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分好坏,每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正面情绪能让我们积极面对生活,收获幸福;负面情绪能使我们远离危险。
那么,生气或者说愤怒能带给我们什么?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布雷泽尔顿是这样定义愤怒的:愤怒是对于威胁到我们生存(包括疼痛、饥饿、和恐惧等)的事物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它提醒我们应对危险,并且迫使我们采取行动。其同时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无法经历和表达愤怒的话,他可能会被误解,失去他人的保护,甚至面临危险。
所以小孩必须学会有效表达愤怒,这样周围的人才能理解他并给出积极的回应。
不过想让宝宝弄懂情绪这么个抽象的东西确实有难度,不用担心,绘本会是帮助宝宝认知、表达以及获得控制生气情绪能力非常好的工具。
大部分专门针对生气情绪的绘本,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首先,故事一开始都会出现一个“爱生气”的小孩,他总会因为各种原因生气。比如妈妈让他去洗澡,不给他看电视,他的饼干碎了,被蚊子叮了个包,甚至收到女孩子的情书都会成为他们生气的理由。
△《生气的亚瑟》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
△《生气汤》
可以看出,绘本里那些古灵精怪甚至让人捧腹大笑的生气原因,都是有迹可循的,甚至反映出了宝宝内心的真实感受,宝宝很容易能产生共鸣。他们会把故事联结到与自己相关的情绪经验,发现原来其他小朋友被妈妈呵斥也会生气,从而了解生气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被允许的。
接下来,就会看见小主人公生气时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比如《生气王子》中的王子生气时会瞪着眼,会涨红脸,会大吼大叫,还会像喷火龙一样喷火......
而《菲菲生气了》的菲菲气急了就会踢打,尖叫,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还会发出火红、火红的咆哮,就像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
这么夸张形象的画面能更直接地让宝宝看见生气时,人的表情肢体会做出什么反应,大脑会产生什么想法,以及内心催化的想象画面都能一清二楚,把抽象的情绪概念具象化,使得宝宝特别容易理解,这都对宝宝认知和定义生气情绪非常必要。
看完他们生气之后,这些故事一般紧接着就会带出应对或调节情绪的策略,也就是方法论开始了。其实这部分特别好玩,你会看到有些小朋友打算把他的火气藏在内裤里;或者和妈妈一起煮一锅神奇的生气汤;还有欢唱一曲不生气魔法歌;或许想象自己去了趟野兽国当国王.....最后,所有人的情绪不知不觉间慢慢的平静下来甚至开心起来了。
△《把坏脾气收起来》
△《生气汤》
△《生气王子》
△《野兽国》
这类绘本的创作多贯穿了许多心理学特别是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是以培养宝宝的情绪能力为核心,不管是故事的趣味性还是蕴含的教导意义都对在管理生气情绪方面有需求的宝宝以及家长大有帮助。
分阶段引入情绪绘本
儿童情绪管理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情绪调节的策略复杂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比如婴儿一般通过安抚即可得到满足;幼儿则可以通过游戏,还有注意力转移,回避不良情绪等来调节;再大一点的小孩还会通过社交等方式来进行自我排解。所以,想要更有效地引导宝宝掌控情绪,那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家长可以根据宝宝情绪调节的特点系统地引入绘本。
阶段一:一般来说,3个月到2岁的宝宝随着视觉能力发生变化,他们逐渐学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大人来认识以及表达各种情绪。所以,在刚开始训练宝宝情绪管理时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认知”上。像《我的感觉》、《脸,脸,各种各样的脸》、《你感觉怎么样?》、《我的情绪小怪兽》等综合类的情绪绘本,不仅能让宝宝了解到什么是情绪,还能认识各种各样的情绪,从中学会分辨甚至定义 “生气”,为后面表达和控制坏情绪打好基础。
阶段二:2—3岁的宝宝自我意识萌发,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他们大吼大叫,扔东西,乱发脾气的行为背后,不仅仅是想证明自己的独立性,更多的是不懂得用恰当的方式释放混乱的情绪。这时候,家长不要只一味的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而是接纳宝宝行为背后的情绪,同时帮助宝宝理解和习得正确表达生气的方法其中,《生气汤》、《生气王子》、《把坏脾气收起来》、《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赶走坏脾气牛》、《杰瑞的冷静太空》、《妈妈,我真的很生气》、《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等绘本都传递出许多好玩又有用的策略,适合父母用以引导宝宝正确疏通坏情绪。
