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的过人之处,在于不给自己设限,勇于超越,同时不间断地反省。

作者:孟小喵
主播:丁大猫
来源:孟小喵的情感小窝(ID:gh_41c960bf10a7) 

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没有富兰克林,就没有美国。”
的确,富兰克林不仅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关键人物,还是美国人民的精神化身,堪称美国的“孔子”。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说过:“我一生最佩服的人是富兰克林,第二佩服的是富兰克林,第三佩服的还是富兰克林。”
卡耐基说过:“如果不是看富兰克林的传记,我根本没有勇气走出家门。”
卡梅隆在成为商业大亨之后,做了一尊富兰克林的雕像,放在门口。
文学家马克·吐温曾坦言,自己的文风受到富兰克林的很多启发。
作为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你可能会想:他是否有过人的天赋?是否有显赫的身世?
然而,读过《富兰克林自传》后,你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出身竟如此的卑微
由于家境贫寒,他12岁就辍学去做印刷工
严苛到极致的自律,才是促成他成功的最大因素。
读完全书,我真的被震撼到了。
反复重温书里的内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富兰克林身上的以下几点。
勤奋——嗜书如命
让人为之惊异的是,富兰克林的一生中,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什么身份,都不忘读书
他在书中坦言:“我自小就喜欢读书,手里有点零钱,总要拿去买书。我一直感到惋惜的是,在我求知若渴的时候,却见不到更加适合的书。”
因为富兰克林的嗜书成癖,使得他父亲决定让他做个印刷工。
做印刷工期间,富兰克林也从不放弃读书:
他认识了书商的学徒,向他们借书看,并干干净净地归还;
他结识了一位精明的商人,被其邀请到图书室去看书。
由于大量阅读,他对诗歌产生了兴趣,并且尝试创作。
在第一次创作后,被父亲泼冷水,但他不气馁,下定决心努力改进。
于是,在得到一本特别喜爱的《旁观者》后,反复读,反复模仿每一个句子。
富兰克林的世界,随着读书,慢慢地变得丰满:
习得了写作的技能,由于乐于与人分享,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友,交际圈也一点点地扩大起来
自律——
为自己制定美德戒律与作息表
书中最让我敬佩的,是富兰克林在年轻时,就意识到了自律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自己的美德,他把书中所见的美德归为12个名目,并在每个名目下面附上了一条简短的规诫。
这些美德名目及其规诫是:
1、节制。
饭不可吃胀。酒不可喝高。
2、缄默。
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谈。避免碎语闲言。
3、秩序。
放东西各归其位,办事情各按其时。
4、决心。
决心去做该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5、节俭。
不花于己于人没有好处的闲钱,杜绝浪费。
6、勤奋。
珍惜时光。手里总忙有益之事。剪除一切无谓之举。
7、诚信。
不害人,不欺诈。思想坦荡,公正;说话实事求是。
8、正义。
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行为永不沾边,利公利民的应尽义务切勿放手。
9、中庸。
避免走极端。忍让化冤仇。
10、清洁。
身体、衣着、居所,不许不干不净。
11、平静。
不可为小事、常事或难免之事搅乱了方寸。
12、谦卑。
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而且为了监督自己每日执行,富兰克林做了一张表格:
这个表格的用法是这样的:
富兰克林每周只专注于培养一条美德
比如第一周只关注“节制”,那么在这一周里,他将保证“节制”那一行里不会出现小黑点,而对于其他美德,只在晚上记录下有关过失。
之后,再把注意力扩大到第二条。
13周为一个循环,每年循环4次
富兰克林就是利用这个表格,默默地、细腻地修改着自己人性上的种种弱点,并坚持不懈。
对于时间的管理,富兰克林也毫不松懈。
下面这张表,就是他给自己制定的24小时作息时间表
一天的时间,竟被安排得如此滴水不漏。
由此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对于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努力赋予其意义,不浪费,不虚度。
“秩序”,给富兰克林的人生画上了井然的一笔,让他凭着对自己近乎完美的极致管理,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谦卑——
不与他人争论
富兰克林在习得苏格拉底辩论法之后,连续使用了几年,却渐渐放弃了,转而用
谦虚谨慎
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于原因,在书中,他是这样说的:
由于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获取信息,使人心悦或使人信服。
所以我希望善意明达之人不要以武断自负的方式说话,而使行善的力量减弱,原因是用这种方式往往使人反感,容易造成对立,使我们专靠语言达到的这些目的——即提供或获取信息或者提供或获取快乐,一一泡汤。
因为如果你要提供信息,在你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一种武断教条的态度可能招致反驳,也阻碍了坦诚的关注。
可以看出,他深谙与人交往之道。
言之凿凿,虽然可以逞口舌之快,但也会招致别人的不快甚至对立,这样也就与交谈的初衷相悖。
读到这里,容易想起日常生活中,因为对一个问题的观点不同,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
现在看来,这种争吵真的毫无价值。
通过交谈,获取多元价值观,从而打开自己,融入这个多元的世界,才是交谈的最终目的
富兰克林还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
克制一切跟别人针锋相对的言论,和我自己的武断说法
教人时要让人觉得你不是在教他,人所不知的事情你就说他是忘啦
真乃大智慧也。
诚实——
直面错误,毫不遮掩
大多数名人的自传中,都喜欢美化自己,文过饰非。
甚至对众人皆知的失节行为只字不提,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而富兰克林的自传,却不同。
他自传的一个极其可贵之处,就是敢于“亮丑”,毫不避讳地写出自己年轻时犯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是一般人认为绝对不能曝光的“隐私”。
比如,富兰克林在第二次去费城的船上险些与两个年轻女子发生关系(后来才知道她们是妓女,在船上干偷窃勾当);
别人介绍的对象没谈成,倒惹得欲火中烧,便去寻花问柳,又怕染上性病;
他还曾对朋友托他关照的女友心怀不轨,动手动脚,碰了一鼻子灰;
与盟过誓的未婚妻离别后,只给她写过一封信就把她忘在脑后……
然而,写出这些错误,丝毫没有减弱他伟人的光环。
相反地,更加让人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有血有肉、立体饱满的人物。
不经意间,又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
在书中,富兰克林也曾反省过曾经的“傲慢”,并承认:
实际上,在我们的性情中最难制服的也许就是骄傲了,你尽可以千方百计地将它伪装,跟它拼搏,把它打翻在地,掐住它的脖子,将它狠狠羞辱一顿,但就是弄不死它,一有风吹草动,它又窥间伺隙表演一番。
在这本传记里你也许会常常看见它。
哪怕我自以为已经彻彻底底战胜了它,我也许又该为自己的谦卑而居功自傲了。
纵观富兰克林的一生,他似乎承包了所有美好的德行,让人敬佩至极。
正是因为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常人做不到的严苛,以及诚实守信的美德,所以他的人生,永远都在向前。
也因为他身上具有多种美德,他走到哪里,都受人敬重。
富兰克林不是神,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不给自己设限,勇于超越,同时不间断地反省
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最难以企及的。
所以,当你迷茫的时候,不妨看看《富兰克林自传》吧。
哪怕是书中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能震撼到你,让你在迷茫之处看到希望,也是极好的。

或许你还想看


作者简介:孟小喵,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公众号:孟小喵的情感小窝(ID:gh_41c960bf10a7),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