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天,严峻的疫情在申城蔓延。这些“平凡天使”们白衣执甲,在上海的抗疫一线持续奋战80个日日夜夜,用实际行动继承并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小编带你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疫”线采样
 以“不同”身份穿起“相同”战袍
2个多月来,核酸采样的队伍是居民身边最常见的“大白”,而在这之中,护士们占到了绝大多数,是实打实的“中坚力量”。天未亮便集合,天透黑才回家;从冬天冻红的双手,一路奋战至闷热的初夏。无论是一天抬臂1500余次,还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爬100多层楼;无论是“60后”的老护士长,还是“00后”的小护士,这些坚韧的“天使们”从扛起责任的那天起,便从无怨言,也从未放弃。
穿上“战袍”的他们是战士、是先锋,脱下“白衣”他们也是父母、是爱人、是儿女。为了工作的需要,他们把年幼的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嘱咐即将中高考的子女学会独立,远程为家中年迈的老人团购生活物资……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今年,是普陀区人民医院特需病房护士长杜丽平踏上护理岗位的第16年。两年前武汉疫情暴发之时,她瞒着家中的老人与孩子,悄悄报名了援鄂医疗队。如今,她又义不容辞地走上了抗疫的采样一线。最让她欣慰的是,“经过武汉那次离家,儿子也长成了小大人,可以代我在家照顾奶奶了。”
长征社卫采样队员施美奇今年已53岁,家中90多岁的老母亲是她最大的牵挂。但由于采样任务重,她毅然闭环留在了单位1个多月。“妈,等疫情过去,我就好好回来陪您。”每次擦干思念的泪水,施美奇又披上“白衣”,带着“老前辈”的坚毅与年轻的护士们一起前往下一个点位执行任务。
“担当作为,前线有我;风雨同舟,胜利有我!”这样的决心与誓言,在普陀多个医疗机构的护士队伍中回响。除了区属18家医疗机构,宏康、德济、天佑等民营医院的护士们也全面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之中。3月以来,采样队深入普陀的街头巷弄,圆满完成了1800多万人次的采集任务。
“疫”线救治
“守护”与“被守护”的双向奔赴
自收治阳性病人的方舱和定点医院正式运行以来,战斗在这些“特殊环境”的护士们成为了前沿阵地里最紧张也最忙碌的一群人。期间虽也有过对全阳环境的担心害怕、有过不被理解的无奈委屈,但“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南丁格尔”精神,深深铭刻在每一个护士的心理,支撑他们以自身微光汇成炬火。
2座高层商务楼,26个楼面,6000多张床位,开舱第3天便满负荷运行……谈起普陀最大方舱医院过去25天的工作,戴莉感慨万千,“在极短的时间处理极纷繁的诉求,且每一个点都不能出错,在方舱工作真的要打起12分精神。”面对巨大的患者体量,医护们24小时安排了人员守在对讲机前;对于一些身患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感染者和未成年儿童,护士们则每天定点定时巡查关心。“让每一个带着不安来的人都能带着笑容走,是护士们最大的心愿。”
舱内事物无大小,入舱送上必备生活品,出舱随赠健康指导册,提前定好给回族病人的餐食,另辟安静的房间给学生患者考试,这些暖心的一幕幕,也在普陀的其他方舱中每天上演。
相比起方舱医院轻症或无症状患者的大批量收治,利群和桃浦2个定点救治医院的护士,则面临着抢救危重症病人、护理超高龄基础疾病患者等更大的挑战。为了提供这些患者更优质的服务,“于井子护理小组”的“八心护理法”也被带到了桃浦定点医院。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诚心接、真心待、耐心听、细心答、精心做、尽心帮、热心送、留心访的“白衣天使”们,得到了入院病人最真挚的谢意。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守护与被守护是双向的,这份善良与温暖,带给了“守护者”们更多的力量。
“疫”线病房
让“不平常”的日子变得“平常”
“张叔今天感觉怎么样?外面太阳不错,可以走走晒晒。”
“李奶奶,你女儿给我发微信了,让我给您拍段视频发给她看看她好放心……”
在因疫情防控而封闭管理的医院病房里,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护士和病人之间上演。为了尽可能减少疫情给住院患者带来的不便与不安,普陀各医院病房的护士们拿出了十二分的细致与周到,顺利完成了“特殊时期”病房护理的一系列挑战。
照护着300多张护理床位的普陀区老年护理院,便是其中一个缩影。为了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护士长徐薇和团队的护士姐妹们亲自致电每位患者家庭,告知他们非常时期医院管理的制度,并主动变身成为病房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宁可自己增加一份辛苦,只为病人少一分忧愁。
精神科病房,是此次疫情期间更为特殊的一个病房。精神障碍患者容易受环境等因素导致病情反复,护理工作更具挑战。在精神卫生中心闭环管理期间,精五病区的护士们为保证一位处于拒食状态患者的正常饮食摄入,甚至扮演起了“妈妈”的角色,耗时1分20秒才成功给病人喂下了一碗粥……这“好不容易”的一幕,却是精神科护理人最日常的忙碌缩影。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这些病房的护士们并未直接披甲上防疫战场,不是最美逆行的“天使白”,也不是捍卫防线的“守护蓝”,但他们在临床一线的默默坚持,演绎着同样动人的坚守与担当。
过去的80天里,在普陀抗疫的主战场上,医护们与居民患者间的温暖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他们的姓名不同、年龄不同、来自的医院不同,却有着同样的身份、同样的信念、同样的精神。
资料:健康普陀医立方
编辑:黄湄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