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3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你的孩子很重要,而他人,于他的意义和改变,也很重要,那是他们情商发育进化最重要的一环。
作者 | 刘小念
来源 | 写故事的刘小念
01
大家好,我是李老师。

一个教初中语文,带班10年的班主任。
感谢大家对孩子教育的关注。
我也会尽己所能,把来自教育一线的故事跟你们分享。
今天给大家讲两个孩子的故事,老规矩,方便大家区别,就叫他们C同学和D同学吧。
她们都是女孩。
02
那是2012年秋天,也是我第一次带班。
C是妥妥的学霸。
升到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她全校第一,并且拉第二名30多分。
记得当时有同事跟我说:“李老师,你运气真好!一接班,就得了这么个尖子生。”
我当然也很开心。
然后,我慢慢发现,学霸背后,其实有一对超级卷的父母。
初一才刚开学,C已经把初一的课程都学完了。
每个周六周日,她已经开始学习初二的课程。
03
那时,C爸妈是与我互动最多的家长。
每天都会跟我保持电话联系,询问C在校的学习效率、听课状态,具体到下课时有没有背单词,上厕所用了多长时间。
关于上厕所用了多长时间,C妈解释道:“我发现她最近总是以上厕所为由偷懒。老师啊,初中这三年,对她人生多关键啊。你一定帮我监督她,这三年,真的是上厕所都得带小跑的呀。”
说实话,每次跟C妈通电话,隔着电话线,我都能感觉到她的紧张焦虑。
连带着我讲话的速度,都不知不觉变快了。
04
后来,C妈曾三次来学校找我,都因为同一件事——给C换同桌。
第一次,是因为C的同桌喜欢抖腿,特别影响C听课。
我帮她调换了。
第二次,是因为新同桌爱讲话,笑起来太大声。
我认真观察了一下,C的新同桌是比较开朗,爱说爱笑,但她只是在课间才那样,上课时,她还是挺认真听讲且积极发言的学生。
我把这信息反馈给C妈,可是C妈再三请求:“老师啊,C下课也是要学习的。您也知道,离中考就剩800来天了,我们的目标是某某中(全市最好的高中),您是不知道啊,她回家就说同桌吵得她看不进去书,我都要急死了。”
行吧。
这次,我给C换了个全班最内向的男孩当同桌。
一周后,C妈又来找我:“C说那个男孩每次上完体育课,身上的汗味熏得她头痛。”
我真的很无语。
忍不住跟C妈说:“这是个集体,不可能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也请做家长的体谅一下。”
听了这话,C妈各种诉苦示弱,说尽好话。
话里话外都是这三年决定孩子的一生,她不希望因为这些让孩子分心……
05
最后,我默默把C调到了单独一座,总算把事情搞定了。
但C爸妈还是会保持每天跟我通话,了解孩子在校的一举一动。
慢慢地,我不再跟他们说得特别详细具体。
因为我发现我随口的一句话,都会让他们紧张兮兮,让C的日子很不好过。
比如我说“语文这次阅读理解做得不太理想”,那么她爸妈一定如临大敌,加大剂量练习。
比如,C主动跟我要求做一次升旗手,但她爸妈得知后,一再跟我沟通别让她上了,又要背稿,又要排练,太分心,也浪费时间……
06
相较于C爸妈的焦虑,D爸妈就佛系多了,一般很少给我打电话。
有限的沟通里,他们几乎从不问学习。
每次的开头都是这样的:“老师,不好意思,知道您很忙,打扰了。就是很长时间没跟您联系,很想知道D在学校跟老师、同学相处得怎么样?”
