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方向,可以削平电力峰谷差,实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平滑输出的储能,成为调节新能源波动性并实现并网稳定的关键因素,储能产业也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特别推出【储能行业深度研究专题】。我们将持续更新储能板块的投研成果。中信建投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机械、通信、电子、公用事业以及建筑等行业,多角度解读我国当前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行业研究

公司研究
(点击报告标题阅读原文)
行业研究
储能领域投资策略应是将重心集中到增速最快的方向
受到全球能源价格大涨的影响,户用储能市场在欧美呈现爆发趋势,低廉的光储成本使得欧美消费者几乎3-5年之内就能收回投资成本,户用储能在2021年以来在欧美市场以每年翻倍的增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我们将这一领域视作是A股储能投资首选方向。
从行业角度来看,储能最大增量市场在中美欧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达209.4GW,其中新型储能(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等)累计投运规模突破25GW,新增投运规模10GW,同比增长67.7%。其中美国、中国、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0%。
欧洲户用储能一枝独秀领跑全球,德国是最大市场
2021年欧洲电化学储能新增容量超过3GWh,而2020年户用储能新增装机就突破了1GWh,最大市场依次为德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瑞士,德国占据70%以上的新增储能市场,是欧洲户用储能的绝对主力军。目前德国户用储能累计装机已突破50万套,容量突破4.4GWh。
驱动因素:由补贴过渡到经济性为主导,外部催化同样重要
宽松的户用储能补贴政策在储能发展初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缓冲期;去年Q4以来欧洲电价、气价纷纷突破200欧元/MWh;2021年欧盟27国新增光伏并网25.9GW,为户用储能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土壤;光储系统价格下降、电价高涨背景下经济性出色,德国户用光储系统的LCOE已经比居民电价低近20欧分/kWh。
中国制造是欧洲储能的重要参与者,新能源第四赛道已经开辟
一套户用光储系统价值量主要集中在光伏组件、电池、逆变器,随着容量的提升电池的价值量占比愈发提高。国产品牌在各个权威户用储能统计榜单中已具备一席之地,主要优势在于:产品型号丰富、迭代迅速、功能强大、性价比高。
投资建议:优先选择深耕海外户用光储市场、议价能力强的标的
德业股份、禾迈股份、博力威、固德威等国内储能电芯、逆变器(微逆)公司已凭借良好的产品力和成本优势打入国外市场,海外营收占公司营收的绝大部分(德业除去家电业务),在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光+储需求高增背景下公司基本面持续景气,有望保持高增速、高毛利,是投资重点布局的环节。
风险提示
海外光伏装机不及预期;能源短缺近期较快缓解。
全球电动化趋势明确,中国、欧洲、美国三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景气;锂电池产能方面,2022-2025年海外电池产能扩张速度快于中国市场,中国锂电设备具备全球竞争力,将有望充分受益于海外产能扩张。国内外储能市场高速发展,为锂电设备公司提供新的增长动力,2022-2026年国内外新型储能市场CAGR高达70%左右,储能市场为电池设备公司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市场担心锂电设备板块国内新签订单于2025年之前见顶,但是对锂电设备企业的技术延展性却认知不足。根据我们此前发布的行业深度《锂电设备工艺技术的延展性及发展趋势》,锂电池生产工艺可拓展至多领域,与燃料电池生产工艺共通性最强。当前锂电设备公司平台化趋势明显,纷纷加大对非锂电业务的布局,打造潜在的第二增长曲线。国内锂电设备企业订单将维持高速增长,2022Q1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但在规模效应显现的背景之下,预计2022年利润率呈上行趋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①全球汽车市场电动化趋势明确,动力电池厂商积极扩建产能,其中海外产能增速高于国内产能,锂电设备2022-2023年新签订单将保持快速增长,技术延展性可能打破市场对其2024年新签订单下降的担忧;②2021年员工数量大增推动2022年盈利能力上行,预计2022Q2到Q4业绩加速释放;③下游头部客户、海外客户的大规模招标启动将是板块行情催化剂之一;④锂电设备板块现有估值相比成长性被低估。重点推荐:海目星、先导智能、杭可科技、赢合科技、联赢激光、利元亨、先惠技术、星云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招标不及预期;下游产能落地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新能源为全球发电量增长贡献主要力量。从总量来看,2020年全球发电总量超2.5万TWh,其中化石燃料(火电)仍是主要发电能源,发电量占比超70%;而新能源发电总量占比上升明显,2020年占比超25%。从增量上来看,2011年全球新能源在新增电力装机量的占比首次超过传统能源,2020年占比达到83%,预计未来仍将主导新增装机市场。我国2020年新能源发电站新增装机量为119.87GW,同比+129.46%,2010-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24.0%;2020年新能源发电站新增装机量占比62.89%,同比+10.65%。在碳中和的政策下,我国光伏、风电装机量仍将会维持高速增长。
