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414五月,姚兴突患重病,他的三子姚弼和太子姚泓对于继承权的争斗几乎演变成了内战。
姚兴的长子姚泓性格宽厚、才能平庸、体弱多病,在402年立太子的时候姚兴就很犹豫,他更喜欢三子姚弼,但最终因为华夏统序的立长不立贤还是立了姚泓。
立完长子,姚兴觉得太对不起这三儿子了,于是对老三的宠信和待遇都直逼太子,姚弼随后在不断的长大中野心渐起开始想要夺嫡。
本来姚弼被姚兴安排为雍州刺史镇守安定,后来通过一系列收买运作以及姚兴的默许,姚弼于411年调回长安任尚书令。
进入中央后,姚弼开始不断结党造势,并通过给姚兴进谗言打掉了太子党的关键人物姚文宗,从此群臣对姚弼敢怒不敢言。(秦左将军姚文宗有宠于太子泓,广平公弼恶之,诬文宗有怨言,秦王兴怒,赐文宗死,于是群臣畏弼侧目)
姚兴对自己喜欢的这个儿子几乎溺爱到了所有要求都答应,姚弼趁此机会利用尚书令的岗位便捷性将姚兴的身边和机要部门安插了大量的心腹。(弼言于兴,无不从者,以所亲天水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兴左右掌机要者,皆其党也)
右仆射梁喜、侍中任谦、京兆尹尹昭承全都提醒过姚兴这样是取祸之道,但姚爹装糊涂,不搭理这茬。
大司农姚宝温、司徒左长史王弼则秘密上疏过姚兴改立姚弼为太子,姚兴也不表态,不责罚。

你姚兴真的平等慈悲吗?
你这些年修佛法参经卷,真的悟明白了吗?

当权力和欲望越大的时候,戾气也越大,私欲也越重,要时时刻刻提防人性中的那些恶。
谁说佛法的慈悲就是无目的的烂好人呢?
妖分善恶,善者领路成全其仙,恶者劝道归回正途;等妖成魔的时候,你不去炼化降服他,就是对这世间最大的残忍!
本来是挺好的孩子,你为啥要一步步给他机会让他成魔呢?

你姚兴是父亲不假,但你有个更大的前提,你是一邦人王地主。
你对子嗣继承权的含糊与放任,就是对着关中所有百姓最大的悲哀。
他这次重病的时候,几乎上演了后秦版八王之乱。
姚兴重病后,太子姚泓一面亲自到内宫侍疾,一面布置太子党统领禁军宿卫大内;
另一面姚弼在自己府里埋伏下了数千死士,打算姚兴一去世就去杀他哥;
十一子姚裕给镇守蒲坂的二哥姚懿送密信,要他联络在外共同典兵的诸皇子,以讨伐姚弼之名进行逼宫;
二子姚懿起于蒲坂,四子姚洸起兵洛阳,六子姚谌起兵雍城,全乱了。(姚裕遣使以弼逆状告诸兄在藩镇者,于是姚懿治兵于蒲阪,镇东将军、豫州牧治兵于洛陽,平西将军谌治兵于雍,皆欲赴长安讨弼)
这伙逼宫真的是仅仅讨伐个姚弼那么简单吗?
注意,此时姚弼还并没有什么动作了哦。
为啥都急不可待的起兵了呢?

结合姚兴诸子的最终结局,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姚兴对三子那么好,让三子觉得有希望的同时,剩下的孩子们也都愤愤不平。
太子继位那是没办法,谁都说不出去啥。
那既然老三能把太子拱下去,我们和老三之间又有啥差距呢?
最终姚兴阳寿未尽挺了过来,随后所有抓到姚弼证据的重臣们开始向姚兴施压,赶紧杀了你这倒霉儿子,姚兴最终还是没舍得,仅仅免了姚弼的官,堵住了各地儿子们的嘴。(会兴疾瘳,见群臣,征虏将军刘羌泣以告兴。梁喜、尹昭请诛弼,且曰:“苟陛下不忍杀弼,亦当夺其权任。”兴不得已,免弼尚书令,使以将军、公还弟。懿等各罢兵)
姚懿等人罢兵还镇后,专程进京面谏姚兴要求惩治姚弼,其中五子姚宣态度最为坚决,有我没他,但姚兴还是顶住了压力没动姚弼。
经过这次大病,姚兴没有意识到自己溺爱的错误,而是觉得姚弼成为了自己的战友。
太子这么大的势力吗?
这么多人都在帮他喊打喊杀,我岂不是很危险。
他没琢磨明白为啥这么多儿子要杀老三。
不是因为剩下的孩子们跟太子有多好,而是嫉妒为什么单单他老三得到了你那么多的爱!
千万别以为这仅仅是帝王家的历史,也别以为大师的小说纯属虚构。