令我吃惊的是,虽然他们很少联系我,但几乎叫得出班级每个孩子的名字,对每个老师的性格特点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都是孩子回家跟我们聊的,每天回来,一说起学校的事,嘴就停不下来。”
而且,我居然从D父母这里了解到很多连我这个班主任都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谁谁前阵子成绩直线下降,是因为妈妈怀了二胎,他不想让妈妈给他生弟弟妹妹。
比如:谁谁给别班男孩写情书,结果被那个孩子的妈妈在校门口一顿臭骂。
比如:谁谁参加市轮滑大赛,拿了第一,他们好几个同学都去现场给加油了……
通过D爸妈的视角,我第一次意识到,眼皮底下这些少年,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机器,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
那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是更关心孩子在学校里,是否开心顺利。
07
我曾经在家长会后,把D妈留下,问了她一个问题:“你好像跟别的父母不太一样,不是太把孩子的成绩放在心上。”
D妈爽朗地笑着:“老师,说不关心那是假的,但比起成绩,我和她爸更关心她在学校过得开不开心,能不能更好地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比起成绩,好性格会受益终生。而且,只要她和周围的环境处好了,给自己创造良好的氛围,成绩也不会太差。”
这番话,身为师者,我十分受益。
教育就是相互学习,所以,我很愿意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发现教育问题,同时,也向他们学习。
打那之后,我也在默默观察D同学。
08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极其深刻。
D是班里生物课代表。
因为生物不是主科,中考分数占比又少,所以,很多孩子在生物课上要么做别的主科作业,要么打盹、闲聊,且屡教不改。
有一次,生物老师忍无可忍,气得中途撂挑子走人了。
那天,我在别的学校听观摩课,不在班。
而D呢,在这个时刻挺身而出,去找了生物老师。
先是道歉,而后拿出一本生物笔记,是班里另一个男同学孙峻的。
那本笔记,要多工整有多工整,简直就是板书。
D对生物老师说:“老师,这是孙峻的笔记,他就是因为上了您的课,爱上了生物,而且他说以后要当个生物学家。老师,您想想,很有可能,未来某一天,一个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站在领奖台上深情追忆:我的生物启蒙老师是初中的姜燕飞。而且,老师,我统计了,每次班里至少有一半同学是听课的,您不能因为那些不听课的同学,辜负这些对生物真正感兴趣的同学呀,您说是不是?姜老师,我个人觉得,哪怕只有孙峻一个人在听,您的课,也是有价值的!”
生物老师差点被D的这番说辞给弄破防了。
她跟我说:“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居然被一个学生教育得心服口服。”
打那之后,生物课上,姜老师变换了说教模式,时常如此开场白:“你们可以做别科的作业,也可以睡觉,但至少给我一点面子,打鼾别太大声。”
事实上,学生是很讲情义的,也非常认可那种真正理解尊重他们的老师,有了姜老师这样的开场白,他们反而认真听起课来。
09
而这件事,让我开始更加关注D的一举一动。
我慢慢发现,她很有亲和凝聚力,是班里真正的意见领袖。
每到节假日或者放寒暑假前,一定有一帮同学围着她,问她假期去哪里玩?
然后,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最后,D一锤定音。
这样的场景,我看了也是开心的。
何为少年?
不就应该这样叽叽喳喳,吵吵闹闹,该玩的时候,彻底放飞自我吗?
但我发现,这样的活动,学霸C从不参加。
10
有一次,我问她:“C,假期同学都出去玩,你要不要参加?”
有种渴望在C的眼睛里一闪而过,但她忧郁地说了一句:“想有什么用,我妈肯定不让参加。”
我跟她说:“如果你想去,老师可以跟你妈妈做一下思想工作。”
C迅速开心起来:“老师,真的吗?”
我向她点点头。
C放下书本,快速跑向D,用怯怯的声音跟D说:“我也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以吗?”
D呢,迅速起身,揽着C的肩膀,说:“学霸能参加,梦寐以求啊,大家热烈欢迎。”
于是教室里掌声一片,有同学看向我,要知道学校是明令禁止学生们大声喧哗的。
假期之前,让他们放纵一下又如何呢?
我一个眼神丢过去,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当我不存在。”
说实话,压抑了一学期,我更愿意看到并保护他们少年意气、活泼天真的一面。
11
但令人沮丧的是,当我给C妈打电话,让她同意C跟同学出去玩时,被拒绝了。
原因是C放假第一天就要上课后班。
“孩子挺渴望跟同学一起玩的,再说,学了一学期,也该放松一下。”我试着说服C妈。
结果,C妈很强势地跟我说:“老师,她这个年纪,就不是放松的时候,再说了,一群孩子出去玩,万一发生什么意外,谁负责?”
“除了学习,她这个年纪也是需要朋友的。”我还是没有放弃,毕竟,我答应了C,脑海里全是她那可怜又渴望的眼神。
“老师,咱们都是过来人。你想想,咱们现在的朋友,哪一个是初中时候交的?初中同学的名字,还记得几个?就算成年人,真正的朋友又有几个?人生啊,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老师,我很感谢你对C的关心,但我真不能让她去。初中太关键了,决定了她未来的阶层,我不能让她分心……”
是的,我最终失败了。
C妈拥有一套强大的自我理论系统,我说服不了她。
这一点上,我觉得很对不起C,心里特别替她难过。
12
初中三年,C一直是我们班的荣耀。
但我其实一直在暗暗观察着她和D,不自觉地想着她们各自的未来。
C成绩很好,且自律。
那种自律是被父母训练出来的,对时间的刻板遵守,哪怕是上卫生间,都是掐着时间的。
像一台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
而D呢,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
我是语文老师,最直观的感受是,她的作文总能给我许多惊喜。
她的思维是活跃的,也是没有边界的。
这一点,物理老师也有说过。
那些物理实验,都是按照课本上,按部就班地去做的。
但她总能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追着老师去求解。
这样的学生,会激发老师,也是老师的开心果。
13
发生在D身上的另外一件事,也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生之间其实也是一个小社会。
有一次,D妈罕见地给我打电话,问D最近在学校状态可好?
