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牛娃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GPA、标化、竞赛、调研、活动…… 不外乎以上几点。

于是,“这个哈佛女孩参加过丘成桐竞赛”,“那个IB满分的学生拿到普林斯顿的offer”,“那个从小骑马的姑娘被达特茅斯录取了”等文章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搞得学生迷茫、家长焦虑,甚至幼儿园的家长都来“取经”:我要不要让孩子坚持跳舞(为了爬藤)?

且不谈“幼儿园规划爬藤”这件听上去就不太靠谱的事儿,就拿今年的哈佛女孩获得的丘成桐奖来说,每年大约有100人进入丘奖总决赛,但真正能拿到“哈耶普斯麻”录取的是少数,而那些能被顶尖大学录取的,也有标化分数不高,没有上过顶尖夏校、参加丘奖和各种竞赛的。 

那么,当我们谈论牛娃的时候我们应该谈论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爸爸真棒”团队这一次来到了深圳,和今年带出了“早申大陆唯一哈佛女孩”的普顿教育创始人丁博士好好聊了聊。普顿教育这些年来在深圳深耕,除了输送许多优秀学子通往哈佛、耶鲁、斯坦福、MIT、哥大、芝大等顶级名校,还有不少去了深泉学院、库伯联盟等特色学校。

JAY DING

美国普顿教育创始人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物理学博士

除了“案例优秀”这个顶级顾问的共性之外,眼前这位穿着休闲、说话爽朗的丁博士另外两个身份让我颇感兴趣:

  • 他曾经是一个科学家,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物理博士,并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工作数年;

  • 他和RSI项目渊源颇深(←点击蓝字看“爸爸真棒”之前对丁博士的采访),曾帮助RSI落户清华,然后也协助RSI@MIT在中国区的工作。在留学圈中,大家都知道RSI这个有35年历史在麻省理工举办的暑期科学研究项目,含金量超高

除了这两个标签外,他还有一些其他标签,比如运动狂人,不过照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个人更喜欢的标签是“最喜欢和学生们聊天的老留学生”。

笔者被丁博士的教育初心深深打动。然而,同学们要怎样做才能“升学”、“能力”两手抓,既能拿到名校Offer,又能成为未来的杰出人才呢?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1

成功最重要的

是天赋和运气?

长沙女孩Z同学早申被哈佛大学录取了,于是各类家长、校友群里也沸腾了,各种媒体和自媒体都去深挖孩子的活动,试图寻求什么爬藤秘笈。然后许多人也跑到我这边想了解Z同学申请的蛛丝马迹,我的回答其实很简单:孩子优秀外带我们运气好。

然后我也建议,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读一读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2002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Daniel Kahneman的一本书《Think,Fast and Slow》(《思考:快与慢》)。我非常认同书中提到的一个公式:

Success(成功)= talent(天赋)+luck(运气)

Great success(大成功)= a little more talent(稍多一点天赋)+ a lot more luck(非常多的运气)

Kahneman详细阐明了我们人类为什么总是忽略运气在成功(或失败)中的作用,而总试图用因果关系去解释我们所听到的成功或失败的故事。主要原因是我们人类的大脑非常喜欢“前因后果”而不喜欢“统计数字”

举一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大家或许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通常聪明女性的丈夫都不如她聪明(或者能干)。人们通常的解释是,聪明女性不愿意去找和她同等聪明或比她更能干的男性,或者说能干男性不愿去找跟他一样或者比他更强大的“女汉纸”。但其实“女汉纸”嫁给“屌丝”之所以普遍,不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人为或者社会原因,而是因为统计学上的一个事实:高智商的人少,他们的配偶同样是高智商的概率就更小! 

作为一个帮助过上千个学生申请大学的升学顾问,我想说的是:大学申请结果牵涉到的“运气”成分真的很多。大家会问了:既然要靠运气,那我们还这么努力干什么呀?很简单:你努力就是提高你成功的概率。

2

热爱的事情

坚持做

比如,长沙的Z同学的个人情况跟我们两年前录取哈佛的深圳R同学很不相同,但他们之间也有很明显的共性:他们对自己热爱的事情,会认认真真坚持做下去。

反映在Z同学身上,是她坚持数年的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和科研活动,反映在R同学身上,是他充满激情的参与各种校园公共事务,组织十佳歌手大奖赛、新年游园会、学长团、模拟联合国。

其实,这些年拿到“哈耶普斯麻”级别大学录取的学生都少不了这项特质。

他们中有一开始并不顺利的。比如普顿今年早申请录取耶鲁的美高学生,她10年级暑期项目申请不是很顺利,11年级开始和普顿合作,在我们最初夏校申请写作的时候,文章缺少思考深度,但她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最后她不仅申请上了难度极高的Clark克拉克学者暑期项目(2019年全球1400名申请者,仅录取12名),而且申请到了MTSI(宾大沃顿科技管理项目)和SSHI(斯坦福大学暑期人文学院),她追求卓越的执着也最终让她非常幸运的拿到了耶鲁早申offer。

