近一百三十年。
仇池这个五胡南北的标杆性坞堡并没有就此离开历史舞台。

杨家的后人在仇池一带后来又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

这季的最后一章,我们还会提到他们。
刚刚在汉中特别能战斗的刘真道来了以后各地蛮族就叛乱了。(及道产亡,蛮又反叛)
估计就是拿人家不当人了。

蛮族闹起来后征西司马朱修之出兵讨伐被人家击败了,刘义隆决定暴力解决,派去了沈庆之。
沈庆之出身吴兴沈氏,跟沈林子沈田子这都是同族,他登上历史舞台比较晚,孙恩之乱后一直被安排看守老家吴兴大本营。
(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
415年,沈庆之到襄阳探望兄长征虏参军沈敞之,得到征虏将军赵伦之的赏识被任命为宁远中兵参军,辅佐其子竟陵太守赵伯符。
从那个时候,沈庆之就已经开始为赵伯符出谋划策多次击败竟陵蛮了。
(竟陵蛮屡为寇,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伯符由此致将帅之称)

赵伯符只要没有沈庆之的时候这仗就打不赢,沈庆之的价值开始慢慢显现出来。(伯符去郡,又别讨西陵蛮,不与庆之相随,无功而反)
刘宋第一次北伐时,沈庆之随老领导赵伯符参战,因赵伯符临时患病南返,随后沈庆之被安排到了檀道济麾下。
后来北伐现眼结束后,唯一所谓亮点的檀道济向刘义隆盛赞沈庆之,称其忠心知军事,沈庆之因此成为禁军武官,守东掖门。(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
后来沈庆之在刘义康权倾朝野之时站队明确,并没有理会其党羽的拉拢,在帮刘义隆消灭刘义康一党时表现突出,成为了经历过考验的红人。

442年雍州蛮乱,沈庆之被调来救火,到岗后先是席卷了已经走出大山定居汉水两岸的诸蛮,俘获蛮民七千,随后又进讨湖阳蛮,又俘获蛮民万余。
平蛮专家沈庆之再次夯实了自己在打南蛮方面的头牌位置。

444年,沈庆之被调往刘义隆三子刘骏的抚军将军府,任中兵参军。
这成为了决定刘宋下一届杀戮游戏冠军归属的人事安排。

445年,刘骏被派到襄阳镇守,成为了刘宋王朝第一个出镇襄阳的皇子,襄阳地区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凸显出来了。

此时诸蛮再起,汉水两岸各蛮族居然猖狂到敢阻拦官军,刘骏随后派沈庆之率军指挥攻袭蛮人,大败之,降者二万口。(世祖停大堤不得进。分军遣庆之掩讨,大破之,降者二万口之)
刘骏到襄阳后蛮族前来报复,居然切断了官军对外通信,打算攻打随郡。
结果随郡太守柳元景招募六七百人就干掉了领头的,随后作为沈庆之的副手讨蛮征郧山,进克太阳,讨平诸蛮。
柳元景,河东解人,二爷老乡。
曾祖柳卓时自河东迁于襄阳,官至汝南太守,祖父柳恬,官至西河太守,父柳凭,官至冯翊太守,柳家是老牌的雍州豪族。
柳元景年少便弓马娴熟随其父平蛮,以勇闻名,当年谢晦曾经求贤,还没来得及去谢晦就败了,刘道产深爱其能,后又应荆州刺史刘义恭之召,补江夏王国中军将军,迁殿中将军,刘义恭为司空后又跟着做了参军。
刘骏西镇襄阳时,刘义恭派柳元景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也跟着去了雍州成了本乡治本土的典范。

刘宋政府开始有意识的利用雍州豪族去剿灭雍州蛮族,在战火中结交成长培养感情,将雍州的豪族势力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体系里。

