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702 篇文章
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作者:景红,职场专家,亚洲知名猎头公司仲望咨询CEO,LinkedIn拥有340万+关注者。本文来自:景红空间(ID:JinghongJoyce)。
这几周和各团队分析今年各行业的招聘行情,大家都觉得今年整个行情一般,热点并不多,小行业不少,但以前高薪集中的热点大行业:互联网,地产这些大行业面临调整,地产不要提了,连风光二十年的互联网巨无霸都在压缩,T、D、K 这样的头部互联网公司谨慎收缩,裁员不在少数,互联网还会有多少热点去处呢。就算是医药,也面临局部调整,像前两年那种莫名其妙的公司都能薅羊毛的情况也在减少。
市场不好,有一些条件很好,背景很好的候选人,因为是行业性的转型,机会并不多,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人才,长年在一个技术品类上的,如果平台没了,技术可迁移能力差,年龄却在变大,找工作压力真大。
行情变了,有些人根本没有抵抗的力量。这真是个老生常谈的现象,大部分人看似什么道理都明白,但危机只有到眼前,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准备好。大部分人在危机来之前根本无从准备起。因为大多数打工人,其实都是工具人,所有技能都是为了完成原先的任务而驯化定制的,在市场对工具的功能需求发生改变时,本来就没办法适应的,试想,你家的菜刀能扫地吗?只有一个工具的功能,拙于应对多变的需求才是常态。
▲ Photo by Barn Images on Unsplash
有这些特征的职场人容易成为工具型人:
1、急于变现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样工具都变得越来越专用。市场上大量需求的还是立刻能干活的人,这样的人工具属性更重。
绝大部分看似兢兢业业的人只能做交办的工作,大部分人是工具人。大部分工具人的跳槽只为了能多赚有限的三瓜两枣,希望尽快变现自己积累的资源,或者到资源更好的地方去,享受资源。变现最快当然是在同行业同工种之间跳槽,这会让一个人固定在同一个工具属性上,最常见哪个出钱多就给谁干活,对于绝大部分人,无论说得怎么好,跳槽第一看的还是钱。很少有人会有战略的眼光看几年后的自己,几年后的职场。绝大部分人跟随大盘就已经很满意了。
追求更高的价值变现当然没问题,太急于变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看到薪水背后的工作内容可持续发展性,所有的工作内容其实都是临时的、不稳定的,一旦工作的内容要变,工具的特点:用完即弃的、容易被替代就很明显,工具人都是与从事的工作关系脆弱的人,所以哪怕是掌握最新技术的工具,也只能享受市场当下的红利,市场供求变化或者工作要求变化,就难以适应。但正是因为市场一直缺干活的人,干活的人好找工作,大家就很难会看到那些隐藏的问题。
2、不主动学习
少付出,多得到是人的天性。进入一个新领域,无论怎么样,都有很多技能要学习,很多人都不想学习的。能放弃过去的积累是少数。
有些人懒得跳槽,并不是因为对工作满意,但想到到其他单位还要适应,还要学新东西,回报如果也不是那么确定,有的人情愿不如愿地熬着。体制内国企是很多人这几年跳槽的首选,稳定,不太要学习,任何时期,铁饭碗都很受欢迎,哪怕根本不管吃好,人宁愿缩减欲望也不愿意承受不确定性。不想学新东西,才在一个行业里不跳槽的,真不是少数,不想奋斗,不想学习的是大多数,宁愿少拿钱,但要稳定的拿是很多人的追求。是不是做工具人,这个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在乎,因为很多人工作是为了生活。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工作并不只为了维持生活,让生活更好是需要学习的。很多人对生活上有追求,但对职业上认为是为别人干的,从来没有和改善自我挂钩。
▲ Photo by Anders Jildén on Unsplash
3、不做规划,随波逐流
职业上没有大视野的结果就是职场混得好坏往往出于无法把握的运气,30 岁失业和 40 岁失业也并不是因为能力,只是因为运气,因为很多人进入一个工作出于偶然,薪水高低跟随行业大势也出于偶然,跳槽与否也出于偶然。因为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很小的提供生活资源的事,不得不工作的。论坛里讨论怎么退休利益最大化、用最小投入取得最大回报的讨论一直长盛不衰。
很多人工作只为了薪水,拿到薪水去生活,这就是陕北放羊娃的现代版本,工作是为了拿薪水,拿到薪水去生活,生活中买房消费把薪水消耗完,入不敷出跳槽加薪,再拿加的薪水改善下生活……不断循环。
我面试过很多人,几乎每个人都和我说现在的工作不满(挣得少是其中最重要的隐含因素),要找更好的新工作,都说想要职业上有突破,钱不是第一位的,但所谓想要职业上有什么突破,很少有人考虑除了带来薪水上的提升外还有什么好处,也不知道除了跳槽找个好工作,自己怎么有职业上的突破,更少会去想突破这个死循环。
要管理好下半生,其先决条件在于:提前做好下半生的计划。
1、建立起自己的导航系统
工具会越来越老化,不想做工具人就要经常思考建立起自己的导航系统:10 年或 20 年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要往我的人生导航系统中输入什么才能真正成为创造和控制一个体系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固定的工具?
