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年正月,拓跋珪带着新组建的代人集团去拿高车练手了。
拓跋遵等三路大军从东路向长川进发,拓跋乐真等七路大军从西路向牛川进发,拓跋珪自己率后军从中路出髯水而发。
举国大练兵,手笔相当大。
二月初一,高车惨案发生,北魏军团狂屠高车三十余部,俘虏七万多人,缴获马三十多万匹,牛羊一百四十多万头。
拓跋仪随后带了三万骑兵继续深入沙漠一千多里又追击打哭了七个高车部落,俘虏二万多人,缴获马五万多匹,牛羊二万多头。
拓跋珪拿到了十万人口,每户都能分几匹马,十几头畜生,这一趟满载而归没白出去。
从此,北魏上半页的北境草原基本上就是代人集团们的猎场,优良武器下成建制的骑兵军团去草原那就是杀多杀少的问题。
年底,当年被他灭门的刘卫辰之子刘文陈前来投降,拓跋珪以同宗之女赐婚,拜拜上将军,赐姓宿氏。(刘卫辰子文陈降魏;魏主妻以宗女,拜上将军,赐姓宿氏)
当年杀你全家是为了扩充实力消除隐患和后燕死磕,现在拜你为上将军是为了招降你家旧部,毕竟刘勃勃此时已经成了姚兴的小弟。
后来没多久,拓跋珪又组织了皇后大选,最终立皇后的方法是冶金技能比拼,每位参选女同志要亲手铸一座金人。(将立皇后,用其国故事,铸金人以卜之)
谁成功拿到小金人,谁就是皇后。
甭管多能耐,拿不到小金人就不行。
皇后这种级别的选举,参选人必须都得是符合一定条件的,
让你进入决赛圈是符合底限思维的。

也就是说,哪个丫头铸成了这金人都行。
结果拓跋珪罕见的将决赛安排在了已经生下长子拓跋嗣的原独孤部领导刘头眷之女和慕容宝幼女之间展开。
独孤部之女有情可原,这刚刚灭掉的仇国之女咋还能竞选皇后呢?

仨原因。
1、这是给已经被赶到东北的后燕表示化干戈的姿态,此时后燕刚刚经历了大内乱,慕容宝被他舅舅兰汗弄死,慕容宝庶长子慕容盛随后又弄死了舅爷爷复国成功,这小伙子当年14岁时就从虎狼遍地的北境一路带着弟弟和小叔叔回到了慕容垂身边,远比他那废物爹强。
2、这是吸收安抚河北的一项政治动作,毕竟河北汉人这些年跟慕容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封了慕容家闺女当皇后这就是一种延续合作的表态。
3、最关键的一点,在拓跋珪的政治构想中,就没打算给皇后安排什么政治权力。
结果就是慕容宝的闺女铸成了,拓跋珪也大大方方的将慕容氏立为了皇后,后来拓跋珪还向姚兴求过亲,表明自己希望友好伙伴的想法,但是姚兴那几年比较飘。
姚兴觉得拓跋珪立了亡国之女当皇后,再找他要女人当妃这是在羞辱他,结果急眼了,双方随后开启了秦魏之战。
战果上一战我们也详解了,除了京口老刘外,这个时代跟刚完成合体的代人集团对战的基本都找死,姚兴输的脸都不要了。
总体而言,拓跋珪是少数能够拎得清主要矛盾的成功者。
创业成功之后,战无不克的拓跋珪并没有像苻坚那样去复制之前的成功一味的去开疆拓土,而是在一次次鲸吞的胜利下能够停下脚步,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啥。
无论北燕还是后秦甚至刘卫辰的子嗣,拓跋珪的姿态都是和亲示好。
知道啥时候停止,这个人有多可怕。
他将主要矛头,瞄准了内部,开启了苦难创始人蛋糕做成后永不落幕的兔死狗烹剧本。
400年,拓跋珪处理了功臣派的李粟。
理由是李粟不敬,成了儆猴的那只鸡。
(栗性简慢,矜宠,不率礼度,每在太祖前舒放倨傲,不自祗肃,咳唾任情。太祖积其宿过,天兴三年遂诛之)
这位李粟,是拓跋珪当年众叛亲时跟着逃到贺兰部的21位元勋之一,属于最近最近的人。
(李栗,雁门人也。昭成时,父祖入国。少辩捷,有才能,兼有将略。初随太祖幸贺兰部,在元从二十一人中)

