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晓
转载:外滩教育
看点
明天,除上海地区外,2022年的高考就要如期而至,正式登场。同样,今年的高考生们,依旧饱受疫情的影响。疫情下的高考生们,经历着高考报名人数增加的激烈竞争、伴随漫长网课的电子屏幕、封控下不确定的复杂心态等诸多问题。对此,本文采访了与他们深有共鸣的2020年高考的三位考生,探究他们疫情下与众不同的高考冲刺季,如何完成这场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

明天,除上海地区外,2022年的高考,即将在栀子花的香味中,拉开帷幕。
高考日,从来都是一年中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受疫情反弹的影响,今年的高考,也极不寻常。
和以往高三考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备考相比,在今年下半年的高考冲刺环节,不少城市或地区的考生们,都被迫转入居家网课,又因为各种意外,而打乱复习的节奏。
因防疫需要,考场习以为常的程序和格局也随之变化。和2020年相似的历史,正从他们日益拥挤的书桌前,呼啸而过。
对今年高三考生而言,他们还将面临新的挑战。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数据统计,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193万人,比去年增加115万。这一数字,再创历史新高。
图来自新华社
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加是放开中职毕业生升学限制,给更多中职毕业生升学机会,与高复学生增加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熊丙奇认为,若计算本科招生数与报考总人数的比例,不考虑新增报考人数主要报考高职高专这一因素,随着高考报名人数增加,本科录取率有可能下降。
由此可见,在今年高考中,难的,是更激烈的比拼;考的,显然还有心性的磨砺。
不管是紧张还是淡然、是焦虑烦躁还是胸有成竹,一年一度的高考终将如期到来。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而言,高考影响着孩子今后的人生高度和广度,同时“十年寒窗苦读”,让高考凝结了人们太多的期望。作为当前较为经济可靠、兼顾公平的考试,高考本身也同样值得人们的尊重和祝福。
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每位考生都将为一个目标全力以赴。
叠加疫情影响,在这场高考备战中,每一个努力拼搏的故事,都是对历史、个人,以及成长教育的生动写照,值得认真书写记录。
图来自中新网
为避免打扰到正在紧张备考的考生们,高考备战前夕,外滩君就此采访到了三位2020年高考的武汉考生们。
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更能和2022届的高三考生们,产生共鸣;作为感同身受的“过来人”,对于疫情时代的特殊高考,也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在被疫情改变的日常中,他们开启了太多的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体验到了线上复习课的“威力”、
第一次感到了世事无常和高强度竞争的残酷、
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努力成功的渴望……
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外滩君感到,除了朝气蓬勃外,他们对于未来的理解,都更加清醒和理智。在不确定的当下,他们唯有更努力地去抓住那些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比如奋斗、努力和拼搏,或许才能“破茧成蝶”。
同时,疫情还像催化剂,让夹杂在时代潮流中的考生们,感到成人世界的烦恼正加速降临,心态也在紧张和平淡中微妙游移。
他们眼中的未来,似乎早已浓缩在一条条固定的轨道里,没有浪漫、没有惊喜,只有周密的规划和计算。
此时“高考”只是起点,在人生的长河里,“上岸”还很远。
01
夹在电子屏幕中的师生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以突然爆发的形式,宣告自己的到来。而当时正紧张备考的斯汀,尚未意识到疫情即将给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如此深远的变化。
当时的她,正在为难得的假期而兴奋不已。之前,为了备战高考,她的寒假只放了三天,但在接到疫情的停课通知后,她和同学们甚至都来不及返校拿书,就被要求呆在家里,足不出户。
彼时,社会上对疫情的风声鹤唳,消弭了斯汀备战高考的紧迫感。在家放飞了几天后,学校开始紧急寻找到线上教学的备考方案。在网课“试运营”期间,是否能熟练运用上网软件,反倒成了评判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手段。
因为缺乏教材课本、练习册,斯汀刚开始只能上课干听,最后,老师也不得不把书本一页页拍下照片,才能顺利上课。
斯汀当时的朋友圈
由于不擅长使用电脑,斯汀的政治老师虽然想在课上多播放些社会新闻,但播放设备总是打不开声音,手忙脚乱后,半节课就过去了。