工作应该有合理的报酬,但在一定报酬之上,就不能仅把自己当成单一的工具,我们考虑职业发展就更多应该考虑未来的生存。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就指出过你的未来生存将取决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问问自己:
● 完成同一件工作,外包人员是不是比我的成本低?
● 电脑是不是比我更迅速?
● 在物质财富极大充裕的时代,我提供的服务是不是人们所需要的?
从市场需求来看,对工具属性的需求量更大,市场需要的 80% 是干活的人,哪怕是管理人员,其实也是负责干活,维持体系运作的。如果我们只想成为市场要求的工具人,完成任务就行了。但这样的工具属性,一旦遇到市场变动,真是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的。
只有 20% 是不断给别人找活干的人,是能创造一个体系,是能根据市场变化改变一个体系的人。想要成为 20% 的人,只有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断去思考,不断去实践,有明确的导航系统才能脱离工具人的属性。
▲ Photo by Anastasia Petrova on Unsplash
2、不断提升工作的附加值
任何工作立身之本都是技能扎实。我们不要做工具人,但在做任何工作时却要工具化,也就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必须随时有工具的能力。
这就是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有基本功。不想做工具人,但如果连一个工具的功能都做不好,那更不能谈其他了。
乔治·伦纳德写过一本《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书中提出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有 5 个步骤:
1. 选择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挑战。
2. 找一位老师或导师来帮助你确定正确的道路和优先次序。
3. 勤于练习,不断努力磨炼关键的技能,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4. 热爱停滞期。所有重大进步都是短暂而激动人心的飞跃,随后便是漫长的停滞期,在此期间你会感觉自己一无所获。尽管我们好像没有进步,但我们正将新的行为转化为习惯。如果你遵循良好的练习原则,学习就会在细微层面上继续进行。
5. 精通某事,或者把某事做到最好是一段旅程,而不是终点。真正的导师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经到达最高水平。总会有更多东西要学习,总会有更多技能要锻炼。
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吧,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凤毛麟角,大部分人,在第一项上就没有走下去,因为经常会认为手头的工作就是一份工作,并没有想过怎么样把这项工作看成有价值,有意义的挑战,也没有考虑过在这项工作上怎么样才会做得最好。
精通某事,或者把某事做到最好是一段旅程,而不是终点,那些短期就想速成的、有那些宣称躺赚XX,轻松XX,做为有战略眼光的理性的成年人,就知道是不存在的,不要再看了。做好一份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增加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度,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不断争取消耗最少的资源给出最大的产出。
▲ Photo by Dominik Scythe on Unsplash
3、提前规划
职业规划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而回答我们要到哪里去,并如何走到那里,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的人生职业战略,它决定了我们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它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枯燥的工作需要设计。漫长的职业生活经常疲惫,让一个人始终保持警惕状态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习惯于计划,把事情想在前面。只能被动地完成由他人设置和控制的任务, 只能成为社会分工机器系统的一个齿轮,只有通过自己设定目标、自己控制进程获得工作的意义和动力,才有可能主动掌握人生。
我们常常身不由已,时间和各项资源那么稀缺,我们每天都要被要求完成的被动的任务推着走。我们训练自己的规划能力,可以从提前规划一些小事开始。 比如提前规划你的每一天如何渡过开始,把当天必须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根据重要程度排列一个优先顺序,然后立刻开始着手,养成凡事预先计划的习惯,不再被动卷入生活的漩涡。
4、建立自己的框架和原则
自己的框架是判断做不做某件事的依据,原则上是不是对今后自己的资源建立有好处,比如人脉,个人品牌。
战略不是一两年的,而是长期的趋势,能看到长期的趋势必须对行业有更高的视角,不能将自己定在一个具体的工作上,要看到行业的走向,就要看行业的全貌,尤其是未来有哪些竞争者,有哪些科技力量会颠覆自己的工作,怎样扩展自己的主业,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
想要保持职场长久的竞争力,就不能把自己仅仅当成工具,以战略的眼光看待自己,把自己看成有能力做各种不同的工作的人。把自己当成可以发展的资源,就要建立好自己的发展框架,在工作之外,不忘学习其它本领,发展出其他技能,让自己成为可以使用工具的人。
对于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职场人来说,工作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挖掘、发展并保持一项或多项市场需求的技能,让自己摆脱工具人属性,建立起自己的体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供做市场上需求旺盛的事情的能力。
-  END  -
推荐阅读
公司很差,上级很坏,下属很蠢,我只能熬?
选择“不退”的中年
互联网民企生存指南:你落地是脸着地吗?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