两个人当初好的都不行了,可以说非血缘和联姻关系中,李粟是拓跋珪最重要的亲信。(太祖爱其艺能。时王业草创,爪牙心腹,多任亲近,唯栗一介远寄,兼非戚旧,当世荣之
这个李粟不是个谄媚上位的人,是立有大量军功的,征慕容宝时是督五万骑兵为先锋的级别。(数有战功,拜左军将军。太祖征慕容宝,栗督五万骑为前驱,军之所至,莫不降下)
为啥要杀这个异姓兄弟呢?
能当个好榜样呗,杀他一个的效果顶一百个呗。
所有的人在拓跋珪眼中都是工具人。
拓跋珪要通过李粟的例子震慑功臣集团:
敢挑战我权威,触碰我利益的,不管是谁,都得死!
李粟死后,拓跋珪开始树立起人君权威。
(于是威严始厉,制勒群下尽卑谦之礼,自栗始也)
从杀李粟开始,拓跋珪进入了下一个人生阶段。
他要巩固住自己的家业。
更准确一点,他要把自己的基业,传到自己的儿子手里,他要和他拓跋氏有史以来的继承法则开战!


404年九月,拓跋珪对开国功臣进行了分封调整。
之前拓跋珪在396年时做过一次分封设定,但当时还处于准备吞并后燕的创业阶段,比较粗糙。
(皇始元年,始建曹省,备置百官,封拜五等,外职则刺史、太守、令长巳下有未备者,随而置之)
当时的爵位有六种,“王爵”和五等爵的“公、侯、伯、子、男”。
这次调整后,取消了五等爵中的“伯爵”和“男爵”,将之前超脱于五等爵的王爵也并了进来,列爵四等并规定了为官的品级:王爵为一品,封大郡;公爵为二品,封小郡;侯爵为三品,封大县,子爵为四品,封小县。(九月,减五等之爵,始分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二号;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县,子封小县。王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第四品)
王爵不再特殊,仅仅是最高品级的爵位,而且对王爵的含金量做了限定,一品官员。
封王的限两种:皇子和重大功勋者(非皇室者亦可)。(皇子及异姓元功上勋者封王
之前没那么大功勋的宗室和藩王降为公爵,原来的公爵降为侯爵,后面依次类推。
(宗室及始蕃王皆降为公,诸公降为侯,侯、子亦以此为差)

