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护士长,前几天收到了8岁儿子发来的信息:“老师布置了作业,要采访家里的职业人,妈妈,我想要采访你。”从3月底起,陈皎就一直没有见过儿子。作为护士长,她必须闭环在医院里,守着责任重大的两个阵地;作为母亲,她感怀于儿子的理解和认可
5月8日是母亲节
而在新华医院的这段日子里
母亲们扎根于医院
坚守着治病救人与疫情防控两道“关口”
母亲与护士,两种角色一样情怀
与母亲在家的角色一样,急诊抢救室的护士长就是这里的“管家”,既要协同医生参与救治,又要协调管理区域内的防控工作。面对着接诊量的激增,陈皎带领着护理团队反复调整急诊流程,抓细节,重落实,严格把控各项防控措施。“为了在第一时间救治急危重患者,我们建立了抢救室筛查区,将预检前移,建立了一道道防疫流程,层层过滤,将风险减少到最低。同时,在入口处清晰划分120通道和预检通道,在内部划分防护用品的穿脱区域,有效落实区域管理,规范防护。即便再忙,医护人员还必须反复培训防疫规范,包括防护服的穿脱、手卫生的执行、环境有效消杀等。
疫情以来,新华医院急诊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承担了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任务,接收的急诊救护车人次每日攀升,最高日救护车人次达65辆,在抢救室的留观患者最高人数达到79人。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陈皎像“救火队员”一样投身其中。她已经习惯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连轴转甚至连续无眠的状态……遇到危重患者,她总是冲在前面,把年轻的同事护在身后;面对情绪焦躁的家属,她总能专业细致耐心地安抚解释……
抢救室的护士30多位,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护士20多名。陈皎说:“这里有很多青年,也有很多年轻的妈妈,但他们却专业老辣,处变不惊,既要救命,又要安全,还要有爱。”
小区有确诊,是否愿意做社区志愿者?
愿意!
4月的一天凌晨五点,在家休息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晓雯接到了街道居委书记的电话:
“你是王晓雯吗?小区内由于有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即将处于封闭管理,你是否愿意做社区志愿者?”
“我是党员,我愿意加入志愿者队伍,听从安排!”
她所处的社区有1400多户居民,突如其来的封闭管理,让居民看病成为了一大难题。大家自发组建了一支“南园医护志愿者”队伍。一旦有居民出现身体不适,医护志愿者队员们都会主动上门提供医疗救助及代配药服务。王晓雯还参加社区核酸检测工作中,上门帮助高龄老人完成抗原自测及政府物资清点分发工作等。
“看到她们母女
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妈妈……
王丽娟,是新华医院产二病区的护士长。疫情以来,产妇人数持续攀高且非常紧急,先兆临产、胎膜早破、急诊剖宫产等等。让王丽娟印象最深的是产二病区有一位孕21周+的试管婴儿妈妈,她怀的是双胞胎,但已经多次住院保胎,她的妈妈看着格外心疼,偷偷流泪,说:“我心疼女儿呀,她为了怀孕吃了多少苦头呀!”
“产科是迎来新生命的地方,妈妈们用生命孕育下一代,我看着她们母女,想到了我可爱的两个女儿,更想到了我的妈妈。”因为工作关系,王丽娟已经4年没有回过江西老家,没见到妈妈了!这个母亲节,她只能和妈妈云过节,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早点结束,早日和妈妈团聚。“想女儿的时候,就跟她们视频,有时候视频开着,她们读书我工作,有时候一起跟着跳操,也是另一种乐趣。”王丽娟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舍小家,为大家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1岁女儿每晚都要抱着妈妈的枕头才肯睡
儿呼吸内科的医生李京阳是个年轻的妈妈,参与儿科急诊工作,从3月起就闭环在医院里。家中1岁的女儿托付给公婆,休班时通过视频通话看看她。开头几次,女儿听到李京阳的声音会对着手机喊“妈妈”、抱着手机亲亲,后来发现无论怎么喊妈妈都不来抱她,开始发脾气拒绝看镜头,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就挥手“拜拜”。但是听到婆婆说女儿每天晚上都要抱着妈妈的枕头才肯睡,李竞阳的心里是酸酸的。
每一天,李竞阳的工作都很满,上完急诊休息的时候,她还要再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上值班,回答患儿家长远程咨询。有一次,她在互联网医院上遇到了一位哮喘的老病人,小区封控无法按时随访,李京阳就把患儿的治疗用药与家属逐一交代,详细告知哮喘护理要点,最大限度地给予了便利。
新华医院只是一个缩影
在本轮上海疫情中
无数的妈妈们
将想念孩子、家人们的心
转化成了工作
去帮助更多市民们
希望市民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配合防疫的各项工作
这样如常的上海就能快快回来!
愿天下母亲
身体安康、幸福快乐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黄杨子 施嘉奇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SYL
◢ 猜你想看↓↓
上海出现新型变异株,传播速度快30%?目前未发现!昨日本土新增“215+3760”→
大上海保卫战,一个个“堡垒”,必须这样攻下来
“大白”嘴馋螺蛳粉?居民请示太太后说,志愿者爱吃必须分一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