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徐稳
地点:东哥码头群

时间:2022年4月22日晚8时
主持人王欢老师介绍:
从我认识徐稳,我对她就一直特别特别的佩服,因为她身上有我最不具备的理性。不管是平时群里的发言也好,还是说我们两个人在交流的时候,我都觉得她的逻辑特别清晰,我却很感性。所以呢,对她的这个特点,我是非常的崇拜,我希望我自己也可以做到十分的理性。
徐稳老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呢?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徐稳。
徐稳老师:
码头群的各位群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徐稳,河南驻马店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我想分享的题目是教育的底层思维。什么是底层思维呢?就是说,如果说一种教育方法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话,我觉得教育的底层思维就是一把钥匙,开百把锁,千把锁,它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因为它是基于人性而来的。
我今天的分享,也是用17句话来概括,因为平时茅老师说我的发言都喜欢按照一条一条的来说。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女生,我觉得这样的说话方式逻辑比较清晰,我也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组织语言。
第一条:你怎么看待人性,决定了你的教育观。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你的人性观决定了你的教育观》,这几乎是所有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起点。对于人性,已经有很多大师论述过,也有很多争议。
我的观点是什么呢?我对人性的观点分为成人和儿童这两部分。
对于成人,我觉得人性里面既有恶的一面,又有善的一面,所以才有了法律。那对于儿童,我相信儿童是性本善的,因为相信性本善,我就会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是善良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向善向好。
相信孩子会自我负责,自我管理。我就会给孩子自由,给孩子信任,放手让孩子去做。
如果你觉得人性本恶的,你就会去控制,会去惩罚,会去打骂,所以说你持一个人性向善的理念,还是持一个人性向恶的理念,就决定了你对孩子的教育走向。
第二条:你说什么就会来什么,也就是说你相信什么,就会出现什么。
我之前听到一句很通俗的话,是这样说的:父母的嘴是开过光的,会在孩子身上灵验。
你天天说孩子懒惰,那孩子可能真的就越来越懒惰,你说孩子不努力,孩子真的就越来越不努力。这在心理学上,可以说它是自证预言,也可以说吸引力法则。
孩子不想变成父母说的这样,但潜意识里,却越来越靠近父母给他贴的标签和下的定义,因为孩子都是向着父母在生长。所以我们平时跟孩子说话,不但要注意语言表面的意思,还要去关注他的潜台词,也就是语言下面隐藏的部分。
第三条:好的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这个很多人也都说过,已经算是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了,这不光指的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还有孩子跟学习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关系到底是怎么影响人的呢?它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我对此的理解有两点:第一个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良好的关系,它给人提供的是爱、安全感、归属感,而这些就是生命、生长所需要的精神养料,孩子有了这些,就确立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有了一个高的自尊,他就会有力量去做一些积极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他就会追逐,让自己尽善尽美,而不只是追求生命的本能,吃喝拉撒打游戏这些。
第二点,有了好的关系,即使孩子做了不合适的,或者是你不能理解的事情,因为你们的关系比较好,彼此之间是相互信任的,他就会跟你分享他这么做的原因,那你知道了他这么做的原因,动机是什么,问题不就迎刃而解吗?根本不需要去寻找什么方法,方法自然就到来了。
我自己也教了很多届的学生,发现太多的学生,他们不愿意跟家长说实话,有时候跟老师说话,也是你问了半天他们也不说。他们不愿意说实话,说真心话,因为他们害怕说了真心话之后会受到惩罚,或者说了也白说,那孩子就对你关闭心门了,就不愿意跟你说真话了,你还怎么理解他呢?更不可能说对他施加一些积极影响了。
第四条:爱和自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自由就没有爱。
李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身体只能承载一个灵魂,那你的灵魂附在孩子身上,你让孩子怎么活?一个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活的话,那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他只能去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跳楼的那么多。
自由才能自律,自由的孩子才能自觉。那提到自由,有的人就会想到无法无天。自由不是无法无天,而是孩子拥有选择权,拥有决定权,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了,他就会承担责任,有了责任心,在错误中呢,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
最后呢,就是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没有一个父母会承认自己不爱孩子,但父母会爱孩子吗?你的爱是孩子需要的吗?你给孩子的爱,孩子有没有感受的?
