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444年正月十二,拓跋焘下诏道:“王公以下直到平民,私自在家供养僧侣、巫师的人都要送到官府,超过二月十五日而不交出者,处死僧侣和巫师,私藏者满门抄斩。(戊申,魏主诏:“王、公以下至庶人,有私养沙门、巫觋于家者,皆遣诣官曹,过二月十五日不出,沙门、巫觋死,主人门诛)
统一北境后,拓跋焘开始出手信仰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了。
瞅瞅这步步为营,每次永远集中力量干一件事,拿下既定目标之前绝不碰下一个改革点引发矛盾给自己造成阻碍。
前面我们说过,拓跋焘早早就把道教奉为了国教,早在442年正月,拓跋焘就打着青旗来道坛前接受上天的册封,并写进了魏法,从此以后北魏每位皇帝即位时都要走这个过场。(春,正月,甲申,魏主备法驾,诣道坛受符,旗帜尽青。自是每帝即位皆受)
国师寇谦之又奏请建造静轮宫,这个宫还必须建的非常高,听不到地上的打扰,离老天爷更近点,崔浩一沾上信仰这玩意也变得跟邪教徒一模一样,表示建的好,花费数以万计,多年都没能完工。(谦之又奏作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犬,欲以上接天神。崔浩劝帝为之,功费万计,经年不成)
太子拓跋晃劝他爹道:“天和人这是俩系统,高低尊卑已定,不能相接,这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咱们空废国力,疲惫百姓,有啥用呢?您要是非按照寇谦之的建议,我请求把这宫建在恒山上,那样能少花点钱。(太子晃谏曰:“天人道殊,卑高定分,不可相接,理在必然。今虚耗府库,疲弊百姓,为无益之事,将安用之!必如谦之所言,请因东山万仞之高,为功差易)
拓跋焘没有接受。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顶层榜样引导人民不要再往佛教系统中添砖加瓦了。

太子的恒山建寺一语成谶,寇谦之活着时候想建的这个“其高不闻鸡犬,欲以上接天神”的仙宫终究没建成,倒是他死前还不甘心,表态希望看到一座空中之寺,要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这座寺,在他过世四十多年后被建起来了,叫玄空寺。
也就是今天恒山的奇迹地标,悬空寺。

魏定关中后在当地设了军镇加强对卢水胡的控制,这些年一直在拆迁人家的人口并猛加赋税,经过了十多年的殖民统治后,445年,关中地区的卢水胡在盖吴的领导下爆发了武装起义,魏长安镇副将元纥率军镇压被击败,关中各族人民开始全部响应,起义军扩大到十万余人。
拓跋焘急调高平的敕勒骑兵(高车另一个叫法)去长安平乱,又令长孙拔调集并、秦、雍三州之兵屯守渭北。
与此同时,河东薛氏的薛永宗在445年十一月袭击了北魏在河东的牧场,夺了马匹组织了三千骑兵在汾曲也反了,先后攻取闻喜、弘农,逼近潼关,队伍也滚雪球到了五万余人。
起义军越来越大,盖吴甚至派使赵绾上书刘义隆,希望宋军出兵从南面夹击北魏。
拓跋焘无奈亲征,在近一年的征讨下于446年八月干掉了盖吴,平掉了这次起义。
拓跋焘击溃盖吴后来到长安,进了一座佛寺后发现和尚喝酒,住的僧房里头还有大量兵器,拓跋焘知道这事后暴怒道:这不是和尚该有的东西,这帮都是盖吴的乱党!(及魏主讨盖吴,至长安,入佛寺,沙门饮从官酒;从官入其室,见大有兵器,出以白帝,帝恕曰:“此非沙门所用,必与盖吴通谋,欲为乱耳)
长安的这座庙彻底点燃了拓跋焘早就不满的怒火。
三武灭佛的第一位,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启了中国佛教历史上的第一次大法难。
哮天犬崔浩再次排头兵冲了出来。

