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去年4季度的超季节性增长,开年以来经济活动出现回落迹象,这是短期和中长期因素的共同结果,暂难确认下行趋势已经开启。本轮经济复苏可能是双头顶,分别在去年4季度和今年2季度,2季度的高点相对更低,但处于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共同赶顶的阶段,关注国内政策的二阶导变化。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联系人赵宏鹤
一、从高频数据看开年以来经济活动环比趋弱的特征
去年4季度中国经济经历了超季节性增长(GDP增速6.5%)后,今年开年以来经济活动出现超季节性回落的迹象。回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端节前表现偏弱、节后复工偏快,但仍然弱于去年4季度;二是需求端开年以来较去年4季度整体偏弱。
1. 回落明显——PMI生产指数、PMI新订单指数、黄金周消费
(1)回落明显——PMI生产指数:参考制造业PMI生产指数,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已经连续3个月回落(54.7→54.2→53.5→51.9),且回落幅度均高于过去5年(2015-2019)的季节性均值(52.9→52.7→52.1→51.1)。虽然2月的PMI生产指数绝对水平仍然高于过去5年均值,但连续的超季节性回落指向生产活动可能正从高位回落。
(2)回落明显——PMI新订单指数:参考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类似,二者均是从12月至2月连续3个月超季节性回落。受此影响,PMI在手订单指数大幅回落至近月低位。如果单看2月PMI的表现会受到春节等因素的干扰不易评估,那么连续3个月的超季节性回落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3)回落明显——黄金周消费: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春节黄金周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19年增长4.9%,年均复合增速2.4%。作为对比,2020年11月、12月社零同比增长5.0%和4.6%,可见就地过年对消费是削弱为主。
2. 小幅回落——工业行业开工率、全社会用电量、钢材消费量、出口运价
(1)小幅回落——工业行业开工率:从跟踪的几个重点工业行业来看,今年以来开工率的环比走势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年后到春节前,开工率从4季度的较高水平逐渐回落,春节前的环比走势较近年同期整体偏弱;第二阶段是春节后至今,开工率逐渐回升,且近两周的环比走势较近年节后同期整体偏强,但仍然弱于去年4季度的水平。
春节前的工业生产环比超季节性走弱,可能与冬季疫情反复、气温偏低以及政策力度收敛等有关;春节至今的工业生产恢复速度快于季节性,可能与就地过年使劳动力提前复工有关,但整体活动水平仍然低于去年4季度,说明就地过年对生产端的促进不足以抵消疫情等因素的拖累,属于次要因素。
(2)小幅回落——全社会用电量:根据国际电力网的数据,今年1月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为11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2%,修正春节效应后的两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1.0%,略微高于2020年11-12月的同比增速10.9%。但1月的寒潮降温对用电增长的贡献较大,例如云贵地区1月寒潮带来的取暖负荷拉动用电量增长7.1%。因此去除寒潮因素后,今年1月南方五省区的工业用电量增速较去年年底小幅回落。
(3)小幅回落——钢材消费量:1月螺纹钢产量小幅回落,库存季节性回补,表观消费量环比明显回落;以农历同期相比,表观消费量低于20年,与19年基本持平,需求稍偏弱。节后螺纹钢产量回升,库存回补速度与20年相似、高于19年,表观消费量环比改善但同比继续偏弱。
1月热轧卷板产量回升,库存回补节奏与19年同期类似,表观消费量环比小幅回落;以农历同期相比,表观消费量高于19和20年,需求偏强。节后热轧卷板产量回升,库存回补速度慢于20年、快于19年,表观消费量同比也偏弱。
(4)小幅回落——出口运价:1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上涨27.8%,出口货运景气度持续高位,但2月CCFI仅上涨0.9%,是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月涨幅;与此同时,对CCFI有一定领先关系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自1月中旬以来上升斜率明显放缓,2月进一步下跌3.0%,CCFI在2月第4周也出现回落。
此前的运价飙升不只是需求旺盛的结果,海外疫情加剧导致港口防疫要求提高、工人数量减少,港口吞吐能力明显下降、大量集装箱在港口拥堵,也造成了集装箱运力短缺、运价飙升。因此近期运价涨势趋缓可能也与上述情况缓解有关,但结合近来明显走弱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出口景气度的边际回落可能已经出现。
3. 基本持平——乘用车销量、商品房销量
