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邹小困、贝佳格
主访人 | 彬超
在互联网的浸润下,品牌营销进入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单向投放必须转向互动传播,而事件营销因其强话题性和强传播性成为品牌的绝佳选择。

不过,经过大量的观察、访谈和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品牌们都明白事件营销的目的包含提升销量、提升品牌形象两个层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陷入困境,即难以在单次的营销活动中实现真正的品效合一。

其实这种困境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品牌很难平衡“破圈”与“精准”两大营销目标,破圈注重的是人群增量,精准注重的则是人群转化,传统的打法很容易顾此而失彼。

对此,我们发布了《2022品牌出圈指南:撬动社交杠杆》,希望能用一套结构化、系统化的理论来为品牌做事件营销提供价值参考。

在此报告的基础上,我们邀请到了4位事件营销领域的权威从业者——长城葡萄酒品牌总经理傅璐、五谷磨房集团首席品牌官李千、微博营销业务部游戏行业VIP客户销售总监刘冬昆、安踏CMO朱晨晔,展开一场关于“品牌如何利用事件营销出圈”的讨论。
01 
战略篇:关于谋定事件营销

1、大家对事件营销存在哪些并不正确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之一:事件营销的成本非常高,转化效率低
事实上,相对于传统的大广告投放,事件营销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一般而言,品牌冠名综艺的价格在5000万至2亿之间,而事件营销的成本大几百万即可。
刻板印象之二:事件营销不适合新品牌
众所周知,新锐品牌擅长利用KOL进行内容种草、在电商平台投放效果广告等流量玩法,但伴随流量的减少、广告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开始注重以打造品牌力为主的事件营销,来寻求破圈。
2、如何正确看待事件营销?
在媒体盘变得碎片化、UGC大量涌现的时代,事件营销成为任何一个品牌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去思考的重要marketing手段,以聚焦用户注意力。事件营销分为借势营销和“造”势营销。

借势营销:是利用一些大事件借机传递品牌信息。“造”势营销:是创造活动并长期坚持,逐年形成品牌IP。

事件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其能否成为进入大众舆论的商业内容,因为只有被大众谈论,才会最终实现PGC带动UGC的愿景。这也是对品牌而言最具挑战也最有意义的地方。

我们在观察了近百个成功案例后发现,与大家的刻板印象正好相反,一场成功的事件营销可以带来多种营销效果,例如引发大量自媒体+用户自传播、曝光/互动单位成本远低于常规营销活动、占据圈层/泛圈层用户的认知心智等等。

3、品效合一是衡量事件营销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吗?
更准确地说,“品效销”三合一才是衡量事件营销成功的标准。

“品”即品牌的美誉、形象,而“效”并不等于“销”,一些事件营销的结果确实能非常即时地反映在销售数字上,而还有一些事件营销并不立即带来销量猛增,可长期来看,品牌的增长十分稳健,这就是“效”。

换一个角度来说,事件营销为品牌带来的变化是多维度的,既有短期效应,例如引流、销量提升等,也有长期效应,例如转变了用户对品牌的看法、培养用户心智等。

事实上,品牌的塑造正是通过一场场事件营销积累而来。而品牌始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我们并不能仅仅用一些数字对其进行衡量与判断。
4、什么阶段的品牌适合做事件营销?
我们先将品牌的生长阶段进行如下划分——
0-1:从无到成为一个比较优质的小众品牌
1-10:从小众到大众的跨越
10-100:这一阶段,品牌需要保证自己作为一个大众品牌的增长与活力

我们认为,第二阶段或许是品牌最为艰难的时间,因为从小众向大众的跨越需要的是炸开天花板,实现爆发式增长,从线上走向线下,同时也需要完成卖货到品牌的转变,建立品牌心智。

