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强降水影响,多省都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
据水利部消息,6月21日12时到6月22日12时,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干流,广西柳江、桂江,广东北江,湖南湘江,江西鄱阳湖区、乐安河、修水、信江,浙江钱塘江,福建建溪等99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0.01—9.95米,其中2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
另据英德市三防指挥部消息,英德市英城镇北江英德(五)站于6月22日14时出现35.97米洪峰水位,超警戒(26.00米)9.97米,
这是自1915年以来,过境广东清远英德的最大洪峰。
从多家媒体自前线发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德地标文峰塔孤悬江中,临近北江低洼处的房屋已被水浸泡。/ N视频
面对凶猛汛情,英德启动了防汛I级应急响应,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广东省各地市的救援队伍也在接到讯息后的第一时间赶赴各个受灾村庄展开救援。
英德和平北路的体育馆被改造成临时安置点,接纳从城南社区及部分乡镇转移安置过来的群众。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安置点共接收1600余名群众,其中接近20%为80岁以上的老人。
6月22日凌晨,消防救援人员与120远距离沟通合作,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张救援,将一位临产孕妇转移到浛洸医院安全区域。
清远市大站镇一位两岁儿童发烧不退,社区辅警康量和居委救援队划船进入被洪水围困的社区,成功将其转运至英德人民医院救治。
有网友乘高铁经过英德,发现树木、房屋都被淹没,“树梢”成了“草丛”,令人揪心。
随着强降雨的结束,洪水减退。《南方都市报》消息称,清远市全市逐步转入救灾、复产阶段。在重点受灾镇街之一的英德市浛洸镇,居民开始自主清淤消杀。据官方消息,此次洪灾当中暂无人员伤亡。
歌手Yamy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关注英德洪水,带动成千上万的网友转发。
自然灾害往往只发生在一瞬间,来势凶猛,但它给人们留下的阴影却难以估量。
我们如何预判灾情?如何根据已有信息做好防灾准备?灾害发生后,怎样做出决策,协同多方开展救援工作?又该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受灾群众的真正需求,采取合适行动?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卓明”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郝南。
卓明是一个以专业处理灾害信息、协助救灾资源对接、促进救灾效率为工作内容的志愿者组织。在2021年的河南、山西的大雨救灾行动中,卓明多次发挥其独特的平台作用,把援助送往最需要的地方,保证了救灾有序进行。
本次抗洪救灾行动中,卓明也协调发动了社会应急力量救援人员417人,皮划艇和冲锋舟47艘,救援车辆50辆,救援力量累计转移受灾群众约2644人。
以下是郝南的回答。
6月23日,在《新周刊》主办的“2022美好公益大会”上,郝南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一同探讨了救灾、公益的未来。活动结束后他立即奔赴了英德救灾现场。
充满不确定性的灾难中,信息就是确定的探路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信息实际上就是协调沟通的所有内容和载体。灾难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会快速造成一系列不确定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些不确定,我们必须要有相对确定的信息。
应对灾害,信息有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为了让行动决策者作出更好的决策,提高救灾效率的信息;能让外界更多人了解行动方做了什么,从而使外界资源和灾区需求更好匹配的信息;以及与救灾有关的知识信息。
卓明为此研发出一个“HEINA”模型,我们会用它去推导灾难发生后,灾区内各种事件的时空规律。
HEINA系统又由Hazard(致灾因子)、Exposure(承灾体)、Impact(影响)、Need(需求)和Action(行动)五个要素构成。
通过结合致灾因子与承灾体信息,我们可以得知灾害的客体、受影响的社会范围有多大,进而用量化的方式定义清楚,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甚至能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灾害影响进行预判,更“早一步”地引导行动。
浛洸灾区俯瞰图。/ 郝南供图
