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1
今天一早我们下船了,结束了四天的生日度假,赶在晨圈前最后一分钟把娃塞进幼儿园,回到家,打开电脑,正式恢复苟且的生活。
上周发了那么多肤浅的文章,今天来点深刻的,和你们分享下我最近重读的一本书,写股神巴菲特的。
几年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种被骗了的感觉,它就是把股神的演讲稿、致股东信的节选别人眼中的巴菲特等等,用时间轴串了起来,仅此而已。
几年后再次翻开,发现它确实没有让我变得更会投资,但股神的人生智慧,却在过去三年中对我的做事风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2
这本书叫《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但其实和踢踏舞没啥关系,书名来源于股神的那句凡尔赛:
我庆幸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欣赏的人一起工作。
我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到了办公室以后,总觉得自己如同躺在沙发上绘制着天花板。
是的,人比人气死人。
你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每天上班和一群碧池勾心斗角。
与此同时,有人一边做着喜欢的事,一边把钱给赚了,而且他还很快乐。
如果换成别人这么说,我会觉得他是骗傻子的,但巴菲特这么说,我信。
证据就是,股神今年已经91岁了,还在努力搬砖,去年股东大会上答题,一答就是快五个小时。
如果不是为了快乐,世界上没有人会这么做。
按照朴素的思路,巴菲特30年前就可以退休了,打打高尔夫,吹吹小海风,去阿拉斯加吃个鳕鱼,飞到纽约广场喂一下午鸽子,一言不发,然后飞回家。
他手下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代他赚钱。
但这个世界就是很奇怪,真正能实现财富自由的人,追求的从来都不是财富。
(请注意小撒的表情)
3
不追求财富,却实现了财富自由,这是为什么呢?
重读了这本书后,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取舍的智慧
你听没听说过巴菲特的“打孔位”
他在一次演讲里谈到投资决策,打了这么一个比方:
我可以给你一张只有20个打孔位的卡片,这20个孔位代表你一生中可以做的所有投资决策。
每当你做出一个投资(比如买了一支股票),就要在这张卡片上打一个孔。
一旦打完了所有20个孔,你这辈子就不能再做任何投资了。
如果是这样,我想你一定会认真思考你的每一次投资决策,三思而后行,竭力做好每一次投资。
“打孔位”的比喻很有名,它形象传达了股神的投资原则:取舍。
互联网时代下,人都变得很浮躁,觉得满地都是赚钱机会,一个暴富的风口都不想错过。
比特币形势最牛的时候,我去倒垃圾,邻居家的阿姨拉住我说,你不是做金融的吗?和我说说怎么买比特币?
而当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被问到如何评价比特币,他拒绝讨论这个话题。
他说,我和芒格都没持有比特币,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让大家不开心。
芒格更直接地表示,我痛恨比特币的成功,比特币就好像一种凭空生出的金融产品,也不喜欢虚拟货币绑架现有的货币系统,这一点和我们文明的发展是相悖的。
你看,真正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人,不会不惜一切代价赚钱,他们考虑的是社会文明、货币系统。
有人要说,我如果像他们怎么有钱,我也大格局,问题是我现在缺钱花。
这个道理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不是因为人有钱了所以格局变大,而是财富会向拥有大格局的人身边聚拢。
@ 照片by黛西,拍摄于沃尔姆斯,大教堂
我的小伙伴很不理解,我为什么拒绝一些可以卖爆的课、一些可以戳到家长痛点的产品。
她们告诉我,各种数据显示这些课一定可以卖好,投入回报率非常高,而且别人都在卖,就咱们不卖,太亏了。
我和她们说:
赚钱不算什么本事。
有所赚,有所不赚,这才叫本事。
我也是个俗人,也觉得钱是个好东西,但有违我个人理念的东西、我自己都不会给孩子报的课,我不会为了赚钱让别人买。
对我来说,多赚点少赚点,都可以,比这更重要的是让公号走上良性循环,长期为读者提供价值。
当你做的事可以为别人提供价值,那么商业价值是水到渠成的事,你根本不用特意去考虑怎么赚钱。
当你心里只有追求商业价值,那么你做的事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从而失去商业价值。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赚,有所不赚—这是我从股神身上学到的一堂重要人生课。
 聚焦的智慧
你肯定听说过一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个原则在风险管理上被广泛认同,道理也非常好理解,做投资要分散风险,把钱配置在不同的资产上,降低整体风险。
但股神偏偏不这么觉得。
巴菲特说,你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这个篮子。