那如何实现这一跨越与转变?启动一次有预谋、有预算的事件营销就是破圈的关键。所以,事件营销是新品牌实现0-1的目标以后,从1再迈向10的绝佳途径。

当然,品牌在每个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件营销。例如,知名的大众品牌也需要不断地通过活动来强化用户心智、保持新鲜度、保持增长。只是我们认为,
事件营销对于处于1-10阶段的品牌来说,尤其是其破圈的关键。
5、在事件营销中,产品品类是否限制了品牌的破圈能力?
实际上,事件营销只是一个爆发点,真正的基本功在于品牌平时的深耕能否成功破圈还取决于品牌在心智和渠道上的渗透情况,不会受制于品类。
品牌价值的分为三个阶段,功能价值、情绪价值与文化价值,所以,抓住文化价值也就实现了品牌的最高价值。而每一种品类的产品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在社会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中,品牌能否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点,才是破圈的关键。

不过,线上整体的盘子偏小,在国内整个市场里,线下才是主盘,这也是新品牌从1走向10需要突破的地方。
6、对于纯线上品牌而言,事件营销的效果是否会降低?
事实恰恰相反,
传播的最终目的还是用销量接住流量,
所以,
对于线上品牌而言,由于种草——转化——购买的全链路都在线上形成闭环,反而更容易实现这个目标。
不过,线上整体的盘子偏小,在国内整个市场里,线下才是主盘,这也是新品牌从1走向10需要突破的地方。
02 
战术篇:关于操盘事件营销
7、品牌如何设计“事件的起点”?
  • 回归品牌初心:即想清楚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预期的效应又是什么,而不是为了做而做或单纯地蹭流量。
  •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用户对什么感兴趣?什么样的内容会促使他们自发地进行分享?

这两者,一个是事件营销的核心,一个决定了事件营销的可行性,只有兼顾两者,才能形成一场真正的事件营销。

例如在冬奥会期间,在谷爱凌频频上热搜、观众对其充满兴趣时,网友自然也对其代言的安踏“爱屋及乌”,此时安踏输出的信息就能更好地被用户接收,并引发共鸣。而安踏也与此同时“趁热打铁”,推出谷爱凌同款服饰,迅速达成了品效合一的目标。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微博是事件营销所依托的一大非常好的平台,上热搜就是所谓的“势”,品牌要做的,就是抓住热点借势营销。

同样在这一时期,安踏还洞察到了国人虽然被疫情困在家中,但十分希望到达现场为中国队加油的这一心理,于是与抖音合作推出“元宇宙挑战赛”,吸引网友加入到为中国队鼓劲的队伍中来。

所以,事件的起点终究还是要回到消费者本身,并结合品牌想实现的目标。

此外,事件营销的起点还存在于冲突的文化中。例如,江小白从年轻人的休闲文化入手,反向鄙视喝茅台的商务文化、成功文化,从而在“陈词滥调”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新的意识形态,并将之放大成为主流,这也因此成为江小白作为新品牌撬动旧市场格局的一大切口。
8、如何让营销事件引发广泛用户传播与二次创作?
当下有一个流行的词汇,叫做“社交货币”,它象征着从原点到扩散、从圈内到圈外、从小众到大众的一个连接点,这个连接点可以是事件、话题等各种形态。而它对于事件营销的破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工具的价值与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通过数据捕捉KOL的不同属性以及品牌粉丝的兴趣点、对于关键词的收口等等。

其次,好的事件营销的传播力呈现涟漪状。整体而言,明星资源产生的种草效应为第一层传播,KOL的种草和模仿形成第二层传播,消费者自身的二次创作则为第三层传播。抓住热点,与消费者之间产生共鸣,进而引发广泛的、自发自觉的二次创作与传播行为,助力品牌的流量与声量。

最后,先找到具有舆论话题性的社交货币,再引导用户与品牌一起进行线上线下共创。例如,江小白曾推出的名为“情人眼泪”的白酒兑雪碧,点燃了用户的情绪点,在小众圈层中成为讨论的焦点,撬动了大量二次创作。

