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写在前面的话:


前些天去纽约出差,终于和神交已久的大J见了面。


△两个大V的历史性会面


大J和我的缘分要追溯到3年前,“说说咱家娃”的订阅量才几百人的时候,她是第一个转载我文章的大号,一种知遇之恩的感觉。


熟悉橙子的朋友都知道,我是有点小傲娇的,谁都不服气,所以开号将近三年了,一共也没转过几篇别人的文章。


不过大J的文章,我是服气的,她的那种冷静论述,条理清晰的行文方式,是我所没有的。


今天这一篇,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橙子也经常在文章里告诉大家,如何对孩子“温柔坚定”,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爱与自由”和“管教孩子”并不对立,但是大J这个“把母亲的位置坐稳”这个说法,无疑是一个更加清晰的视角。



一个看我公号的朋友,曾经半夜写了很长一封信给我,说家里的孩子才16个月,根本管不住。就拿吃饭来说,吃饭前要三请四请;吃饭时要点兵点将,指挥妈妈拿各种玩具过来。妈妈稍微没执行到位,孩子立马大哭。即使玩具都拿过来了,孩子有时也不领情,直接爬下餐椅,妈妈只能追在后面连哄带骗,直到最终不行,拿出撒手锏,“待会等你爸爸回来,我告诉你爸爸去!”


我的好朋友,产假结束后就回公司上班了,当然舍不得啊,每天上班前孩子哭她也哭,这样大半年过去了,孩子还是每天会哭,而更让她头疼的是,她感觉自己越来越不知道怎么给孩子立规矩了。给零食、看电视、要啥买啥,以前她会坚定不同意的事情,现在常常妥协。她说,她看不得孩子哭,每次孩子一哭,她就深深内疚,觉得自己不该去上班。


还有一次,我一个朋友的一家从国内来纽约玩。餐厅吃饭时,她4岁的儿子拿着一辆汽车在桌子上一通玩,玩的兴奋了开始大叫。朋友也意识到了不妥,轻轻地和儿子说了一句,“别玩了,吃饭了”。孩子根本没听,继续玩自己的。朋友和我抱怨,“男孩就是难带啊,不过我和儿子关系挺好的,就像朋友一样。我自己觉得有时不用太严格,爱与自由嘛”。



这三个故事不知道你们是否熟悉,今天下午当我敲下这些文字时,我自己能在里面依稀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一个不会建立原则无助的妈妈;一个充满内疚想要补偿的妈妈,一个想要和孩子做朋友讨好的妈妈。


我喜欢观察自己,也喜欢观察他人,当了母亲后,我从小D6个月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努力了,孩子还是不听话?不开心?不满意?”


直到现在我开始系统学习早期儿童发展课程时,我还会拿出来和我的同学们(都是专业的老师)和教授们讨论。讨论越多,我越发现,大部分心力交瘁的母亲,其实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先把母亲的位置坐稳。


育儿这场游戏的起点是你,是由你来主导这场关系的调性是怎样的

无助的母亲传递给孩子的是失控感


当一个孩子在探索了解事物规则和界限时,这就好比一个年轻的新手司机在开赛车,虽然看上去他开的很野,内心其实是慌的。这时,如果有个老司机坐在副驾驶座,可以适当告诉他,这里不可以,这里需要刹车了。他即使嘴上不承认,内心还是感激的,因为这是一份安全感和笃定。


母亲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副驾,当一个母亲张口说出,“我待会告诉你爸爸”时,她把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交出了,这就相当于副驾对高速行驶的新手司机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时孩子是慌的,是更加没有安全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情绪失控母亲常常会让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地哭闹,这不是孩子熊,这是孩子也害怕了,“家里竟然没一个管事的了”,这样的失控感是我们传达给孩子的。谈到管教,现实中很多父母态度是不坚定的,或者说骨子里他们比孩子还要害怕孩子哭泣,尽管音量提高,有时还是无法掩饰他们内心的那份不堪一击。