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稳定,且与用电高峰存在错位。新能源发电出力与用电高峰存在错位,且不稳定。首先,从用电规律来看,早晨10点和晚上8点分别是两个高峰。但是风电、光电发电站分别在凌晨、中午出力较大,其出力时段分布与用电负荷存在较大差异。其次,季节、天气也会造成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和不稳定性,需要其他电力措施来辅助提升电网的稳定性。
新能源发电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电网的灵活性提升。当新能源发力不稳定因素造成系统电力供应大于需求时,会导致新能源发电被弃,造成资源浪费;当发力不稳定因素造成系统电力供应小于需求时,会导致负荷削减、电力短缺。所以当新能源出力与电力负荷不匹配时需要灵活性调节资源作为媒介进行调控,以此提高电力系统向上调节以及向下调节的能力,使电力系统达到供需动态平衡。而2020年我国传统灵活性调节资源(如燃气)的装机量占比仅为4.46%,且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传统灵活性调节资源较匮乏。未来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新能源发力不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亟需解决,我国对于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第四要素。2021年0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
目前储能技术路径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和其他储能。其中机械储能中的抽水蓄能由于技术最为成熟,目前是储能市场上应用最广、占比最高的技术,但是抽水蓄能对于地理条件的依赖度高。电化学储能是目前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储能技术,主要分为锂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四种储能电池类型。其中锂离子电池技术较为成熟,已进入规模化阶段量产阶段,是目前发展最快、占比最高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截止至2021年,在各类电化学储能电池中,锂离子电池占比89.7%。由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循环寿命长,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所以是目前储能应用中最主要的技术路线。尤其磷酸铁锂广泛应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021年全球新增新型储能达10.2GW,同比增长117%。2021年,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09.4GW,同比增长9%。其中,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12.2%,为25.4GW,同比增长67.7%,锂离子电池占据占据新型储能市场份额超过90%。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的地区分布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欧洲,三者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0%。
2022年1-5月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招投标项目数超50个,规模超13GWh。2022年中国储能市场进一步快速增长,据公开信息统计,1-5月国内总项目数量超过50个,规模超13GW。其中大部分项目集中在100-300MWh,项目数量占比超过40%,容量占比超过30%。项目中超过500MWh的包括广东江门2600MWh核储互补电化学储能电站、重庆中广核1900M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框架采购、山西朔州800MWh共享储能项目。未来高电量的大型项目或成为大势所趋。
根据我们测算,2022-2026年中国储能市场空间约170GWh,全球约700GWh。中国:预计2022-2026年中国储能市场增量在保守、乐观、中性三种情况下分别为13.73、18.52、21.12、43.45、67.15GWh,15.02、20.01、23.84、47.72、74.10GWh,14.37、19.26、22.98、45.58、70.63GWh;市场空间合计分别约164.97、180.68、172.83GWh。海外:预计2022-2026年海外新型储能增量分别为33.32、48.01、68.32、128.38、246.42GWh,市场空间合计约524.45GWh。全球:预计2022-2026年全球新型储能市场空间约700GWh。
英维克:储能温控龙头,市占率领先。英维克专注于为数据中心、移动通信网络、电网储能、工业自动化、轨交列车、电动客车、冷链运输等应用提供热管理及环境控制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在机房温控领域位于全国领先地位,拥有腾讯、哈里巴巴、万国数据、中国移动等多家核心客户。英维克储能温控系统已成熟应用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储能项目、国家电网三站合一示范项目、平高用户侧集装箱储能项目、南都用户侧集装箱储能项目、比亚迪英国储能项目等多个项目中。
