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点击👆了解更多)

王军官场随笔之三:练胆·用人

(点击上方蓝字,阅读文章)
治理垃圾围城
垃圾围城,是九十年代困扰地方政府的难事。雁塔区作为城市快速发展区,这事更严重。我1997年夏天就任雁塔区长,上任后处理的第一件政务就和垃圾有关。浐河和杜陵一带有人在垃圾堆里放养猪,这些吃垃圾长大的猪又被卖到市场,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垃圾猪事件。不久又发生了一次更为严重的口蹄疫疫情,也是因为饲养在垃圾场附近的奶牛感染了病毒。
50年代到80年代的几十年时间里,西安的城市垃圾主要倾倒在浐河沿岸和杜陵原上的几个市政垃圾场。到了90年代,马腾空垃圾场已经由原来的一条山谷,变成了山峰,垃圾车都得开到山上去倒垃圾。垃圾遍地,到处蚊蝇。
90年代,西安在白鹿原开辟了更大的江村沟垃圾场。集中处理城市垃圾,关闭了浐河沿岸和杜陵一带的垃圾场。但江村沟的路况很差,有个大坡,一到雨雪天气就上不去,而且运费比较高,一趟得七八十块钱。所以,关闭了马腾空垃圾场后,有些人就沿着浐河私设垃圾场,只要安个栅栏,弄个人就在那儿收钱,垃圾车到这儿,屁股一撅,往这儿一倒,交十块二十块钱就走了。而且你前脚清,他后脚又给你倒上了,刚好给他还把场地腾出来了。关键是收拾垃圾容易,收拾人就无法可依。
要彻底解决垃圾围城,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得对垃圾进行综合治理。我设想在杜陵原广植树木,形成万亩森林。在浐河岸边,引水挖湖。用森林和湖泊覆盖那些曾经的垃圾场。同时依据相关森林和水体的法规来治理,既治垃圾也治人。这样几年下来,垃圾围城得到了治理,城市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变。
平坟
少倒垃圾多种树,口号好提事难办,种树先得平坟。以前农业学大寨,把这坡地都改成了梯田,连汉宣帝皇后的陵墓都改成了梯田。当地人为了节省地,都在那个梯田坎儿上掏个洞穴,把棺材放进去,封上,再立个碑。凡是坎儿,一排排全是坟冢。大致算了一下,一万多亩地差不多有三万个坟头。
平坟是地方干部都头大的一件事,平坟在火化区,法律依据没问题,难的是伤感情。当时我提出了一个说法:地形地貌也是古都风貌,恢复古都风貌就从恢复李白、杜甫眼中的汉家陵阙风貌做起。具体就是把农业学大寨搞的梯田恢复成坡地。动员会上,我跟大家讲,梯改坡是给先人盖上一床被子,这样一来,大家从感情上也能接受。就用这个办法,短短一年,不仅是一万多亩的杜陵,整个雁塔区152平方公里,都看不到一座坟头。
会场机叫
开会最怕手机响,一响讲话思路就断了。
有一次全区干部大会,干部按单位就座。我会前强调:哪一片响,单位一把手罚站。我话音未落,就有手机应声响起。我指着发声的区域让局长站起来,半天没人响应。我正纳闷,旁边的同志给我指了指身后,身为区级领导的法院院长在主席台第二排端端的站着。
从那以后,开会手机再也不响了。
(时任雁塔区委书记)
未完待续
BOOK
往期精彩文章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