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街道龙二居民区管理着龙山新村六十余幢楼栋,1000余户居民。疫情前期,在居民区党总支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在志愿队队长张豪珑的动员集结下,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老中青”三代23人的志愿者团队“火线”成立,他们中有老党员、有青年党员,也有普通群众。
“疫”路前行 共同守“沪”
从原先粗放式的“集中筛查”
到如今的“楼下服务,分流检测”
志愿队在一次次服务中
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
边检测边梳理摸清人员底数
划网格分小组提高采样效率
做到户数清、底数明
让筛查更加有的放矢
进一步提升了
核酸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为社区抗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骥伏枥,一往无前!
在龙二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中,有三分之一超过了60岁的老党员,他们老骥伏枥,是整个团队的“压舱石”。老党员张豪珑是核心指挥员,也是居委与志愿者之间的信息枢纽、志愿者和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在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他号召团队不能慌乱,梳理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喊楼员、扫码员、秩序员、消杀员等一一安排到位,确保万无一失,志愿者们才得以各司其职,迎难而上,合力抗疫。
居民们亲切地称呼志愿者徐信芳方纯毅为徐阿姨、方阿姨,她们带领着年轻志愿者们摸透社区板块,熟悉门牌号码,后又对接楼组长想办法提高筛查效率和秩序。指导老年人使用核酸码、健康云等平台、疏解部分居民的负面情绪,这些工作她们都不在话下。即便是前一天的筛查工作让她们筋疲力尽,第二天仍然能看见她们俩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沟通协调的工作中,“团队中,和我们差不多年龄的还有周海华、张炜、姚华阳、杨晴等,大家氛围好干劲足,每天都能精神抖擞、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自家社区的抗疫阵地!”
砥柱中流,义无反顾!
邹宾刘钢是志愿者队伍里的“大忙人”。社区物资发放问题一直是此次疫情中困扰各个社区的核心痛点之一。邹宾自告奋勇承接下政府物资发放的重任,一手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物资发放志愿者队伍,成功地解决了政府物资发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繁重的物资配送工作之外,他也协助社区核酸检测工作,维持秩序、配送抗原试剂盒等,“最佳辅助”角色非他莫属。
刘钢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大管家”,他总是第一个到达集合点,预先做好消毒、整理、打扫的工作,把防护用品归置、准备得妥妥贴贴。等大家结束任务时,他又会贴心地照顾每一位队友,叮嘱大家更换防护装备,接着又去忙碌核酸现场的善后事宜,为检测工作全程保驾护航。
青春韶华,义不容辞!
80、90后们在战“疫”中也丝毫无惧,义不容辞地投入到了社区志愿服务中,扛起了属于年轻人的责任担当。他们主动接下最繁重的任务,哪怕是深夜12点开始的紧急核酸检测任务,只要手机铃一响,“好,马上到!”,青春力量瞬时集结,闪耀在防疫一线。在社区疫情最吃紧的阶段,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勇挑重担,深入封控楼进行辅助采样,发放防疫物资,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当好防疫前线的“一块砖”。
沈思义是一名退役军人,他第一时间响应居委号召,迅速投入志愿者工作,“放着我来”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是他的真实写照;李梦迪是“业务小能手”,在看到核酸采样人员紧缺时,作为医护人员的她主动请缨加入采样队伍,在抗“疫”前线用白衣天使的责任和爱心守护社区;邓驰、戴怡菁、秦旭纯、梁煜含、章涵、王锐、殷劲松、朱志平等都是这支志愿者队伍中的年轻面孔,他们中有的人不善言辞,却总在居民碰到困难时挺身而出;有的人似“田螺姑娘”,默默地完成了许多繁重的任务;还有不乏才华横溢的小姐姐,用笔触和手艺把防护鞋套改制成了工作包,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留下了可爱温暖的“风景线”。
他们用爱“艺”心抗疫
“过来扫码”
自三月底集结以来,这支队伍已持续开展核酸筛查工作超过50天,平均每日完成筛查人数约1000余人次。他们投身抗“疫”一线,无悔付出,我们可能看不清他们的面庞,但他们的身影总能给人安心的力量;他们日夜兼程,始终坚守,更向我们传递着“阴霾终将散去、朝阳总会到来”的积极信念。
作者:枫林街道
编辑:毛雯露
校对:王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