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个家有小学生的好朋友拉了个小群,每天群里日常吐槽三件事,都事关孩子们做作业:

磨洋工、爱偷懒、总喊累。

从潼潼大班那会儿,也开始有一些书写的作业了,她有时候会跟我抱怨说写字写到手疼。

当时我还暗自想这娃是不是只是偷懒不想写字而已,直到后来被专业书法老师提醒才知道是她握笔过于用力,所以写没一会儿手就会觉得累。

难怪。其实对潼潼的握笔姿势,我还算挺早就开始留意了,但当时也没有琢磨得太细致,就觉得大体看上去姿势是对的就行,没有细抠。

看来,细节方面也容不得马虎~

借着这个要帮自家亲娃调整姿态的机会,我又多查了一些资料,这也更确定自己之前关于握笔姿势这一点还是存在着一些误解和盲区的

而且,一对比才发现,我自己的握笔姿势也不太对。现在我写字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提醒自己改正,但这么多年的习惯已经养成,想要改简直是太难了。手指肌肉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记忆,大脑偏偏要纠错,就感觉手指头一脸问号,不断问:“我是谁、我在哪、我怎么了”。大脑的关注点全在握笔上,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

即便是潼潼,还未养成顽固的习惯,想要改掉握笔用力的毛病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所以,盆友们啊,纠正孩子握笔姿势这个事,还是要趁早!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孩子改掉。

今儿小暖就来和大家聊聊,到底什么样的握笔姿势是正确的,什么时候才应该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以及到底要怎么教孩子正确掌握。





什么样的握笔姿势是正确的?



正确的握笔姿势,网络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比如下图,就是一个正确的握笔姿势该有的亚子~


看似平淡无奇,但其实这个握笔姿势有几个特别被人忽视的要点:

  • 食指、拇指是轻轻对碰或者稍微分开一点点的,而不是对叠的。

  • 无名指和小拇指轻轻向掌心蜷曲,但不可以与掌心贴上。

  • 笔杆斜搭在食指的根部,在虎口的上部,而不是底部。

  • 手指捏住笔的位置,应该距离笔尖大约一寸,不能太低,也不能放在铅笔的中部。

  • 食指第一指节应该是放松的,而不是用力下压弯曲的(潼潼握笔的一大症结)。

这个握笔姿势还有个挺形象的名字,叫做三脚架式握笔法。一听这个名字,就感觉特别稳当~

的确,握住笔的食指和拇指,形成类似于三脚架的形状,而中指就像架子一样,负责把笔架在其上。而不与笔接触的无名指和小拇指,就好像三脚架的腿一样,起到支撑作用,帮助笔稳稳的“架在”上面,这样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手指,而不是手臂、手腕甚至肩膀来控笔。



它其实是最常见、最省力、最好学的一种握笔方法,我们教孩子握笔,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这种。

但其实,正确的握笔姿势并非只有这一种,还有一小撮人是四脚架式握笔法的忠实拥趸。它看上去,和三脚架式握笔差不多,所不同的地方在于中指也和食指、拇指一起握住笔。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认可这种握笔法。

小暖之前倒是也注意过身边还真有人这么握笔,本来以为是错误的、需要纠正的,可现在看来,只要四脚架握笔不影响写字的速度和质量,肌肉是放松的,不会引起疼痛、不适,写字的时候不会挡住视线,就不用纠正。






既然握笔姿势要趁早纠正,多早算早?



如果要说,孩子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握上笔的,那可能要往回推到一岁多的时候吧?从他们抓着蜡笔、彩笔开始涂鸦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在和笔打交道。

那既然说握笔姿势的纠正要趁早,是不是要从娃儿一拿笔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呢?

其实,并不需要!

因为,人类肌肉的发育是有先后顺序的。

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先掌握靠近身体中心(心脏)的肌肉,然后才是远端较小的肌肉。所以,一般来说,最先发育的都是躯干、手臂这些比较大的肌肉,然后才是更远端的手部肌肉。

而孩子们学会用手指控制笔,除了受到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也同样取决于肩膀和手臂肌肉的“强壮和稳定”程度。

所以,如果你仔细观察孩子们不同年龄阶段的握笔姿势,会发现他们也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1-2岁:拳头抓握



潼潼最早的涂鸦照片里,都是这样抓着蜡笔的。

每次都觉得她是在“用生命画画”。每画出一笔痕迹,就要挥动整个肩膀,整个手臂重重地落在纸上。

这个阶段的娃儿们还不太会运用手指头,只能五个指头全上,用手掌“抱”住笔,通过肩膀、手臂来控制力量。而且笔也是和纸张垂直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娃的第一套涂鸦笔一定要是粗的,这样更方便孩子们的小拳头抓握。