不过,想要在更大的圈层里引起舆论,还必须要关注一个问题——文化断层。毕竟,人群之所以会形成大大小小无数不同的圈层,正是因为其所追逐的主流文化不完全相同。
9、如何找到意识层面的文化断层?
准确来说,我们寻找的亚文化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具有文化力,文化力表现在这个圈层能不断地生产出新的观念,例如说唱,rapper们本身都是爱表达的人。

其二是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体现在圈层具有扩大的潜力,品牌能借势和其一起成长,实现内容共建,这样的亚文化近年来很多,例如脱口秀。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品牌的操盘没有定式,所谓的套路其实是在无数次的失败后摸索出的适合自己的一点经验,而业内总有更新颖、更新潮、更高大上的案例出现。
10事件营销是否可以复用?
复用,是指事件营销中可以复制的地方。
正如建立用户心智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事件营销同样需要围绕一个原点具备可持续、可重复的基因,由此才能与消费者逐渐形成共识。

但值得注意的是,事件营销的具体创意则需要在不同场景下与时俱进。例如,奥利奥每年都以自己的产品为核心进行事件营销,而创意则在不断地变化,冬奥会期间推出白色饼干,樱花季推出粉色饼干,将IP玩到极致,并拥有了一众“坐等新品”的粉丝。

11、如何产生复利价值?
复利,是指拉长事件营销产生的效果时间。

关于复利,一场好的事件营销实则会推着品牌不断向前走,找到价值点并延续与放大它。例如,在冬奥会期间,安踏利用事件营销建立了品牌与奥运、科技的关联,而在此后所有营销中,安踏都会继续来巩固与加强这样的用户心智。

对于一些品牌而言,有时候换了操盘手就会改变整体风格,但事实上,好的idea就像文化一样需要被一代代传承下来,由此带来复用和复利效应。
12、明星翻车事件不断,如何选择一位合适的代言人?
首先,代言人的特质需要与自身营销目标高度绑定,品牌可以从其身上获得清晰的营销思路,并不是“先有思路,再选人”,而是“先选人,再有思路”。

其次,代言人的人设需要与品牌自身调性相符,或者与品牌未来想发展的方向相吻合。例如谷爱凌所体现的Z世代的积极向上、勇于挑战就与安踏所崇尚的体育精神不谋而合;关晓彤的“国民女孩”形象与安踏“国货之光”的头衔相契合。

最后,对于一些品牌来说,还需要通过大数据对明星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确认其粉丝基础负面口碑与带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明星营销不能仅仅停留在TVC广告、平面广告、发布会站台这“老三样”上,而是应当结合社交媒体,例如微博等,充分发挥明星的话题价值,激发粉丝共创。

当然,请明星代言并不是品牌的必经之路,回到事件营销上来,撬动传播与销售的玩法还有很多。
03 
结语
正如上述讨论所示,品牌营销的困境基本上存在于两个维度:在传播内容上,高度依赖PGC内容,成本高、数量少;在传播渠道上,用户接受信息的渠道碎片化,注意力粉尘化。
因此,解法便需对症下药:在传播内容上,用PGC带动UGC,撬动用户参与创作;在传播渠道上,基于事件打造主阵地,利用社交媒体引爆。

而这两个维度的“药”,正好可以合二为一用事件营销来同时实现。

增长黑盒认为,只要掌握事件营销正确的营销策略,就可以帮助品牌节省投入、放大收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就又回到了我们提出的“社交杠杆”模型上。

所谓杠杆,其作用就在于用更小的力气撬动一个更大的物体。类比到营销中来,我们将事件营销效果看作被撬起的物体,而品牌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营销投入下,尽可能地拉长“杠杆”,其方法包含了注重事件营销的衍生价值、情绪价值、社交价值和曝光工具。