崔浩讨厌老庄之书,说:“这都是虚妄、矫情的学说,根本不合人情,尤其不信佛教,常道:“为什么要拜胡人的神!(浩不好老、庄之书,曰:“此矫诬之说,不近人情。老聃习礼,仲尼所师,岂肯为败法之书以乱先王之治乎!尤不信佛法,曰:“何为事此胡神!)
独尊道教的崔浩鼓动拓跋焘只留下符合祭祀典章的五十七所寺庙,其余重复编制的神仙和小神全都开除了信仰编制,拓跋焘批准。(魏入中国以来,虽颇用古礼祀天地、宗庙、百神,而犹循其旧俗,所祀胡神甚众。崔浩请存合于祀典者五十七所,其余复重及小神悉罢之。魏主从之)
崔浩还天天对拓跋焘吹风佛教虚幻荒诞,在世上是祸害,该全部灭掉。(魏主与崔浩皆信重寇谦之,奉其道。浩素不喜佛法,每言天魏主,以为佛法虚诞,为世费害,宜悉除之)
这次终于有由头了。

拓跋焘命有关部门将这个寺的所有和尚都杀了,查封寺院财产时又惊人的发现了酿酒的工具,藏女人的密室以及郡守和富豪们藏在这里数以万计的保险箱。
(命有司按诛阖寺沙门,阅其财产,大得酿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以万计,又为窟室以匿妇女)

唉!谁也别赖!
这就是拿庙当瑞士银行干了。
崔浩随后煽风点火劝说拓跋焘将世上的和尚全都斩尽杀绝,毁掉所有佛经佛像,拓跋焘批准。(浩因说帝悉诛天下沙门,毁诸经像,帝从之)
这时候,崔浩的道家师父寇谦之极力劝阻。
大浩你独尊咱道家的心情我能理解,但眼下这些害群之马的僧人不意味着佛教的全部要被推翻否定!咱们要遭报应哒!
崔浩不听。(寇谦之与浩固争,浩不从)
灭佛诏令传达后,长安的和尚全部被杀,佛经和佛像被全部毁掉,拓跋焘随后下诏给平城,命太子通令全国按长安杀和尚的办法去做。(先尽诛长安沙门,焚毁经像,并敕留台下四方,令一用长安法)
起草的这个诏书是这么说的:我是上天派来打假的,从今以后,胆敢事奉外来神并塑像的满门抄斩,有非常之人然后能行非常之事,不是我谁能去此历代之伪物!
下达文件通知各地方,凡有佛像和佛经等衍生品全部毁灭焚烧,和尚不论大小全部活埋!(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浮图形象及胡经,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信佛,劝不了他爹就只能打时间差,压着诏书给各地和尚们逃跑争取时间,许多和尚得以幸免,很多佛经得以藏匿,但整个北境的寺庙佛塔还是被全部毁灭了。
(太子晃素好佛法,屡谏不听;乃缓宣诏书,使远近豫闻之,得各为计,沙门多亡匿获免,或收藏经像,唯塔庙在魏境者无复孑遗)
佛教的这第一轮法难,对后世的政权和僧人信徒们,都是反思。
去真实的,虔诚的按照当年世尊的智慧和初衷去帮百姓脱苦解难,去做世间表率,去降低这个社会的戾气和摩擦。
在这片土地上,信仰永远不要和政治去抢资源甚至对着干,永远不要去动领导们的蛋糕,如果印象不深刻,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对于崔浩来讲,则是莫大悲哀,他没有再为拓跋焘去遮风挡雨的地方了。
他这位喊打喊杀的大聪明已经失去了自己存在意义的所有生态位。
450年正月二十四,拓跋珪到了洛阳。
二月,拓跋焘大猎于梁川。