同飞股份:储能温控业务突破大客户,有望快速发展。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温控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产品涵盖液冷、空冷等多场景的工业温控解决方案,为储能系统、智能制造装备、半导体设备、输变电、电气传动、新能源发电、氢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专业温控产品。公司拥有四大类产品: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和特种换热器。公司的发展战略为快速推进储能及半导体领域温控业务,做精中高端装备制造温控业务,做强电力电子装置温控业务,稳步发展特种换热器业务。在储能领域,公司积累了储能集成商、电力电子子系统等核心客户,公司目前成为阳光电源的储能温控产品重要供应商,公司储能业务有望迎来放量。
青鸟消防:消防龙头,发力储能消防。公司业务框架为“3+2+2”模式:以通用消防报警、应急照明与智能疏散、工业消防为核心的“三驾马车”,气体类的自动灭火和体检测业务,及以智慧消防、家用消防为核心的“两颗新星”基础上,持续向安防、物联网等相关领域延展,进而实现“消防安全+物联网”的全球化目标。公司消防安全产品体系专业、丰富、齐全,贯穿着火灾安全管理(早期预警→报警→防火→疏散逃生→灭火)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形成了“一站式”的产品与服务闭环。公司积极布局储能消防。公司对于储能电池模组的解决方案的核心思路在于针对电池模组进行精准消防探测(“朱鹮”芯片,感温/感烟/气体探测三位一体)、聚焦式灭火(高压细水雾等产品相配套的复合型方案)。目前已经有包括阳光三星储能项目、美国Broad Reach Power独立发电商项目等多个项目落地应用。
新能源汽车:近期为保障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稳定,上海开放特斯拉、上汽等整车及零部件重点供应商复工白名单以逐步缓解生产压力;原材料端,碳酸锂供给因上游增量及3月进口集中到港环增,需求松动致锂价走弱。高镍化技术推动LG等韩企龙头签约印尼镍矿保障镍供应,印尼镍资源成未来产业增长主源泉;电池端,立方新能源开展钠离子电池生产助推低速电动储能发展,有望缓解锂资源受限局面;销量方面,22年一季度特斯拉突破30万辆,比亚迪超28万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增近120%。继续推荐各环节高成长标的容百科技、恩捷股份、华友钴业、当升科技、芳源股份、中伟股份、科达利、天赐材料、星源材质、德方纳米、富临精工等。
光伏风电:海外光伏需求持续旺盛,3月组件出口维持高增。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3月我国组件单月出口规模为14.46GW,同比+85.0%,环比-2.8%。1-3月累计出口规模41.3GW,同比+108.5%。分国别来看,印度一季度组件出口9.58GW,占比23%;3月出口印度2.21GW,环比下降55%。而欧洲区域由于俄乌战争影响,一季度组件出口量超17GW,占总出口规模超40%,同比增长118%。3月出口欧洲组件超6.5GW,环比增长约33%。国内需求方面,3月我国新增光伏装机2.35GW,环比有所回落,预计后续随着新增硅料产能的投放,国内光伏需求也将逐步走高。推荐标的:晶澳科技、隆基股份、晶科能源、运达股份、大金重工、天合光能、福斯特、福莱特、阳光电源、固德威、中信博等。
电力设备:国家发改委明确2022年延续平价上网政策,有望大幅提升2023年项目收益水平,户用光伏继续获得补贴的概率较大。政策明确,2022年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继续按照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上网电价。该政策确保新核准新能源项目收入水平不会下降,在组件、电芯价格高企的今天具备重要意义。政策未提及户用光伏补贴情况,我们判断极有可能延续。该政策势必推升今明两年风光装机,除光伏标的外,我们看好受益于分布式配储的【派能科技】【鹏辉能源】【固德威】【德业股份】等标的。
工业控制: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0%,环比+0.39%,一季度同比+6.5%。一季度较去年四季度有所上升,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系国内经济恢复和世界经济复苏拉动。分行业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16.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2%,主要系能源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带动上游矿业部门产出;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1.0%再次转负,主要系疫情影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三大门类继续保持扩张,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推进,预计高新技术制造业将保持增长态势,建议持续关注制造业细分赛道龙头宏发股份、汇川技术(机械)、麦格米特(中小盘)等标的。
风险提示:电动汽车产业链价格降幅超预期的风险;光伏、风电装机不达预期的风险;电网投资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大发展中不可或缺,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是未来的主力发展方向。双碳背景下,风光发电将成为未来主要能源形式,其装机量将大幅攀升,但风光新能源存在的天然不稳定性使得储能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解决问题的利器。储能技术形态多样,其中抽水蓄能技术最为成熟且性价比最高,而电化学储能受益于技术的不断演进具备可观的降本空间。从整体行业发展上看,2021年标志着储能行业正式跨越历史性节点,迈向高速发展新时期的转折点,中央出台密集储能利好政策,推动行业整体大跨步前进。
