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前几天有一位读者妈妈跟我聊起个事,说是朋友来家中做客,见她女儿看绘本,就劝道:
不要再给孩子看绘本了,图多字少,对语文学习没什么帮助……
这位妈妈很疑惑。她家孩子小学二年级,可以自主阅读文字书了,但家里绘本从没断过,因为孩子喜欢,她自己也喜欢,看到图画精美构思巧妙的好绘本,总会忍不住剁手。
而且孩子班上的语文老师,也鼓励大家平时多读绘本。
她问我怎么看朋友的劝告。
说真的,我第一反应就是遗憾。
没想到,绘本在国内普及这么多年,仍有家长“看轻”其价值,只觉是幼年时培养读书习惯用的图画书。孩子稍微大点,比如上小学,就要投入大部头的怀抱,速速与绘本“断舍离”~
同时我也感到,虽然“双减”已开始,但习惯了高速运转的家庭仍未刹车,还是只盯着学习这个单一目标,忽略了孩子更长远的成长需求。
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家长的认知,与优秀绘本失之交臂,真是太可惜了!
所以,千妈今天特别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从“为什么这个时代更要多给孩子读绘本”以及“怎么用好绘本里的图”这两个角度,为绘本“说说话”~
01
图像时代
孩子更要多读绘本
那位妈妈的朋友说:绘本图多字少,对孩子语文学习没有帮助。
这句话,前半句没错,绘本又叫“画出来的书”,图是灵魂字是辅,的确图多字少。
但后半句不对,好绘本对孩子语文的帮助可不是一点,我后边聊“怎么用好绘本”时,大家就能感受到。
现在我们先把目光从“语文学习”这个小目标上移开,移到更高纬度,你会发现:
图像时代,孩子更要多读绘本。
文字作为主导媒介长达几个世纪,而如今这一局面正发生巨大改变。
最显而易见就是短视频的兴起。不知道大家平时逛不逛B站,我算是80后里比较少见的“追番族”,逛B站时我就有强烈感受:
年轻一代正越来越熟悉视频的表达方式。
他们对图像叙事的兴趣远大于文字叙事,也乐于学习并运用图像来传递创意和情感,这是趋势。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像只会更加主流,即使文字,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字,而是或多或少图形化、图像化的文字。
正如史蒂芬·阿普康所言:
“整个世界就是一块大屏幕。”
所以,面对已到来的图像时代,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他/她知道如何运用图像输出思想、情感乃至产品的特点吗?
作为爱阅读的妈妈,我率先想到的准备,就是读绘本。
事实上,当我们纠结绘本是否只适合低幼孩子时,国外很多初高中老师都还会把绘本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
因为绘本是孩子学习图像语言最便捷的途径。
理论术语太晦涩,千妈直接用书举例,我们一起去感受绘本里蕴藏的图像语言。
在《我是霸王龙》里,刚硬的线条表现出了石头山的硬度,粗壮的线条凸显霸王龙的凶暴,让读者忍不住为山上的小翼龙捏一把汗。
《我是霸王龙》绘本内页
《绿池白鹅》里,柔和的弧线则勾勒出缓缓流动的水波,时间也仿佛慢下来,读者通过图就能感受到绿池的幽雅静谧。
《绿池白鹅》绘本内页
在《马戏团来到我的村子》里,水平线营造出辽阔安宁的氛围。
《马戏团来到我的村子》绘本内页
《第一条鱼》里,则使用了弧线构筑跳跃式的动感,让周末海边的轻松氛围跃然纸上~
《第一条鱼》绘本内页
这是线条设计的魔力,我们再来看构图。
《不一样的圣诞节》里,主角小男孩被置于画面右上角,远离中心,凸显出孤独的心情。
《不一样的圣诞节》绘本内页
《沿着轨道一路回家》里,小火车开到海边,发现前方再没有路。
曼特尔在构图中增加了灯塔的设计,通过画面就能体会到“未必是绝处”的意境。
《沿着轨道一路回家》绘本内页
还有《月下看猫头鹰》,构图中的大片留白,让人仿佛竖起耳朵,就能听到小女孩踩在雪地上发出的沙沙声,好像在说,这是一个让心灵静下来的冬天的故事。
《月下看猫头鹰》绘本内页
除了线条、构图传达出意象,图像还有叙事的本领。
依然是《沿着轨道一路回家》,小火车转折~顿悟~再回家~回家之旅的四幅画在同一页呈现,既完成了叙事,又不嫌累赘。
《沿着轨道一路回家》绘本内页
《我们要去捉狗熊》里,海伦则用四幅动态的图完成了一家人从发现狗熊到藏进房间的叙事。
《我们要去捉狗熊》绘本内页
紧张感表现得淋漓至尽,尤其看见狗熊开始狂逃,又突然想到应该折返关门,这个设计真是棒极了!