写的都是这每一天的人生。
姚弼被姚兴保护了起来,甚至415年三月,在姚弼的诬陷下,姚兴去杏城逮捕了之前最喊打喊杀的姚宣。
没多久,415年,姚兴又病了,这次姚弼又一次的称疾不朝,在府第聚兵。
这个弱智的将反相写在脑门的傻二百五也不知是咋让姚兴看上的。
姚兴这次也留了心眼安排了眼线,发现自己寄予厚望的孩子真的是传说中的傻二百五,先是逮捕杀了唐盛、孙玄等几个姚弼党羽,随后召姚赞、梁喜、尹昭等谋划控制了姚弼,准备杀了这小子彻底铲除其党。(秦王兴药动。广平公弼称疾不朝,聚兵于第。兴闻之,怒,收弼党唐盛、孙玄等,杀之···召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与之谋,囚弼,将杀之,穷治党与)
等姚弼抓来后,这傻儿子一哭,姚兴又大赦天下连姚弼党羽也都保下了,还待姚弼如初。(泓流涕固请,乃并其党赦之。泓待弼如初,无忿恨之色)
他这位圣人以为这是佛门不舍一人的给孩子机会,但他忽略了这孩子其实是个俗人。

这一党已经反意如此,你不杀他们将来太子继位也不会饶了他们,就算你心软,也应该将他们全部收权养起来,咋能“待弼如初”呢?
你的慈悲,就是逼他们最后一次鱼死网破。
416年正月,姚兴去华阴视察的路上又不行了,赶紧回长安。
这一次,姚弼一党彻底爆发了。
随驾的姚弼一党黄门侍郎尹冲开始谋划要趁姚泓出城迎接姚兴的时候政变杀了太子。(黄门侍郎尹冲谋因泓出迎而杀之)
姚兴居然让姚弼一党的骨干在这么心腹的位置,你说他长心嘛。
姚兴到达长安城外,姚泓准备去迎爹,结果身边同志们说:主上病危,奸臣在旁,您现在去也许会遭不测啊。(兴至,泓将出迎,宫臣谏曰:主上疾笃,奸臣在侧,殿下今出,进不得见主上,退有不测之祸)
此时后秦的皇位之争已经明牌了,早就都表态了,姚兴的两次要死也让矛盾彻底打了死结。
姚泓想出城迎接,但太子党们死活不让去,最终姚泓冒着大不敬的风险生生没有出城接他爹。
城外,尚书姚沙弥对尹冲说:“太子不来我们就把皇帝的车轿抬到姚弼的府第去,禁军听到皇帝在这里自然就都过来护驾了,太子那面就被我们架空了,况且我们因为姚弼早就被定性成叛逆了!注定没有未来!现在挟天子发动政变是名正言顺的,终局之战了!(尚书姚沙弥谓尹冲曰:太子不出迎,宜奉乘舆幸广平公第;宿卫将士闻乘舆所在,自当来集,太子谁与守乎!且吾属以广平公之故,已陷名逆节,将何所自容!今奉乘舆以举事,乃杖大顺,不惟救广平之祸,吾属前罪亦尽雪矣)
最终尹冲担心姚兴再次挺过来,于是打算先随姚兴进宫再伺机叛乱,没有采纳姚沙弥的建议。(冲以兴死生未可知,欲随兴入宫作乱,不用沙弥之言)
姚兴这段时间不是不知道局面是怎么回事,自己差点就回不来了,回宫后第一时间就命太子姚泓录尚书事掌控政权,命东平公姚绍及右卫将军胡翼度率禁卫兵严防内外,派殿中上将军敛曼嵬去抄姚弼的家,收了姚弼一党的兵器。(兴入宫,命太子泓录尚书事,东平公绍及右卫将军胡翼度典兵禁中,防制内外。遣殿中上将军敛曼嵬收弼第中甲仗,内之武库)
姚兴的病越来越重,其妹南安长公主来探病,问他哥话的时候已经没有回音了,于是姚兴十三子姚耕儿出宫告诉七哥姚愔道:皇上已经驾崩,到了最后时刻了!(兴疾转笃,其妹南安长公主问疾,不应。幼子耕儿出,告其兄南陽公曰:上已崩矣,宜速决计)
姚弼一党的姚愔随后与尹冲率死士进攻端门,和把守皇宫的禁军打上了。(即与尹冲帅甲士攻端门,敛曼嵬、胡翼度等勒兵闭门拒战)
姚愔等人一度派精壮士兵登上门楼沿着屋檐去实施斩首行动,到了马道被太子右卫率姚和都率东宫军围堵成功,随后乱党放火烧了端门。
(等遣壮士登门,缘屋而入,及于马道。泓侍疾在谘议堂,太子右卫率姚和都率东宫兵入屯马道南。等不得进,遂烧端门)