第二阶段:2-3岁:掌式抓握



随着孩子更好的控制手臂和手部肌肉,他们的手指不再像个饥饿的大嘴巴一样,恨不得整个吞下笔那样做拳头状紧紧地握着。

他们的手指稍微放松一些,从铅笔的一侧包裹住笔,整支笔横穿过手掌,手肘稍微向外伸出。笔开始和纸张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第三阶段:4岁左右:五指握笔法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慢慢地学会运用手指而非手掌来握笔。只不过,刚开始,他们只会用五只手指头一起捏住笔,而且会捏得很紧,而且,通常很可能他们的手腕是悬空的。



第四阶段:5—6岁:三脚架式抓握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慢慢过渡到更为标准的三脚架式抓握,尝试用拇指、中指、食指抓握。

刚开始时,他们的手指还比较僵硬,也并不一定很标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所以,我们也要抓住5-6岁这个“黄金年龄”段,开始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慢慢地引导他们握得更加标准。






什么时候孩子的握笔姿势需要纠正?



孩子握笔握得不对、不好,其实并不是孩子养成了坏习惯,或者他们马虎、听过即忘那么简单。

握笔姿势,和孩子们的精细运动发展息息相关。

精细运动的发展,有四个基础。小暖曾经在《写作业慢、自理能力弱、专注耐力差,先看看娃手部精细运动锻炼够不够》这篇文里详细写过。

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



姿势稳定性


只有当肩带、躯干等较大肌肉强壮稳定时,手部较小肌肉才能灵活自如的控制和运用。


触觉知觉


举个例子来解释,当我们带着橡胶手套来刷碗的时候,是不是总感觉有那么一丝丝奇怪?

原因就是,隔着手套我们的手指触觉不灵敏了,所以就没办法更好的给大脑反馈,肌肉运用起来就没有那么灵活了。

孩子们也一样。如果他们手指的触觉知觉发展不够,他们在用笔、用剪刀的时候,就好像戴了一层橡胶手套。

而且这样的孩子,日常生活里总爱拿不住东西,特别是一些小东西,总往地上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鼓励孩子在小月龄的时候,多玩一些“感官游戏”,比如带着颗粒感的大米、石头、沙子、带刺的球、橡皮泥等等。



手的力量和灵活性


这可以算是精细运动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整个手掌、手指、手腕和前臂的肌肉都很重要,它们一起控制铅笔等其他小的物体和工具。



双边协调


这一点我们在“前书写技能”那篇文里特别强调过,如果孩子的双手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做很多事情就会受到影响。比如一边剪一边拿着纸、系鞋带、玩螺栓螺母游戏等等。

一个不正常或者糟糕的握笔姿势,通常是孩子们为了补偿上述某一项的不足而造成的。

5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精细运动能力尚在发展,这四个基础都不是很牢固,所以才会出现刚才我们看到的前三种握笔发展阶段。



所以,在五岁之前,孩子还没准备好成熟握笔的时候,就过早的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强迫他们必须按照标准的三脚架方式握笔,就会导致他们出现扭曲式握笔,用各种各样错误的、不标准的方式去弥补他们试图稳定握笔的过程。

但在5、6岁或者孩子再稍大些时候(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差异,所以这个年龄只是一个平均值,具体情况要根据自家娃的情况来判断),孩子依然用错误的方式握笔,其实就从侧面反映了孩子精细运动的上述四个基础中,有某项或者某几项发展不足,需要平时加强锻炼。


(来源:firesara网站)


观察身边的孩子们,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一些错误的握笔姿势:



★ 握笔很僵硬



手指头不够灵活,基本上控笔是依靠手腕动作,而非手指动作。这种情况可能是为了弥补手的灵活性不足。

如果孩子习惯这样拿笔,除了纠正他们的姿势之外,应该多让他们做一些揉面团、玩橡皮泥、用剪刀、插乐高等游戏和活动。



★ 无名指和小拇指偏向一边



有的孩子握笔的时候,无名指和小拇指并没有向掌心蜷曲,而是略微像一侧张开。这样的姿势,可能导致写一会儿就疲惫、手指疼痛等问题。



★ 被包裹的拇指



潼潼到现在还会一不留意就变成这样写字。

在这个姿势下,孩子的拇指和食指并不是微微分开或者轻轻对碰的,而是拇指压住了食指,或者交叉在食指之上。

这种握笔方法,一方面会让人觉得写一会儿手就很累,而且还会挡住视线。

这样握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良好的肩膀稳定性、薄弱的触觉感知,或者手部肌肉发育不足。

这种错误的握笔方法简直太常见了。


而且,小暖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这样握笔还可能导致近视!

