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KIT分享来自三士渡2022Fall美研学员W同学,就读于全美排名第9的文理学院明德学院,W同学大学四年花了大量时间探索专业方向。对社会议题和定量经济感兴趣的她,走出了两条独具个人特色的申请故事线,最终收获全美排名第1的MIT商业分析和全美排名第3的芝大公共政策项目录取!
今天我们邀请到W同学来跟大家分享申请中的心路历程,例如本科毕业之后在工作和读研之间如何选择?申研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点?在多个顶尖录取项目中如何选择?一起来看看吧~
W同学录取档案
# 本科背景
• 明德学院 GPA3.98
# 科研项目
• 营利性高等教育入学管理建模
• 佛蒙特医院数据管理和可视化
• 使用空间交互模型估计医院市场份额
• 使用Oaxaca decomposition解构性别工资差距
• 研究芝加哥种族隔离和住房成本的关系
# 暑假实习
• 斯坦福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Addison County商会战略咨询顾问
• ThinkWell暑期管理咨询顾问
# 课外活动
• 明德学院咨询社团副社长(数据分析团队)
• 通过排演独白剧,为难民发声、募捐
• 带领社团帮助香港的老人院和残障人士
# 录取项目
• 麻省理工学院——「商业分析」
Master of Business Analytics 
• 耶鲁大学——「经济 」
Master in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 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 宾夕法尼亚大学 ——「公共管理」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布朗大学 ——「社会分析」
Master's Program in Soci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MSAR)
• 维克森林大学——「商业分析」
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
Q1
在读研和工作之间怎么选择的?
这个要看申请的项目、工作内容是否对申研有很大的帮助。我总结出了两个可以问自己的问题:
第一,我申请的项目偏好工作经验吗有些项目喜欢有工作经历的人,所以一定要做好学校调研,看学生的就业平均时间。我和三士渡导师进行了多次沟通了解学校的喜好,三士渡导师告诉我,有些商业分析项目对应届生比较友好,比如MIT MBAn适合工作经验在3年以内的人
第二,现在想做的工作对于我以后读研有多大帮助?在工作过程中能对某一行业或领域有更深刻的见解,可以提升文书的深度。不过只要善于思考、和导师进行头脑风暴、积极和相关领域的校友沟通,同样也可以加深对行业的理解。
我虽然之后找到了一个经济咨询工作,但是这个行业里本科生上升空间小,大多从事数据处理类的基础工作。我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经验了,所以最后选择了直接读研。
况且读研后可以让自己有更多职业的选择,比如商业分析之后可以做数据分析师,也可以做我之前感兴趣的咨询。
Q2
如何确定申请方向的?
我大一大二专注于战略和管理咨询,但由于经济的一节定量课让我明确了对定量的兴趣。之后经济专业、数学辅修、选修课和大三学期内的科研和暑期实习就开始有目的向定量靠拢。大三我又做了一个数据分析有关的实习,同时在斯坦福做研究,想着以后搞学术。

所以当申请方向不清晰时,可以把自己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想想自己的故事线还缺什么,以及自己真正的兴趣方向在哪里。比如我虽然不知道之后干什么,但是知道自己对定量感兴趣,所以一直在往这边靠拢。
我的选课、实习、科研看起来比较杂,但在和三士渡导师头脑风暴后,我发现可以将这些连成几个完整的故事线。比如商业分析的故事是在做管理咨询的过程中感觉定性的市场研究不能为客户带来很多新的东西,所以转向了定量;公共政策的故事线,就从自己做过的课外活动出发,从而对社会问题提出兴趣,并且通过经济专业的课程实现政治改革。
Q3
如何看待本科生卷大厂实习的现象?
大厂的实习生可能只是在做基础数据处理工作,既不能和客户接触,也没有自主掌控的权利,所以做的事符合专业方向也是很重要的。
有一些BA很看中大厂实习经历,而我的经历里并没有特别响亮的公司名称,都是一些本地的商会或者和教授的研究,斯坦福的经历也偏向社科。之前找暑期实习,我没有认真准备面试,所以浪费了很多机会。
后来我通过学校和本地资源找了很多实习和科研,因为没有条条框框,做的事情比较核心有分量。比如我和一个教授做入学管理建模,我的教授就全权交给我来清理数据、建模、和客户对接并提出最终建议。
如果实在没有大厂实习经验,可以考虑把课上做的项目编入简历。
Q4
你觉得申请中有哪些重要的点?
