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某日某时某刻,假如我们转着圈也找不到一直如影随形的身影,情形会如何?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也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对于一个自带史前人类敏锐的洞察力、巫术思维感悟力的古人来说,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第一,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情况下影子会突然消失了呢?
第二,如果你恰好是一个拜日部落的一员,而且笃信影子是人的灵魂,这个时候你会做什么?
第三,如果依据这种场景,非要造一个字不可,你觉得是哪个字呢?
友情提示一下:这个字应该有“日”,应该有舞动的“脚步”。在汉字中,有且仅有一个字具备这两个条件。它就是:

正文
“是”的使用频率
,在最最最常用的十个汉字中,位列三甲,仅次于“的(旳)”和“一”。

比如,最擅长刷屏的成语“实事求是”,其中就有一个核心字“是”。
日常生活中,我们惯用“实事求是”来表明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态度。

1941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同志从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海拔高度,@我们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可是,“是”为什么有“规律”的意思,很多人一听就晕圈,即使是中文系学霸也可能会一头雾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欲知“是”为什么有“规律”的意思,其实并不难,只需做到两点:
一是将“是”归于它的家族中,联系“日族”字的共性来理解。

二是将“是”置于历史演变中,把它看作是一个生命过程来把握。
金文
(日,太阳)
(又,手)
(止,即三个字根会意合成另一款金文
(是),小猪佩奇式的手形
”(又)简化成
”();篆文
(是)则将金文
(又手)和
(止脚)连写成
)”。于是,经过篆转、隶变、楷化之后,就成了今天的“是”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恍然大悟!“是”原来是个光伟正的高能量字——
上为日,下为正。
没错。“是”,就是太阳部落的一员,自带光环。
当然,作为太阳家族的成员,“是”长得还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因为,“日”部首之下,还有一个偏旁“正”。“正”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正”是由“一”“止”合成的会意字;而“止”又是“趾”的本字。说到底,“止”就是“足”。

难不成太阳长了脚?

话说古人的脑洞够大,是因为他们把一切物(动物植物器物)与一切人,都扯上八杆子打得到的亲戚,划上了等于号或约等于号,傻傻地分不开。
譬如,“古人认为,太阳就是一只大鸟,名叫“三足乌”。人们发现,一些古代画家总要天真地在太阳上画一只蹲踞的乌鸦。‘乌飞兔走’,说的就是月亮里的兔和代表太阳的三足乌,周而复始的运动状态。”
仰韵文化遗址发现的“乌鸦驮日图”
(距今60004800年)
所以,为太阳装备一付大脚板,是神话时期的儿童画风,说的是“太阳走起”。

太阳作为太阳系的大V,不仅自觉自愿自我发功运行,还带着九个粉丝一起转圈丢手绢。
这些,都是我们在地球上裸眼可视的:日出日落,太阳每天都在走ing(其实是地球在转);刮风下雨,太阳还在走ing(看得见彩虹就看得见太阳)。也因此,我们可借“视”的洪亮而坚定的发音,来揣度“是”的造字意图,其寓意无非是说,从某个部落的经纬点出发,通过仰视太阳的位置,来确定行走方向的正确与否,不至于在洪荒之中迷了路。
正是因为所描绘的恰好是一幅天象图:太阳(日)运行(走)的轨迹或曰:日躔。
因此,”即周而复始”,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路径的“规律性”,也就有了亘古不变的“准确性”和“正确性”等义项。

同时,”又借“时”表述自己运转的时序、时段。
金文的
“(是)”,其中有“
(手)”,有
(足)”,还特别强调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就蜜汁融入了古人的时间意识。

啥时候太阳会在正当顶?
答曰:“是时”。我的意思是说就在太阳垂直照彻的那一刻!那一刻!
怎么样?不得不敬佩我们的祖先N次元的想象力吧。
“是”所描绘的正是太阳运行到咱头顶之时,北半球太阳当空直射的神秘天象(你认为并不神秘?那是因为你有空调和日光灯)。
这一天,正是夏历(农历)的夏至日。
这一天,曾经玩过“立蛋ed”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是”的天文学意义又有正,不偏斜的意思。
小姐姐找不到影子了
语义上的这种神秘关联,自《说文》《尔雅》以来的辞书,以及历代语言学家文字家,基本上没有提出异议的:
《尔雅·释诂》:时,是也
郭璞《尔雅注》:是,事可法则。
《尔雅·释言》:是,则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诂》曰:时,是也。之本义,言则无有不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於日也。
夏至是夏历中的重要节令,即在太阳崇拜流行的农耕文明时期,入夏之后先民忙于夏收夏种的起始日。有趣的是,夏的甲骨文字形
(夏,合集31617),恰恰也有“拜日”之象。据此可猜,这一天,找不自己身影的先民们,想必是火暴暴地玩起了祭日娱神的场景剧。
话说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图,一首诗,都多少与某种远古物象场景连接着。
夏至日,太阳高悬,万物立而无影,这是一年中最神圣的日子。叶舒宪认为,一个农耕文明的智慧族群用“夏”来命名氏族国家,“本身就反映着神话思维时代的突出特征:语言符号的‘祝词’功能的明确解说:‘让你口说的话,变成眼见的事实。’国号名夏,大概也是为了将繁盛壮大的美好祝愿变成国祚永存的现实。”正因为如此,表达自然生命昌盛的“夏”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生命体夏朝的名称。
《説文解字》:夏,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从
,兩手;夊,兩足也。”许慎的意思说是夏是中原之国人,字形采用夂、页、会义。
,表示两手;夊,表示两足。会义为
手舞足蹈。

给点阳光就灿烂,搭个梯子能上天。自备BGM,默默带我去飞翔。
于是,感通古人之脑洞的神话学者,于默默飞翔中感悟”的神话图景。

从视界的角度看,“是”是太阳在走。
从时序的角度看,“是”正好是太阳走到了六月二十一日这一个奇点上。
从神话的角度看,“是”字从日从足,保留了太阳部落逐日的镜像。太阳走,我也走,我送太阳到山头……流传既久的“夸父追日神话,记录了太阳部落迎着日头暴走的英雄壮举,也反映了华夏先民追逐(足,行走)日神 (光明)的心理渴望。

研究者发现,作为一种逻辑秩序,恰好等同于西方话语体系中be(人的存在)、being(人的本质),以我族特有的内敛方式,帅帅地表达了是华人强悍的思维力和明辨是非的判断力,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理据。

束语
假如我们通晓日族字的重要成员,又与走(跑)字相关联,了解
(是)的结体由
(日)和
(正)两个字根组成,清楚是(昰)的字形从金文
太阳,
手,
止,即趾、脚)到石鼓文
、篆书
的演变过程,就会明白作为一种神秘图景,为什么其中会饱含规律”的义项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