但在历史课上,有了网课的助攻,历史老师上课节奏明显加快。以往线下上课时,学生们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抄写PPT讲义,但有了线上电子截屏功能,每次网课的课堂也更加高效,学生们也更方便通过电脑,把PPT的要点,快速整理打印出来,尽早背诵。
数学课上,老师干脆邀请学生分享屏幕,直接审查学生的答题思路。讲解立体几何题目时,老师也能通过软件,更加立体直观地再现相关知识点。遇到难题了,斯汀还可以将上课过程录制下来,回头反复听讲,直到弄懂为止。
初上网课,虽然一时新鲜,但长期维系这样高强度的网课生活,让斯汀的同学佳妮,很快陷入到无可抑制的情绪低落之中。
因为她发现,无论是自己的学习状态还是复习效果,都没有在学校学习效果更好。
在高考二轮复习的紧要关头,得知高考即将延期考试后,佳妮的心态再次奔溃了。
虽然复习时间更加充裕,但新增一个月的高强度学习,更考验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无奈之下,佳妮主动联系到了同学,希望能彼此结成学习“搭子”,来克服家中备考的焦虑和不安。
同样感到措手不及的斯汀,也体会到“熬不住”的感觉。
本来复习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规划,但她觉得,新增一个月的备考时间,会让大家准备得更加充分,加剧高考的激烈竞争。有时想到这点,她反而会到凌晨三四点才睡着。
因而在网课后期,学生和老师们,都在想尽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斯汀和佳妮的班级,还会组织学生们,通过腾讯会议,打开摄像头和声音,一起线上早读和晚自习,尽可能地增加学习氛围。
抹黑起床打印试卷、认真听着漫长的网课、哈欠连天地赶着作业、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这样的网课日常,干脆将考生们的一天的活动范围,限定在了不大的书桌周围。
试卷资料、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触控笔……这些越摆越多的“文具”,也在不断挤压着书桌空间,无声暗示着备战高考的艰辛。
02
心态定成败
2020年,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疫情终于平稳过渡,斯汀和佳妮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尽管只有一个月的备考时间,但佳妮和斯汀,都感到了久违的平和。
封控的结束、同学们相聚的喜悦,冲淡了高考的紧张氛围,反而能让他们再次无缝对接到日常的高考复习之中。
时隔2年,再回忆那段多出来的线下备考月,斯汀觉得这更像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分水岭。
“浑浑噩噩”是斯汀对那时自己的评价。回到学校后,她在整日不停地写、不停地背诵,不停地做题中,迷失了方向。
总想走捷径的斯汀,在最后关头,还忙着四处寻找网课教师的资料,毫无计划中,匆匆等到了考试的到来。
而佳妮在复课后惊讶发现,原来全班同学都多多少少有着成绩滑坡的现象。这也奇异般地抚平了她之前独自在家时的紧张、焦灼。心情放松下,佳妮的学习充满了动力。
心态的不同,也直接体现在了高考的结果上。斯汀因为发挥失常,意外来到了一所二志愿大学,而佳妮则超长发挥,考上了自己的心仪大学。
佳妮坦言,如果让大二的自己再次穿越回2年前,那个乱中有序的高考考场,她可能无法做得更好;而斯汀则对自己当时没头苍蝇般盲目试听更多的课程,最终反而“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耿耿于怀。
不管是欣喜也好、遗憾也罢,斯汀和佳妮的高考备战,在历经网课和延迟后,总算平稳落地。但对于艺考生曼婷来说,疫情下的特殊高考,却让她“如临大敌”。
按照备考计划,她将在高三上半学期,结束全国各大高校艺考后,在下半学期集中精力,紧抓落后的课业。为此,曼婷早已联系上了几位一对一家教,但受疫情封城影响,曼婷的补课计划宣告失败。
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她唯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赶上同班同学的学习进度。
然而线上学习,随手可及的电子设备,对于曼婷来说,更是一场自制力的挑战。为此,她还特意下载了手机诸多定时锁机软件,强迫自己将目光回到学习中来。
在本不宽裕的备考周期里,曼婷还需要抽出了宝贵的十多天时间,专心备战中央传媒大学的线上艺考。但因为是第一次线上录制视频,没有经验的曼婷,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遗憾落选。
挫折之下,曼婷和父亲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然而情况迟迟得不到缓解,最终,曼婷高考发挥失常,未能如愿考上理想的高校。
如果没有疫情,斯汀、佳妮和曼婷的高考路,或许会走得更加稳妥,但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无常、迷茫被可以刻意放大。
在高考这场复杂的人生体验中,她们失去了一些、承受了一些,有遗憾,却也多少有所收获。
03
职场教育下的加速人生
对于当年的斯汀来说,高考带来的刻骨铭心,不在进入高考考场,反而在分数揭晓之后。填报志愿的那段时间,斯汀甚至会焦虑到整晚失眠,迷茫并担忧着自己的未来。