在一则新闻中,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褚仁远教授、博导表示:

“在实验室对近视眼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中发现,近视的学生有95%都喜欢这样握笔,度数越深,采取错误姿势的比率越高。


对!你没有看错!握笔姿势居然会影响视力。

仔细想想,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刚才说了,这种握笔方法会遮挡视线。因为孩子看不清笔尖,就只有低头更凑近纸张,或者把头向左歪,从而没法保持坐直、胸口离桌子有一拳的距离这样的标准坐姿了。

看过这条新闻之后,我们工作室的一个小伙伴激动地直拍大腿,宣布多年悬案终于破解。

怪不得她总搞不清楚家里并没有家族近视史,为啥自己却是个将近800度的近视眼。原来,问题就出在握笔方法上!她就一直是用这种方法握笔,一写字头就不自觉地往左偏,而且中指还被磨出个大茧,变了形。

当然,针对这个观点,小暖还未查到有更为严谨的数据或者论文能证明近视与握笔姿势的关系。但对于咱们个体家庭来说,哪怕稍有风险,也需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这一点,总没错。



★ 握笔过于用力



这就是潼潼小朋友在握笔上的“顽疾”。么判断孩子是不是握笔太用力?如果我们发现:

  • 铅笔头经常折断

  • 书写的时候孩子的手指关节变白

那孩子握笔应该力度就过大了。

标准的握笔姿势,孩子的手指应该是放松,这样手就不会太快感到疲劳。

握笔过力,可能是因为孩子需要补偿不良的触觉感知或者无力的肩部肌肉导致的。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区分,孩子的握笔姿势到底是不成熟(还处在前三个阶段),还是真的不标准。

当孩子出现下面几种情况的时候,就是在提醒我们,该注意看看孩子的握笔姿势是否需要纠正的时刻。

  • 写字时引起孩子身体上的不适感

        手、手臂、肩膀疼痛

  • 写字很快导致疲劳

        孩子写一会作业总喊累

  • 孩子用手腕或者手臂的动作来控制铅笔

        孩子大幅度的摇晃、摆动手臂、手腕

  • 书写杂乱无章

         笔迹潦草、不好看





该怎么教孩子正确握笔



市面上有很多辅助孩子握笔的工具,比如一些握笔器、洞洞笔,但是小暖去研究一番之后发现,大家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就特别管用,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一抛开这些工具,单独来握笔,还是不够标准。

那咱们先放下这些工具,一起来看几个小技巧,它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方法一:用短铅笔


短的笔会让孩子很难再用拳头或五个手指头一起握住,会促进孩子自然而然地使用三脚架式抓握法,也会避免孩子捏住笔的位置过高的问题。



方法二:用“捏和旋转”两个动作,快速分解三脚架式握笔姿势



教他们“捏一下再旋转”的方法。

由父母拿着铅笔,笔尖对准孩子准备握笔的手,先让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削尖的铅笔头,然后由父母帮助他们把铅笔转个圈,直到铅笔轻轻地搭在孩子手部虎口上端那个位置。

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更加明白的感受笔在手指间的位置关系。

下面这个视频可能会让大家看得更直观一些▼




方法三:让孩子在无名指和小拇指下面藏一些东西。



可以在两个指头和手掌间,塞一个小橡皮、或者小面团,帮助孩子正确摆放这两个手指的位置。


方法四:故事演绎法



编一个小故事,让孩子假装他们握笔的手是一只鳄鱼。打开和合上鳄鱼的嘴,代表鳄鱼饿了,想吃铅笔。

现在鳄鱼把铅笔放在嘴里,把铅笔放在鳄鱼的下巴上(手的虎口上端),然后把鳄鱼的嘴合上食指、拇指轻轻捏合,中指架住笔



鳄鱼不喜欢铅笔的味道,所以它噘起嘴唇,把下巴拱成“o”形(拇指、食指拱起,虎口悬空处形成一个O型),咬紧牙关握紧铅笔(三根指头配合,握住铅笔)。



怎么样?这个故事也挺好玩儿的吧,不妨试试。

另外,小暖还想提醒大家,除了教孩子正确握笔的技巧之外,也要通过攀岩、推球、匍匐等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们加强肩膀等核心肌肉的锻炼,打牢精细动作发展的几个基础条件,帮助孩子端正坐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书写。

握笔姿势这个问题,说小呢,它也真的挺小的,小到在书写能力中特别容易被人忽视;但它说大也大,因为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影响写字速度与质量,并且造成孩子易疲倦从而不喜欢写字。

从握笔姿势这个小问题,咱们也能联想到育儿中的很多其他问题,许多现象看似浮于表面,但症结其实都藏在细节中。剥茧抽丝,触碰最核心的部分,育儿难点才能迎刃而解,不是吗?


资料来源:

1、Typical Pencil Grasp Development for Writing

https://www.growinghandsonkids.com/pencil-grasp-development-for-writing.html

2、Pencil Grasp Development

https://www.ot-mom-learning-activities.com/pencil-grasp-development.html

3、Poor Pencil Grip

https://www.ot-mom-learning-activities.com/poor-pencil-grip.html

4、3 TRICKS TO HELP KIDS LEARN TO HOLD THEIR PENCIL CORRECTLY

http://mamaot.com/3-tricks-to-help-kids-learn-to-hold-their-pencil-correctly/

5、How to teach a child to hold a pencil correctly

https://www.sightandsoundreading.com/how-to-teach-a-child-to-hold-their-pencil-correctly/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