随后在沈庆之、柳元景以及建康中央军的共同会剿下,襄阳南蛮被重创,打掉了以郧山蛮为首的雍州诸蛮,共获十多万口。
(世祖至镇,而驿道蛮反杀深式,还庆之又讨之。王玄谟领荆州,王方回领台军并会,平定诸山,获七万余口。郧山蛮最强盛,鲁宗之屡讨不能克,庆之剪定之,禽三万余口)
雍州清查出来的大量人口仅仅分红给了建康万余人,基本上都给当地留下了。(山蛮最强,沈庆之讨平之,获三万余口,徙万余口于建康)
雍州得到了刘义隆的重点培养。

449年,刘义隆又割了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从而实现了雍州一直空有其名的实土化。
当年七月,刘义隆命广陵王刘诞为雍州刺史,随后以襄阳外接关中黄河为由继续壮大襄阳的实力,又罢江州军府将江州文武全部配给了雍州,还将湘州缴往中央的赋税调给襄阳。(上以襄陽外接关、河,欲广其资力,乃罢江州军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租税,悉给襄陽)
人口红利被挖掘的襄阳地区得到了中央政策的超级倾斜。
沈庆之在上一次雍州剿匪成功后曾被调离雍州去做刘义隆六子刘诞的北中郎中兵参军,这次又跟着刘诞回到了雍州。

之所以刘义隆调刘诞去雍州,是因为当地残余势力的蛮族又闹起来了,沈庆之这个南蛮专家作为刘诞的军事主官,带着后军中兵参军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振威将军刘颙、司空参军鲁尚期、安北参军顾彬、马文恭、左军中兵参军萧景嗣、前青州别驾崔目连、安蛮参军刘雍之、奋威将军王景式等二万余人伐沔北诸蛮,在这次自冬至春的跨年剿匪中大破群蛮,斩首三千级,俘获、招降蛮民五万余口,缴获大量物资。
(雍州蛮又为寇,庆之以将军、太守复与随王诞入沔。既至襄阳,率后军中兵参军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振威将军刘颙、司空参军鲁尚期、安北参军顾彬、马文恭、左军中兵参军萧景嗣、前青州别驾崔目连、安蛮参军刘雍之、奋威将军王景式等二万余人伐沔北诸山蛮······诸蛮震扰,因其惧而围之,莫不奔溃。自冬至春,因粮蛮谷······庆之引军自茹丘山出检城,大破诸山,斩首三千级,虏生蛮二万八千余口,降蛮二万五千口,牛马七百余头,米粟九万余斛)
沈庆之这次来雍州就是为了彻底解决南蛮问题,随后又率众军讨诸山犬羊蛮,再次剿灭成功后沈庆之将这次西征所缴获的所有蛮族人口都带回了建康填补军户。(庆之复率众军讨幸诸山犬羊蛮···蛮被围守日久,并饥乏,自后稍出归降。庆之前后所获蛮,并移京邑,以为营户)
在为时八年的雍州剿蛮记中,以沈庆之为领导核心,以柳元景、宗悫、宗越、刘胡、武念等雍州豪族为爪牙的当地武装开始大展锋芒。
在拓跋焘以赫连夏、柔然、北燕、北凉去转嫁战争成本的时候,刘义隆也发现了新的军备增长点。
征讨南蛮除了对当地蛮族和汉人流民来讲是苦难之外,对统治集团有以下好处:
1、消除了雍州地区的不安定因素,降低了统治成本。
2、俘虏大量蛮族人口充实雍州和建康的兵员,军事力量得到大规模增强。
3、将雍州本地豪族纳入到了统治体系,并对雍州武装进行了大规模的练兵,使雍州集团积累了军功和经验,扩充了实力。
零和游戏中,成本总要有人承担。
当元气大伤后继无人的京口完成了晋末宋初的造神运动后,雍州军团在刘义隆的国家政策扶持下,吸收并转化了这些年来自关中的流民红利和诸蛮的北迁人口,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能力,迈出了取代北府军成为刘宋主要拳头力量的坚实一步。
作为一股开始左右政局平衡的关键力量,雍州集团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亲们,觉得不错帮点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