微博的公域广场性质以及社交属性成为当下事件营销的重要平台。既可以帮助品牌借势,也可以为品牌自己造势,还可以充分发挥明星的合作价值,这些都是以小搏大的撬动杠杆的价值。对于不同阶段的品牌来说,都要考虑借助微博来破圈,建立更高的品牌势能。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品牌做出成功的事件营销,在出圈的同时,向消费者和市场证明自己的品牌价值。
一份关于「抖音、小红书、618大促」营销玩法的干货资料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添加刀法小花藤,回复20220527领取
与20000+品牌操盘手一起探讨:最新趋势洞察 · 营销底层方法 · 高效运营模型 · 热门案例拆解,共同洞察商机!
「刀法独家专访」JOVS
 | 
久生
 | 
小满茶田
 | 
观夏
 | 
Seesaw
 | 
网易严选
 | 
Pidan
 | 
玛丽黛佳
 | 
BOP
 | 
理然
 | 
牛毛黑黑
 | 
幼岚
 | 
好望水
 | 
薇诺娜
 | 
白小T
 | 
酵色
 | 
TOP TOY
 | 
官栈
 | 
GOSKI
 | 
麟珑茶室 | 佩枪朱丽叶
 | 
Dewy Lab淂意
 | 
YIN隐珍味小梅园 |WonderLab 
Babycare 
吾岛
珍田家
好望水
食验室
 | 
百威VS奥兰珍妮花李宁Pinpoint蓝系PMPM
「新品牌观察」MAIA ACTIVE|大人糖 | 茶里 | PMPM | Buffx | AMIRO | 诗裴丝Spēs | 叮叮懒人菜 | UNISKIN | 亲爱男友dearBOYfriend | 泡泡玛特
「品牌拆解」三顿半 | 波司登 | Wonderlab | JUNPING | 完美日记 | 花西子 | 拉面说 | 阿芙精油 | 内外NEIWAI | HomeFacialPro | Ubras | 理然 | SMEAL |Babycare | Shein | Hedone | Keep | 奥雪 | 气味图书馆 | 柏瑞美
「营销方法论」新消费五步法 | 动能品牌VS势能品牌 | 精细化运营 | 女性营销 | 电商直播 | 抖音电商 | KOC营销 | 饭圈营销 | 短视频带货 | 快手电商 | 小红书种草 | 品牌出海内容营销策略 | 品牌内容管理战略 | 品牌出海 | 微博内容种草 | 红人主播私域打法 |  2020明星营销模型 |卖货≠做品牌 | 抖音营销 | 成图率 | 美妆昵称术 | 私域流量 | 专家营销 | 私域运营 | B站营销 | 微博营销 | 抖音电商 | 品牌自播模型 |品牌故事提炼 |新锐品牌 |微博营销进化史 |品牌故事抖音店播人设号社会责任 |私域增长 | 视频号直播
「案例分析」2021明星营销 | 618营销成绩 | 2020明星营销 | 爱慕 | 2021新消费品牌 | 功效护肤 | 视频号直播 | 双十一营销 | 99大促 | 七夕营销  | 女性营销 | 电商营销 | 新消费浪潮 | 从0到1 | 私域三大误区 | 元宇宙
「品牌融资速报」JOVS | 好望水 | 醉鹅娘 | 永璞 | 黄小猪 | 走岂清酿 | 每日盒子
「赛道观察」香氛 | 儿童零食 | 咖啡赛道 | 设计师家居 | 底妆 | 睡眠经济 | 足部护理 | 植物肉 | 宠物经济 | 男士理容 | 头皮护理 | 新烘焙 | 燕麦奶 | 速食 | 情趣用品 | 无性别 | 美瞳 | 护发 | 香薰 | 代餐 无水护肤 | 滑雪装备 | 内衣 | 配饰 | 预制菜 | 健康零食 | 厨房家电| 新中式茶饮 |情绪品牌速食品牌 |香氛话语权头发彩妆香氛话语权头发彩妆居家健身
「品牌出海」菲诺|专访L Catterton | 安克创新 | Outer | 花知晓 | BalanX | Vesta | Amazon Aggregator | Lyre'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