第一,标化成绩很重要。我认为研究生还是比较看分的,比如MIT MBAn成绩中位数是3.9/4.0。芝加哥公共政策也很看三维,在很多学校不需要GRE的时候,芝加哥仍然需要提交成绩。
第二,要重视文书。大学申请和本科差别很大,专业要求很强。作为本科生自然会与很多有行业和社会经验的人竞争,所以一开始我非常不自信。通过三士渡的资源,我联系到了很多专业相关的导师以及在读研究生。
第三,好好准备面试。BA很多项目都要面试,除了录制视频,MIT MBAn还有视频面试。我的实习经历比较弱,所以我觉得面试还是比较为我加分的。今年我是在寒假进行zoom面试的,大多是专业问题,有几个behavioral问题。好在有三士渡导师帮我准备的面经,以及为我安排练习。
Q5
有没有什么面试小技巧可以分享?
第一,要让面试官感觉到你在和他进行沟通。切记不能死记硬背,语速节奏要适当,自然停顿一下进行反馈。如果能一直盯着摄像头就更好了,这样能抓住面试官的注意力。
第二,回答问题或者自我介绍的时候不要像读论文一样,要富有感情和故事性。比如讲述自己如何利用遇到的困难制造转折,并突出解决方法,也许能让对方产生共鸣。
第三,正式面试前不仅要多练习,还要多找别人练习。只有从别人的反馈中不断进步,才能在面试的时候好好发挥,避免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陷阱
Q6
申请递交之后有哪些重要时间点?
第一个关键时间点就是候补转正。我在提交申请一个月后收到了芝加哥的候补通知。我写了一封love letter,说明我的决心和匹配度,还附上了一篇大学写作课的论文和所有定量相关的经历,以弥补GRE的缺陷。
然后就收到了候补学生的面试,也就是通过了第一轮的筛选。三士渡导师向我推荐了之前候补转正的学生,让我了解转正的面试应该怎么准备。面试当天的老师是一个数据分析师而不是招生官,可能就想看我到底有多想去这所学校吧。
第二个关键时间点就是最终选择,每一个类别里最好的offer当中选择。我考虑的维度有:就业前景和工资、是否合适或擅长、是否喜欢。
最终我选择了MIT,因为我想趁年轻提升自己不擅长的软实力,这会对我一生都有帮助。公共事务可以在这毕业之后工作几年再申请读博,到时候我的身心可能会变得更强大,能够更坚强地面对博士中会遇到的困难。还有一点就是,MIT的项目所学到的东西比如数据分析,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包括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所以,MIT只不过是我长期计划的开始而已。
Q7
三士渡对申研提供了哪些帮助?
因为兴趣点很多,我花了很长时间确定申请方向,一直到大四上学期,我其实还是不知道应该读什么研。自己思考无果后,我决定向专业人士请教。我问了很多校友、教授,也咨询了三士渡的导师。
我对计量经济很感兴趣,但是读经济博士本科生没有竞争力,压力也非常大。基于公共管理硕士喜欢有工作经验的人,三士渡导师建议我混申商业分析,也和我的经历比较契合。
决定好之后后,三士渡的老师会帮我筛选出大致的学校,包括保底、匹配、冲刺,并附上每个学校的定位、申请案例等学校讯息。我很感谢有三士渡帮我做了很多学校调研和合理规划,节省了很多时间。
在文书方面,我的文书老师也非常有深度,每次讨论文书的过程中都会和我有思想上的共鸣,在枯燥的文书书写过程中给了我很大动力。
我的主文书导师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在性别平等这个问题上非常有见解。我们会讨论一些维护女性的政策其实二次伤害了女性权益,这正好和我的公共政策的文书相关,特别是对于如何了解小众群体的需求并制定真正有效的政策。此外,她还向我推荐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作为文书辅助材料。
Q8
申请季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反思?
第一,越早规划越好。大一建议以尝试为主,大二之后就可以有目的的规划了。
第二,敢于做决定,懂得断舍离。我因为决定既找工作又申请研究生,最后只能顾好一边。如果不是最后找到工作就专注于申请研究生,可能两边都顾不好了。
第三,不要逞能,有时候状态发挥的作用比实力更大,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不要强迫自己。我工作的offer和MIT offer的面试,都是状态好的时候。因为之前的积累,我没有怎么准备就轻松上场,反而发挥的不错。
第四,不要放弃。暑假找不到事情做,那就继续找,不要因为自己的条件没有别人好就自暴自弃。
第五,多和别人交流。比如多和校友们请教,多和教授聊聊方向选择,多和导师聊规划练习面试。不同经历的人、不同角度的思想碰撞,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帮你解决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