拓跋珪通过这种规则设定,开始有意加强自己儿子的政治地位,边缘宗室的政治能量。
此次分封调整后,封王爵10人,公爵22人,侯爵79人,子爵103人,共214个铁饭碗。
两个月后,拓跋珪又命宗室和拓跋八部以及各州郡设置“师”,也就是北魏的中正官,负责魏国的“九品中正制”。(十一月,魏主珪如西宫,命宗室置宗师,八国置大师、小师,州郡亦各置师,以辨宗党,举才行,如魏、晋中正之职)
这是对两个月前那214个封爵的巩固肯定以及被降级的补偿,将来这些军功集团的后代都会得到政治入仕的制度性优越通道。
打击目标是宗室权威,笼络目标是代人集团。
思路没问题。
此时此刻,拓跋珪的所有政治打法还都是逻辑缜密环环相扣的,但随着拓跋珪革命成功后也吃五石散了,拓跋珪温水煮青蛙式的兔死狗烹开始演变成电锯惊魂。
拓跋珪嗑药嗑的药性发作时本就冷酷的性情变得更加冷血,急躁烦闷,喜怒无常。(初,服寒食散,久之,药发,性多躁扰,忿怒无常,至是剧
拓跋珪晚年灾异频现,各种预言家开始说他身边有大灾发生,这让拓跋珪开始极度狐疑,慢慢变成了二级神经病,经常要么几天不吃饭,要么整夜不睡觉,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自己自言自语的搁那嘚嘚。(又灾异数见,占者多言当有急变生肘腋。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达旦不寐,追计平生成败得失,独语不止)
这不回忆还好。
一回忆可要了命了。
他想到了自己操蛋的人品和阴损的手段,开始以己度人的觉得身边所有人都不能相信。(疑群臣左右皆不可信)
每当百官上奏时,他就开始脑子极好,只要过去有错有罪的,想起来一不顺眼就把人杀了。(每在官奏事至前,追记其旧恶,辄杀之)
没被杀的同志们,只要有面色稍变,或呼吸不匀,或步履不稳,或说话出错,这位爷就认为人家心里有鬼,不仅要杀,还得亲自杀,杀完了还得把尸体晾在天安殿前吓唬人。(其余或颜色变动,或鼻息不调,或步趋失节,或言辞差缪,皆以为怀恶在心,发形于外,往往手击杀之,死者皆陈天安殿前)
千万别把他比刘邦,人家刘邦仅仅杀了那几个诸侯王,当年白马之誓的那堆功臣老兄弟他可都没动。
也别把这错赖到嗑药上。
因为五胡两晋嗑药的人太多了,没见几个磕完药的疗效是找茬杀人的。
这跟酒后乱性不能赖酒一样,就是喝点酒开始给脱裤打掩护。
五石散仅仅是他释放过去二十年所作所为反噬魔障的引子,这不意味着他真是疯的,他只是把心中想杀的人给暴力加速化了。
皇帝大人患有弑杀性神经病,还没有医院能接收,结果弄得整个平城被朝不保夕笼罩,大臣们都害怕被拓跋珪看见后干掉,只有二十多岁还是小伙子的崔浩天天搁身边恭谨勤奋,坚持不懈,有时候忙工作连家都顾不上回。(是时,群臣畏罪;多不敢求亲近;唯著作郎崔浩恭勤不懈,或终日不归)
崔浩是个人精,他懂天象,知古今,此时也还没有膨胀,他之所以敢在拓跋珪身边天天晃悠,是知道自己肯定没事。
因为自己是个汉人官僚,根本没威胁,自从崔逞被杀后在国际上出现了不良影响,拓跋珪这些年甭管嗑药磕成啥揍性,也没咋再去妄杀汉人士族。
这货就是“酒后乱性”的拿着嗑药打掩护,诛杀可能威胁他统治的“代人功臣集团”。
自己实在是太阴了,当年我舅爷爷看我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是一匹如此阴险的中山狼,如今万一又有一个寄生虫可咋办呢!
由于他自己就是一路寄生干掉宿主的,算是一路摸爬滚打从暗黑领域直接博士毕业的,所以看谁都觉得有潜质,看见啥装孙子的套路都觉得似曾相识。
所以都杀了吧。
他觉得自己身边最装孙子的是谁呢?
他最亲近的几个从龙元勋。
公元406年六月,太尉穆崇死了,相关官员奏议穆崇谥号的时候,拓跋珪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文件,看到描述“把仁义道德当嘴炮打却不能忠义守节”“丁”时,拓跋珪说:这个太特么适合他了。(天赐三年薨。及有司奏谥,太祖亲览谥法,至述义不克曰"丁"。太祖曰:此当矣!)
这穆崇咋惹他了呢?
起因是穆崇和他左膀右臂的拓跋仪阴谋叛乱。(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穆崇派他儿子准备暗杀拓跋珪,最终因拓跋珪的临时召见而意外中断,史载拓跋珪因为穆崇之功,最终秘密选择了宽恕。(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在伏士中,太祖召之,将有所使。遂留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初,魏太尉穆崇与卫王仪伏甲谋弑魏主珪,不果;珪惜崇、仪之功,秘而不问)
这次叛乱对于魏初政局相当有必要说说。
因为穆崇和拓跋仪这两个人实在太有代表性。
先说这位穆崇,此人此时在官阶上为北魏之尊。
当年刘显迎拓跋窟咄来抢拓跋珪王位时,拓跋珪内部四分五裂,穆崇率先得到了外甥于桓的消息。(告崇曰:"今窟咄已立,众咸归附,富贵不可失,愿舅图之)
穆崇最终将谋杀阴谋连夜告诉了拓跋珪,拓跋珪诛杀了于桓等阴谋叛乱者,并赢得了时间带着心腹北越阴山再次投奔舅舅贺兰部去了,穆崇属于患难建功的元勋。(崇乃夜告太祖。太祖诛桓等,北逾阴山,复幸贺兰部。崇甚见宠待)
穆崇完整的经历了拓跋珪的整个创业过程,398年北魏建立前夕,穆崇从河南战区调回朝中任太尉,迁封宜都公。
这名位高权重的从龙元臣为啥要冒风险去叛乱呢?
这用来侧面说明拓跋珪此时清洗功臣的喜怒无常是很能说明问题的,都看出来了你在大清洗,我们还是自己寻找活路吧。
接下来,说一下这次叛乱中的另一个人,拓跋仪。
通过穆崇为何要联合拓跋仪去阴谋叛乱,我们要揭开一个秘密。
先来看拓跋仪的履历:
拓拔仪相貌堂堂,美须髯,有韬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拓跋珪回国继承王位的时候就一路侍从左右,386年成拓跋珪继位的时候赐爵九原公,之后从破诸部,战功卓著。
灭刘卫辰后,拓跋珪后将黄河以北的前后套平原作为“离散诸部”的试点,命拓跋仪搞屯田试点工作。(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
随后灭并州,拓拔仪功大迁尚书令,围中山,定河北,拓拔仪迁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进封卫王,中山平定后,又是拓拔仪率兵逼走了邺城的慕容德。
拓跋珪刚走的时候,河北是交给拓跋仪全权处理的。(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
后来拓跋仪又以丞相入辅,北伐高车和西伐姚秦也都跟着参与立功了。
(寻徵仪以丞相入辅。又从征高车。仪别从西北破其别部。又从讨姚平,有功,赐以绢布绵牛马羊等)

