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自4月11日起,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

全市16区最新“三区”划分名单详见↓
(图片说明:2022年4月12日早晨,上海,划为防范区的松江方松街道檀香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在小区内晨跑锻炼身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浦东新区具体名单为何没有公布?
上海发布回复:浦东发布介绍:从今日起,各街镇会陆续公布第一批“三区”划分的具体名单,后续“三区”名单还将及时划定并公布。具体名单以各街镇公告为准。
针对“三区”名单和防范区管控要求等市民关心的问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一解答。
1、第一批防范区涉及多少人,会造成人员聚集吗?
截至4月12日上午,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涉及人口数1501万人;管控区2682个,涉及人口178万人;防范区10323个,涉及人口480万人。后续各区还将陆续公布下一批“三区”划分具体名单。
防范区虽然所涉小区数量多,但人口相对较少。90%的小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仅占10%左右;所涉及的480万人中,430万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共50万人。
2、对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具体有哪些措施?
我市对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要求防范区内人员减少流动、非必要不外出,活动范围以所在小区为主;确需外出的,原则上在防范区所属街镇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3、防范区内人员,抗原和核酸检测有什么要求?
对防范区内人员,一周需开展2次抗原检测;对在岗执勤的警察、快递员、城市服务保障人员等人员,进行抗原加核酸检测。
4、为什么有的防范区还是不能出门?
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聚集性风险的防范区,各区可根据情况,强化措施提级管理。
2022年4月11日,上海金山区枫泾镇,居民外出购物。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身处管控区的市民表示
下楼晒了会太阳,很满足
封控小区有人团购成箱可乐、榴莲?
别把志愿者变成“不愿者”
你参与社区团购了吗?
疫情之下
有关上海封控小区
社区团购的话题不断
一些小区业主团购非生活必需品
让志愿者或保安帮忙送的消息
也引发热议
据媒体消息,个别居民团购成箱的可乐/雪碧、大桶的矿泉水/果汁、需要及时派发的蛋糕/快餐,有人团购了榴莲,还有人提出要团购西瓜。
有居民呼吁:
“非必要不要团”!
另据消息,10日,上海大连路某小区,张先生在业主群发起倡议:“提醒大家,非必要的东西现在尽量少买,尤其不要团购,比如矿泉水和桶装水。自来水烧烧喝吧,心疼一下志愿者。”
他告诉记者,其所住小区,居民比较自律,团购基本都是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偶尔也会有意料外的需求。比如,有居民说,想团矿泉水。当时群里就有业主反对,“一是没必要,二是志愿者太累了。”
张先生解释,该小区志愿者团队,原定每日帮居民送快递时间是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所有志愿者穿好隔离服统一配送。
小区团购兴起后,快递量剧增,不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志愿者大半天时间都在帮业主搬物品。而且,每一批团购到货时间不可控,有些冷冻食品,也不能久放。志愿者每配送一次就要换一次隔离服。
多个小区通知:
尽量别团购非生活必需品
家住浦东的志愿者居先生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小区,真的有人团过矿泉水,志愿者和物业人员搬得腰酸背疼。从那之后,小区业委会出了个规定:不再搬运矿泉水、桶装水等非必要生活品。
居先生表示,“有一天,我差不多搬了一天的东西:蔬菜、水果、大米。就算有搬运车有电梯,一家家送,我们小区有上千户人家,分到我这的80户左右,送个十几批物资。封控期间,我微信步数都能刷到一万多步。”
普陀区某小区业委会提醒居民,“为了减轻小区物业、保安、楼组长及志愿者的压力和负担,凡非生活必需品不再配送。”

