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养在生命里(ID:yangshengguize


在聊古典音乐前,书屋君先聊聊自己遇到过的,对古典音乐有着截然不同态度的俩种人。


一种人呢,觉得古典音乐是他心头的一根刺。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起,他就对古典音乐大师冰冷的名字产生了距离,后来音乐会散场后听见别人有板有眼的评论,完全刺激到了他,后来索性不敢再去音乐会。


如果你鼓励他发表自己听古典音乐的感受,他会说,这首曲子让我情绪很兴奋,我真的好喜欢,但是——我不是专家,不知道如何描述,所以我还是不懂就不要评论了吧。”

其实,每一首曲子,他都感知到了变化,或大或小,速度的,音量、音高的,配器的,几乎所有音乐元素,因为作曲家们正是在用这些元素操控他的情感。但让他感到困惑的是那些术语,他不知道操纵他的那些元素叫做什么。


很多人都是如此,出于对“不懂”的恐惧,他们会轻视和怀疑他们聆听古典音乐时的反应,总觉得自己没有别人懂得多。这种恐惧,在他和古典音乐的喜爱之间设下了障碍。


另外一种人呢,自称热爱古典音乐,与前一种人完全相反,他们热爱发表评论“这次音乐会的这段交响乐演奏水平太烂,不如XXX那一场水平高”,甚至将古典音乐设置为交友圈子的壁垒。但若你问他究竟评判古典音乐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他又很难答出所以然来。


书屋君觉得,这俩种人都陷入了“把古典音乐当奢侈品”的极端。

由于我们从小就被官方教育古典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加上西方古典音乐圈子要比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小很多,所以古典音乐曾经一度成为了中产阶级才能追求的奢侈品。


但随着钢琴教育的普及,古典音乐并不再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些中上层阶层的专属爱好。就像奢侈品本身价值并不符合奢侈品的价格,总有些人会出于维护自己的一些立场和阶层,不断标榜这种东西“很好很高尚”,否则他们的存在价值则是虚无的。于是鼓吹古典音乐鉴赏门槛高的人不少,被吓到不敢去听古典音乐会的人也不少。


我今天要做的事,就是要卸下古典音乐看似高冷的假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古典音乐鉴赏指南,带领大家探索其中的美妙世界。




01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古典音乐?



【本节内容选自豆友@schonne 的日记】

我们现在说的“古典音乐”大致有两种意思,一种广义,一种狭义

这两种意思,要从音乐功能的角度来看 19 世纪以来的古典音乐发展史才说得通。



什么场合需要音乐?首先当然是宗教音乐,然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1、19 世纪开始有了严肃的音乐会,专门演以贝多芬为代表的严肃、复杂的作品。

2、继而出现了各种秀,包括炫技器乐、通俗小品和绝大部分歌剧舞剧。


3、还有家庭音乐传统,所以市面上有大量针对广大业余演奏/演唱群体的、程度比较简单的作品和名曲改编。

这三种音乐,大致构成了我们现在说的“广义的”古典音乐(古乐和现代音乐又要另外讨论)。但是这三种到现在几乎只剩下1了。2 和3 里最精品的那些也归到了1里面,在(默认为严肃的)音乐会上演。剩下的大部分 2 和 3去哪了?2就没人演了,被现代演艺娱乐取代。3在本世纪初被电台和唱片侵蚀得差不多完蛋,只剩下锦瑟讲的古典音乐业余教学了。1和归并入1的一点点 2和3,也就是当下演出市场里能看到的曲目,构成了我们现在说的“狭义的”古典音乐。


02

你必须知道的古典音乐代表人物有哪些?

 


古典音乐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代表的音乐家,这四个时期分别是: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和现代时期。


接下来,我就分时期为大家介绍一些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


一、巴洛克时期(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有从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蒙台威尔第,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柯瑞里,英国作曲家浦赛尔,意大利作曲家史卡拉第等等。

本时期代表曲目:.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柯瑞主题变奏曲


蒙台威尔第

柯瑞里


二、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al)(约公元1750—1820)

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音乐家包括由巴洛克后期跨越到古典时期的德国歌剧作曲家葛路克,有“交响曲之父”美誉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等等。

本时期代表曲目:《时钟》、《安魂曲K.626》、《月光 》


莫扎特
贝多芬


三、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约为公元1820—1900)


这个时期的音乐家太多了,简直数不胜数:帕格尼尼、韦伯、麦亚白尔、舒伯特、萧邦、李斯特和柴可夫斯基等。

本时期代表曲目:《蓝色多瑙河》《天鹅湖 》


萧邦

柴可夫斯基


四、现代时期

现代时期的著名音乐家有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瑞士作曲家布劳克,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巴尔托克,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岐,英国作曲家布瑞顿等等。

本时期代表曲目: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法兰克·布瑞基主题》变奏曲等


巴尔托克

拉威尔





03

古典音乐作品的命名原则是什么?