我猜到应该有什么事情发生,于是,追问了一下。
D妈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班里一个女孩建了个QQ群,拉拢几个同学在群里说D的坏话。
D本不知情,后来有一个关系较好的同学截屏给她,她才知道这件事。
D妈无意间看见女儿哭,于是追问了原因。
了解到前因后果,D妈很认真地跟她梳理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实上,D在学校跟那个建群的孩子很少有交集,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孩子间的嫉妒与恶作剧。
让D真正伤心的是,其中有两个平时跟她关系很好的同学也说了她很多坏话。
D妈就拿自己在职场里的人事纷争,告诉D,人有时为了合群与自保,就是会做出违背良心的事。
而且,也告诉她:“确认自己是不是因为做错事而挨骂,如果不是,那么恭喜你,你是被嫉妒了。什么样的人会被嫉妒?一定是比别人强,比别人优秀的人才遭嫉妒。”
然后,D爸妈一起给女儿讲了许多他们成长过程里,工作中,遇到的同类事件。
最终,D如释重负,破涕为笑。
14
道理都讲通了,D妈还是担心女儿到了学校,面对那些攻击过自己的人,内心没那么强大。
毕竟,她也不过是个孩子。
所以,才给我打电话,希望能帮忙留意D的状态。
我发现,D依旧那么阳光快乐,和往常没有任何区别。
我和她提起这件事,她跟我说:“老师,我爸妈说得对,做人呢,是要有好人缘,但也得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我,我又不是人民币,哈哈哈。”
这话,真不像一个14岁孩子能说出来的。
可是,她能在14岁懂得这样的道理,不是更好吗?
我又问她:“那现在面对那两个背后骂你的好朋友,还难过吗?”
她说:“老师,你知道吗?她们一直以为我不知道,所以,对我比从前还要好,看着她们的样子,我真替她们难过。一个人,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说了不想说的话,把自己变得这么分裂,真不划算。”
明明自己受了伤害,却依然觉得伤害自己的人很可怜,看着这样情绪稳定、成熟的D,我内心非常骄傲。
对,是骄傲。
这比她拿出任何一张成绩单,都让我感到满足。
因为能够预见,未来的她,会成长为一个情绪健康,给别人带去更多阳光美好的人。
15
事实也的确如此。
2015年中考,C如愿考入全市最好的重点高中。
D也发挥很好,考进另一所小重点。
但她们真正的分水岭在高考。
高考时,D成了学校的黑马,考进了上海交大。
而C在高中时代一路狂奔,最终考进山大,这让她爸妈北大志在必得的愿望彻底落空。
C真正的考验也发生在大学时代。
大学时,因为不适应集体生活,父母给她在校外租了房,目标是将来考北大的研究生。
C妈甚至为此提前内退,专门陪读,照顾她的生活。
可是,疫情期间,学校封校,要求学生必须在寝室隔离上网课。
这对普通孩子来说,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可是,C却崩溃了。
那居然是她第一次过集体生活。
她受不了一个房间里睡四个人,受不了室友发出的各种声音,受不了自己睡觉时,别人还开着台灯……
最终,C因为患上抑郁症不得不办理了休学。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要多难过有多难过。
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她该如何跟同事、爱人以及这个世界连接?
16
时至今日,我依然能想起当初C妈在电话里,强硬地跟我说:“初中同学,最后你连名字都记不住,交什么朋友,有什么意义?”
如果仅从实用角度来说,看上去,的确没什么意义。
但,就像我们不能说儿时吃过的饭其实没用一样,我们之所以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离不开环境,离不开人际关系,这是一场叠加效应,长期工程。
孩子为什么要到学校读书?
我在D及其父母身上找到了答案,除了学习知识,也学习人际关系。
他们需要在人群中学习,然后再回到人群中去生活。
因为我们这一生本就活在一段又一段关系里,而终我们一生,就是要处理好自己与世界、别人和自己的关系。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人际交往的启蒙地。
17
所以,经历了C和D两个同学之后,我关注学生们的成绩,也很在意他们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交朋友。
这是他们社会化的第一步,也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所以,强烈建议家长别心疼孩子在交朋友这件事情上,花费的时间与心思。
你的孩子很重要,而他人,于他的意义和改变,也很重要,那是他们情商发育进化最重要的一环。
而给自己创造一个和顺的人生磁场,就是应该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抓起的必修课。
那才是他们的起跑线。
— THE END —
作者:刘小念,一个写故事的手艺人,也是一个二胎妈妈,专写婚姻内外那些事儿,著有作品《二胎时代》《煮妇炼爱记》《创业情侣》等,公众号:写故事的刘小念。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