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海外文学纵横四海
文/倪湛舸、凌岚、王梆
编者按:空间新书推荐栏目推介最新上市的好书,这期海外作家专辑推荐三位新移民作家的作品《莫须有》《海中白象》《贫穷的质感》,风格各异,品质不凡。三位都是才华横溢的实力作家。从南宋到当下,从美国到英国,从小说到非虚构,海外文学纵横四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裁写历史,看现实,为读者打开不一样的观察世界和回望历史的窗口。
欢迎读者留言,留言点赞前三名将获二湘空间和出版社联合赠书一本(随机发放
《莫须有》之《寒鸦夜啼》
文/倪湛舸
午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我去寺后的林子里解手,看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骑在树枝上,手里捧着一只比他的脑袋还大的鸟巢。我远远打量他,他也察觉到我的存在,警惕地抱紧鸟巢。透过薄雾般的雨,他细瘦的手臂泛着淡淡的青。我沉默不语,既不走近,也不转身离开。他渐渐忘了我的存在,放松了身子斜倚在树干上,用指头拈起一枚白底黑斑的鸟蛋放到眼前,对着光眯起眼看,那一刻,额头上浮现出古怪的皱纹。然后他便笑了,笑着松开手,让鸟蛋轻飘飘往下落。漫天虚蒙的雨丝里,白底和黑斑缓慢地向下移动,像是过了很久,才在湿漉漉的石板上溅起些许细碎的粉末。“没有了!”那孩子尖着嗓子冲我嚷。我觉得这孩子好奇怪,心里却生不出厌烦,于是隔空应和:“没有了,挺好。”
回到寺里,父亲还在听住持讲经,我很钦佩他总能正襟危坐,根本不打瞌睡。可我连临帖都能睡着,被尿憋醒时,笔上的墨已经洇透了小半张纸。我不喜欢读书写字,更不明白为什么做武将都还要读书写字。父亲说,有了白纸黑字,隔着千山万水的人能互通有无,就算隔着千秋万代,也能留住曾经的故事。我明白人活着总想留下痕迹,可是活着这么苦,我只想做回没有七窍的混沌。东林寺的老和尚给父亲算命,劝诫他急流勇退,父亲又奉上我的八字,老和尚看都没看就摇头说什么都看不到。我觉得自己应该做出瞠目结舌的模样,又怕装傻太过被责备,犹豫之间,反倒显出了不知所措的真傻。父亲皱着眉给我整理腰带:“看来你是做大事的命。”我没想好该反驳还是点头,父亲又自言自语:“哪怕闯大祸也行啊,至少不凡。”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跟着父亲生活了太久。他曾经试图把我留给继母抚养,我却偷跑出来,赖在他身边不肯走。他留下了我。他很孤独,我能感觉到。他什么都不能说,也说不出来,我在他眼前长大,越来越像他。他偶尔长久地凝视我,就像是孤独到了极点的人守着自己的影子。他甚至每次觐见官家都要带上我,而官家出尔反尔不再把举国之兵交给他统率时,他愤然辞官来了这庐山,还是带着我。他自认命里福薄与高官厚禄无缘,决心就在东林寺附近务农,却还是不允许我就此懈怠。天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在他看来,年轻的我自然有老天才知道的艰险和机遇。
官家终于派来了最后一批说客。李若虚是个胖子,父亲正开始发胖,只有王贵越来越瘦,他们在烛光下急切地争吵,墙上挤满晃晃荡荡的影子。我被打发去守门,只能百无聊赖地拖着卷庙里的《寒山诗》翻看。李若虚的声音莫名其妙地尖细,我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好人,可他实在太滑稽,几乎时刻处于一种激情澎湃的状态。相比之下,王贵的寡言倒是让我更不安,他脸色很黑,眼睛更黑,天生一副愁苦相,对这种人,你都不敢要求什么,倒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去体谅他。果然,王贵正苦着脸对父亲说:“你再不下山,我俩就该被砍头了。”李若虚那些关于江山社稷的大话太容易让父亲头脑发热,而王贵的哀求显然是最有效的趁热打铁,父亲变得焦躁,揉着红肿的眼睛在屋里踱来踱去,忽然有意无意地瞥了我一眼。我卷了书托着下巴:“阿爹,你硬是听了这几个月的经,何苦?”
“当初你就不肯上山,为什么又跟着?”父亲对我,多少有些无可奈何。
我叹口气:“那如今我还不想下山呢,你要去行在请罪复命,我不还得跟着?”
内容简介
围绕南宋“莫须有”冤案,以岳云、赵构、秦桧、岳雷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进入同一段历史的六篇小说,作者将史料化为清晰可感的叙事,在既定的历史框架下再现了不同人物的幽微心理。这一系列小说的核心人物是死于二十三岁的岳飞之子岳云。在少年的目光中,脸谱化的悲剧英雄还魂为尘世中人,注定被碾碎的蝼蚁拥有了最珍贵的羁绊。
多年以来,我一直是这部小说的追随者,它清简利落,又幽玄悲怆,寓波诡云谲于残山剩水,寄江山兴亡于一己之身。我深信,它是我们时代最迷人的小说之一。  ——李修文
作者简介
倪湛舸,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宗教与文学博士,现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副教授。出版有散文、小说、诗集若干,曾获《山花》文学奖。最新诗集《安息吧动物》。
《海中白象》之《豹》
文/凌岚

