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卫组织5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5.20亿例。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
而除了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全球其他各类疫情也开始此起彼伏,需要引起注意。

马来西亚近期手足口病激增

马来西亚卫生部17日发布称,在5月8日到5月14日一个流行病学周之内,马来西亚通报手足口病7526例,比上一个流行病学周增加3.5倍。
据介绍,截至5月14日,马来西亚已通报手足口病31661例,为去年同期15倍。

目前通报的病例中,有近半数发生在首都吉隆坡、行政首都普特拉贾亚和吉隆坡周边的雪兰莪州。大多数传染地点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学前教育学校,有九成以上患者为6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
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潜伏期为2-10天,感染后一般7-10天内痊愈。

如何防范
1、减少出入人口密集场所:每年5~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到游乐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玩耍,以防感染。
2、家长要做好个人和家庭清洁:被褥和衣服加强日晒,玩具、餐具勤消毒等。
3、外出活动后勤洗手。
4、每天晨起或晚归时都要检查孩子身体:特别是手心、脚心、躯干胸背部有无红疹,口腔有无疱疹,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的变化。

巴西今年已发现登革热病例75.7万例

巴西卫生部当地时间16日发布的公报显示,今年截至5月7日,巴西已发现登革热病例达75.7万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50%以上,因登革热致死人数为265人。
资料图。巴西圣保罗,戴口罩的民众横过马路。
巴西卫生部16日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报告称,今年以来,巴西登革热病例呈现上升趋势。仅在4月23日至5月7日期间,巴西全国登革热病例就增加了约40%。
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热带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高烧、头痛、恶心、呕吐和关节痛等。严重的患者还会表现出流血、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死亡。
如何防范?
1、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出行应尽量避开登革热病高发区域,居住在相关区域的人员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护。
2、在人员居住较密集区域采取防蚊、灭蚊措施,个人做好防护,避免在蚊虫较多处逗留。
3、切实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清除卫生死角,避免生活区积水滋生蚊虫,特别留意花瓶、卫生间等处。
4、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就医时须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并保持社交距离。
印度“番茄流感”暴发 超80名儿童感染
近日,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出现“番茄流感”疫情,目前已有超过80名不满5岁的儿童感染。
来源:中新视频

据介绍,“番茄流感”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疾病,目前尚不清楚具体致病原因。其主要症状包括高烧、身体疼痛、关节肿胀、疲劳、皮疹等。患上“番茄流感”的儿童身上还会出现水泡,“番茄流感”的名字也源于这些像番茄一样的红色水泡。
印度卫生专家阿鲁纳表示,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患者需要被隔离。医生还建议对感染者使用的餐具、衣服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虽然被称为“番茄流感”或“番茄热”,但《今日印度》说,导致这种疾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印度卫生官员正在进行调查。《印度时报》援引卡纳塔克邦卫生部门负责人长苏达卡的话称,这种疾病与新冠肺炎没有关系。

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已在20多个国家出现

当地时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自4月5日英国首次报告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病例,全球已经出现超过400例儿童不明原因的肝炎病例。
目前患病儿童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和肌肉疼痛等症状,部分儿童有黄疸症状。
美国《贝克尔医院评论》5月18日刊文指出,世卫组织全球肝炎项目资深科学家伊斯特布鲁克称,截至5月15日,全球已有22个国家出现了429例相关病例。

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或与新冠相关

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刊文称,最新研究显示,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可能与新冠病毒导致的超级抗原相关。
根据世卫组织欧洲区办事处的报告,截至本月13日,欧洲16岁及以下的儿童肝炎病例中有70%的患者曾感染了新冠病毒。以色列媒体也报道称,该国最新报告的12名儿童肝炎患者中,有11名在一年内感染过新冠病毒。
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有哪些表现?
近日,我国国家卫健委发布《有关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有关问题解答》。其中提到,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患儿的共性特征为:
①年龄1月-16岁,大多在10岁以下;
②出现黄疸、恶心、腹痛、乏力、嗜睡和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和呕吐),大多数患儿无发热;
③实验室肝生化检查转氨酶(AST或ALT)明显升高。
儿童急性肝炎如何预防
避免儿童前往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切断飞沫接触和粪口传播途径.
保证儿童充足睡眠和营,定期清洗儿童外出衣物和常接触物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来源:中国侨网综合中国新闻网、新华网、澎湃新闻、环球网、海外网、健康时报等

编辑:何颖

责编:李明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