你在批评、指责、打骂孩子的时候,是真的在爱孩子吗?还只是在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还是在报复孩子?
而真正无条件的爱,就是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你都是爱孩子的,你只想去了解,怀着一颗好奇心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五条:教育是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你让鱼去爬树,这不是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发现孩子的禀赋。我们看一些古今中外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找到了自己的热爱。
台湾的蔡志忠,他四岁的时候就确立了自己一生的目标,就是要画漫画。他是多么幸运的一个人呀,我们很多人都可能到20多岁、30岁了,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却是取长补短,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死磕。可能有的孩子他就不太擅长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但是呢,就是在这些科目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把自己擅长的部分也给荒废了,最终,在日复一日的打击当中,变得什么都不感兴趣了,比如说一些职高的学生,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地方。
第六条:方向大于方法。
这句话很多人说过,茅卫东老师也说过。
有人曾问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上课坐不住怎么办?如果这些问题都成为问题的时候,那方法还有意义吗?这方法还需要寻找吗?因为你的方向都错了,孩子为什么要听你的话,而不是你听孩子的话呢?幼儿园的孩子不就应该坐不住嘛?所以说,当你为了这个方向而去寻找方法的话,那这个方法只能是毒药。
如果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感觉到痛苦,那一定是出了问题,需要我们停下来去反思,去修整。用不道德的方式去教道德,用不礼貌的方式教礼貌,你错误的方法永远到达不了美好的目标。
有一个孩子,他的攻击性特别强,经常惹事儿,老师投诉给家长,家长一听到这些,就先把孩子打一顿。你想一想,孩子打别人,你打孩子,你跟孩子是不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你想用暴力的方式来教会孩子不要暴力,这是不可行的,这永远达不到目标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积累更深的恨意。
还有,我们在学校里教孩子要讲礼貌,要对老师打招呼,要对老师问好,如果孩子不打招呼就要挨批评,或者就要扣分之类的,那我们这样做对孩子有礼貌吗?我们在用一种不礼貌的方式来教孩子讲礼貌,这是非常有损老师尊严的。
还比如,为了让孩子写好字,把孩子的作业本撕掉,用惩罚去修正孩子的行为,也许孩子一时会因为恐惧而改掉了自己的行为,但是这种因为恐惧而积累他的恨意,终有一天会在某个地方爆发出来。
第七条:普通的父母只看到孩子行为的对错,智慧的父母读懂孩子行为的感受。
孩子不合适的行为,要么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要么是缺少某种能力,我始终认为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错误不错误,他只是说不成熟,没有经验,或者说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说孩子撒谎,那他撒谎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自我保护。那我们平时是不是对他的错误反应过度了,是不是对他的错误惩罚得太多了?因为孩子惧怕,所以用谎言来保护自己。
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惹事儿,攻击性特别强,那是不是他太压抑呢,他在家里是不是受的束缚太多了,还是他同样承担着暴力?于是,他就把暴力施向比自己更弱的人。
还比如有的孩子嫉妒心很强,可能是因为你经常拿他跟别人比较,那个别人就是他嫉妒的对象,让他变得不好了,孩子就会很自卑,很懦弱。
所以说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才是我们智慧型家长应该做的事儿。
第八点:你想让孩子做得好,得先让他感受好情绪。
情绪对一个人做事的影响非常大,脑科学方面的很多研究都已经证实了。情绪会提高做事的效率,会提高大脑的运转速度,会提高专注度,会激活思维发散性、灵活性。
我儿子曾经就跟我说,他说妈妈你讲题的时候,你别吼我,我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的,他说得我很羞愧。其实恐惧这种情绪对孩子的智力和情感发育危害特别大。
而现实情况是什么呢?很多人抱有这样一种观念:想让儿童做得好,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比如说先威胁他:如果你做不好就怎么样。他做得不好了,给予批评呀,指责呀,你的方向就错了,也不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第九条:纠正一个孩子的行为,不是在他做得不好的时候,而是在他做得好的时候。
比如说你想让孩子的字写得好,不是你在盯着他写得不好的地方,而是挑着他写得好的地方去赞美。我儿子刚开始写字的时候呢,,我对他的字各种花式夸赞:哎呀哎呀!这个字写得比我还好!嗯,妈妈都写不了这么好!你这个字写得就像印刷的一样,我都简直就分辨不出来了!那孩子自然就会朝着这个好的方向越来越努力,后来,他的字写得也是非常好的。