这种对于未来的不自信,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如今的“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现状。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457万人,较2021年增加80万人,同比增长21.22%。
有关学历贬值和就业难的焦虑,正层层前置。
佳妮告诉外滩君,自从进入高中以来,老师和同学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对方,未来想要努力的方向。有时,老师的要求会落在了具体的分数上,有时也会明确引导孩子们,思考未来从事的职业方向。
高考备战时,这样的压力更加明显,同学们的相互提醒,早已从“这次考了第几名”,直接过渡到“考不上好大学,你要完蛋了”。
正是这些“直白”激励下,让佳妮从网络和同伴的聊天中,早早就确定了新闻传播的专业和就业方向,她甚至连大学相关学科的必修科目也熟稔于心。
高考志愿填报时,佳妮结合成绩,直接给自己设定了报考大学的上限和下限,干脆利落地结束了高考志愿的填报。
而此前还懵懵懂懂的斯汀,再经过高考洗礼后终于意识到,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要走完“上岸”的满满长路,唯有靠自己。
在那个暑假,她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同学们相聚在咖啡馆,抱着一本厚厚地择校大全,边搜索有用信息,边和同伴们讨论自己真正喜欢、感兴趣的专业。
斯汀发现,大家在谈论这些信息时,除了结合自己爱好外,更看重未来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
这时,斯汀先会用红笔,挑选出喜爱的专业,再去网上搜索更多这个专业的从事人员,了解他们到底在学什么,未来就业又是否顺利。
斯汀甚至还列了一个表格,结合从业情况和未来想要居住的城市,以及专业的发展情况,依次进行排序,试图从中挑选出一个最优解。
某种程度上来,斯汀更羡慕那些从小就有梦想,并能将爱好和今后职业紧密相连的同学们。在她看来,为了梦想而去奋斗,无疑为这个高考增添了一分浪漫色彩。
但现实中的高考,依旧是冰冷而又客观的。
高考前,曼婷就是那个从小就涉猎广泛的姑娘。在初中时,就迷上汉服的她,首次在B站上上传了和汉服相关的视频,就吸引到了十万多的浏览量,成功挤入分站首页。因为对汉服的喜爱,曼婷甚至还在父母的帮助下,在武汉闹市区开了一件茶艺汉服体验店。
B站带来的成功,唤起了曼婷对于传媒的热爱,从不在意文化课成绩的她,开始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她迫切想去更好的大学,学习更专业的知识。
然而高考之后,汉服体验店因为疫情而被迫关闭,而高考的失常发挥,也让曼婷暂时停下脚步,去审视之前的自己。
如今,曼婷对所在学校和专业,也心有焦虑。相比以往凭着热爱随心所欲,她现在更渴望好的平台、好的资源,也更加认真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
回望高考,自己或许只是攀上了一座山峰;登高望远后,还有更多的高山在远处等待。
曼婷觉得,高考让自己一下长大了。一时悲喜后,唯有养精蓄锐,才能等待下一程、再出发。
04

结语
在和斯汀、佳妮和曼婷的交谈中,外滩君发现,面对未来,00后的孩子们显得更有主见。成长于资讯丰富的信息时代,这些孩子们,早已在心中画下了未来的蓝图。
她们明白,为目标而奋斗,远比高考本身伟大得多。
更难得可贵的是,她们既不好高,又不骛远,而高考不过是实现梦想的一个途径。
人生处处是考场,时时要考试,事事皆考题。
生活虽然不曾拒斥某些人的“躺平”,但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从高考中站起的她们,仍将拥有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毕竟高考都挺过来了,未来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在那个暑假,斯汀终于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她坚定告诉外滩君,她会吸取高考的备战经验,从而制定考研、工作的长远规划。不管出现再多意外,她都会坚持“一条道路走到底”。
在选择专业、方向时,斯汀更多是和同学商量,她的父母几乎很少插手。斯汀也自豪于父母给予的信任。有时,父母的放手,也让她有了承担未来的更多勇气。
在历经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高考冲刺季后,相信每个考生都会迈过高考这一关,重塑挫折与逆境评估的坐标轴,完成这场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
在此,外滩君也祝愿所有同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高考中,以已之能,力之所能及,在自己的人生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文中人名为化名)
【线上讲座】
本周三,视角学社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中学生科研扫盲、入门和进阶”的直播讲座。希望各位读者以此为契机,走向更高人生起点,迈向更广阔平台。
⏰活动时间:6月8日  19:30—22:30
参与方式:关注视角学社视频号,点击即可预约
相关内容:

作者:庄晓,转载:外滩教育。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