他们中有遭遇挫折但并不惊慌失措,而是积极主动调整策略的。普顿今年早申请录取到哥大的北京学生,在11年级冲刺顶级夏校中遭遇挫折,但他并不慌张,反而积极主动的接受普顿美国大学科研资源,并在教授的带领下继续做他挚爱的环境科学方向研究,为最后的大学申请奠定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他们中有敢于尝试自己并不擅长的东西的。比如普顿录取宾大的往届学生,深圳娃儿,在高二夏季不去美国夏校,而是听从我们的建议留在深圳拍城中村的纪录片。

没有过任何拍摄经验,她自己在同意活动构思之后就开始上网查找资料,研究拍摄微电影所需要的方方面面;没有任何编导经验,她自己去大学传播学院找老师做指导;没有器材,她因陋就简,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去拍摄原始素材;从来没有做过视频剪辑,她从零开始自己学习后期制作;爸爸妈妈忙没有时间接送她,她自己在那个炎热潮湿的夏季,每天早晨5点起床赶到白石洲从7:00到9:30进行拍摄,在下午上完三个小时德语课或SAT课后再赶回城中村于17:00-19:30再次录制,只因这几个小时的光照最合适;她不是一个非常外向的孩子,需要克服自己的羞涩和许多受访者的戒备重重,闪烁其词、怒目而视、恶语相向,每天一个一个的去向当地居民询问对城中村未来方向的意见……

因此,我从来笃信:没有一个人躺在床上睡大头觉就能成功。

3

找到并发挥你的

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做企业,或者是申请大学,或者是打高尔夫,如果你真正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找到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就是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找到并发挥你自己的独特优势。

还记得当年我在石溪读物理博士的时候,身边都是北大、清华、中科少年班的同学,他们比我学物理的能力强许多,我也曾经迷惘,但从来没有丧失信心,因为我知道别人花一个小时学会的东西,我花两小时或三小时也可以学会。同理,我在运动和与人打交道方面的天赋,我的同学们则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学习。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对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来讲让他们真正理解并执行则非常难。作为一个咨询顾问,我们工作的最大挑战就是发现学生的特点,然后通过正向激励将他们内在的驱动力激发出来。

你可能学术成绩稍微差一点,但你非常善于倾听,同学们都愿意跟你分享自己的故事,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普顿曾经帮助一个深圳男生录取卡耐基梅隆大学,他成绩、标化、学术活动并没有竞争力,但从和他的相处中,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好,于是我们就着重强调他的这一特点,呈现出一个热爱技术又善于和他人打交道的人,成功录取了卡梅的信息系统专业。

你可能经历特殊,从小在香港生活后来到了深圳,你独特的生活经历让你深刻观察到深圳和香港的差别,理解香港人和大陆人的心态,并思考如何去做两端的桥梁,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至于普顿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呢?我总是跟学生,跟家长,跟团队说的是同样的一句话: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就是普顿。

▲截图自卡耐基梅隆大学官网

后记

原先,我们这篇稿子的计划是以普顿今年的哈佛女孩为中心,也是个热点吧,阅读量一定不会差。但丁博士婉拒了我的要求,他说现在家长和孩子都太焦虑了。随后,他跟我讲了一个砍柴、烧水、做饭的故事: 

有一天有施主问和尚,“师傅,您得道之前做些什么?” 和尚说砍柴烧水做饭。然后那人就又问,那您得道之后呢,“砍柴,烧水,做饭”。施主就觉得很奇怪,您得道前后没有什么改变呀。和尚就说改变啦,我得道之前砍柴的时候想着烧水,烧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得道之后呢,我烧水的时候想着烧水, 砍柴的时候想着砍柴,做饭的时候想着做饭。

这个在丁博士看来,是申请和超越申请的人生真谛。

应用到大学申请上面,这并不是说让我们不事先做规划。相反,是要我们做规划的时候,缜密周到的规划;上课的时候,专心致志上课;备考SAT的时候,全神贯注备考SAT;做活动的时候,一心一意的做活动。

丁博士感觉现在许多孩子和家长最大的问题是焦虑和慌张,一个事情没有做好,又担心着下一个事情。这种焦虑和慌张,往轻的说会很大程度降低做事情的效率,往重的说会严重破坏我们人生幸福感。

告别时候,丁博士给所有申请者的一个寄语就是:莫慌!只要你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你一定能收获到属于你的精彩,无论是在大学申请中,还是在未来的人生长河里。

👇扫描添加普顿小助手👇
报名参加1月4日普顿深圳场早申分享会
👇扫描关注普顿公众号👇
关注即将到来的普顿西安场早申分享会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