这间两卧室的公寓,在毛特街上, 街往东走到头就是通勤车站。毛特街是泽西城又脏又破的旧区,公寓的基础设施跟泽西城西边那些崭新高层公寓不能比,新建的楼不仅干净,炉子冰箱洗衣机都是新的,还附带健身房和托儿所。且每一套公寓都带落地窗,墙壁隔音好。旧城的房子就没有这么豪华了,但因为靠通勤汽车站近,好多去纽约上班的人都喜欢住这里, 可以走到汽车站。租金并不便宜,搬进来之前,他们自己掏钱修好了厨房里的排风系统,更换了淋浴的莲蓬头,然后拿账单给房东看,房东指着租房广告下的一行字,“公寓装修费用需租户自己负责。”那意思就别想减免房租了。


罗丹不喜欢这里,“你又不去纽约上班,就在泽西做码农,住得离纽约近不近与你何干啊?”


小柯像赌气一样,说他就喜欢住得离纽约近,喜欢这里的人气和上班族的格调。格调这个词,小柯用了英文character, 罗丹听完还要想一想才明白他在说什么。


过一会儿小柯说:“我也想跳到纽约大银行中后台做,我干嘛就得待在新泽西这些婆妈小公司呢?”小柯是公司学历最高的,正牌的硕士。那些印度同事,比他年轻了六七岁,都是本科甚至社区大学毕业,连他的小老板,都是本科毕业。小柯暗中觉得这些人挣的薪水不会比他低。


眼前的小柯一副壮志未酬的样子,严肃的表情里带一点忧伤,一点纯洁的憧憬,罗丹不忍心再打击他了。小柯在国内念英文系的本科,大学毕业后跟朋友开广告公司,攒了钱移民到纽约。他找不到工作,于是申请城市大学商学院读信息系统管理, MIS硕士学位,人生从头开始。城市大学,在美国号称是“穷人的哈佛”,这是唯一录取他的商学院。从微积分学起,小柯比同一年入学的中国同学多补了整整一年的课,找工作也多花了近一年的时间。那时候他在学校边的犹太人熟食店里打夜工,晚上回到家,头发里尽是番茄酱和丸子鸡汤的味道。这些吃过的苦,罗丹很心疼丈夫,家里的事几乎都随着他。但怀孕以后,尤其是流产后,家里他们俩的地位变了,小柯明显地事事迁就她。小柯的样子总让人想到忍辱负重这个词。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窗外的高架桥上,通勤大巴隆隆地开过去。引擎在那狭窄的专用坡道上吃力地加速,减速,拐弯,发出巨大的响声,音波震动着公寓的窗户和地板。巴士前部大灯的光柱,像探照灯一样扫过窗帘。罗丹把头往枕头深处埋得更深,尽量用蓬松的枕头消解音波。那是最晚一班通勤大巴,十点一刻,过去之后,高架桥通向荷兰隧道进城的那一路就安静下来。