千妈举这些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
优秀绘本里的图,不是随便画出来的。从线条构图到叙事,每一幅都饱含艺术家的精心设计。
你可能会问:
普通家长又不是艺术家,看不出图里门道,也没法讲给孩子听,怎么办?
其实孩子并不需要有人告诉他,这幅图是什么设计那幅图有什么深意,那样反而影响阅读体验。
孩子只需要一个宝贵的习得过程--对美感的习得,设计思维的习得。他一边看,一边就在感受线条光影、构图叙事等等变化。
倾听过图像说的话,才懂得怎么用图像说话。
这种能力,对生活在图像时代的孩子来说是必备,也是只读纯文字书培养不出来的~
02
怎么用好绘本里的图
接着,千妈再从“怎么用”的角度聊聊绘本价值。
绘本并不是图多字少就对语文学习没帮助,相反,如果我们能在伴读中用好图画,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大。
关于读图,至少有三件事儿是我们可以陪孩子做的。国立清华大华幼教系的周育如教授有过讲解,我结合自己体会,整理并分享给大家。
看完之后,你或许会想要把家中搁置的绘本找出来,再品一品。:)
第一件事 启发观察
孩子是天生的读图天才。
李利安·H·史密斯在《欢欣岁月》里说:“只要故事在图画书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他们。”
所以我们拿到绘本不要只关注文字,巴啦啦讲完了事,那样真的好浪费,要和孩子共享图像探索的乐趣~
在宫西达也代表作《好饿的小蛇》里,小蛇一路走一路吃,吃了苹果、香蕉、饭团......最后竟然吃了一棵苹果树。
小蛇死掉了吗?
看后环衬页,你会发现小蛇吃掉的苹果树断了,小蛇正冲着小读者笑着说:“啊,真好吃。”
《好饿的小蛇》绘本内页
一下悲剧变喜剧,十分nice的神转折!很多孩子看到这儿才松了口气~
还有Margaret Wise Brown的代表作《晚安,月亮》,描写了小兔子临睡前对房间里的物品一一道晚安的情景。
记得当时陪千寻看图,我们发现随着夜越来越深,墙上钟表的时间在流逝,房间光线也越来越暗,炉火越来越弱......真的好惊喜~
《晚安,月亮》绘本内页
这样有意思的细节,很多绘本里都有,大家可以留心找一找。
为什么要陪孩子探索图画细节呢?
因为没有观察,就没有输出啊。
我见过太多孩子,面对同样的命题作文,观察能力强的,那真是思如泉涌,因为他洞见的东西多,能表达的也就多。
观察能力弱的,就觉得周围事物乏善可陈,没啥可写~
更重要是千妈觉得,观察还与人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看见”世界和“洞见”世界,所获得的人生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件事 丰富形容
观察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对单页图画“丰富形容”。
我用卡尔爷爷《好饿的毛毛虫》举例。
图源:当当
我会问千寻:“这是什么样的毛毛虫?”
她说:“很大只的毛毛虫。”
“很大只,然后呢?”
“绿色的。”
“很大,绿色的毛毛虫,还有呢?你还看到什么呀?”
“还看到红色的脸,绿色的眼睛!”
“眼睛上面有什么呢?”
“紫色的触角。”
“触角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呢?”
“长长的触角。”
“还有呢?你看毛毛虫身体下面有什么?”
“它还有脚!”
“对,它还有脚。我们一起来数数1、2、3、4、5、6六只脚,对不对?那还有吗?”
……
就这样,光是一幅图,我们就形容了很多。
注意,接下来还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孩子刚刚讲出来的词汇和形容,串成完整的句子。
“喔,好棒!你刚刚说你看到了一只好大的毛毛虫。这只毛毛虫有绿色的身体,红色的脸,绿色的眼睛,眼睛外面,有一个黄色的眶,它还有两个紫色的长长的触角,而且它还有1、2、3、4、5、6六只脚,它真是一只很特别的毛毛虫!”