二月二十,拓跋焘率十万骑兵突然越过边境,宋南顿太守郑琨、颖川太守郑道隐赶紧就弃城逃跑了。
拓跋焘迅速推进到了悬瓠(汝南县),此时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正镇守寿阳,麾下左军行参军陈宪代理汝南郡事务驻守于此,悬瓠城中士卒不满千人。(是时,豫州刺史南平王铄镇寿陽,遣左军行参军陈宪行汝南郡事,守悬瓠,城中战士不满千人,魏主围之)
拓跋焘第一次南下攻宋,上来选了一个离宋边远的小郡治所进行试点,展开了昼夜围攻,多作高楼临城射箭,矢下如雨,城中守军要背着门板去打水,魏军用冲车毁了南城,陈宪又内设女墙,外立木栅以拒之。
魏军将护城壕沟填平登城与宋军展开肉搏,宋军苦战,杀的魏军尸体堆积如城墙,魏军后来就根本不用云车了,直接踩着尸首登城,陈宪锐气不减,愈战愈勇,手下战士以一当百,杀伤数以万计,这不到千人的宋军打出了极其勇烈的壮举。(魏人填堑,肉薄登城,宪督厉将士苦战,积尸与城等。魏人乘尸上城,短兵相接,宪锐气愈奋,战士无不一当百,杀伤万计,城中死者亦过半)
拓跋焘围攻悬瓠四十二天,刘义隆派南平内史臧质到寿阳率安蛮司马刘康祖一同兵援悬瓠,成功击杀了拓跋乞地真。
四月,拓跋焘带着劫掠的人口撤军,走前给刘义隆送了封信:之前盖吴叛乱,煽动关陇,你派人去勾搭那帮叛民,给男人弓箭,给女人首饰,你要真是个老爷们咋不自己来取,拿小利去勾引我的边民,还说什么投奔你的免七年的税,你这是明目张胆的赏奸呐!我现在亲自南下得到的百姓,和你勾搭的百姓,谁的收益大呢?
如果你还想保存你家的祭祀香火,就当把长江以北都割给我,我就把江南让给你,不然你就通知你的各地镇将,刺史,太守恭恭敬敬的准备好的吃喝与帐篷,明年秋天我就来取扬州,这是大势所趋,我要定了,往日你北通柔然,东连冯弘,西结赫连、沮渠,现在呢?都让我灭了!你哪来的自信还活着呢?
你爹当年的旧臣虽然都老了,但却都是能耐人,现在都被你杀光了,这是天赐我江南啊!战胜你甚至不需要我动刀,我这有巫师,念咒就把你魂拘来跪我了!
此次拓跋焘二月底突然南下,从季节和规模来看完完全全就是试点,来看看南朝的城防力量如何,是否有机会大规模南侵。
宋军表现相当亮眼,陈宪顽强守城的表现给拓跋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也促使了下次南下拓跋焘换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作战思路。
总体而言,此役过后,拓跋焘并没有对南朝产生轻蔑之心,那信纯属吓唬刘义隆让他全力防备不轻举妄动的,一座小城已经如此难打了,南朝不可吞并,他要去解决下一个任务,干之前恐吓稳住刘义隆。
拓跋焘回平城后开始对一个老工具人收网。

如果崔浩也像王猛一样51岁就死了,其一生绝大部分功业此时已经完成,也是盖着魏旗走人的待遇,但老天多给了他20年。
崔浩这些年一直在推进自己的计划,太子拓跋晃监国时,崔浩自恃朝堂第一人开始专制朝权,一次曾推荐冀、定、相、幽、并五州共数十位关系户起家官就直接去做了郡守。(魏司徒崔浩,自恃才略及魏主所宠任,专制朝权,尝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皆起家为郡守)
北魏拢共139个郡,崔浩玩圈子文化猖狂到了一下子安排数十个郡守,而且是一群关系户起家官就是郡守。
这就相当于公务员刚录取就安排去干市委书记了。