他们搬进来的时候,以为噪音来自于高架路,特意配了厚布窗帘。等他们的耳朵习惯了,一个月以后,隔壁搬来新邻居,那个动静比通勤车大多了。


不是每天有,但一周至少有一两次,多则三四次。


西班牙裔女人的老烟嗓子,“来啊来啊,干死我吧。“声音嘶哑,说夹着英文的西班牙语。那声音不像是做爱,更像是暴力抽打,痛苦和无奈中带着事先张扬的快感,动物一样炫耀着。


小柯皱起眉头,说:“这声音!什么人哪?这么不文明。”


来啊来啊,干死我吧!你个狗娘养的……


罗丹不懂西班牙语,这隔壁戏她只能听一个响儿,但并不难猜出这生命的呼喊到底喊了些什么。先是理直气壮的女声,接着男声加入,两个人争先恐后地呐喊着,像吵架一样。罗丹相信整个楼都听到了。但奇怪并没有人上门去敲门抗议,楼道里静悄悄的。管理员老托马,他怎么也不出来管管呢!平时炒一个蛋炒饭,烟雾警报声响过五秒,就可以听到走廊里老托马气急败坏的脚步声,整个毛特街公寓都好像吓着了,躲在自家的门后面大气不敢出,静等着危险过去。第二天早上在电梯里见到邻居,大家都像做了亏心事那样,避免着对方的目光,盯着自己的脚尖,摆出扑克牌脸。


