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骏
转载自:虎和虎爸(新浪博客
近来,人们对大脑科学越来越关心。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张信息高速网络,良好的音乐训练就有重新布线的作用,它让线路更合理,信息的传递更高效。通过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音乐训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的手指跑得更快,还可以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基础。
 2011年上映了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音乐永不停止》。电影不仅是关于音乐,也探讨了亲子关系等问题,值得每一位家长观看。结尾更让人落泪,我们在这里不剧透,只说个大概:一对成年父子,儿子得了脑瘤,形成不了新的记忆,但还能记得1960-70年代的一些歌曲,父亲要通过音乐和儿子重新建立关系。这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说明音乐对于硬件受损的大脑也有帮助。那么,音乐对正常发育中的大脑(就是少儿的大脑),有没有影响呢?
那些音乐课没有浪费
2013年,国际学术杂志《神经科学期刊》上的两项研究被广为转载,它们都是关于成年人的大脑,却引起了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兴趣。因为研究发现,童年的音乐训练所产生的益处会持续到成年之后。
第一项在美国西北大学进行,主持人是妮娜•克劳斯。请记住这个名字,她是儿童音乐教育研究的顶尖专家,为很多科研做出了贡献。稍晚一些时候,我们还会在文中提到她的名字。她带领研究者用科技设备观测44位长者的大脑,他们的年龄在55至76岁之间。这项研究发现,童年受过音乐训练4-14年的,对说话声音的反应比没受过训练的快了千分之一秒。大家不要小看这千分之一,大脑里的神经元以“百万”计算,无数个“千分之一”累积起来,就是巨大的差别,说不定,就是“快乐的”和“痛苦的”老年生活的区别。
第二项研究,由加拿大的康考迪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的科学家联合进行。他们把受过良好训练的音乐人分为两组:7岁之前开始训练的,7岁之后开始的。为什么这么分组?因为7岁之前是音乐敏感期。然后是问卷调查,询问音乐人接受训练和练琴的总的年数,上音乐课的总年数,现在每天练多少小时。然后研究者让这些音乐人坐到电脑前面,测试他们根据视觉信息轻敲手指的准确性。7岁前开始训练的音乐人表现更好,扫描显示,他们的大脑在胼胝体当中有更多的白质。胼胝体是连接左脑和右脑的神经纤维束;白质是传递信息用的东西,可以想象它是无数个光缆。胼胝体有更多的白质意味着大脑各个部分连接得更好。
一位研究者说,“7岁之前练习乐器,有可能促进了大脑的动觉区域和感觉区域之间的连接的自然成熟,产生了后面的训练可以依赖的框架。”亲爱的读者朋友,各位家长,看到这里请别着急给自己的孩子安排音乐课。研究者还指出,早开始不能保证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音乐人,因为音乐演奏不仅是手指上的技巧,还涉及情感和交流的各个方面。
长期的益处怎么来的?
为何音乐训练对大脑有长期的益处,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解释。除了上面的——动觉和感觉区域连接的更好,还有人借助髓鞘的形成(Myelination,也翻译成“髓鞘化”)来解释。髓鞘是包裹在轴突(传递信号用的)上的一层东西,起到绝缘层的作用。它最早由著名医学家鲁道夫·菲尔绍在1854年发现。在大脑中的信息传递中,髓鞘起到重要作用。
听觉皮层的发育是另一种解释。研究者戴纳·斯特雷特在一篇论文中说,尽管听觉神经和脑干是0-2岁形成,听觉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一直发育到青春期,深层比表层更早到达成人的状态。听觉皮层自下而上建立连接是天生的,但自上而下建立连接的过程受到儿童和听觉环境的互动的影响,尤其在是在4-7岁的敏感期之间。
获益的条件:主动积极地参与
音乐对大脑有益,但如果孩子们只带耳朵到教室里,被动接受一些音乐知识,或者盯着天花板发呆,就不得到这些益处。妮娜·克劳斯接受了《时代》杂志的邮件采访,她是这么回复的:“只有通过积极地制造和控制声音,音乐才能给大脑重新布线。”就是说,被动听音乐不会给大脑带来什么好处。
音乐会不会损伤大脑?
如果音乐能帮助受损的大脑和成长中的大脑,那么,借助逻辑推导的一个结果是:不当的音乐训练(例如长时间大负荷的演奏训练),也能损伤大脑。这说得通,音乐史上和我们身边都有职业音乐人的手部受伤的例子。受伤之后,他们不能演奏,或者演奏到某个特定的片段手指就突然不听使唤,或抽筋儿,让旁观者和自己都大惊失色。或许您是第一次听说,但演奏家受伤是一个老问题了,专业术语是“过度使用综合症”和“局部肌肉张力障碍”。在英国,甚至有专门的“演奏医学协会”。有的演奏家求助于治疗上臂的外科专家,但问题不一定在肌肉或手部神经,很可能在大脑里。
演奏家的手怎么受伤的?为了一探究竟,我们翻看了一些学术研究。原来,早在2001年6月,《纽约科学院年报》上的一篇论文当中就有提示。哈佛医学院的神经学教授阿尔瓦罗•帕斯卡尔-列昂扫描和对比了正常的演奏者和有“运动控制障碍”的演奏者在演奏某些乐段时的大脑,发现后者大脑中一些区域发生了错误的连接。
他说:“钢琴演奏的风格——例如俄国和德国学派——在运动控制问题的发展中似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相比伸展的手指‘抚摸’琴键,使用弯曲的手指的强力演奏,和锤击的运动,更经常地和过度使用综合症和肌张力障碍有关。这强调了恰当的、良好指导的练习的重要,说明要定义正确的演奏,就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演奏下面的神经生物学。”
读完文章,笔者简单概括如下:过度练习,让大脑里的一些神经信号混乱,信号找不到正确的神经纤维,手指就不听话了。或许,这就像大雾使信号灯的颜色变模糊,造成了交通堵塞。
当然,要孩子做演奏家的父母们也不要恐慌,把自己练成了残疾人的只是演奏家当中的少数。劳逸结合,不要长期过度练习,演奏训练就是安全的。对于业余学习者,受伤的概率很小。
结语
少儿学习乐器演奏的时候,双手和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相互协作,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可能改进,因而器乐演奏能为后面的学术学习和人生打下基础。童年的音乐教育,是父母赠给孩子的最佳礼物。请在合适的时候帮您的孩子挑选一样他喜欢的乐器,并且为他寻找一位指导老师,这比送他一个电子产品就很少搭理他,强出百倍。
作者简介:吴骏,青年翻译人,现居浙江杭州。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硕士,在英国贵族学校教授中文时对音乐教育产生浓厚兴趣。多篇译文被国内媒体广泛转载。本文授权转载自:虎和虎爸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effkreisler
▍往期回顾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鲁稚的阳台】精选好书好物,每日上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阳台优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