张衮、许谦作为北魏建国初期拓跋珪身边主要的汉族谋士,最开始来上班时听说拓跋仪善待士人,就先到拓跋仪那报道了。(先是,上谷侯岌、张衮,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学博今古,初来入国,闻仪待士,先就仪)
这些汉人名士和拓跋仪谈论政务指点江山,然后拓跋仪将各地城池地貌成败要害一一讲明,许谦等人叹服互相道:平原公有不世之雄才大略,我们要当他小弟。(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拓跋珪称帝的劝进文件中,是时任左丞相、骠骑大将军的卫王拓拔仪领衔劝进的。
(闰月,左丞相、骠骑大将军、卫王仪及诸王公卿士,诣阙上书曰···臣等谨昧死以闻。帝三让乃许之)
也就是说,无论军功,还是威望,还是官阶,拓跋仪是拓跋珪建立北魏的二号人物。
拓跋珪的喜怒无常让越来越多的代人集团聚集在了拓跋仪身边,准备颠覆这个二级神经病。
那为什么代人集团为什么要团结在拓跋仪身边呢?
仅仅因为功勋太大吗?
没那么简单。
拓跋仪史书中的身份,是拓跋什翼犍三子秦王拓跋翰的儿子,并不具有正统的继承权。
但他真实的身份,却是拓跋什翼犍和拓跋珪他妈生下来的正根!
拓跋珪他“爹”当年死后,他妈被他“爷”拓跋什翼犍给收房了,拓跋珪是在他妈的所有权易主后生出来的,所以名义上以及大量他国史书都说他是拓跋什翼键的儿子。
晋书中就明确说拓跋珪是拓跋什翼键的儿子,拓跋什翼键也没有如《魏书》粉饰的那样死在了代北,而是被抓到了长安。
(坚以翼犍荒俗,未参仁义,令入太学习礼。以翼圭执父不孝,迁之于蜀)
《宋书.索虏传》和《晋书》态度一致,拓跋什翼健和拓跋珪是父子关系。
(卢孙什翼鞬勇壮···鞬死,子开字涉珪代立
在当时人的眼中,根本没人去给你算日子的。
人家就是看到了你妈妈被你爷爷收房后几个月生下来了你,甭管是你爹还是你爷爷谁的种,对于同志们来讲根本无所谓,只会笼统归类到拓跋什翼键老当益壮又生了个儿子。
拓跋珪是拓跋什翼键孙子这事啥时候重要的呢?或者说啥时候被贺氏营销的呢?
在和慕容垂套近乎复国的时候。
《南齐书》中曝光了一个超级大瓜,拓跋珪不仅是拓跋什翼键的儿子,苻坚败后,拓跋珪还随舅舅慕容垂光复大燕,然后回到了代北复国。(猗卢孙什翼犍···禽犍还长安,为立宅,教犍书学。分其部党居云中等四郡,诸部主帅岁终入朝,并得见犍,差税诸部以给之。坚败,子圭,字涉圭,随舅慕容垂据中山,还领其部,后稍强盛
如果拓跋珪的名义是拓跋什翼键与贺氏的儿子,则跟慕容氏就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了。
如果拓跋珪是拓跋什翼键的嫡长孙,是死去的拓跋寔之子,那拓跋珪的奶奶就是慕容垂的亲妹妹昭成皇后。
拓跋珪在创业之初不断强调他是拓跋什翼键的嫡长孙,本质上是为了和复国成功的舅爷爷慕容垂扯上关系。
拓跋寔只有拓跋珪这一个遗腹子,也就意味着他拓跋珪是当世唯一一个和慕容垂有血缘的拓跋部继承人。