关键时刻,姚兴回光返照,最后一次雄起来到了前殿赐死姚弼。(兴力疾临前殿,赐弼死)
禁卫军看到姚兴诈尸后各种数值全满,随后发动反冲锋,乱党大败溃散,姚愔逃奔骊山,同党吕隆逃奔雍城,尹冲与其弟尹泓逃奔东晋。
第二天姚兴去世,姚泓封锁姚兴死讯,下令逮捕逃亡的姚愔和吕隆、尹元等乱党随后全部杀掉。
乱党铲除后,姚泓为其父发丧登帝位,改年号“永和”。
艰难继位的姚泓将自己的愿景寄希望于了年号,但他爹的死讯,实在是刺激了太多人。
面对一个如此内乱朽烂的关中,刚刚统一南中国半年的刘裕,来感了。
如今后秦已经是艘破船了,却占着关东大量当年趁火打劫桓玄的土地。
更关键的是,后秦手里居然掌握着长安和洛阳这两个政治属性非凡的都城。

如今后秦的两京,就是刘裕改天换地路上最关键的两个低垂果实。
我不仅要夺回洛阳这个东京,我还要拿下长安那个西京,完成你们司马氏和桓氏谁都没完成的壮举!
证明我刘裕才是真正的改天换地之人!
刘裕道:小吏你个瘪犊子可特么嘚嘚完前面这一大堆了,不就是整个西北这些年是咋烂的嘛!

小吏道:你知道多少人嘚嘚你为啥不去打河北,非得打关中的神经病操作吗?我不写他咋烂的咋帮你的往回找补啊!
公元416年春,琅邪王司马德文请求率军开路去洛阳给祖先修坟,刘裕方面开始造舆论。

五月,晋廷加刘裕领北雍州刺史,将后秦的一系列领土管辖权已经提前都给刘裕了,最大程度方便刘裕因地制宜做部署。
此时的后秦,开始陷入到了大规模分崩离析的独立运动中,并州的数万落胡人叛秦,在平阳推匈奴人曹弘为大单于,攻打匈奴堡的姚成都。
镇蒲坂的姚懿平叛成功,抓曹弘,徙一万五千落送往雍州。
不过这雍州很快就不是大后方了。
仇池氐王杨盛攻克祁山堡随后向陇西逼近,后将军姚平率军增援陇上,杨盛撤军。
随后姚平与上邽守将姚嵩展开追击,然后被伏击,姚嵩被干掉。
赫连勃勃随后率四万骑兵来占便宜,二十余日攻下上邽,杀秦州刺史姚军都及将士五千多人并夷平了城墙,随后夏军又进攻阴密,杀守将姚良子及万余军,命其子赫连昌为雍州刺史,镇阴密,后秦征北将军姚恢放弃安定,逃奔回长安,安定人胡俨等率五万户向赫连勃勃投降,赫连勃勃随后又去雍城进攻后秦镇西将军姚谌,姚谌逃奔长安。
后秦在被一通暴打后终于由东平公姚绍及征虏将军尹昭等率步、骑兵五万人罕见的打跑了赫连勃勃并收复了安定,稳住了姚兴死后的第一波赫连氏南下。
后秦在等他的真主。
八月初一,东晋大赦,刘裕拿宁州方面上贡给他的琥珀枕头高调作秀,说琥珀可以疗外伤,命捣碎命给将士们治病。(宁州献琥珀枕于太尉裕。裕以虎珀治金创,得之大喜,命碎捣分赐北征将士)
刘裕命自己11岁的世子刘义符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事,任老搭档刘穆之为左仆射,兼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入东府居住,总领朝廷内外一切事务,任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为刘穆之副手,命灭蜀功臣的左将军朱龄石守卫皇帝及各国办机构,命姨表弟刘怀慎守卫建康城。
刘裕这一走,算是将所有的身家性命全部托付给了当年自己起义时就风雨相随的那个主簿,实际上的帝国总理,刘穆之了。
刘裕命运最好的体现,在于老天给了他刘穆之,这个类似于丞相足兵足食的人物。
刘穆之这些年在刘裕北征燕,南诛妖,西灭桓氏、刘毅、司马休之的过程中,在内总管朝廷政务,在外供应军需给养,甭管多少政务,所有事到了他这全都当机立断,行云流水如同一个机器人从来没有耽误过事。(刘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拥滞)
各部门的领导,各层级的宾客来自四面八方,各种需求千头万绪,内外的文件和请示堆满了办公室,人家刘穆之却能做到一边看请示文件,一边就手写相应批示,与此同时还能听着下属禀报,然后嘴里给出相应指示,眼、耳、口、手全功率输出每件事都妥妥当当从没有差错。(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谘禀,盈阶满室;目览辞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悉皆赡举)
别学他,这都是天赋,练不出来的,一心一意处理好眼下的事就很不简单了,做完一件事再干一件事吧。
刘穆之还是个精力狂人,喜欢和来往宾客谈笑,从早到晚无论是干活还是开派对,都来没有累的时候,就算偶尔有闲暇时间人家还亲自抄书勘定古籍错误。(又喜宾客,言谈赏笑,弥日无倦。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寻览校定)
刘穆之唯一的缺点,或者说为了保命留的唯一短处,就是奢侈好排场,他曾对刘裕说:我出身贫贱,维持生计都难,自从您带我阶层跃迁后,我虽然想着节俭,但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除了奢靡之风这方面,小刘我没有对不起您的地方了。(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餐。尝白裕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外一毫不以负公)
这位聪明人,这次犯了个极其低级的错误。
啥错误都能原谅,政治失误就不好说了。