翻译成人话就是,把钱集中投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
这就是巴菲特的另一个投资智慧——聚焦。
股神相信,从投资准确性上讲,对少量公司有很多了解的人,一定胜过对很多公司有少量了解的人。
从投资频率上讲,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少量决策的成功率比大量决策要高。
用一句很三俗的话解释就是,假如你有70个男朋友,那么你将不会了解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聚焦原则”具体到行动上就是,少下注,下重注。
注意啊,别只看到“少下注下重注”,忽视了“小心地看好这个篮子”的前提。
“看好这个篮子”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有在把握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把全部鸡蛋放进去,二是对其它篮子保持绝对克制——这是一种极致的自律。
这种自律是需要与人性抗衡的,无论投资还是生活,“保持克制”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就在上个周末,我以前做金融的ex ex老板第三次向我抛出橄榄枝,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offer。
在这之前,他已经两次为我提供新的职业跳板,都被我拒绝了。
第一次拒绝是因为我在备孕,如果我瞒着这个信息去了新公司,对我是非常有利的,但对新雇主和推荐人都非常不公平。
虽然我觉得失去那个机会很可惜,但还是坦诚地告诉了他原因,他说,你的fairplay令我敬佩。
第二次是在饼饼不到1岁时(当时我还没写公号),由于新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我花了三秒钟做权衡后,拒绝了。
虽然那个机会可以让我在职场上弯道超车,但我当时想把精力聚焦在陪孩子上,其他一切都可以先放一放。
这一次拒绝是因为我现在有了新的角色,公众号博主。
我也认识一些国内的博主朋友在8小时工作之外写公号,甚至不乏天天加班的金融同行。
但我衡量之后,觉得自己并不具备这个实力和条件。
我生活在国外,没有帮手带娃,老人不在身边,所有事情都是我和队友自己上。德国的幼儿园下午放学很早,队友工作时间不灵活,我早早就得放下工作去接娃,晚上再继续码字。
我喜欢写东西,做公号博主让我很快乐,充满动力,同时我可以把更多精力分给陪孩子——把这样的工作当事业,我觉得无比幸运。
照片by黛西,拍摄于斯特拉斯堡,“小法国”
在一个时期里,我更愿意聚焦做好一件事,该放弃的阵地就放弃,不因焦虑而疯狂“占坑”。
能做好一件事,对我来说已经太不容易。
诚信的智慧
巴菲特的股东大会有个特色,他不会大肆渲染公司的业绩,而是先抛出这一年中他犯的错误、公司在这一年里出现的问题,并且坦率地告诉公众,这些错误可能会公司的未来造成什么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做法。
我以前做金融的时候,见过大量公司为了让股价坚挺、股东开心,给年报上做一些擦边法律的“十级美颜”。
别说资本家,就算咱们自己写个述职报告,也肯定先挑好的说,我今年达到了什么什么业绩,创造了什么什么奇迹,最后把犯的错和要改进的地方稍带一下。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揭露错误、承认错误是一个很耻辱的事,于是选择逃避,选择轻描淡写。
但事实是,是人就会犯错。
或者说,只要你做事,就会犯错,如果你一直不犯错,最大的可能性是你什么都没做。
犯错后,是自己承认并给出补救方案,还是避重就轻糊弄过去,就看你有没有诚信的智慧。
想想也挺可悲的,在这个时代下,诚信已经成了稀缺资源,稀缺到可以被称为智慧了。
公号老姐妹应该记得,今年我推荐的一套书里出现了“味觉地图”的知识性错误,我写了一篇文章勘误,和出版社共同给每位下单读者赠送一册绘本作补偿,同时请出版社给每一位读者写信,再次告知书中的错误。
为了这个解决方案,我经历了几场艰难的谈判。
出版社希望可以私下单独通知每一个读者,不想公开错误,因为担心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
团队小伙伴希望我理智点,给每个读者送一册绘本,这可是一大笔成本呢,出版社肯定不会同意的。
当时小伙伴也委婉地劝我说,“味觉地图”的错误在很多专业书籍里都有,别人也没提这茬啊,咱们真的有必要站出来说吗?
我理解出版社的苦衷,也理解小伙伴的顾虑,但还是坚持我的方案。
诚信永远是第一位,一切都可以放在桌面上说,没有什么是需要“地下操作”的。
照片by黛西,拍摄于斯特拉斯堡,邮筒前给公号姐妹寄明信片
4
取舍,聚焦,诚信,是不是感觉被泼了一脸的鸡汤?
哈哈哈,一开始我也这么觉得,本来想和首富学赚钱,结果被上了一堂人生格局课。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越是有能耐赚钱的人,反而不会教人怎么赚钱。
不是他们格局小,担心赚钱秘诀都被你学去了,而是他们知道,就算手把手教你,你也学不来,因为这中间差的,根本不是投资技巧。
就像那段经典的对话所说——
贝佐斯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与你共勉。
黛西
近期精彩文章
黛西专辑精选


“在看”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