人家监国的太子不干了,太拿我不当回事了,对崔浩说道:早先录用的同志们也都是候补州郡的人选,他们在职已久,辛劳未抚,应该先递补这帮老同志们,你新推荐的这帮代替他们做朗吏,咱先从基层干起,而且太守是要治民的,应该让那帮干过实事久经考验的老同志们来担当。
(太子晃曰:“先徵之人,亦州郡之选也;在职已久,勤劳未答,宜先补郡县,以新徵者代为郎吏。且守令治民,宜得更事者)


结果崔浩开始和太子正面对决,并把太子给摁那了。(浩固争而遣之)
崔浩表示我不装了,我摊牌了。
当时,中书侍郎高允知道后对东宫博士管恬说:崔浩这是要找死啊,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太子争锋,他将用不怕自己没后路吗?(中书侍郎、领著作郎高允闻之,谓东宫博士管恬曰:崔公其不免乎!苟遂其非而校胜于上,将何以堪之!)
修国史的时候,拓跋焘命崔浩以司徒监秘书事,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著作事共修国史,拓跋焘特别叮嘱,这国史一定要修成实录,不能曲笔,捞干的给我看那些真像太赤裸裸···(乃诏浩曰:"昔皇祚之兴,世隆北土,积德累仁,多历年载,泽流苍生,义闻四海。我太祖道武皇帝···而史阙其职,篇籍不著,每惧斯事之坠焉。公德冠朝列,言为世范,小大之任,望君存之。命公留台,综理史务,述成此书,务众实录)
崔浩随后按照领导的要求办了,真写成了赤裸裸。
等《国记》修完后,参与其事的著作令史闵湛和郗标建议把《国记》刊刻在石上,以彰显崔浩的秉笔直书,同时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经》。
(著作令史太原闵湛、赵郡郄标素谄事浩,乃请立石铭,刊载《国书》,并勒所注《五经》)
这是要搞个人崇拜了。
整个国家只有一个人有资格搞个人崇拜,会是你崔浩吗?
崔浩当时已经七十岁了,按理讲这么智慧,一辈子干啥啥行的人精,不会不知道这是要他命的建议,但崔浩竟然相当开心的同意了。
更重要的是,太子拓跋晃也表示特别好。(浩赞成之。恭宗善焉)
太子当年23岁,开始玩慕容垂捧杀的那招了。
23岁的太子可以算计70岁的老人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不是那23岁的有多牛,是人在飘起来以后,智商和判断能力会出现巨大问题,很多问题开始看不清了。
跟他同事的高允听说这事就对著作郎宗钦说:“闵湛、郗标所搞的这一切,若有一点差错就会给崔家带来万世灾祸,恐怕就会给崔家带来万世的灾祸,我们这帮人也活不了了。”(高允闻之,谓著作郎宗钦曰:湛、标所营,分寸之间,恐为崔门万世之祸,吾徒亦无噍类矣!)
崔浩最终选址在天坛东三里这个相当有政治寓意的地方造了一个《国记》和《五经注》的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万才告完成。(一夫一日为一功,相当于一万人干了三百天的工程量)
崔浩这部真实到了血淋淋的史书刊刻完毕后,引爆了京师的舆论,所有鲜卑贵族全都充满了愤怒,开始拿这事攻击崔浩。(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列于衢路,往来见者咸以为言。北人无不忿恚,相与谮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
我们太祖是畜生这事也刻出来吗?我们太祖他妈跟公公和那么多老爷们····