阶段三:4岁的宝宝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会关注它们,也已经有能力通过想象来感知生气在体内发酵的画面,甚至能够控制自己攻击性的冲动行为。所以这阶段可以尝试从以父母为主导的情绪调节过渡到以孩子自主控制为核心的“自我疏导”阶段。像《菲菲生气了》、《最好的陪伴》、《生气的亚瑟》、《野兽国》等故事,更多是讲述小朋友自己实现“转念”,自行安全地处理生气甚至愤怒的情绪,对学习自主控制情绪的小朋友非常有启发意义。

以上虽然以年龄来划分阶段,但其根本是遵循着情绪管理中“认识情绪—分辨情绪—表达情绪—控制情绪”等四个主要步骤系统性地输出绘本。因此,年龄段只是个参考数据,就算错过了也没关系,按顺序阶段性地输入也是可以的。
生气情绪绘本共读技巧 
其实这类关于应对宝宝坏情绪的绘本,表面上看是讲着别人的故事,但内核更多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这种带点“说教”味的绘本,要避免在共读时不自觉的说起教来。之前给大家分享共读技巧的时候,就强调过“无压力共读”的重要性,错过的同学可以戳这里回顾。
绘本阅读从来不是你拿来讲道理、“教育”孩子的工具,如果你和宝宝读情绪绘本的初衷始终是培养宝宝的情绪能力,那么,更应该让宝宝自己去感受故事的情绪设计,鼓励他们多体会,多思考,把故事的经验联结到自身经历中,正真实现内化。当然,妈妈有意识地引导宝宝理解故事情绪状态的变化,对实现内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个能使宝宝思维聚焦,强化他们对故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的工具,叫做 “五指复述法”(five finger retell)。
如图,5指复述法就是把故事的五大元素:主角(Characters)、发生的地点(Setting)、引发的问题(Problem)、发生了什么事件(Events)、解决办法或结果(Solution)分别和五根手指头联系在一起,主要是方便宝宝记忆。
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凯奖作品《菲菲生气了》来说,阅读前,妈妈可以一边点着宝宝的手指头,一边让宝宝带着5要素的问题去阅读。阅读后,同样点点小指头,引导宝宝用自己的语言把5要素复述出来。
故事的主角是谁?
——菲菲
故事发生在哪里?
——家里
故事的主角遇到了什么问题/麻烦?(情绪起因)
——在菲菲玩得正高兴时,姐姐却夺走了大猩猩。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情绪表达)
——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
最后如何解决问题?(情绪策略)
——菲菲看看石头,看看大树,听听鸟叫,吹着微风,看看流水和浪花,菲菲感觉好多了。
宝宝复述的过程,其实是记忆重组的过程,需要宝宝经过自我理解—分析—再创作才能实现。往往过程中就能做到深化宝宝对情绪起因、情绪表达以及情绪策略等的认知和有意识记忆,这样一来,在现实生活中即便宝宝闹情绪时有那么一瞬间的冷静,只要想起绘本里的冷静策略,促使他改变行为方向,就是情绪管理上非常大的进步。
除此之外,妈妈可以跟随宝宝复述的思路,进行深一步提问。比如菲菲在玩玩具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大猩猩被抢走时心情又是怎样?或者是你会因为什么事感到很生气呢?你会在什么时候像菲菲一样说我生气了?......这些提问同样是围绕着故事的5要素,但更精准地引导宝宝去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继而引导到宝宝自身的情绪经验上,达到内化的目的。
.....
好了,今天关于生气情绪绘本的介绍就到这里。其实,在情绪管理中,绘本充当的是一个引导宝宝关注情绪,认知以及学会正确表达情绪的媒介。
想要真正解决宝宝乱发脾气、哭闹尖叫等问题,家长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到生气愤怒并不是洪水猛兽,它们也有存在的正面价值。
同时,用心去看见宝宝生气背后的原因,尊重并接纳他们的坏情绪,积极引导以及示范如何在界限内抒发和排解情绪,这样宝宝才能做到正真的安心,逐步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管理是一种平时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想要对其提升,除了靠宝宝自己,家长们也要陪伴宝宝一起多体验、多试错,多积累正面经验,帮助其更好地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
更多干货
点击上面文章链接可查看更多干货热文,或在我公众号回复“目录”查看所有文章哦~
笼包粑粑作者简介
中立奶粉评测平台「奶粉123」创始人,死理性派理工奶爸,在这里,你能看到商家不会告诉你的内幕和真相,从此不花冤枉钱,选对每一样母婴好物。(公众号名称:笼包粑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