他能复国,不过也是因为娘家贺兰部的鼎力相助以及慕容垂后燕的国际背景而已!
此时慕容氏已经被打残了,所以这个身份就没那么金贵了!

拓拔仪和他的继承权力本质上也就没啥区别了。
因为拓拔仪也有着拓跋什翼键的血缘,他是拓跋什翼键和贺氏生的孩子,也就是大家眼中,拓跋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贺氏这位女人相当不简单,被他公公收房后几乎是独得圣上恩宠,这老公公跟儿媳妇之间可没少擦出爱的火花。
首先来看一下,史书中明面记载拓跋珪他妈生的孩子。
一个是拓跋珪,一个是拓跋觚。
证据在于《魏书.皇后列传》中明确的说,贺后少子拓跋觚在当人质后想儿子忧死了。(后后少子秦王觚使于燕,慕容垂止之。后以觚不返,忧念寝疾,皇始元年崩,时年四十六)
这里面有了巨大问题,《魏书》中将拓跋觚的生父归到了秦王拓跋翰身上。
拓跋翰是拓跋什翼犍的第三子,也是嫡次子,死于建国十年(347年)。
公元371年春之前,贺氏一直是拓跋珪他爹的女人,最后就被公公笑纳了,376年冬代国被前秦消灭随后就被带到了长安,除非贺氏被鬼给配了,否则不可能跟这位早早就死了的小叔子有这么个孩子。
上一季我们说过,崔浩被杀的国史之狱后,北魏对早期历史进行了大量的删改,里面前后矛盾之处很多,为了掩盖拓跋珪他妈被公公收房的这段不伦历史,将贺氏的其他孩子安排给了鬼当爹的拓跋翰。
贺氏在拓跋珪他爹死后就只跟过她公公,所以拓跋觚他爹,是拓跋什翼键。
拓跋觚在史书中的史料不多,但关键点不少。
1、拓跋觚从小勇略有胆气,跟着哥哥拓跋仪从小就是拓跋珪的心腹。(勇略有胆气,少与兄仪从太祖,侍卫左右)
哈哈哈,拓拔仪出现了。

2、拓跋觚是当年拓跋珪出使后燕的大使,在拓跋珪不听话后被慕容垂扣了,半路跑了,但被抓回来了,而且慕容垂待其甚厚。(使于慕容垂。垂末年,政在群下,遂止觚以求赂。太祖绝之。觚率左右数十骑,杀其卫将走归。为慕容宝所执,归中山。垂待之逾厚)
拓跋觚为啥会被慕容垂“
待之逾厚
”呢?