你崔浩这个汉人这些年玩命的安插自己的势力,这国家到底谁是当爷的!早就想干你了!你终于自己把死路作出来了!
拓跋焘下令了收网,大怒严查崔浩的反革命大案。(帝大怒,使有司按浩及秘书郎吏等罪状)
太子也赶紧补刀,一边救自己看上的高允,一边把所有罪过推到崔浩身上。(及崔浩被收,太子召允至东宫,因留宿。明旦,与俱入朝···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
最终拓跋焘对崔浩一案的态度,是清河崔氏本族以及和崔浩联姻的范阳庐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这四大族全部诛杀灭族,其他涉案人只诛杀本身并不扩大。(诏诛清河崔氏与浩同宗者无远近,及浩姻家范陽庐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并夷其族,余皆止诛其身)
这个政治判决,其实就是清剿以崔浩联姻网络为主的崔浩几十年来培植的同党,将崔浩这棵大树借助这次《国记》事件连根拔起。
为北魏立下重勋的崔浩最终被游街示众,数十个卫士一边走一边朝他身上撒尿,崔浩悲惨嚎叫,声闻于路。(絷浩置槛内,送城南,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
其实崔浩修史这事是不是到了要被人尿死的级别呢?
以崔浩的贡献来讲不至于,顶多就是定个大罪,然后删了重刻呗,崔浩被攻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为啥这次从上到下都要弄死他呢?为啥拓跋焘不保他了呢?
前面我们说过,他这些年一直致力恢复九品中正制,想要让汉人和他代人集团平起平坐。他外甥卢玄曾经反复劝过他,史书中相当真实的将这件事点名了崔浩的死因。(《北史·卢玄传》浩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玄劝之曰:夫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几人也?宜其三思。浩当时虽无异言,竟不纳,浩败颇亦由此)
你崔浩这些年得宠为啥代人集团能够容忍?
因为你虽然经常怼我们,虽然说啥都特么让我们心里很不爽,
但每次你正确的战略方针下,有大量的军功诞生!

有军功就能封爵,你客观上做大了代人集团的世代饭票!
拓跋焘忍你,是因为你能帮他算无遗策并且挡在前面跟代人集团去撕
如今北境已经统一,甚至连佛都灭了,你还有啥用?
拓跋焘修道,是因为他想活着成仙,想跟佛教抢信仰高点,跟你的推崇道教没有一丁点关系。
拓跋焘灭佛,是因为佛教跟他抢人口,抢收入还具有社会不安定因素,跟你旁边煽风点火没有一丁点关系。
说到底,你就是个工具。
还真拿自己当人了。

这些年,崔浩确确实实拿自己真当了元勋,拿北魏当了祖国。
他历经三朝,父亲参与了北魏草创,自己三朝老臣伺候了拓跋珪、拓跋嗣和拓跋焘,当年拓跋焘的监国都是崔浩亲自给安排的。
415年,平城连年霜旱灾害,京畿地区大饥荒,太史令王亮、苏坦对拓跋嗣说:按谶书,魏当去邺城定都,可得丰乐,迁都吧。(魏比岁霜旱,云、代之民多饥死。太史令王亮、苏坦言于魏主嗣曰:“按谶书,魏当都邺,可得丰乐)
拓跋嗣向群臣咨询,崔浩和周澹反对道:迁都邺城虽然能解今秋之饥,但并非长久之策,河北人一直以为咱们人口牲畜众多,号称“牛毛之众”,现在如果迁都,河北诸州分配不了多少人,大家一看你就那么点家底,也没啥可怕的,就会看不起你,赫连勃勃和柔然也会来找我们麻烦,到时候太行以西非我所有,如果不迁都,就算山东有啥变化,咱们也能轻骑南出耀武扬威,河北人不知虚实自然哆嗦,畏服,这是长远方略。(浩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东州之人,常谓国家居广漠之地,民畜无算,号称牛毛之众。今留守旧部,分家南徙,恐不满诸州之地。参居郡县,处榛林之间,不便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则百姓意沮。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屈丐、蠕蠕必提挈而来,云中、平城则有危殆之虑。阻隔恒代千里之险,虽欲救援,赴之甚难。如此则声实俱损矣。今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百姓见之,望尘震服。此是国家威制诸夏之长策也)
再说到了明春牧草出来,乳制品大生,咱这还那么多苹果,足以接济到下次秋收!
瞅瞅崔浩,完完全全就是把自己当成了鲜卑人了,全心全意的帮着鲜卑人坐稳这江山。
拓跋嗣深深同意,还是汉人了解汉人咋想的,随后又问要是来年还闹灾咋办?
崔浩说先把那些最穷的民户放走山东逃荒,明年要是还不行到时候再想办法,总之千万可别迁都。(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浩等对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但不可迁都)
从崔浩的角度来讲,这些年无论你是军还是政,没了我崔浩你家现在不知道啥揍性的呢!我掏心掏肺啊!
我是你拓跋家最重要的合伙人!你不知道吗!我想培养自己的势力得到些政治待遇,这事很难办吗!
从拓跋焘的角度来讲,你崔浩这个七十多的老不死,越老越没贡献还拿走那么多的权力,安排那么多的人事,这朝廷是你家的吗!
还敢这么写我家的历史,你太奶才跟公公配呢!真特么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刚刚杀了崔浩两天后,拓跋焘巡阴山,后悔崔浩被杀了。
为啥呢?
因为传来消息,崔浩的替代品,北部尚书赵郡李氏的李孝伯死了。(辛丑,魏主北巡陰山。魏主既诛崔浩而悔之。会北部尚书李孝伯病笃,或传已卒)
拓跋焘比较悲伤:李孝伯死的可惜!
一会又说:是崔浩死的可惜,李孝伯死了是我的悲哀。
(魏主悼之曰:李宣城可惜!”既而曰:“朕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