如果我们把这些信息都贯穿起来,跟所有相关方共享,我们就可以去解决需求和行动之间动态变化的“鸿沟”。
救灾的黄金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更需要信息来给到救援队员这些答案:受灾人员的分布,需要投入多少力量,救援队和哪个受灾地区匹配最为合适。还比方说,如果救援物资需要3天后才能送到灾区的话,我们需要针对3天后的需求做准备。
这一次洪灾,我们在粤赣两个省都响应了。
我们志愿者间有专门的水灾信息响应群,会在群里不间断地告诉大家气象和水文的预警信息,提醒相应的救援队伍提前做好准备。
等雨开始下了,我们也会24小时监测其每小时降水量,计算其地表径流量会不会导致洪灾的出现。
6月21日—23日,英德不同站点水情图。
我们这次对江西的监测启动是有点晚了,所以就没再去跟外地救援队联络,主要的工作转为去支持已经在景德镇备勤的队伍行动。
而广东这边社会组织、救援队伍和我们志愿者团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此前的洪灾、台风天中,我们都有一起行动过,已经形成了能及时响应的网络。
这次英德和韶关的洪灾出现,他们当地的负责人互相通知,各地的救援队自动就出发了。他们跟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备案后,在专门组建的协作群里互相认领、对接任务,救援就能有序进行。
“621粤北抗洪社会组织协作”群聊截图。/ 郝南供图
我们则是在后端支持他们前线的工作,协助他们联络沟通,同时用表单收集网上的求助信息。
我们会对求助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找出受灾情况更为紧急、更为集中的区域给到救援队。比如有低洼区成片的人都需要转移,但他们并没有能力在网上发出求助,他们获救的优先等级就会排在地势更高,但由于出不了门吃不上饭的人之前。
救援之所以是英雄之举,是因为它格外稀缺
一开始有些志愿者也不理解我们的工作,因为表单发出,到填写和整理,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们说的也对,如果一天不到200条求助信息,那我看到一条在微信群接力解决一条,这种方式是更快的。但如果一天的求助量超过200条了,只有将信息汇总整理后,才能高效。
河南洪灾的时候,我们的表单一天处理过一万多条求助。那时我们招了上千名志愿者,大家在后台认领任务,最忙的时候有志愿者一天打了200个电话去核实求助信息。一个人在只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效率是最高的,这样救灾才不会乱。
卓明为此次粤北洪灾制作的求助信息登记表,左右滑动查看
我们一般都不会使用开放性协作文档,因为这还涉及到个人信息暴露的问题。所有志愿者在参与工作之前都需要签署信息保密协议。但河南洪灾是个特例,其需求和行动方的数量都非常多。1000多支救援队,就是1000多个决策主体,有好几百个村子都是救援目标,这是个匹配爆炸的问题,决策中心面临的问题,可能会超出其处理极限。
所以只能用一种“饱和分布式”的匹配方法,无数个文档,无数个协调的小中心去将需求和救援队联系起,救援队之间也互相通联。救援队只要获知一村子里有一人受灾的信息,他们便能叫上其他队伍一起,对整个受灾村子进行救援。这样多点分布式的对接协调,自发形成的组织效应,才能更好地去回应更广大的需求。
广东省红十字会救灾物资发放现场。/ 郝南供图
在河南洪灾中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年轻人、大学生加入其中,他们自发地用各种平台、各种文档做起这种协调的工作,他们能想到很多周到又细致的方面,甚至在灾害之后,他们也有人开始总结系统性的教程。年轻人正在让救灾这件事演变出更多路径。
洪水退去,英德一个篮球场上男孩回到了他们的日常。/ 郝南供图
灾害场景总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许多琐碎的难关。我们都有美好的愿景,希望每个人都能及时被救助,但这不是一定能实现的。
尤其是洪灾。洪灾中最关键的其实是自救和互救。与其说去量化一个洪灾的等级,计算救援力量需要再扩大百倍或千倍,不如依靠每个家庭、每个社区的层面去对灾害做好准备。
当洪水来临时,我们首先要有公众沟通,告诉大家灾情可能到什么程度,提前按最大可能性做好准备。是不是要提前储备好粮食和水?是不是需要把必备物资都搬到更高的地方?能不能自行前往避难所或亲友家?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面对灾难造成的巨大影响,救援力量永远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我们不能过于依赖某个强大的超人从天而降。
救援之所以是英雄之举,是因为它格外稀缺。
在我们从事救灾公益的人看来,是希望有更多的理解、更少的牺牲。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参与其中,等他们成长起来,掌握了相应的知识、能力、社会资源后,他们肯定可以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我相信会有更多人来支持这项事业。
扫码可加入“621粤北紧急求助平台工作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