因为拓跋觚的血缘没问题,将来能代替拓跋珪去接手拓跋部,慕容垂打算再培养一个傀儡。
3、后来拓跋珪讨伐中山时,被慕容麟拿来当投名状杀了坚定抵抗之心了。(太祖之讨中山,慕容普驎既自立,遂害觚以固众心。太祖闻之哀恸)
拓跋觚之所以能够起到投名状的作用,也侧面是他血缘的一个证明。
拓跋觚他哥哥,是拓拔仪。
拓拔仪是谁的孩子呢?
《魏书》中名义上也是死在347年的秦王拓跋翰之子。

这位可怜的拓跋翰再次鬼当爹了。
《魏书.刘库仁传》中有那么一段记载:当年贺寡妇在代国覆灭后身边带着三个孩子,拓跋珪,拓拔仪,拓跋觚。(自贺兰部来居建国三十九年,昭成暴崩,太祖未立,符坚以库仁为陵江将军、关内侯,令与卫辰分国部众而统之。……于是献明皇后携太祖及卫、秦二王
自贺兰部来居焉)

《魏书.贺讷传》也印证了这件事:昭成崩,诸部乖乱,献明后与太祖及卫、秦二王
依讷。

“太祖”是拓跋珪,“卫”是卫王拓跋仪,“秦”是秦王拓跋觚。
这也就意味着,拓跋珪他妈在亡国之际的纷乱之时,一直带着拓跋珪、拓跋觚哥俩以及“侄子”拓跋仪。
疑问的是,如果拓拔仪真的和贺氏没有血缘关系,那史书的写法应该是“献明后与太祖及秦(拓跋觚)、卫(拓拔仪)二王依讷”。
史书中皇室血缘是不敢开玩笑的,肯定是先把儿子放前面,而不是在两个儿子中间插入一个侄子。
拓跋翰死于347年,就算拓跋仪是拓跋翰的遗腹子,代国覆灭的时候也30岁了,不可能让贺氏这个寡妇一直“携”着。
当时贺氏仅仅26岁。
别着急,还有补充论据。

《魏书.皇后传》中留下了巨大破绽:385年贺氏带着拓跋珪等人自慕容垂处来到代北复国途中发现刘显要杀拓跋珪,随后贺氏自当高级公关陪刘显晚上喝大酒,让拓跋珪趁机逃跑,等早晨醒来后哭道:昨天晚上我的“诸子”还都在,现在都不见了,你们谁杀的!(后刘显使人将害太祖,……后乃令太祖去之。后夜饮显使醉。向晨,故惊厥中群马。显使起视马。后泣而谓曰:“吾诸子始皆在此,今尽亡失。汝等谁杀之?)
如果说就一个儿子,那就是“吾始在此,今尽亡失”;
如果说两个儿子,那就是“吾二子始皆在此,今尽亡失”
只有在两个以上时,才会是“吾诸子始皆在此,今尽亡失”
除了拓跋珪和拓跋觚,当时拓跋珪身边的第三个人,就是贺氏带在身边的拓跋仪,拓跋仪本传中,也进行了印证。(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
综上所述,虽无直接确凿证据,但拓跋仪极大概率也和拓跋觚一样,是贺氏的儿子。
所以,目前来看,贺氏三个孩子的爹分别是:
1、长子拓跋珪(拓跋寔或拓跋什翼犍)
2、次子拓跋仪(拓跋什翼犍)
3、(我没有笔误,
诸子
是大于等于三的,下一节揭晓老三)

4、幼子拓跋觚(拓跋什翼犍)
这样来看,以穆崇为首的代人集团团结在拓跋仪身边去政变拓跋珪就合情合理了。
本来就是你弟弟,还是居功至伟的二号人物。
自371年春,爷们死了被公公收房,到376年冬苻坚灭代,贺氏这块好地在五年半的时间里生了四个孩子。
这个贺氏当年政变出卖了拓跋什翼键想自己当代北女王,现眼后人家又成为了帮拓跋珪复国成功的女设计师!
他妈妈的政治能量实在太大!又给他生了那么多能干的弟弟!
最关键的是,他拓跋部的继承规则,是兄终弟及!
好兄弟,你不死,我睡不着啊···

亲们,觉得不错帮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