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无数一线人员和志愿者夜以继日地忙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抗疫防线。位于徐家汇街道的石油公寓至今楼内未出现确诊病例,这对于一栋人群构成复杂、含有十多户独老、纯老家庭的老式公寓来说实属不易,而这样的抗疫成果得益于楼组长和志愿者团队的努力工作,还有居民们的齐心协力。
线上群聊+线下点对点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石油公寓作为家属楼,历经时光,如今居住的大多是年逾七旬的老者,对于他们而言智能时代并不算友善。也正因此,大楼与其他新小区不同,缺乏“物业管家”一类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如何迅速、精准地向每一户传达频繁更替的疫情防控通知,在封控初期成了难题。志愿者团队很快就成立了“石油公寓防疫群”,确保独居老人和语言不通的外国友人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求助,并且由志愿者“点对点认领”1-2户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为这幢兼具老龄化与国际化的大楼量身定制了符合自身特点且高效的管理体系,这样的沟通模式也一直延续至今。
志愿者上门与独居老人沟通并赠送自制大馒头
任劳任怨、义无反顾
逆行的志愿者们闪闪发光
疫情吃紧时期,定期的核酸筛查成了必要的防控手段,但也让许多居民担心人群聚集的风险。在这个时候,志愿者们想在了大家的前面,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楼内的高龄老人及易感人群,他们经过多番沟通,最终向所属居委争取到了大楼的单独采样点。
志愿者团队合影及大楼专属核酸采样点
除了维持核酸检测工作秩序外,“志愿者联盟”细致分工,认领了楼中各项事务,一切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封控初期,防疫信息更新频繁,志愿者为了做到及时上传下达,经常值守到凌晨。此外,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居民的感染风险,志愿者们还对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分批、独户回收,并逐一上门派发物资。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居民们“足不出户”阶段的正常生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其实不少志愿者也曾担忧,封控要持续多久?自己的防控是否到位?自己的家人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工作被感染?他们中有年近七旬的长者、有工作繁忙的小姐姐、也有两个孩子的爸爸,但是短暂的思虑过后,每个人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坚守,共同为这幢大楼的居民在疫情下撑起一片“安心”天空。
面对不同需求情况
几个志愿工作组应运而生
4月上旬,不少居民家中于封控前准备的食品物资即将消耗殆尽。10名志愿者在原有的防疫信息通报、核酸检测协调、防疫物资派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外迅速开始“裂变”:团购小分队、“壮丁”搬运工两个工作组在原有的志愿者团队外应运而生。大家寻找优质、平价的保供物资,再进行开团、统计、运输、消杀、分发,在热心住户的通力协作下,一批批生活物资送到了各家各户。为了将各类物资及时送达,志愿者们的手机都是“超长待机”“随叫随到”,大家日均步数达1.5万——在小区门口到大楼的最后100米来回奔波。年过半百的志愿者阿姨们带领着20位青年“壮丁”一起完成了一次次爱心的传递。
志愿者完成物资运输的最后100米
“配药团长”挺身而出
随着封控状态持续,陆续有老人发出了家中药品吃完、需要配药的求助。处于封控无法出门、外卖平台抢不到药、不会使用网上挂号等功能……这些难题对老人而言难以解决。这个时候志愿者中有一位“配药团长”挺身而出,居民刘大哥自告奋勇担任起了为楼内老人们配药的工作,这对于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们而言,无疑是甘霖。他做事认真严谨,根据每户居民的需求列出表格统一梳理;他严格遵守防疫规定,每次都仔细做好防护,从医院返回后,将药品和病历本消杀后再交回给居民们。石油公寓的配药志愿者奔赴于胸科医院、龙华医院、中山医院等医院,往返路程累计超过150公里。
提升生活质量
理发、零食应有尽有
当基础的生活需求有了保障,提升生活质量就成了新的“大事”。居住在大楼里的理发师表示愿意为居民们解决“头等大事”,好让邻居们即使在家,也能有一个“精致”的姿态,展现自己面对生活的积极和乐观。
普通居民打2折,儿童1折,老年人0.5折……近乎义务劳动的价格却有着最贴心的服务,理发师每天站在楼下搭起的临时“工棚”里为大家忙碌着。
理发师为高龄老人理发
前不久,居民们又收到了一份专属惊喜:志愿者们成立了一个“快闪小卖部”,不定时地为大家带来一些“珍贵”的零食饮料,价格更是不曾上涨。
大家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石油公寓至今仍保持着来之不易的“无人感染”。逐渐地,邻里间氛围愈发轻松,欢声笑语替代了最初的焦虑与不安。有志愿者说:“一开始排摸信息时我们发现楼中有不少外来的租户,还担忧大家没有归属感,毕竟不是家乡嘛。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彼此熟悉,谁家缺点什么了,邻居都很愿意帮一把。有这样互帮互助的氛围在,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凛冽过后
花终将再度绽放
还有千千万万的守“沪”者
和他们怀着同样的信念
并为之努力
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
上海,加油!
猜你喜欢:
作者:徐家汇街道
编辑:陈思宜
校对:杨宜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