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做网生代的妈妈真的太难了!
在网络的多元语境下,鸡娃、放养、鼓励式教育、鞭策型教育、体制内高考路线、国际爬藤路线……你有你的拥趸者、我有我的反对者,你有你的理论支撑,我有我的成功案例。
但到底哪条路才是最优解?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近,腾讯新出了一部教育类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总共12集,记录了12个来自世界各地中国妈妈的带娃故事。
这些妈妈有的事业有成、有的经济困顿、有的全职鸡娃、有的保持单身,她们身处不同的城市,在各自的教育模式中,朝着理想中的“育儿成才”进发。今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家,为大家的养育提供参考。
1
海淀妈妈 Lia 出身教育世家:外公曾建立两所大学,妈妈是大学教授。在家人看来,大学毕业后从地方银行考入北京外资大行,后来在帝都做到两家金融公司CEO的 Lia,学习和工作成就都很一般。
自身成就“一般”的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规划也比较“一般”,身处鸡娃中心海淀,放着自家学区、全宇宙最强初中上地实验不去冲刺,却把娃扔到一所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老牌民办学校——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民办也就罢了,还需寄宿,从3岁上幼儿园就开始寄宿。要知道,按照现代育儿理论,过早寄宿,容易早早切断父母和孩子间的情感联结,进而引发孩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尹建莉老师曾经就说过,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但Lia的意思,人只有在欲望特别强、或者是特别痛苦的时候,才会对生活有所体会,她不希望把孩子一切安排的四平八稳的,让他没有奋斗的机会。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她自己从小就是上寄宿幼儿园过来的,身为大学教授母亲很小就开始给她灌输一种思想,妈妈早晚会死,你自己要独立,你不能依靠妈妈
2
孩子对父母最高级的复制,就是复制父母的教育方式。这种残酷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Lia,顺利成长为吊打同龄人的存在,那么她的儿子乐然的现状又如何呢?
小小的乐然跟同宿舍的男生一起生活6年,处成了兄弟,感冒发烧时有人给打水、有人给敷毛巾;
周末回到家,自己会做早餐,吃完早餐会自己刷碗;
考进学校的小五班,跳级上了初一,不用小升初,不用中考;
京剧《定军山》唱得有板有眼;
校运会报名参加1000米长跑项目,因身材瘦小起初并不被同学看好,但孩子却自我激励,跑出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没有丝毫的勉强,都是自己想要去做,至于网友们最担心的亲子关系的浓度问题,俩人看起来的确淡淡的,少了一些正常家庭肢体上的亲昵,但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
比如在去足球班的路上竟然会讨论《奇葩说》里的辩题:老婆年薪百万,要不要当家庭主男;
比如报了编程兴趣班,就是否要去打比赛达成这样的共识:考试这件事情它是有技巧的,需要反复的去训练、记忆、见各种题型,要超前学很多,才能考满分,不值得,不如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把知识学会,保持对知识的兴趣,用剩下百分之二三十的精力去学艺术、体育、社交、游玩。
“她并没有把我当小孩看,和她说一些什么东西,她都会认真对待我的这些问题”,这大概是一个孩子能给一个母亲的最大的褒奖吧。
3
其实,教育这件事,本身就千人千面,更受制于整个时代的进程。再政治正确的教育理论,实施效果也因人而异,所以不能简单用别人家孩子的胜负来预测自家孩子的成败;再保险的升学路线,在变幻莫测的社会局势面前,都无比的脆弱。
理论之外,路线之上,我们真正能把握得住的,其实只有和孩子的心与心的联结。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聚焦于新闻热点、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