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上次我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婆媳关系」,说男性们如果想让家里消停,记住一个原则就行了:永远站在老婆这边。
我猜不少队友被老婆直接或含蓄地转发了那篇文章,纷纷跑来给我上课。
哎,我说你们咋这么幽默,跟我争理有啥用?你跟我过日子啊?
婆媳关系是互夸群里永不冷场的话题,我这个潜水专业户围观了一些吐槽后发现,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相互看不惯对方带娃的方式。
而且啊,很多人有娃后,跟亲妈都变成敌人了。
你跟亲妈可不是相处一两天了,要闹翻早就该闹翻了啊,为啥偏偏三十来岁才闹翻,不就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双方都不想承认自己不行的事嘛。
隔代育儿的矛盾,不是普及科学养育知识就可以调和的,已经演化为了人与人的相处之争。
1. 家庭群辟谣,没用的
还记得之前我写的「夫妻相处」打的比方吗,夫妻之间的矛盾,就像电影里的帮派之争。
帮派和帮派哪来那么多势不两立啊,之所以一言不合就火拼,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就是忘了出来混江湖的初心——求财。
除了一些特别混(二声)的人,大多数夫妻吵架的初心都是为了家好,只是人与人的经历不同,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就拉开架势开吵了。
大多数隔代育儿的矛盾,也是这么来的。
妈妈让娃自己吃饭,奶奶偏要追着喂,觉得娃自己吃根本吃不饱,影响生长发育。
妈妈给娃买尿不湿,奶奶非让娃穿尿布,说尿不湿捂着不舒服,还是尿布更好。
妈妈觉得娃穿这些正好,奶奶说还得加个外套,因为“上次发烧就是穿太少冻到了”。
妈妈让娃在家光脚跑,奶奶说光脚跑会感冒的,脱啥不能脱袜子,快穿上。
妈妈准备让娃入园,奶奶坚持晚一年送,还转给妈妈一篇10万+的微信文章,讲早入园怎么怎么伤害安全感。
。。。。。。
从咱们的角度看,奶奶的做法真是不可理喻,都是些什么歪理邪说啊?
但如果你先不考虑她怎么“做”,只看她怎么“想”,也就是她的初心是什么,其实就释然了。
生长发育良好,屁屁不捂到,少生病少受罪,给孩子安全感,这些难道不也是你希望的吗?
争来争去都是为了娃好,只是一个人站在“科学养育”的立场上,另一人站在“过来人经验”的立场上。
你可能会说,她的立场有问题,30年前带娃的经验,怎么可能用到今天?早就过时了啊!
是的,30年前的经验过时了,该摒弃的就摒弃,但30年前的生活印记,不是说抹就抹去的。
要不要多穿件衣服,要不要多喂口饭吃,要不要送幼儿园,表面是带娃方式的分歧,其实是两代人物质生活水平差距带来的思维鸿沟。
这个鸿沟刻在几十年的琐碎日子里,不是你往家庭群转几篇科普文就能填平的,就像无论他们转发给你多少标题惊悚的帖子,也半点儿不会动摇你的思维模式。

2. 避免“势力之争”
扭不过来对方,就容易情绪上头。
情绪一上头,大脑前额叶皮层就歇菜。
前额叶皮层本来可以让你体察他人的想法,共情他人的心情,现在它歇菜了,你就会觉得,劳资才是宇宙的中心。
这就是为什么人一吵起架来,都不会去思考对方想的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也不重要,只剩下生气,生气,生气。
两代人关于养娃的矛盾,尽管初心经常是统一的,但一吵起来,所有目的都会被弱化,变成一场“势力之争”。
妈妈说,我是孩子的妈妈,听我的,你那样带一定会出问题的!
老人说,当年我就是这么带的,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出什么问题了?
只要双方说出这句话,争论的焦点就已经从“为了娃好”转移成了“谁更权威”。
得,这下变成24k真矛盾了。
避免走到这一步,那就尽量就事论事,不往身份和角色上扯。
如果“势力之争”已经打响,唯一转机就是,双方都弱化自己的角色,或者其中一方前额叶皮层发育比较好,一语道破天机,害,你想这样,我想那样,咱们其实都是为了娃好啊!
嗯,做到这点确实挺难的。
还记得小学的课文吗,你从杨桃侧面看,它就是一个椭圆带齿的东西,你很难相信另一个人竟然照着它画出个五角星。
但事实就是如此,角度不同,观点不同,这就是生活常态。
如果两个经历迥异的人啥事都一拍即合,那才叫莫名其妙。
3. 你也并不“与时俱进”
你可能觉得,很多育儿分歧的根源,都是因为老人观念陈旧,缺乏科学养育知识,还停留在30年前那一套,不接受新知。
我以前也这么觉得。
后来我发现,当老人们在家庭群里转发《不要再买这个菜了,经常吃可能致癌》《秋天不要错过这个水果,一个等于五味药》的时候,他们就是在努力接触他们认知里的“新知”。
没有人告诉过他们,真正可靠权威的信息渠道是什么,而这些爆款文章的制造者,又特别懂怎么捕获老年人的心,一收割一个准。
一代又一代,观念跟不上是必然结果,我们这代网络移民,未来也会跟不上10后网络原住民的观念。
不仅是体现在搞不懂科技产品上,连生活方式你都无法理解。
举个我感同身受的例子啊。
我以前单身的时候,很喜欢在一个app上玩狼人杀,那时候找房间很容易,随便点进去一个,很快就能凑齐人开局。
前段时间,我又心血来潮想玩两把。
还是原来那个app,只是当年的80后用户都去辅导作业了,90后用户都去加班了,剩下一大批00后成了主要用户群体。
于是,有件事我彻底看不懂了。
我进去一个房间,大家都在语音聊天,看我进来了就喊,这房间不开!这房间不开!
连续被拒绝了几次,我忍不住问,不开房间,你们在房间里干什么啊?
聊天啊!
聊天不能用微信吗?
我被踢出了房间。。。
我和00后中间还没差出一代呢,生活方式就已经彻底无法兼容了。
我就是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放着微信QQ不用,跑去狼人杀的游戏房间里聊天。
你跟我讲出一百个一千个理由,我也无法理解,我也肯定不会跟这种潮流。
就像你百度破译了00后的摩斯码缩写,“awsl,xz和wyb必须zqsg地吹一波”,“追星三大忌,zqsg,qjdc,smdg”,你也绝对不会活学活用在微信聊天里吧?
这么换位一想,老人明明接触到了新观念却拒绝跟进,似乎也稍微好理解一些了。
4. 突如其来的结尾
不知道你看到这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太鸡汤,很不爽,凭什么总是我理解,我体谅,我改变?她怎么不改啊?
害,这不是因为我的读者90%都是妈妈嘛!
如果我这是个老年公号,我一定会劝各位当姥姥奶奶的多理解儿女,多尊重小家的界限,婆婆多夸媳妇带娃办法多,比自己当年的野路子强。
改变自己确实挺难的,但改变别人难上加难,如果连自己都一点改变不了,说明还没达到可以改变别人的境界。
最后煽个情,等30年后,你带着孙子孙女玩的时候,会不会有点怀念那个帮你带娃却总被你吐槽的老人?
黛西
黛西的小纸条
我在粉丝互夸群里潜水,看到大家说起婆婆,99%都是吐槽和不满。
今天留言板来个挑战,说一件婆婆让你觉得很感动的小事。(看看会不会冷场
晚安,黛西
黛西好物推荐

上次分分钟售罄的滑板车,终于等来了补团

黛西专辑精选

点“在看”给黛西送小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