李孝伯是李顺从弟,事后证明病死是谣言,崔浩死后的所有军国大事基本都是他在谋划了,他成了第二个崔浩。
(孝伯,顺之从父弟也,自浩之诛,军国谋议皆出孝伯,宠眷亚于浩)

李顺死后没几年,李孝伯就被拓跋焘扶植起来继续和崔浩打擂台了。(顺死后数年,其从父弟孝伯为世祖知重,居中用事)
弄死崔浩后,拓跋焘跟李孝伯说:你从兄李顺当年虽然误国,但我真不是想杀那意思,都特么崔浩这王八蛋搁那哔哔,窜动我下的刀,杀你哥的是崔浩呀!(及浩之诛,世祖怒甚,谓孝伯曰:卿从兄往虽误国,朕意亦未便至此。由浩谮毁,朕忿遂盛。杀卿从兄者,浩也
呵呵,崔浩啊崔浩啊。

永远扶植个副手去和正职撕,
永远让副手觉得有希望取代正职,永远让正职恨那个副手,定期过来打个圆场。
正职一旦膨胀到利益集团的时候,让副手转正弄死正职,然后再培养下一个副手去继续这个循环。
说这堆是为了防身用的,不是让你算计人用的。

当你有个鬼精鬼精的领导使这招时,也给你身后安排个副手恶心你时,谨小慎微的伺候着,别打死那个副手,会有利益集团报仇,而且打死了也会有下一个副手,一关比一关难过,因为你破绽越来越多。

更别动领导的蛋糕,等他自己落山,等你成了最大的那个,再去终结这个循环。

拓跋焘早就找好了崔浩的替代品,西凉的汉人士族大规模引入,也让崔浩代表的河北汉人士族不再那么一家独大,不再那么稀缺。
说到底,是供过于求撑起了拓跋焘尿死拓跋焘的决心。
不过,拓跋焘还是低估了崔浩的影响。
因为毕竟这是汉人头咖,这些年崔浩安排了太多汉人当官,你疯狂诛杀崔浩姻亲的同时也会让所有河北汉人与大族再次产生了疑惑。
当初你俩是多相爱啊!
说杀就杀,杀的还那么折辱人!
崔浩之死,算是北魏入中原半个世纪来所有汉人的阶段性大观望、大反思。
随后,紧盯国际时询已经忍了二十年的刘义隆雄起了!
还尼玛给我写信嘚瑟!老子终于等来你有变了!各有关部门注意,给我支棱起来!
但是吧,又一次有多大脸,现多大眼。

亲们,觉得不错帮点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