(1)基本持平——乘用车销量:1月乘联会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5%,为剔除春节错位和疫情的影响,将近年春节前4周的各周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与今年进行对比,今年的销售情况强于景气度较差的2016年、弱于景气度较高的2017和2018年、稍强于景气度逐渐探底的2019年,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将1-2月合并,今年乘联会乘用车零售销量约为329万辆,2019年销量约为277.2万辆,年均复合同比增速为8.9%,稍高于去年下半年整体8%左右的同比增速。考虑到2019年年初是乘用车销售的触底阶段,基数较低,这一增速水平仍然是中规中矩。
(2)基本持平——商品房销量:1-2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大涨113%,一是与去年疫情骤起有关,二是与就地过年有关,人口净流入城市的商品房销售恢复速度快于历史农历同期。对数据进行处理后,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月相对于19年农历同期的年均复合增速是5.2%,表现偏弱;2月的复合增速是14.8%,表现偏强;1-2月合计同比增长8.4%,稍低于去年下半年的水平。
二、1季度环比走弱是短期和中长期因素的共同结果,暂难确认下行趋势开始,预计GDP同比18.6%-19.3%,季调环比0.6%-1.2%
开年以来经济活动转弱是短期因素和中长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因素主要与冬季疫情区域性反复、寒潮降温较多气温偏低等有关;就地过年会削弱消费和加快春节后的生产恢复,但不会逆转原有趋势。中长期因素主要是国内政策进一步常态化回归,货币方面社融增速见顶后连续回落,信用环境进入短周期的收缩阶段,预计后续还将进一步回落;财政方面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没有提前下达,导致开年阶段地方新增债券发行处于真空期,预计今年广义赤字规模较去年缩减。
由于去年4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明显高于季节性,因此经济活动环比转弱后,今年1季度GDP环比可能低于季节性。初步估计,1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在-17.5%~-17.0%之间,季调后环比增速在0.6%-1.2%(18/19Q1季调环比2.0%),对应1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18.6%~19.3%,相对于2019年1季度的年均复合增速为5.1%~5.5%,低于去年4季度的两年复合增速6.1%,接近去年3季度的复合增速。
三、经济复苏的第一个高点已经出现,2季度可能迎来第二个高点,但幅度更低
我们曾在去年12月24日的报告《如何看待宏观复苏与春季躁动》中判断,“本轮经济复苏可能会出现两个高点(双头),或者说两个环比拐点,分别是今年4季度和明年2季度,随后面临下行压力”。目前来看,随着今年1季度经济活动环比走弱,经济复苏的第一个高点已经在去年4季度出现。
往后看,经济复苏有可能在2季度迎来第二个高点,但幅度上弱于第一个高点(季调环比1.3%-1.5%),类似2018年1季度的状态。第一,短期因素大概率消退,开春后气温将逐渐转暖,既有利于生产恢复也有助于疫情缓解,海外疫苗接种进度提升和疫情缓解后,国内面临的输入性疫情压力可能阶段性改善。第二,财政支出力度可能有所提升,两会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规模后,地方新增债券的发行也将陆续启动,原本可能在1季度发行的提前批额度将滞后于2-3季度发行。第三,出口景气度可能保持高位,虽然海外供应链修复将重新冲击国内出口份额,但短周期维度主要经济体正处于补库存阶段,如果拜登政府的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在3月中旬获批通过,美国制造业库存回补的幅度和持续性有所提高,外需提升部分对冲份额回落对国内出口的影响。
与此同时,受近期大宗商品涨幅较大和低基数的影响,2季度将是今年国内通胀指数上升幅度最大的阶段,PPI同比的高点可能在5月前后达到5%左右的水平,CPI同比也将升至接近3%。因此,2季度既是本轮复苏周期的第二个高点,也是实际和名义增速共同赶顶的阶段,关注政策二阶导的变化。
风险提示
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上行;国内政策收缩力度超预期
 团队介绍
宋雪涛 宏观团队负责人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2018-2020年金牛奖最具价值分析师,2019年金麒麟新锐分析师,2020年入围新财富和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金麒麟最佳分析师,发表有央行工作论文、CF40金融书籍和多篇学术论文。
向静姝
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海外宏观和大类资产研究。曾任职于英仕曼投资旗下核心量化对冲基金AHL。
赵宏鹤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经济和政策研究。曾任职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展战略部。
林彦
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主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研究。曾任职于弘尚资产。
郭微微
武汉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行业比较和产业趋势研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