我家二宝之前一岁多的时候,去到老家,然后两岁的时候,从老家回来了,她的性格行为变得非常的古怪,特别没有安全感,她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非常的胆怯,害怕,不敢自己去做。比方说她不敢一个人去上卫生间,她害怕,那我们就在无论什么时候,她要求我们去陪她上卫生间,我们都去陪她,不管我们在做什么,或在吃饭呀,在做饭呀,在忙事情呀,她说妈妈,我要去卫生间了,我们都会陪着她,接纳她的这种胆怯。
如果有一次,她不经意间自己去了卫生间,我们就狠狠地夸奖她,我说:康康,你刚才一个人就去卫生间啦,你好勇敢呢,你是不是觉得也没什么好可怕的?后来,她能自己一个人去卫生间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了。
第十条:教育是父母对孩子施加影响,而不是根据孩子的行为去反教育的事。
很多人会问:
不是我不愿意给孩子自由啊,是孩子自控力太差啦,我给他自由,他就是什么都不做。
不是我愿意盯着孩子写作业,是孩子太磨蹭啦,如果我不盯着,他的作业都写不了。
我不是想打他,是他不打不行,怎么办?
这些父母呢,其实是搞错了因果关系,正因为你长期的包办控制,所以孩子才不能自我负责。正因为你的打骂,所以孩子才在心中积累了愤怒,积累了一些恨意和攻击欲。
我们应该坚持一个好的教育理念,一种基于美好人性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不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我们就坚持他,而是不管孩子做什么,我们都应该坚持,不管孩子做的好还是不好,我们都是这样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一天会自我修正。
第十一条:你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去怎么对待别人。
你想让老公多关心你,那你先去多关心他;你想让别人多关注你,那你先多关注一下别人。
你想让学生喜欢你,你就去喜欢学生,你不喜欢写太多作业,那你就只留适量的作业,你不喜欢一犯错就挨批评,那你就对孩子温柔一点,你不喜欢拖堂,不喜欢罚站,不喜欢占课,那你就不要这样做。
当你面对孩子的时候,你想要你的父母怎么对待你,那么你就怎么对待你的孩子,你希望你的父母尊重你,那你就去尊重你的孩子,你希望你的父母能够让自己做决定,那你就让你的孩子自己做决定,你希望父母是爱你的,是无条件爱你的,那你就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但是现实呢,往往是自己长成了青蛙,就忘记了曾经自己是个蝌蚪,这是茅老师的一句话,也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们复刻了之前老师待我们的方式,复刻了之前父母待我们的方式,甚至,还是把自己受过的苦加倍的还给孩子,如果这个链条不切断的话,就会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第十二条:孩子的学习情感要比暂时的学习成绩重要得多。
尤其是在孩子刚步入学校的时候,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学习情感,这个学习情感就是他对学习的最初感受,他对学习的感情,他是怎么认识学习的,大人不要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痛苦的。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啦,考试考差等等这些小事,我们很多父母都容易把它当成大事来做。理由是什么呢?他会说:哎呀,孩子一二年级一定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或者说一定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要不然将来就改不了了。
这就走进了一个误区,我们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
第十三点:当你不确定对孩子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简单的判断标准——你初心是爱还是恨。
比如说之前流行的自然后果法,说家长眼看着孩子上学了,有一项东西没带,就故意不提醒他,潜意识就是什么呢,就是想给他长个教训,那这个“发心”明显是带着一种恨意的——眼前明明有一个坑,你却不提醒。
如果你是出于信任呢,那这就是爱。如果这种行为是出于恨,敏感的孩子很容易感受到父母到底在做什么,这种出于恨的行为往往不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第十四条:幻想化的灾难思维存在很大的逻辑漏洞,会让人因小失大。
比如说孩子一次没考好,那就变成学渣了,将来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高中,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孩子如果偷了一次别人的东西,那么将来就会可能变成江洋大盗。孩子打一次架,那么将来就可能就是变成暴力狂。这种推论呢,其实完全不符合逻辑啊,都是父母自己的幻想。
但是,父母出于这种幻想,就在当下使劲去折腾孩子,结果,他真的把孩子折腾得厌学了,折腾得暴力了,折腾得变成有偷盗的癖好了。
第十五条:孩子有自我纠偏的能力,有自我调整的能力。
他有自己纠正自己错误的能力,不是每一次犯了错都需要父母去提醒的。有时候父母的提醒很多余,比如说孩子跌倒了,你就会立刻说,嗯,下次小心点儿,孩子马虎了,你就会提醒下次认真点儿。孩子自己不知道这些事情吗?唉,茅老师说过一句话,就是孩子只是孩子,他不是傻子,我们父母有时候说的很多话就是多余的,完全没有必要。
第十六条:提要求不会改变一个人,惩罚和奖励也不能,只有爱和尊重才可以。
这个之前我在群里说过,还分享过樊登说的那一句话:只有爱才会产生力量。
一个被爱的人,他就会投桃报李,一个被无条件接纳的人,他就会从内心里生出一种力量感,就会去更加的完善自己。而提要求呀(奖励和惩罚),只会增加孩子的无价值感。我不好,我还不够好,我是垃圾,我是失败者,那我干嘛还要去努力呢?