抽水蓄能百亿行业增量明确,中国电建或成最大赢家。从世界范围横向对比来看,我国抽蓄的配置比例处于严重不足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或在于过往对于抽水蓄能商业模式的不清晰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足的问题。2021年5月,发改委发布的《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直击抽水蓄能发展面临的市场化问题,为后续抽水蓄能的建设铺平道路。而伴随国家能源局于9月份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同而来的是抽水蓄能建设空间的大幅扩张,我们预测在“十四五”和“十五五”的新增抽水蓄能年均投资规模达到200亿元和500亿元左右,中国电建作为在抽蓄市场拥有80%的龙头企业,或有望成为最大赢家。
受益于保障政策和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蓄势待发。除中央政策的指导性纲领外,今年各地政府还频出各类政策以保障储能的相关建设推进。而在2020年底,中国电化学储能突破了过去数年反复提及的1500元/kWh系统成本的关键拐点,未来成本有望进一步下行,电化学储能的大时代已然开启。根据CNESA的测算,2021-2025年,在保守场景和理想场景下,电化学储能的年均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6.4GW和10.5GW(2020年新增装机量为1.56GW),同时依旧按1500元/kWh的投资额进行测算,电化学储能所带来的年均建设空间将分别跃至96.7亿元和157.8亿元。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能量密度极高且无任何碳排放的“终极能源”,氢能产业链也开始受到政策和行业公司的重视。
标的方面,我们推荐在国内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方面的份额占比约90%,承担建设项目份额占比约80%的龙头中国电建,参与6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地方龙头粤水电;将储能和氢能业务作为十四五发展核心的中国能建,以及紧抓用户侧资源,拥有EPCO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的用户侧储能建设企业——苏文电能。
公司研究
公司具备全球竞争力,受益海外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9年公司开始布局欧洲市场,持续获得欧洲直接客户订单,包括瑞典Northvolt、法国ACC、斯洛伐克Inobat等,根据我们对在海外布局的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扩张节奏的持续跟踪,预计大众20GWh对应设备招标结果也即将公布,预计公司很有可能成为主要设备供应商。我们统计Northvolt、ACC、Inobat、大众这4家2022-2025年规划产能合计578GWh,对应设备总需求1100亿元左右。根据公告和公众号等公开信息,公司目前已经获得Northvolt 19.39亿元订单,ACC 14GWh订单(另有首次合作的试验线,未披露数据),预计未来公司凭借自身的全球竞争力,有望拿下更多海外市场的订单。
储能市场高速发展,公司已有批量交付
动力与储能电池的设备底层技术并无根本差异性。目前公司已交付近60GWh储能锂电整线,并且于2022年6月与宝丰能源新签订20GWh锂电整线+模组PACK全产线储能订单,预计双方将在后续200GWh储能电池工厂上达成更多深度合作。根据我们此前发布的《储能迎来发展大潮》,全球和中国储能市场2022-2026年CAGR高达70%左右,预计公司将深度受益储能市场发展,并有望一定程度上熨平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周期性。
风险提示
1)宏观政策发生变化;2)订单盈利低于预期;3)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公司是轻型电动车电池领军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模组(包括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类电池)和锂电池电芯,2017年收购凯德新能源,实现电芯-电池模组一体化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锂电综合解决方案引领者。2021年实现营收 22亿元,主要产品轻型车用锂电池占主营业务收入56%,主要收入来自海外轻型动力锂电池业务(占比49%)。收入及客户端维持快速增长;期间费用率边际下降,盈利能力稳步增强。
公司各项业务多点开花,行业空间大:轻型电动车锂电业务市场空间广阔,海外高端产品利润率高,收入占据公司半壁江山,是业绩的核心增长点。全球轻型电动车对锂电池需求空间大,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超过30%。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望带动相关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增长。公司储能电池业务 2021 年高容量的电池组销量增加,未来随着储能市场爆发,以及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储能电池业务有望实现量价齐升。公司股权激励于5月授予,激励对象共 128 人,2022-2025四年归属期激励人才骨干提速公司成长。