看到这里,你会问:“这是在干嘛呢?”
这是在给孩子良好输出打基础啊。
试想,一个孩子写:“这边有一只毛毛虫,好大一只。”
另一个孩子形容是:
我看到草丛里有一只毛毛虫,它有绿色的身体,红色的脸,它绿色的眼睛外面还包着黄色的眶,而且,它还有长长的紫色触角,还有六只脚,这只毛毛虫真是与众不同!
不用我多说,你也能感受到区别。
良好的输出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观察、描述形容、串成完整语句的能力,是这么慢慢培养出来的。
你可能还会说:
“千妈,你都用低幼绘本举例,那我孩子小学了,还要看《好饿的毛毛虫》吗?”
低幼?大家试试看,真不见得有多少小学生能把毛毛虫形容得惟妙惟肖呢~
我的意思是,当我们知道怎么做,就可以把家里老绘本用起来啦。
当然,你也可以在新绘本上做尝试。
昨天我刚陪千寻看了曼努诶尔·马索尔的《山中》,这本书获得了2017年博洛尼亚童书展国际插画奖。
《山中》
整本书文字不到一百,我们却花了半天阅读。
做什么呢?欣赏观察,丰富形容啊。
仅是一幅插画,我们就“你一句,我一句”描述好久:
迷宫般的森林里,穿红色衣服的人在寻找走出森林的路,阳光洒在草地上,留下深深浅浅地光影……
最后把语言组合起来,就是篇迷幻神奇的小作文了!
《山中》绘本内页
第三件事 叙事练习
除了单页图画的丰富形容,还可以用多页图画做“叙事练习”。
绘本里,图画承担了“起承转合”的叙事功能~
我用日本不朽经典《古利和古拉》举例。
开头(起):田鼠古利和古拉一起在森林里捡橡子。
《古利和古拉》绘本内页
接着(承):突然,他们看见路中间有个好大好大的--大鸡蛋!
《古利和古拉》绘本内页
转折(转):古利古拉想把鸡蛋弄回家,可是用了很多办法都搞不定。
《古利和古拉》绘本内页
结尾(合):最后他们想到一个好办法,把工具从家里带过来,现场做出蛋糕,森林里其它小动物都被邀请来吃蛋糕,大家很开心!
《古利和古拉》绘本内页
我们不妨偶尔在某幅画上停留,请孩子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根据图画线索去分析推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逻辑能力。同时也是一个感受“起承转合”,自然get到叙事方法的过程。
有妈妈可能会问:“孩子熟悉的绘本又怎么按图索骥呢?”
很简单,用“如果句式”假设其它可能性:
“如果古利和古拉做蛋糕不成功,接着又会发生什么呢?”
这样孩子就能打开思路,练习自由叙事啦~
启发观察--丰富形容---叙事练习,这三步下来,你还会觉得绘本对孩子语文学习没帮助吗?:)
EASTWEST
写到这儿舒了口气,总算为绘本发了个声。
但我知道,一篇文章远远涵盖不了绘本的价值,优秀绘本就像是艺术品,不论图画设计还是故事内涵,都值得细细品味、推敲。
之前千妈也分享过单本解析,大家在微菜单“和千寻一起读童书”专辑里就可以看到。
很多妈妈也曾留言问我,孩子上小学了还要读绘本吗?
我的答案是,当然可以。
千寻三年级了,并没有因为读大部头就对绘本“断舍离”。相反,绘本依然占据着我家书柜的半壁江山。
我觉得好的绘本,美感、哲理都不亚于纯文字书,一些绘本的思想深度甚至超越了文字书,不同阶段读会有不同收获。
而且,阅读本该去功利,用识字、成绩衡量效果,太狭隘了。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在绘本中感受美和智慧吧~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条大汽车路,我印象最深不是路两旁极美的风景,而是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这句话亦适用于阅读。:)
【今天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有收获,不要忘了给辛苦整理的博主点个赞啊。另外,你怎么看待绘本阅读呢,有没有什么绘本让即便是成人的你,读完也意犹未尽?欢迎留言区聊起~
🔗参考文献: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
《周育如:如何开发孩子的阅读潜力》
🔗封面图片:蔡尔德·哈萨姆《看书的女人》
关于绘本,你可能还需要:
选书~
方法~
~关注千妈,让孩子的阅读更有价值~
看完觉得有收获的朋友请给千妈一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