第一次听到隔壁响声时,小柯还是兴奋了一下的,他也要!他悄悄对着罗丹的耳朵说,咱们也热烈地来一下好吧,罗丹翻翻眼睛,说这算什么?!大喊大叫搞得邻里皆知,这俩是粗胚吧,只有野兽才会像隔壁那样。于是小柯把自己想象成豹子,狼,老虎,甚至是海陆两栖的超大型鳄鱼,但主要是豹子。
内容简介
《海中白象》共收入九个中短篇小说,主人公均为移民美国的华人,写的是他们在美国生活的日常。小说集《海中白象》里描写的美国,是一个普通人的美国,一个更真实的美国;这些中短篇小说共同组成一幅移民浮世绘,个人的奋斗在生活的偶然性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人们求生的热忱又如此强烈,营造出一种命运的神秘感和悲壮感。
  • 深港书评2022年0401期好书榜(虚构类)
  • 豆瓣新书速递榜
  • 界面新书速递榜
作者简介
凌岚,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纽约城市大学商学院。曾获腾讯•大家“年度作家”奖和台湾“华文著述奖”专栏类首奖,提名第七届“花城文学奖”。《离岸流》入选“城市文学”和《北京文学》排行榜,入围收获文学短篇小说榜,已出版随笔集《美国不再伟大?》,诗集《闪存的冰》,并译有《普拉斯书信集》《伊平高地的一扇门》《牛顿,远控力量,帝国主义》。
《贫穷的质感 》节选
文/王梆
英国对我这种亚热带物种来说,简直就是西伯利亚,寒风从不歇息,冬天也从未离席——就算它真的起身告辞,它坐过的地方,床也好,凳子也好,公园里的长椅也好,草地也好,都是冷飕飕的,且长满了细密的冰锥。当然我这样讲,那些一出太阳就恨不得投奔天体运动的英国人肯定要耻笑,但英国的寒冷,好比瑞士军刀对秋刀鱼的凌迟,确是一丝不假。
没有暖气么?当然有,没有的话会死人的,可恨的是燃料公司一到冬天就开始涨价,大雪前后能涨到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富人家,比如那种有前院停车场和后庭大花园的,等不及 10 月就拧开了暖气。“人不怕冷,猫也是怕的。”这些人辩解道。这些人一整个冬天都只穿短袖和开司米外套,洗衣房里的衣服,不但干爽柔软,还散发着一股如来仙境的幽香。而穷人家因为不太舍得开暖气,房间里的湿气撞上墙上的霉斑味,再裹挟油烟和剩菜味,搅成一团,在穿了几百遍的纤维里发酵,汗衫也好,睡衣也好,总是怎么晾也似乎干不透,飘着一股浓郁的异馊。
表面过得去的人家也不敢全天开暖气,尤其是在没有液化气只有电暖的地区。凌晨到清晨电费减半时储热,白天使用。这种 V.S.奈保尔时代的电暖,效能极低,下午三点后就开始自暴自弃,逼着主人把自己穿成木兰出征。
单读|铸刻|上海文艺出版社
冬日外出,就更冷了,膝盖结冰,脚趾生疼,恨不得躲进促销小哥全副武装的小黄人行头里。
这么冷的天,安·奎恩(Ann Quinn)是如何度过的呢?
安·奎恩五十多岁了,自 2015 年 6 月就和她的小狗 Chanel,住进了一辆旧轿车里。副驾座上搁着一只塑料小天使,后座堆满了她的全副家当——衣服,廉价首饰和洗漱用品。
时间穿过云中隧道,进入了 2017 年,即我来到英国的第七年。此时我已告别了每天可以打几千次飞机的西豪恩斯洛,并和一位英国诗人结了婚。我们在乡下租了一块菜地,过上了“自耕农”的疯狂日子。学习“自律”,吃低糖食品和不打农药的瓜草,并不等于就彻底忘记了贫穷的质感。贫穷依然是一颗砂砾,住在我的眼睛里,我只能把它看得更仔细。2017 年初,我加入了当地的食物银行机构。我们的工作是四处收集募捐食品,并把它们分配给饥肠辘辘的人。
安·奎恩是食物银行的常客,经常拄着拐杖,夹着小狗进来。手臂一松,小狗便从她怀中跳出,伸长脖子,警觉地嗅着塑料袋里的食物。它们通常是罐头黄豆,罐头青豆,午餐肉,意大利面条,大米,盒装牛奶和袋装饼干等等。没办法,由于神经过敏的食品储存和安全条例,英国食物银行无法接受新鲜食品的捐赠。
安·奎恩不一定来领取食物,她在饼干碟和茶水旁左顾右盼,有时只是为了找人说说话,或者找个地方取暖。她之前是 The Princess of Wales 医院的护士,因精神疾病和肢体劳损失去了工作,申请不到残疾人救济金,据说又被卷入了救济金误领官司,除了每月 317.82 英镑的失业补助,一无所有。在单间至少 400 英镑的小镇里,除了一辆破车便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藏身之所。
“你在哪洗漱?”我问。
“公厕呗!”她惨淡地答道:“哪有什么洗漱?随便洗下脸就算了。”
镇上的公厕下午五点就关门了,游泳池有洗漱间,但一张泳票要 4.5 英镑,我没敢继续追问。
“做饭呢?”我又问。
“哪有什么饭做?面包之类的速食随便打发了一下就算了。”
我说你英语很正,有没有想过去其他国家教英语?我告诉她,连我这种二手英语都在老挝教过。你可以去泰国,去老挝!不必在这里挨冻,那些国家气候温暖,阳光灿烂,你完全可以重新开始。她笑了,露出一口不齐的牙齿,眼睛开始冒光,我继续鼓动,你还可以带上你的小狗!
她赶紧抱起了她的小狗:“嗯,那是肯定要带上的。没有它,我就活不下去了。”
内容简介
王梆第一部非虚构纪实类作品。她旅居英国十二年,以“英国观察”为切入点,从自身的真实处境及经验出发,讨论贫穷与制度、家庭与养老、乡村与城市、脱欧与留欧、文化与历史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她的生活,就是她的思想资源,也是她的写作原点。长期媒体工作的经验和写作训练,使她的叙述不仅有独特的视角,还有很强的感染力。
王梆的写作,犀利而细腻,详实而优美,体现出扎实的记者基本功,以及对文学美感的注重  ----朱晓闻
作者简介
王梆,出版有电影文集《映城志》和数本绘本集。剧作《梦笼》获纽约NYIFF最佳剧情片奖。小说见于《天南》《中华文学选刊》,古根海姆中国当代艺术展等。曾为《荷兰在线》《南方都市报》等撰写英国时评专栏。“英国观察” 获《收获》排行榜,入围华语青年作家奖。2021 年开始英文写作,入选英国国家写作中心 “2022才华扶梯” 项目前十。
活动时间自发文起至2022年06月9日8:00整,获奖名单将在活动截止后公布。
~the end~
二湘空间书店让阅读更自由全场50包邮

纵横四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