多重优势构建公司长期护城河,打造全球轻型电动车锂电龙头企业:技术优势:掌握电池组智能管理技术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客户优势:公司跻身欧洲电踏车用锂电池市场前三,绑定海外优质客户,针对客户不同产品的定制化需求,以提供锂电综合解决方案,渠道与技术优势并存。规模优势:IPO 募资加速轻型电动车电池组扩产节奏。建设157.5 万组锂电池组产能,扩产完成后总产能将从 2020 年的 102.9 万组提升至 260.4 万组。供应链优势:1、通过了 LG、松下、三星等知名电芯供应商的验厂标准,建立了国际品牌电芯直供渠道;2、加大自供电芯的比例。使用 IPO 超募资金增资凯德新能源,建设动力锂电池项目;此外拟投资 30 亿元在东莞建设锂电芯及储能电池产能。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电芯-电池组一体化布局,降低成本,巩固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风险提示:轻型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轻型电动车用锂电池产能扩产幅度超预期;价格下降幅度超预期;公司扩产节奏不及预期;新客户导入不及预期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
持续挖掘传统行业,主要增长来自变频器
2021年传统行业取得4.91亿总收入,同比+29.2%,其中电机驱动与控制类产品(即变频器)取得收入2.97亿,同比+55.2%,大幅增长。另外0.98亿来自SVG,0.96亿来自储能、轨交能量回馈系统、煤矿自动化系统等。
原材料涨价、会计政策改变使得毛利率有所下滑
2021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约4.5个百分点。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变压器、功率模块、电容、结构件、水冷设备、壳体等。2021年变压器、结构件、壳体等受大宗商品影响涨价,IGBT模块等进口元件供应较为紧张,给公司毛利率带来一定压力。除此之外,2021年会计政策有所调整,将运输成本从销售费用移至营业成本项中,影响毛利率约1.3个百分点。
储能产品已有落地项目,第二成长曲线开启
去年公司储能业务取得收入3200万,新签订单约6000万。公司选择高压级联储能拓扑,发挥自身在变频器、SVG方面的优势,具备充放效率高,一致性好的优点。2022年3月,公司为浙江某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提供的35kV直挂式一次调频储能电站顺利发运,容量为28.4MW/9.66MWh,采用3C放电倍率。
风险提示
风电、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维持高位;竞争激烈导致毛利承压;储能需求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制。
VG装机需求受风、光装机影响大,持续开拓工业变频市场
公司主要产品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和工业变频器,分别用于新能源升压站和工业节能领域。2021年我国风、光新增装机102.45GW,同比-14.84%,其中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13.86%,未超预期,主要是硅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风电新增装机47.57GW,同比-34.0%,主要是由于2020年抢装导致高基数。在2021年新能源装机总量未见增长的情况下,公司营收、业绩仍保持增长,主要贡献来自变频器。2021H1公司SVG收入1.72亿元,同比-18.0%;变频器收入1.26亿元,同比+60.5%。预计2021全年SVG收入约4.7亿元,同比-15.9%;变频器收入3.43亿元,同比+79.3%。
原材料涨价,公司毛利受到一定影响
公司产品所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变压器、功率模块、电容、结构件、水冷设备、壳体等,大宗商品涨价使公司毛利受到一定影响。测算公司2021年销售毛利率约为31.0%,较2020年下降1.5pct。
风险提示
风电、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持续涨价;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汽车、储能业务快速增长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就21Q4而言,营收同比+7.7%,环比-5.5%,归母净利润同比+0.1%,环比-5.0%,毛利率29.12%,同比下降7.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6.98个百分点,主要因为21Q4消费和通讯市场需求疲弱,公司产能利用率整体下降,产品价格调整、原材料成本上涨,同时年底公司计提了年度绩效和超额奖励。公司全年汽车电子及储能专用产品收入达3.03亿元,同比增长73.97%,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公司21年重点发力智能穿戴、结构件和手机背板,卓有成效,陶瓷、PCB及其他产品收入达6.72亿元,同比增长91.17%。
未来,公司增长的动力来自三方面:扩份额、扩品类和扩产能。
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电感龙头,全球市占率达11%,国内市占率超50%,产销量位于全球前三,中国第一。目前公司电感技术与日系龙头Murata持平,但全球市占率仍相对较低。全球电子市场和品牌以中国大陆为主,而HOVM等中国品牌过去多使用日系电感,主要系其先发优势、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贸易摩擦和疫情事件让全球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安全稳定,而Murata等竞争对手在疫情期间供应链管理表现不佳,最近2年接连关闭3家中国区电感工厂。综合技术提升和供应链优势两大因素,公司作为全球电感头部企业,在疫情期间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和信赖,品牌力大幅提升,HOVM持续提高顺络供货比例,非手机客户同步跟进,极大加速了国产化进程。
