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上对通胀态度发生转变,我们认为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首次加息的时间或提前至2022年5月。如果加息2~3次后通胀仍居高不下,不排除美联储提前“缩表”(Quantitative Tightening)。“缩表”是数量型政策工具,对降低货币供给作用更直接,在当前形势下或更有助于应对由“外生货币”扩张引发的通胀。但我们也强调,上述判断取决于通胀走势,如果通胀得到控制,美联储仍可灵活应变。
我们从美联储的表述中可以看出,高通胀已成为美联储的“头号敌人”。美国11月CPI同比增长6.8%,创下近40年来新高。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上不仅显著上调今、明两年的通胀预测,同时将明年加息的预期次数从1次增加至3次,且在18位官员中有10人支持加息3次,充分显示了其抗通胀的坚定意志(请参考报告《美联储展现“防通胀”决心》)。
图表1:美国CPI通胀升至6.8%,为近40年新高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美联储显著上调未来几年的加息路径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坦率地说,这次美联储官员一致“转鹰”比较超预期。一方面,为应对通胀,美联储不惜降低充分就业目标的门槛。尽管美国劳动参与率仍然偏低,非农空缺职位率和主动辞职率均处于高位(说明劳动力市场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摩擦),但鲍威尔认为即使劳动力市场未完全恢复,也可以更早采取加息[1]。
图表3:美国劳动参与率仍未恢复至疫情前,尤其是55岁以上人群参与率较低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美国空缺职位率与辞职率仍然较高,显示劳动力市场仍存在摩擦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另一方面,鲍威尔对于Omicron疫情的影响也较为乐观。他认为即使Omicron病毒带来了新的风险,但由于人们应对疫情已有经验,在更多的人接种疫苗后,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会减小。他还认为无论Omicron具体情况如何,美国经济都可以在没有量化宽松支持的情况下从容应对。事实上,现在医学界对Omicron病毒的致命性还没有最终定论,鲍威尔发出这样乐观的言论,足以显示美联储已经把通胀风险摆在了疫情风险之上。
图表5:全球各地区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来看,欧美疫情反弹明显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欧洲包括东欧国家。数据更新至2021年12月16日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在一些官员看来,越早加息,或越有利于控制通胀(预期)。过去两个月CPI物价指数已显著抬升,我们认为,如果在此基础上外推,明年一季度CPI同比增速可能更高(部分因为今年一季度CPI基数较低)。届时,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采取行动,以兑现其抗通胀的诺言。周五,美联储理事沃勒(Waller)在发言中表示,“相信在购买资产结束后不久有必要提高利率”[2]。考虑到明年3月就将结束购买资产,沃勒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3月或5月采取加息[3]。   
图表6:如果线性外推,明年一季度美国CPI同比增速或仍然较高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如果2~3次的加息作用不大,不排除美联储提前缩表。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提到,美联储官员们对缩表进行了一些讨论,但没有得到任何结论。美联储理事沃勒在周五提到,“美联储可以在加息后不久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4]。圣路易斯联储主席、明年FOMC票委之一布拉德(Bullard)也倾向于尽可能早地开启缩表[5]。
图表7:我们预计明年美国核心PCE通胀中枢在4%左右,风险偏上行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为什么要缩表?因为持续加息不一定能推高长端利率,不但不能抑制通胀,反而可能导致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甚至倒挂。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加息之所以能抑制通胀,是因为短端利率的上升可以通过收益率曲线传导至长端利率,从而提高长期借贷成本(比如居民房贷、企业长期贷款),抑制经济总需求。但过去数周,尽管美债短端利率因为加息预期上升而走高,但长端利率却停滞不前,长、短端利差收窄,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也就是说,短端利率的上升似乎不能起到推高长端利率的作用,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减弱。
图表8: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另一个原因是,缩表是数量型工具,如果通过“加价”无法抑制经济过热,那么“缩量”将是更直接的选择。美联储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是联邦基金利率,背后的传导机制是“以价定量”,通过调节利率来调整货币供应数量。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大幅扩表,市场中的流动性泛滥,此时通过调整价格已经很难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了。更直接的控制货币供给的办法就是减量,也就是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这种方法在当前形势下似乎更有效,因为这次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就是财政投放货币,即“外生货币”超发。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明年美债长端利率在美联储加息2~3次后仍不能上行,美联储可能会选择提前缩表。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长端利率持续低迷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疫情后美国财政大幅扩张,居民部门储蓄显著增加,但同时居民消费支出未完全恢复,加上企业投资需求不足,导致储蓄大于投资,压低收益率。另一种解释是金融的视角,美联储在量化宽松过程中购买了大量美债,市场中的美债供给下降,另一方面,私人部门(包括海外金融机构)因为担心经济前景,对美债的需求上升。两股力量叠加,导致美债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这也是全球安全资产荒的基本逻辑。
对货币政策而言,如果只是实体经济的原因,那么随着疫情消退,消费和投资复苏,长端利率将自发上升,美联储只需要加息(抬高短端利率)即可。但如果也有金融的原因,那么美联储就有必要减少对美债的持有,即需要缩表。事实上,不仅仅是美联储,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比如欧央行、日本央行)也在大幅购买本国国债,由此带来的外溢效应也会传导至美债市场,压低美债利率。即便美联储缩表,如果其他央行仍在扩表,美债利率上升的幅度也会比较有限。从这个角度看,要想通过缩表推高长端利率,缩表的幅度还不能太小。
图表9:美国居民部门储蓄大幅增加
资料来源:美联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情况概览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1]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mediacenter/files/FOMCpresconf20211215.pdf
[2]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interest-rate-hike-needed-shortly-after-march-end-to-asset-purchases-feds-waller-says-11639764021
[3]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a-fed-waller/waller-rate-hikes-likely-warranted-at-march-meeting-balance-sheet-drawdown-should-follow-on-fast-idINKBN2IW1V9
[4]https://www.wsj.com/articles/feds-williams-doesnt-see-benefit-of-further-speeding-up-bond-buying-taper-11639753813
[5]https://www.stlouisfed.org/from-the-president/video-appearances/2021/bullard-inflation-us-monetary-policy-bloomberg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1年12月19日已经发布的《美联储或提前加息,不排除缩表》
刘政宁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7 SFC CE Ref:BRF443
张文朗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肖捷文 SAC 执证编号:S0080121070451
彭文生 SAC 执证证书编号:S0080520060001 SFC CE Ref:ARI892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