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恰恰就是我们那份温柔和坚定的态度,不要凶不是骂,而是那份“我是你妈妈,这个行为不可以”的态度。也许当下,他们会抗议会反击,但是内心深处他们是感激的,这让他们开始知道界限在哪里,适当的规则可以让孩子的生命有了依循感。


严格的规则,带着爱去执行,这样孩子才会感到更安全



内疚的母亲传递给孩子的是过度补偿


有一种亲子关系,看上去是爱,实则却是害,那就是父母带着愧疚在育儿,愧疚情绪下滋生的就是过度补偿,总是希望孩子和自己在一起时是开心的。这样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就在一点一点蚕食了作为父母对孩子应有的底线。


孩子不需要完美,恰恰相反,孩子需要学会接受人生的不完美的,“妈妈需要去工作,宝宝需要遵守规则”,这些不完美也许会让孩子不开心,但这就是生活的现实。


但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不完美不等于不正常。 当我们因为工作陪伴孩子时间短而心生愧疚,当我们每天为了上班还是不上班一愁不展,开始对孩子过度补偿牺牲原则时,我们不仅仅是在看轻自己,我们也让孩子的状态开始了“漂浮”。


一个可以平静且理直气壮告诉孩子,妈妈爱宝宝,妈妈也需要去工作,因为妈妈还需要去帮助其他人,但妈妈永远会回来。它传达的是一份更大的爱,这份坚定才能让孩子安稳,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妈妈。


讨好的母亲让管教形同虚设


我非常认同“爱与自由”,但我越来越发现很多家长对于这个词语有片面的认识。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父母拿“我和孩子做朋友”当成不管教的托辞,更有家长因为太想和孩子做朋友而变成过度讨好。


记得当年我第一次犹豫是否要管教小D时,她的认知老师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接下来的人生中会有很多朋友,但未来的人生中永远不会再有一个母亲。适当的管教,是父母的责任”。


适当的管教并不意味着拳打脚踢,但这意味着我们自己要想清楚,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哪些原则我需要从小管教她?也许一开始孩子的反抗情况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我深知,如果现在我不教她,今后的社会一定会加倍教她。这才是一个母亲的责任。


一个被允许对父母不尊重的孩子今后不会尊重任何人


两周前,我把自己这些心得和一个教授分享了。教授是这么和我说的,“现在社会的信息太多了,很多父母在着急去学习如何做孩子的朋友、闺蜜、好玩伴、甚至保姆,唯独忘记了一个根本,就是先把父母的位置坐稳。全然地爱孩子,经常地引导孩子,适当地管教孩子,这才能给孩子扎实的根基和一双自由的翅膀”。(请注意划线加粗的频率)


对我来说,这三年和小D的相处教会我最深刻的事就是,


“爱”并不是“你怎样我都OK”,


而是“不管你怎样不OK,我都会坚定温柔地引导。因为我太爱你,所以舍不得你一直这样犯错”。


是的,孩子生命中的其他角色你也可以做,这是每个家庭自己的选择,这和做父母不矛盾,但我们要时刻记住出场的先后顺序。


先把母亲的位置坐稳,才能让孩子的生命有依循,内心有安全感。



作者: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微信公众号:大J小D


最近大J新书《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正在当当预售,内容整理为潜能开发观念、潜能开发实战、情商力培养、游戏力培养、挫折教育、幼儿园教育、情绪引导、亲子沟通、有效管教、父母成长、育儿哲学和育儿误区等12个版块,大J在讲述这些问题时,不仅融合了美国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幼儿园老师和认知老师的理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职场经验,将一些管理学的思维应用到育儿当中,对宝宝早教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戳下面“阅读全文”链接购买哦!


ps. 人家大J出到第三本了,你可能要问橙子的新书在哪里啊在哪里?咳!好事多磨啊!因为出版社比较重视的原因,这本书的校稿和排版工作都花费了比平时更多的时间,不过已经可以确定!确定哈!可以下个月,也就是9月初预售了,转圈撒花~~~到时候欢迎大家给橙子捧场哦~~


戳“阅读原文”,购买《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