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KIT分享来自三士渡2022Fall美研学员W同学,本科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专业。W同学大学四年花了大量时间探索专业方向,从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小白,到写出独具个人特色的申请故事线,最终收获全美排名TOP1的卡耐基梅隆大学CS硕士项目及杜克、宾大、Cornell Tech等各大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录取
今天我们邀请到W同学来跟大家分享美研申请中的心路历程,例如本科毕业之后该继续读研还是踏入社会?如何选择申研方向?申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W同学录取档案
# 本科背景
• 杜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专业 GPA 4.0
# 科研项目
• 杜克大学,机器学习算法与图论
• 同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与可视化
# 暑假实习
• 数据分析,研究美国针对哄抬物价的立法的历史趋势
• 网站开发,搭建创作和分享社交情景故事、帮助自闭症儿童的网络平台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语音转文字,利用机器学习预测体育赛事
# 录取项目
「计算机科学」Master of Computer Science
•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Q1
如何确定专业方向的?
在进行专业探索时,我主要考虑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专业的就业发展前景。针对这一点,我觉得可以去问与自己同学校同专业的学长学姐的出路,能作为一个不错的参考。
第二点就是自己喜不喜欢这个领域,与它是否契合。我一开始考虑的是经济和计算机这两个专业,以及金融和科技这两个方向。其实杜克大学的经济专业不错,但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参加过一些投行的社交活动后,觉得自己很难做到一直西装革履和陌生人攀谈,于是觉得自己和金融行业的整体特质不是特别契合。
我更喜欢利用代码解决问题,相比之下科技行业的工作不算特别辛苦,所以选择了这个方向。
Q2
对读研和工作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会直接去工作,从业的方向以软件工程师为主,在技术方向有一定的晋升空间。工作一段时间后会转向管理岗位或者回国工作。
还有一些本科毕业后选择读研的,应该都是将研究生作为博士的跳板、一个积累更多科研成果和教授联系的机会。如果想要从事例如机器学习相关的工作,就需要更高的学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还有一部分人会在工作后选择回去读书,或者边工作边读书,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体验来决定深造的方向,例如计算机的某个具体领域,或者MBA。
所以不管选择读研还是工作都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就好。
Q3
认为自己录取大满贯的优势在哪里?
我认为我的优势一方面是学校GPA,申请的时候我的主修课GPA是4.0。不过这个也主要因为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不难,加上有国内教育体系出身的硬核,自己本身比较看重成绩,老师布置的东西都会认真完成。布置小组作业的时候,我也会争取与靠谱有能力的人合作。
不过GPA也有很多不可控的外界因素,例如遇到给分很严格的老师,或者时间紧张导致完成的作业质量不太好。我认为GPA在研究生申请中不算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大家客观看待自己的GPA就好。
另外一方面是自己的科研经历。杜克有一位我很喜欢的教授,我之前在学校做的关于机器学习算法和图论的科研都是基于他的论文,上个学期我担任了他的助教。他之后要前往CMU任教,我就在文书中写到了自己与他的长期联系、对他的科研的兴趣、以及希望继续向他学习和他共事的意愿,我觉得这个对于我最后录取CMU的计算机项目加了一些分
我认为标化是申请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我虽然考了两次,但和身边的人一样,都只花了约几周时间准备。要是觉得需要冲刺一下GRE的话,个人感觉GRE最重要的是单词。可以给自己留出一些背单词的时间,好好利用碎片时间,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看一眼,还是很有帮助的。
Q4
你认为美研申请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文书是申请中的重中之重。本科与研究生申请很大的不同是,本科的文书是需要你从人生中提炼出能代表你的故事,感觉比较虚。而研究生看的就是你的相关经历。就像烹饪的时候,食材都已经准备好了,剩下的问题就是该怎么把它们做成菜。
到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每个人的申请profile基本已经确定了,这时候比较重要的就是如何叙述自己的经历,表现出自己对于更深度钻研的渴望。在串联故事线这一部分,我要好好感谢三士渡文书导师的帮助。
文书中努力去展现自己与学校的联系,表达自己想去这个学校的强烈意愿也是文书写作中重要的一部分。“Why school”以及“Why this program”是文书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写可以去看看项目的课程,哪些与自己的兴趣、想要研究的方向相关,也可以去看看学校教授做的研究,哪些与你做的科研相关,或者能作为科研的延伸。
Q5
可以分享下找实习的经验吗?
在长时间的摸爬滚打中,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内推很重要。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海投收到面试的几率真的很小,相比之下内推则会高很多。我也是通过内推找到一份全职工作,因此十分推荐大家找认识的人帮忙。当然,对内向的人来说会更倾向于自己填一份在线申请,不想麻烦别人,但从投入产出比来说,建议首选内推。
第二点,早做准备。这个早不仅指的是大一、大二学期,同时也指每年七、八月份岗位放出的阶段。如果能在大一、大二就有不错的实习经验,不仅profile会更好,自己心里也会更加放松一些。
第三点,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之所以要在七、八月份投简历,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期开始之后,你就会忙起来了。我大四的时候,除了应对课业,还要申请研究生,同时找可以在毕业后、读研前的暑假进行的实习。最后我发现自己完全应付不过来,无奈要把找实习搁置到申完研之后。我觉得找实习、准备面试会占据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对于不擅长同时处理很多事情的人来说。
Q6
三士渡为你的申研提供了哪些帮助?
不管是本科申请,还是后来的文书、申研选校以及寻求科研机会,这些都离不开三士渡导师们的帮助。
准备文书的时候,文书老师帮我把在计算机方面实习、科研的经历串联在一起,指导我完善了自己从对机器学习产生兴趣,到不断学习钻研,希望用它来影响更多人的完整故事线。
申研选校是一件挺因人而异的事情,要看自己所看重的是什么。比如我最看重的是学校专业排名、学系以及机器学习的实力,其次是地理位置,之后是学校综合排名。我的规划导师就综合我的偏好为我分别选了冲刺、匹配和保底学校,最后各个档位的学校都获得了录取,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科研机会也多亏了我的规划导师,老师不仅根据我感兴趣的领域为我整理了一些可以联系的教授,还因为我大三暑假待在国内的缘故,特地帮我留意国内的机会。
Q7
申请季过后,有什么反思和总结?
第一,敢于探索。在大学这样一个竞争性很强的环境中,大家都在冲向各自的目标,仿佛大家都很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不过我觉得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多花一些时间去探索没什么不好。
第二,调整自己的心态。大三上学期因为疫情在家上网课,为没有实习而感到焦虑,很多时候自己都处于一个很差的状态。大四上学期的时候,身边很多学计算机的同学都已经找好了全职工作,开始享受所剩无几的大学时光,但我才刚刚步入申研阶段,有一堆文书要写,让我对自己产生怀疑。这里要再次特别感谢三士渡的导师鼓励我、开导我,帮我重拾信念,才让我度过那段黑暗的日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