宝山区某居委会做出要求,“禁止团购酒类和饮料、零食等非生活必需品”;“所有居民参加团购前,应当自行确认该团购是否符合上述标准。”
徐汇区某小区提议,“封控期间,人力资源和物资均十分紧张,志愿者们重在‘愿’,服务并不是他们的义务,而是他们的心愿、意愿,请不要用‘志愿者’的帽子来‘绑架’志愿者以满足自身需求,那只会挫伤志愿者的积极性。志愿者均为您身边热心的普通邻居,不要过度消费志愿者!”
别把志愿者变成“不愿者”!
大男人志愿者怎么可以被逼哭?请心疼一下抗疫志愿者——就在当下,有社区居然有人团购可乐、雪碧,有人团购烟酒、零食、口红,还有人团购数桶桶装水、矿泉水。
“定这么多水,自来水也很干净啊,我们志愿者也很辛苦的”,志愿者想不通。抢着囤货,连矿泉水也囤,这些业主有没有想过志愿者的承受力,大家并非专业的快递小哥,每天无数遍爬楼送货,凭什么?
别把志愿者变成“不愿者”,别冷了他们的热心肠换位思考一下,“接龙”团购矿泉水的业主,是否可以“排队”来做志愿者,爬楼送桶装水?
对足不出户的居民而言,生活物资的保障,是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不能抢占资源、挤占运力,给社区志愿者增加超额负担这样的居民,还请反躬自省,检点检点自己。据说,还有小区的业主,居然在团购冰箱。
我们这代人,有谁不是喝着烧开的自来水长大的?即便是好日子过惯了的人,特殊时期,封控中,也一定要喝桶装水、矿泉水吗?非常时期难道不该非常应对?
那些团购桶装水的人自有其辩解语,什么上海的自来水“有怪味”,水垢也多。真是这样吗?笔者认识一位自诩善品茶的人士,称非矿泉水泡茶不饮,也是称上海自来水“有怪味”。笔者戏将自来水灌入矿泉水桶,然后烧水泡茶,几次问对方“味道可好”,连称“不错,不错”。可见,其人并不知道现在上海的水质,比起许多年前早就转好了。至于水垢,比起北方许多城市的水质,上海水质的碱性并不算强。
当然,足不出户居家者,如果不去做志愿者,或者也不需要居家办公者,自然更有精力去焦虑,担心没菜吃,自然也会担心没“矿泉水”喝。只是,希望这些人为志愿者想想,也为自己想想,已有网友在跟评“矫情”“没人气”。改变这种做派最简单的方法,还是做几次、起码一次团购群的志愿者。
或许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光明食品集团说暂停团购?
假的,菜肉米奶油等都能团
近日,一张截屏令很多上海“团长”“团友”担心:“今天收到光明集团的红头批文!光明集团现在开始暂停全市所有团购!不再向上海市的老百姓投放任何光明品牌的所有商品……希望各位上海的团长们见谅了”。由于光明食品集团是上海“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奶罐子”“油瓶子”的重要保障,旗下品牌实现主副产品全覆盖,也是近日上海各种团购的主要供应商,所以上海辟谣平台收到了不少求证信息。
对此,光明食品集团答复表示:“光明食品集团没有发布过此类信息。在全市上下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光明食品集团将继续集成食品供应链的优质资源,通过社区集采、企业直供的方式,将优质、安全、放心的主副食品送到市民手中,努力做到‘供应不断档 价格能稳定 质量有保证’,请广大市民放心!”
上海辟谣平台也发现,网传截屏存在漏洞。例如,文字声称相关通知来自“光明集团”,但配图却是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光明乳业的企业图标。光明乳业明确表示,旗下各项团购业务均正常开展,尤其是市民特别关心的随心订鲜奶配送上门业务,为响应封控管理要求,已经调整为通过“随心订”APP下单团购,社区集定集送,进一步提高配送效率。同时,光明常温牛奶、光明奶粉、光明冷饮、牛奶棚等产品则分区由指定人员对接社区团购。截至发稿,以上产品均正常配送。
光明食品集团还介绍,已通过同名官方微信公众号“光明食品集团”,汇总了旗下各子公司的社区团购信息,可供市民参考。目前,提供团购的产品包括蔬菜(由“上海农场”提供)、肉类(涉及“爱森”“苏食”“联豪”等品牌)、大米(涉及“乐惠”“光明米业”等品牌)、食用油(“海狮”品牌)、饮用水等(“正广和”品牌)、熟食及休闲食品(由“第一食品”“崇明农场”提供)等,坚持质优、价廉、物美。目前,集团所属农工商超市、领鲜物流、良友物流、海博物流等组织运营专班,组建保障突击队,实施闭环管理,适时调整运营方案,共调集2300 余辆各式货车申请市区两级通行证,通过审批后将开足马力为市民提供产品配送服务。
来源丨上海发布、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周到上海、上海网络辟谣、网友评论
(编辑丨大路)

推荐阅读
4月11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994例,其中浦东新区493例、黄浦区117例、闵行区68例、徐汇区48例、宝山区47例、嘉定区43例、普陀区37例、杨浦区30例、虹口区25例、长宁区25例、松江区21例、静安区20例、青浦区7例、崇明区6例、奉贤区4例、金山区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348例,其中浦东新区7813例、闵行区2939例、黄浦区2106例、普陀区1841例、徐汇区1723例、杨浦区1390例、虹口区1350例、宝山区977例、松江区670例、静安区532例、长宁区368例、青浦区324例、嘉定区165例、奉贤区64例、崇明区51例、金山区35例。关注最新疫情,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