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佛爷说
明明知道一件事情非常重要,迫切需要早日完成,但你就是裹足不前,这是拖延症在作祟。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你下意识地夸大了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风险,或者是眼前的目标过于复杂,让你无从下手。下面这三个策略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如何提高效率,相信我们都听过一条标准建议——我们应该先攻克最难、最重要的任务,这样我们才不会将一整天的时间浪费在拖延上。当然,这说来容易做来难。
如果要论导致我们效率低下的原因,从情感上来剖析可以找到一连串明显的影响因素。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自己露怯(“在这儿我是一个新人,可能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而推迟一个重要项目;我们也可能因为不确定怎样着手(“千头万绪,我不确定应该从哪里开始”)而干脆按兵不动。但是,如果某件事非做不可,且优先级别很高——那么,至少在理智上,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判断越早完成它越好。
点击下方卡片进入i哈评小程序
开启中英双语对照阅读↓
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明明知道一件事情非常重要,某些时刻我们出于人类的本能而裹足不前,此时应该如何推动我们去做这件事情呢?在我的新书《长期游戏:如何在短期世界成为一个长期思考者》《The Long Game: How to Be a Long-Trem Thinker  In a Short-Term World》中,我列出了一些策略,我们可以用这些策略来“诱导自己”完成那些繁复或压力太大但确有必要的项目。
以下三个技巧你可以试试。
化繁为简,从简单的行为改变开始
当目标很大、过于复杂,或者是一个长期工程时,你需要很大的动力才能让自己有信心继续前进。毕竟,完成一份提案或准备一场不确定性很大的客户陈述,通常需要很多时间,也涉及到一系列步骤(头脑风暴、提纲、草稿、修改、反馈、再度修改等)。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这种动力呢?
根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福格的说法,也许你甚至不用硬着头皮尝试,而应化整为零。他表示:“当一种行为很容易时,你就不需要依赖外部激励。”
他建议,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面前的巨大任务上,而是着手培养一些“小习惯”,这些习惯微小而可行,因而让人无法抗拒。比如,当他想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时,他决定最开始只使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因为起步通常是最困难的部分,但一旦你用上牙线开始清洁第一颗牙之后,继续使用牙线清洁所有的牙齿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培养“小习惯”的目标是,针对任何让你感到紧张或产生畏惧感的活动,降低标准,找到一个小的切入点开始。如果你发现自己被收件箱压得喘不过气来,试着只回复其中的一封邮件;如果你在社交活动中感到无所适从,那就走到其中的一个陌生人面前介绍自己。(尽管你可以允许自己一无所获地离开,但你的本意可能不想这样。)
化虚为实,遵守截止日期
每个领导者都听过这样一句箴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对于追踪销售情况或维护客户终身价值是真实有效的,对于实现我们的长期目标也是如此。
山姆·霍恩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演讲家——她不知道如何停下来休息。“几十年来,我一直把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与自身财务的稳定性联系在一起,”她说,“这是衡量我成功的一个标准。”让人没有丝毫喘气时间的日程表,使她疲于奔命。在一次让她筋疲力竭的旅程结束后,她决定实现自己搁浅了多年的梦想:她想花一年的时间边旅行边工作。最重要的是,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期限。针对任何重大项目,无论是创业、申请奖项,还是报名一门课程或开始管培生项目,她表示:“如果你没有预设一个确切的日期,它就无法完成。因为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翩然而至,你会一次次妥协,‘好吧,现在不行,以后再说。’然后你就进入‘明日复明日’的循环之中。”
她在规划“旅游+工作”的道路上也曾遇到很多障碍。从疑惑不解的朋友,到担心她外出旅行会影响生意的合作伙伴,都或多或少表达过担忧。“但,我还是把它变成了现实,”她说,“因为我在日历上圈出了10月1日这个日期,并发誓到了那天就出门。”至于她在这件事情上的最大教训?她的总结是:“要想将预先承诺变为现实,就必须设定一个具体细致的规划。”
化难为易,以实验的心态开启任务
我们经常拖延,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夸大了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风险。如果认为自己正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我们可能会手足无措(“如果我尝试开播客但后来又不了了之的话,那么我就失败了。所以,一旦我开始做这件事情,就需要永远保持下来。”)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决策是生死攸关的,也几乎没有一个决定是不可撤销的。举个例子,开通一个播客并不涉及誓约;如果你意识到一份新工作不太理想,辞职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克服这一障碍并开始行动的关键是,降低心中的风险值,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付诸行动。如果我们认为某个项目是生命中的一个决定性时刻,我们当然会犹豫不决:如果我没有准备好这篇演讲稿,就没有伯乐会投资我的创业公司,我的创业梦想就会付诸东流!
相反,我们需要把围绕目标展开的行动重新界定为一个实验,通过这种设定来消除“可能失败”所带来的挫败感。对很多人来说,失败是令人沮丧的,因为它意味着终结:你试图完成某事,但没能做到。不过,如果从一开始你就将它定义为一场结果不确定的实验,就很难将之称为“失败”。事先你已经知道需要多次迭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且会相应地设置一些预期。仍然以上文的开通播客为例子,你无需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终生“播客”,而只是尝试性地推出一季六集节目。如此一来,即使该节目无人收听,或者尝试的过程中你觉得自己不喜欢,你也没有失败:你得到了帮助自身改进方法的数据,有助于未来取得成功。当压力解除后,激励自己启航就容易得多。
推迟令人不适或暂时不想接受的任务,或者在当下做出让自己更轻松愉快的选择,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长期思考者,需要完成自己心目中有意义的目标,上面这三个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开始——并坚持到底。
点击阅读本文英文原版内容
关键词:自管理
多利·克拉克(Dorie Clark)|文
多利·克拉克是一名营销策略家兼专业演讲人,目前在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任教。她是《Entrepreneurial You》、《Reinventing You》和《Stand Out》的作者。
周 炜|译  周强|编校
今日话题
你是如何克服“拖延症”的?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