第十七条:长期错误的养育方式,如果造成恶果,孩子需要长时间的恢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经常有一些抑郁厌学或休学在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咨询完咨询师一段时间后,就会跟咨询师反馈说:我都按你说的去做了,我也去尊重孩子了,也去无条件地接纳了,怎么孩子还是不上学呢?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都改变了,孩子就应该去上学呀。
这其实是父母带有功利性改变,是有目地的,就是让孩子去上学,孩子能很敏感地感受到这个目的。
正如有一个咨询师说:很多孩子都不敢变好,为什么?因为他一旦变好的话,父母就会变成原来的样子啊!如王老师说的,当孩子抑郁的时候,父母说孩子健康就好啊。当孩子好不容易好了一点儿了,就开始催促孩子去上学,上学了又要求孩子的成绩,孩子都被逼得喘不过气来了。
还有一点原因是什么呢?
比方说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你即使踩了刹车,也会因为惯性再继续往前滑行一段时间,更何况还要回到起点向另一个方向驶去呢。所以说,对于这种因为长期的养育错误而造成而造成的恶果,父母应该多一些耐心,就是说我们的父母还债的时候到了,真的是需要你还债了,你把欠孩子之前的那些债都要加倍的补回来。
我要说的基本也就说完了,平常也会有人问我,他说你说得那么好,你自己能做到吗?
怎么说呢?实话讲我认识到的这些道理,我持续的这些理念,我基本上也在生活中践行,大部分时候我能做得到,但是有时候也做不到。
比如说我看见我两个孩子在那打架闹腾,我也会烦躁。我本来对成绩也是不太在乎的,但如果孩子的成绩如果跌出了我的心理警戒线,我也会焦虑。
作为父母,对此我们无需自责,我们只需要记得每一个记忆的再现,就是为了给我们机会来疗愈自己啊。每一次自己的犯错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不需要自责。但是呢,要自省这个时刻,需要觉察自己,找到自己的情绪根源:
我为什么会这样做?我的深层意思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能当时我们太累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让自己休息一下,给自己补充一些能量。
学了那么多育儿理念和方法,为什么还总要面露狰狞?
王欢老师点评:
徐稳开始分享不久,当时我就对茅老师说:完美!徐稳老师很多的认识是我不能企及的,所以我给她分享的第一个词语:完美。
今天这个分享,我用第二个词语来总结:优美!这可能是我听过的,数学老师里面语言最优美的一个。如果说徐稳老师要改行做语文老师的话,那么我这个语文老师可能真的要下课了。大家都读过我的文章,也知道我写文章就是一些大白话,很直白的话。但是徐稳的语言魅力,不管是平时群里讨论也好,还是今天分享也好,我都觉得用上“优美”这个词是非常合适的。
第三点感受是什么呢?因为她的分享主要就是这17句话,这17句话总结得非常非常好。我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徐稳老师,她对这些教育金句的理解,完全是从人性、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而来的,也就是这17句,其实说来说去,都是第一句,就是你怎么看待人性,然后决定了你的教育观。如果你认为孩子是善良的,那么就倾向于自由,如果你认为人性是恶的,那么就倾向于控制。
最后一点,我感受到不论是中国父母,还是中国老师,成长的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