风险提示
5G进展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通讯需求不及预期;产品推广不及预期;产能过剩风险。
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是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的重点布局板块,2021年以来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
在客户拓展方面,公司与海拉、斯坦雷、马瑞利和法雷奥等全球Tier 1建立了项目合作,在车灯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领域进行积极的业务开拓。在国内市场,公司与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座椅控制、HOD(方向盘离手检测)、前后车灯控制和充电桩等项目已进入试产或量产阶段。公司通过原有Tier1客户博格华纳、尼得科获取多个平台级项目,终端品牌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吉利、大众等整车厂,产品主要涉及汽车散热器、冷却液加热器、加热线圈、引擎风扇、门控制马达、汽车逆变器等方向的智能控制器。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建立了车身域控制和热管理控制研发团队。在车身域控制方面,进行统一的配置管理和综合功能域架构及区域架构的研发,采用平台化的设计理念以适应产品升级和快速迭代,在灯光系统、智能进入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雨刮洗涤控制系统、记忆系统、车窗/天窗、背门控制系统/脚踢、门锁/儿童锁系统、无线充电和隐藏式把手等不同区域实现功能的任意组合和可选;在热管理控制方面,从集成式热管理控制技术、热泵技术和厚膜加热技术三个方向进行研发,既能提供集成控制方案及其控制器生产,又能提供部件的设计及其组装,为新能源车的热管理控制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在自研方案上,公司积极与蔚来、小鹏、理想、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红旗、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和比亚迪等整车厂建立项目合作关系。
在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快速加大在深圳、杭州、越南和罗马尼亚等生产基地的汽车电子产线投资,搭建满足高品质要求的汽车电子控制器无尘车间和生产设备,并为其他正在商谈合作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整车厂客户及相关项目做前期产能准备。
2021年,公司汽车电子控制器实现营收1.64亿元,同比增长66.22%。我们认为,2021年车规级芯片短缺影响了公司汽车控制器的交付,2022年公司在手订单即将进入集中交付期,随着芯片短缺逐步缓解,公司汽车电子控制器业务营收有望进一步加速。
风险提示:疫情及芯片紧缺影响超预期;运输费用上涨影响超预期;汇兑波动影响超预期;汽车控制器、射频芯片、储能温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
加注重力储能领域,获EV中国区独家代理权
2022年1月30日,为引进国际先进储能技术,公司控股子公司Atlas与美国重力储能技术开发商EV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EV将所拥有的重力储能系统(“GESS”)的所有知识产权及技术改进在中国区独家授权给中国天楹。许可期从协议生效日开始并于2029年8月9日终止,如果中国天楹付清许可费、无其他违约并部署不少于3GWh能量存储的重力储能系统,则许可期间将自动延长七年半。此外,EV将垫付2500万美元用于在江苏如东建设一个100MWh的重力储能示范项目,并于2022年内完成并投入商业运营。EV是国际领先的重力储能技术公司,主要通过升降混凝土复合储能块来实现能源的存储与释放。EV的重力储能技术包括低成本水平、高可扩展性、高灵活性、储能介质安全稳定等优点,其储能利用效率约为75%,LCOE较锂电池低40%。EV首个商业化重力储能项目于2020年7月接入瑞士国家电网,目前旗下有EV1与EVx两代产品。EV作为世界重力储能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曾于2019年获得软银1.1亿美元投资,并获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技术先锋奖”。
追投EV股份,加速搭建新能源增长引擎
2022年1月30日,中国天楹控股子公司Atlas与Novus签订投资协议,拟投资5000万美元获得Novus 500万股。Novus已于2021年9月8日与EV签署《合并协议》,通过反向合并方式收购EV全部股份,并预计2022年2月实现EV纽交所上市。中国天楹抓住EV上市前窗口期,追加投资EV这一领先的重力储能技术研发商,有助于深化公司与EV的合作关系,加速公司重力储能领域业务发展。我们认为中国天楹目前流动性充足且具备一定扩表潜力,中国天楹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及入股EV加速公司新能源赛道布局,极大地便利了公司引进并推广EV公司先进的重力储能技术,有助于推动首个重力储能项目在中国迅速落地,助力公司打造区域零碳能源示范中心,为中国天楹“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强效赋能。
风险提示:Urbaser出售后的经营风险;焚烧发电补贴退坡的风险;新能源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