【本节内容选自豆友@Tara 的豆瓣日记】

我有个朋友,终于陪父母看完乡村爱情第9部——《乡村爱情进行曲》后,一脸愤懑地问了时间君一个问题:


为什么世界上会存在交响曲、小夜曲、变奏曲、圆舞曲、浪漫曲,以及进行曲这么多曲



《乡村爱情》系列剧名和古典音乐扯上关系,时间君也不是很懂,但是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曲名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1.体裁+主奏乐器+调性,多用于协奏曲concert、奏鸣曲sonata,调性是作品中的主音,有C,D,E,F,G,A,B,以及它们的升调sharp和降调flat,大调式  major,小调式minor。如concerto for piano in E-flat major(降E大调钢琴协  奏曲)有时或可写作piano concerto……有一点要注意,Concerto是意大利文  ,复数是concerti。其中的各个乐章movement多用节拍符号表示,另附在下面。 

2.约定俗成的称呼+体裁,多用于一些知名度较大的作品或创作时名称不明确,后人起名的作品,或是圆舞曲。如巴赫的Brandenburg Concerto(勃兰登堡  协奏曲)Englishi/FrenchSuite(英国/法国组曲)、Goldburg Variation(  哥德堡变奏曲),莫扎特的Jupiter Symphony(天神交响曲),施特劳斯的Emp  eror Waltz(皇帝圆舞曲)。 

3.用国际通用编号,多用于作品丰富的大师级作曲家,如巴赫用BWV,维瓦尔  第用RV,莫扎特用K。有时对于某人的某一种体裁也可用No.或Op./Opus编号,其  中Op.和Opus.代表作者的第多少部作品集,No.代表这部作品集的第多少篇作品。 如莫扎特的Piano Concerto No.21(第21钢琴协奏曲)。又如 Concerto No.5 of  Opus 6,代表某个作者第6部作品集的第5首协奏曲。 

4.用作曲家的作品集的名称,如巴赫的Musical Offering(音乐的奉献)Art of Fugue(赋格的艺术)、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平均律钢琴曲集)  

5.应景而作的庆典音乐如亨德尔的Water Music(水上音乐),Royal Fireworks Music(皇家烟火)等。 

6.歌剧opera、芭蕾舞剧、歌曲等大多使用表示剧情或歌词内容的名字,如门德尔松的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歌剧 仲夏夜之梦)、spring song(无言歌《 春之歌 》),著名的歌剧音乐多选自序曲overture,如罗西尼的William Tell-overture(威廉·泰尔序曲),或咏叹调如罗西尼的Figaro's Aira(费加罗的咏叹调,选自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早期歌剧、神剧(oratorio)的序曲称为sinfonia。 


朱晓玫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

这里为大家归纳一下常见的器乐体裁名称: 
  • Concerto 协奏曲 

  • Sonata 奏鸣曲  

  • Symphony 交响曲  

  • Prelude 前奏曲  

  • Variation 变奏曲  

  • Invention 创意曲  

  • etude 练习曲  

  • Serenata 小夜曲  

  • String Quartet 弦乐四重奏  

  • Capriccio 随想曲  

  • Rhapsody 狂想曲  

  • March 进行曲  


04

你知道吗?一些流行歌曲也改编自古典音乐



虽然大家可能会觉得古典音乐离我们很远,但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古典乐。

不仅是商场、咖啡厅这些地方都热衷于播放古典乐,实际上,就连大家熟悉的的很多流行音乐中,其实也隐藏了古典元素。


周杰伦的《夜曲》
引用萧邦的《降E大调夜曲》
SHE的《波斯猫》
引用柯特尔比《波斯市场》
SHE 的《Remember》
引用柴科夫斯基《天鹅湖》
SHE的《不想长大》
引用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 第一乐章 
杨坤的《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
开头引子引用法国爵士音乐《Les feuilles ortes》  
   
4 in love的《一千零一个愿望》
间奏 引用
五月天的《垃圾车》
前奏引用波兰女钢琴家、
作曲家巴达捷芙斯卡《少女的祈祷》
刘若英的《分开旅行》
前奏引用法国人Leo Delibes歌剧《拉克美》


有时觉得,欣赏古典音乐的乐趣,或许是来自拥有几首符合个人喜好的名曲,和拥有几个符合个人喜好的版本。有时自己的个人喜好或许和世间评价并不一致,但这种以个人专属的品味作为收藏的行为,则会让每个人的音乐品味发展得更宽广、更深入。这种个人体验会悉数化为珍贵温暖的记忆,留在我的心中。想必在你的心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记忆吧。到头来这种有血有肉的个人记忆,全都会化为我们活在世上赖以维生的养分。如果记忆没有温暖,生活在太阳系第三颗行星的我们,大概全都得在难熬酷寒中度过人生。

——村上春树


— THE END —


版权说明:本文来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鸣谢原作者及编辑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 鲁稚的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