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布朗大学中国博士生白玖洋作为博士毕业生代表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刷爆网络。他也成为布朗大学254年历史中,首次登上毕业典礼讲台的中国学生。
白玖洋在演讲中讲到,作为一名国际学生,自己初到美国时遇到语言和文化隔阂,被美国人误解。但是他能直面内心的脆弱,抓住一切机会融入美国社会,“打击有多大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承受多大的打击并负重前行!” 白玖洋的演讲引起很多中国留学生的共鸣。
(点击本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演讲全文)
白玖洋现已经成功完成博士学业,即将前往Facebook/Meta工作
日前,白玖洋接受《留学字典》专访,讲述他是如何被选为今年毕业典礼演讲人,以及更多他在美留学的故事。(以下采访内容以本人视角呈现
 布朗学生投票选出的毕业演讲人 
布朗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按照惯例要选1名博士研究生代表去做演讲。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想自己应该去尝试这样的机会,这可能跟我性格有关。
布朗大学把这个决策权交给学生,候选人先是向研究生委员会递交一个说明,大致是讲讲自己准备讲什么东西。研究生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再由各个系学生代表组成的委员会投票,选出最终的演讲人。
不少中国学生可能会觉得去学校毕业典礼演讲,是美国学生的“专利”,其实并不是如此。这次我个人去参与,觉得整个过程也没有那么复杂。
 从小就有出去看世界的冲动 
我出生成长在河南焦作市,一个典型的中国小城市;我本人也是中国体制内教育一路成长起来的典型学生,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个人成长和教育环境,让我从小就有出去看世界的冲动
至于自己能走到哪一步,一开始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上了大学之后,逐渐坚定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但是对于我来说,只有拿到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我去了伊利诺伊州立大学(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因为这个学校给了我全额奖学金,我没有其他太多选择。
不过正是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我第一次感受到美国式的教学、美国式的科研,对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比如我在演讲中提到中,一开始看到课堂上美国同学都很能说,自己就是张不开口,当时自己语言水平也不够,内心会很痛苦。但是对于这些,你不能选择回避。
在读硕士期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碰到了后来在布朗的博士生导师。我们的研究方向一致,在这之后,我就主动和后来的导师保持沟通,最后申请到他的博士,做认知科学方向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说个人的积极主动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人也讲关系,也讲networking,但是与中国更多基于现有资源和现有关系不同,美国人更鼓励你去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这点是中国学生普遍缺乏的。
后来当我慢慢走进美国人的时候,我发现除去个别极端的美国人之外,大部分美国人其实对中国人都是友好的——大家都是普通的人,没有利益,没有理由平白无故来歧视你。
有时候我听到中国学生抱怨自己在美国学习或者工作上受到冷待,我想越是碰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越是不能沉默,不能早下定论,要主动积极跟别人沟通
 学会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中国大部分留学生都会去纽约、加州等大城市的学校,即便是是UIUC这样小镇,也是会有不少中国同学。而我来美国的第一站,是位于伊利诺伊州中部的一个小镇上,没有多少中国学生。我之前的人生经历没有出过河南,可以想象我刚去的时候,各种冲击有多大
但是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处,学校所在地民风淳朴,以白人为主,反而让我看到了最典型的美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硕士第一年,学校组织了各种活动,我也跟着美国人,在周边密苏里、堪萨斯、俄克拉荷马等走了一圈,领略了美国中部的风土人情。
没有太多中国学生,我日常也只能跟美国同学“混”在一起。一开始难免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冲突。有时候我会想,有些美国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很多事情说不明白。但是时间一长,我就发现,中国人之间尚且有这么大的差异,即便在国内,你也未必能交到多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更何况是美国人。

这也是我来美国之后明白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要学会尊重不同的价值观
而这一点,也是我喜欢美国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人往往都有固定的成长和生存模式,比如读书的时候必须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毕业了都希望去大城市和体面的单位;然后买房结婚生子……如果偏离了这个模式,别人可能会觉得你是异类。
美国人的生活价值观更为多元,很多人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是什么评价。比如我看很多美国人,他们毕业后去了一个小城市,或者去全球不同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做什么的都有,有去国外教英语的,有去做公益的,有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等等。他们中间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有钱,可以这样“折腾”。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遵从自己的内心,社会上也不会把你当作异类
 走到美国人中间才能真正了解他们 
就我的专业而言,目前回国就业好的机会不是太多。我恰好又找到了在美国的工作。我之前在Facebook/Meta实习过,后来毕业了就去那里,总体在美国求职还算顺利。
美国小镇的生活方式也是我所喜欢的。这里的陌生人之间可以很自然地打招呼,交谈。我也喜欢美国人的社交方式——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坐在一起,谈彼此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聊自己在做的事情。中国可能很少有这种“清谈”的社交方式。
和中国一样,美国也是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也注定了美国社会的差异性极大。光从美国媒体了解到的信息,很多时候都是极端和带有误导性的。所以我鼓励如果要真实了解美国社会,还是要出来看看,走到美国人中间去,和他们做朋友,才能最接近真实地了解美国和美国人。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