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你想成为怎样的你
文 | 鲁稚
前几天,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求解一件事。她儿子在某重点中学,高三。从小喜欢数学,小学就参加了竞赛班,当初选上的孩子是几百个,到了初中只剩几十个,到高中只剩十几个,到现在只有几个了!而他就是那几个之一。这肯定是件好事,在一般人眼里。
但是问题来了,他因为在竞赛的训练上投入时间太多,综合成绩落后了,比当初与他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少了几十分。老师找他谈话,要他评估竞赛获奖的可能性,如果拿不了一等奖,不能保送到名校,就只能回归高考,“二等奖是没用的!”老师说。
他评估的结果,觉得自己要拿一等奖可能性不大。而眼下的情况是,如果回归高考,就必须把每科成绩都提上去。但现在,他的综合成绩已经比别人少了几十分,排名已经掉到班上中下水平。照此下去,竞赛拿不了奖,高考也考不上好学校,那就彻底完了!
最后,在各方劝说下,他放弃了竞赛班。
“那天,他一直在哭,在车上哭,哭了几十分钟,一直在哭。”他妈妈说,“他确实是很喜欢数学,喜欢这个竞赛班,他一直从小学走到现在。他就一直哭,很伤心。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竞赛班就停了,上学期。但是,这个学期一开学,他又说到竞赛班,还是想去上,还是放不下。他到底要不要上竞赛班,我们也很矛盾,所以求助于您,想听听鲁老师的意见。”
说实话,我听的时候,心里是阵阵酸楚,心疼那个孩子。能在一流重点中学的重点班,能作为竞赛选手,去和全国最优秀的数学头脑交锋,他已经是学霸中的学霸了,不知令多少人羡慕嫉妒。但他居然是那么艰难,那么无奈,为了想参加一项看上去如此名正言顺的竞赛,竟然哭了几十分钟,犹豫了一学期都还是放不下!
人生多艰啊!这是一个高三的年轻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称得上是男人,还是不得不哭,就为了这样一件看上去名正言顺的事!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痛潜藏在每个人心里,只是我们都慢慢学会了忍住。
我酸楚。我理解他的酸楚。我和他一样酸楚。没人不酸楚。我们的人生,有多少时候又是能遂我们的愿,让我们能够正正当当痛痛快快做自己想做的事呢?越是优秀的人,越是与常人不同,就越是需要作出不一样的选择。这选择的难度比常人更大,因为你本来就走在不一样的路上。
我很难给他具体建议,只能告诉他,如果是我,我会怎样。
首先,我要确定我是否真的热爱这件事。我是真的喜欢数学,喜欢数学竞赛,喜欢那种挑战大脑的感觉,还是仅仅把获奖作为一块进入名校的敲门砖。如果是后者,在高三的关键时刻,倒也不妨从实际出发,放弃竞赛,省出时间,把成绩提上去,先考进一个好大学再说。
但在他身上,我感觉到更多的是热爱数学本身。他妈妈说,他就是想去上课,有一次他重感冒,流着鼻涕发着烧,妈妈说算了,这次就不去上课了,但儿子非要去。妈妈只好送他去。妈妈那天也感冒了,站在教室外面,头重脚轻擦着鼻涕,想着儿子和自己一样难受,还在坚持上课,她感动得想哭。但其实她不知道,儿子和她不同,儿子此时整个身心沉浸在他所热爱的事情中,他正在享受求知的愉悦,当他解出一道高难度的题,大脑中释放出的高浓度内啡呔,就犹如人体自制的吗啡,足以让他享受到极乐,这恰恰是治感冒的良药!
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根本不需要坚持,那件事本身就是诱惑,引导你一直往前走,你想抗拒都不行。没有一个人是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得出色的,所有的大成就,都是热爱的结果。
那么,假如不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有什么结果呢?最好的结果是平庸,再次的结果是痛苦,最糟的结果是绝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关于自己的画像,那个画像中的模样,就是你希望成为的自己。如果现实中的自己与画像中的自己吻合,你将觉得心满意足,觉得自己真实而完整。如果现实中的你与心中的画像不吻合,你会觉得虚幻而丑陋,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所谓“成功”,都会觉得人生残缺,终究难安。
其实,竞赛能不能得奖,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虽然也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就像我现在放着很多炙手可热的机会不去抓,反而悄悄写一些不能赚钱,难于发表,连读者都没有几个的文字,到底有什么意义?当然有意义,这意义就在于,它是我想做的,如果不做,我就成不了我想成为的人,我就对不起此生。
我只此一生,任何此生的遗憾都只能在此生弥补,没有别的机会。而此生的终点已隐约可见,时间不多了。
人年轻的时候并不知道人生是多么短暂,而我们心中那张自画像又是多么顽固。我们总以为自己会有漫长的时间,会有无数的梦想,会成为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何模样的自己。但实际上,当你老了,回顾一生,才知道,那个最初的梦想就是最终的梦想,你心中的你始终没有远去,你没有办法改变自己。
只是,你可能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看清。甚至,花去了几十年,也未必能够看清。
一开始就能看清的人,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我虽然花了几十年才看清,也不算不幸,至少在死之前看清了,哪怕最终不能完全成为画中之人,但至少我在向它靠近,这就已经是在趋于圆满。由此,我觉得人生不再茫然,这或许是我能平稳度过“中年危机”的关键吧。
对于这个爱数学的孩子,如果出于励志的角度,我想告诉他,所有做大事的人必须具备激情和专注两种品质,你如果从小学到高中,在这么多年时间里,一直对一件事充满激情,专注投入,仅仅凭着这一点,你已经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将来必有大成。
当然,具体是什么大成,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我向来觉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任何一件事的成败都有太多的因素在里面,我们唯一可以掌控的,只有自己。自己尽力去做,结果就交给上帝吧。
那么,假如因为上竞赛班耽误了其他科,最后就真的没能考上好大学,会不会后悔一辈子呢?很难说。我只能说我不会。因为我自己年轻时候就确实没能考上好大学,我这一辈子也确实因此而吃了大亏,走了弯路,也曾因此而后悔。但没有后悔一辈子。因为我心中那张画像还在,我一直在向它靠近,我一直在往前走,所以即使没有考上好大学,我也没有堕落,没有活得很差。
我想说的是,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只要你是一个内心有力的人,任何事情都不能把你击垮。哪怕是个灾难,你仍然可以担着它跋山涉水。其实,后果也未必有那么可怕,你读哪一所大学,并不能决定你将来的一生。考上某所名校,只是阶段性成果,过了这个阶段,名校的光芒就逐渐褪去,你还是一个常人,你还是得不停地跑,人生是场马拉松。而决定着你能一直跑下去的根本动力,恰恰就是我前面说的激情和专注。而这个激情和专注,就源于你心中那张画像。
你想成为怎样的你!
当然,也有可能,你并不是真正喜欢数学,你心中的画像也许与数学根本无关,但你如果不把这段路走完,不去真真实实地尝试一次,你又怎么能走近那张画像,去看清画中的自己呢?
鲁稚,著有《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让孩子心灵强大》《没有不会写作的孩子》《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及《准备发芽的树》《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寓言、散文、随笔集。
▍往期回顾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