背后牵扯的利益方太广,一旦让人起了疑心,通常就是最坏打算准备。
416年九月,刘裕下令各路前锋军发动攻势。
刘裕极度罕见的在即将入冬的枯水期选择了北伐,这和前面百年的东晋北伐套路完全不同!
过去无论是桓温北伐还是北府军收复失地,都是趁着春夏出击,刘裕明明在二三月就已经做了战争动员,如今却在即将入冬才进行北伐,舍弃了最擅长的水路加成。
和灭燕那次一样,刘裕又一次不按常理出牌。

军神自然有军神的打算。
刘裕为何放弃了夏季北伐呢?
夏天出征,首先面临着越打越冷的问题,面临着先易后难的情况,士气会出问题。
其次,此时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出击的选择意义都不大。
进入淮河之后,虽然通往黄河的支流众多,汴水、睢水、颍水这都可以北上黄河,但这些条水道都是由一个地方从黄河水分出来的——石门水口。
中原已经沦入胡人之手太多年了,当年前燕恶心桓温的样儿都打好了,只要把黄河延伸到中原水系的石门水口堵死,
黄河水引不进来,单单依靠汴水、睢水等河道本身的水量是不足以支撑北伐船队通航的水位的。

水战还是其次,主要是给养问题,这千里远征要是指着牛车可费劲了,不仅效率太低,而且南边的水牛并不适合北方干燥的天气,南方也没有如此巨量的马队去拉着给养走几千里去远征。
所以与其水力本就借不上,不如秋冬备好冬装北上,一边适应北方的严寒天气,也趁这段时间将通往黄河的各水道修复,光复中原之后也到了来年春天,那时再大军齐发去直捣关中。
刘裕的作战计划兵分三路:
东线:总督前锋诸军的王仲德承担了最艰难的方向,北上经过北魏的河南防区入黄河。
朱超石率领一支别军去夺北魏的前哨据点阳城(今山东聊城东南),王仲德则亲自率军兵向北魏的兖州刺史治所,河南的最关键重镇滑台(今河南滑县)。
刘裕的东线之所以要得罪北魏,是因为他要开通当年桓温第三次北伐的桓公渎故道进入黄河。
(以冀州刺史王仲德督前锋诸军,开钜野入河)

为了保证这条河道的畅通,需要得罪北魏。
所以这一路最凶险,因为后台太强。
中线方面:沈林子和刘遵考从彭城出发溯汴水前行,沿路收复汴水沿线并开通当年桓温命袁真死活没打开的石门水口,开通这条通黄河道。
(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将水军出石门,自汴入河)

西线方面:檀道济、王镇恶自寿春地区率步军,走颖水河道直指许昌洛阳。
(丁巳,裕发建康,遣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将步军自淮、淝向许、洛)

刘裕还有一路安排,是沈田子和傅弘之自襄阳战区出发攻打武关。(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趋武关)
这一路纯是让后秦分兵的诱饵,所以在中原未定前并没有出发。

看完分兵线路图,我们分析下人员结构。
先说东路的王仲德,晚渡北人,太原祁县人,自称王允之弟、幽州刺史王懋的七世孙。
淝水之战那年,王仲德十七岁,他跟他哥王元德在苻坚现眼后也造反了,但被老妖精慕容垂击沉,王仲德重伤后跟哥哥王元德渡黄河到滑台,跟了和慕容垂撕破脸的丁零部翟辽。
几年后王仲德看出来翟辽没戏了,南归东晋。
太原王氏这时候在江左正是百年显贵之极,王仲德投奔了同宗的王愉(王坦之子)。
但南方的太原王氏此时根本不搭理这种来路不明的同宗,王愉认为这是个假冒的亲戚,于是王仲德兄弟俩又投了桓玄。
桓玄代晋后,王元德是刘裕重点拉拢的对象,命他暗杀桓玄。(元德果敢有智略,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
结果在建康做内应的王氏兄弟由于刘迈走露了风声被通缉,王元德被杀,王仲德跑路成功。
刘裕杀入建康后,王仲德作为被刘裕亲自拉拢的心腹,成为了刘裕的中兵参军。
刘裕伐南燕,王仲德担任北伐前锋,前后打了二十多场大小战事,尽皆获胜。(武帝伐广固,仲德为前锋,大小二十余战,每战辄克)
410年,卢循连败何无忌、刘毅,朝局不稳,王仲德发表了稳定人心的关键表态,随后作为剿匪的先锋主力亲自击溃了徐道覆,论功冠于诸将。(及武帝与循战于左里,仲德功冠诸将,封新淦县侯)
偏将朱超石是灭蜀的朱龄石之弟,成分前面我们也说过了,是京口起义的底子。

来看中路,刘遵考是刘裕的族弟,沈林子和他兄弟沈田子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吴兴沈氏出品。
其父沈穆夫在孙恩祸国时代从贼做过前部参军,后来同宗沈预告密,祖父沈警和沈林子四位叔父都被处死,沈林子与兄弟们逃奔山中。
北府军南下剿匪,只有刘裕军纪严明,结果沈林子带着兄弟们向刘裕那自首被刘裕看上,从此收为了心腹。
刘裕灭桓玄的时候,沈氏兄弟是京口起义的元勋,随后哥俩在革命成功后回吴兴给父叔报仇,杀了当年报信的仇人沈预,屠其宗族。
打南燕、卢循、刘毅、司马休之,沈氏兄弟都是重要将领。
再看第三路的檀道济,他是当年起义元勋檀凭之的族人,这些年也是和刘裕出生入死;
西路的傅弘之是刘道规起义时的参军,刘道规此时早已过世,这个傅弘之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弟弟留给自己的政治遗产。
再算上此时看家的朱龄石,刘裕此时的北伐梯队完完全全就是这些年自己带出来的嫡系。

全都具有京口起义的背景。
这里面唯一不是自己人的,是王镇恶。
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因为生于五月初五,一度被爹妈打算送人,但被王猛拦下,专门赐名“镇恶”。(五月通常称为“毒月”,端午节那天被北方人认为恶月恶日,生下来的男害父,女害母)
前秦崩盘后,王镇恶随叔父王曜归顺了东晋,客居荆州,随后就是默默无闻的二十多年。
直到409年,37岁的,时任天门临澧县县令的王镇恶终于在刘裕灭燕的时候被推荐到刘裕那,面试成功后刘裕感叹王猛之后应该为将,随后安排王镇恶做了身边参谋。(既至与语,甚异焉,因留宿。明旦谓诸佐曰:"镇恶,王猛之孙,所谓将门有将也。"即以为青州治中从事史,行参中军太尉军事,署前部贼曹)
后来王镇恶因为抱对大腿开始进入快车道,从平卢循力战有功,到灭刘毅的时候,王镇恶的才华被彻底展现,带着百船先锋就平了刘毅。
王镇恶身先士卒,身中五箭,直到江陵平定后二十天,刘裕才率大军到达。
这是北伐诸将中,唯一一个没参加过京口起义的革命元勋。

革命这东西啊,参加的年份真的很关键。
差一点都不行!
王镇恶有将才,同时也有着贫寒将领最共通的一个问题,军贪问题很严重。
这其实都不叫个事,因为领导考虑的是局面,你把仗打赢了,把国际影响控制住了,那都是小事。
不过王镇恶的人生结局彻底印证了一个道理:不是自己人,或者说自己人也分层,当你和更近一层的圈里人产生矛盾时,甭管你多大的功劳,杀你就是分分钟的事,眼都不会眨一下。
领导在逻辑推演中,你永远是最先被放弃的那一个。

你的意中人的确是个盖世英雄,但你猜中结局了吗?
亲们,觉得不错帮点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