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前,一场知识界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发端。新思潮不断涌现,大师成群而来。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他们锐意革新,才华横溢,每个人像一颗耀眼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

是否有一趟旅程,可以一次走遍沈从文的湘西,萧红的呼兰,傅雷的上海,张爱玲的香港与美国,重回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十几年来,《三联生活周刊》先后派出记者80余人(次),深入调研上百万字史料,独家采访多位大师后人,辗转海内外10余座城市、20余万公里,收集一手人物资料,努力还原历史真相。记者们用脚步丈量,用文字书写,最终脱胎为《中国群星闪耀时》音频专栏——一场800分钟的听觉盛宴,一幅中国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师人物图卷。
十位民国大师:蔡元培、钱锺书、沈从文、李济、萧红
傅雷、梁漱溟、张爱玲、张伯驹、胡适
接下来请加入我们,开启一次历史寻访之旅——
1.
寻访对象:胡适
📌 
寻访路线:上海——北京——台湾

👣 带队记者 李伟:
2011年-2012年,有半年多的时间我在重寻胡适先生的历程。我几乎翻阅了市面上能找到的胡适先生的著作与传记。清明节那天我去了胡适先生的故乡,我循着他的足迹,去探访在上海、北京和台湾的故所。回到风雨飘摇的时代现场,一帧一帧的复原他的思想与生活。
台北南港的胡适纪念馆
北上还是南下,去国还是还乡,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做出选择。他们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分裂,这也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大分裂。在胡适先生去世半个世纪后,我们终于能够心平气和的认识他,理解他。穿过他的精神世界,看清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关于胡适,他将告诉你
为何胡适是同时代最受争议的知识分子?
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如何“破壁”?
今天我们怎样通过胡适重新认识自由主义?
2.
寻访对象:张爱玲
📌 寻访路线:上海——香港——美国
👣 带队记者 张月寒(香港站):
张爱玲最初出名的一些作品,大都是以香港为写作背景。她青年时代在香港读大学,最终她晚年总结一生的自传体小说,仍是以“大考前的早晨”——港大生活细节作为开场,由此可见香港在她写作意义中的贯穿性。
张爱玲的拖鞋(张雷 摄)
于是这次封面报道,我首先去了香港大学,做了一番实地探访。紧接着前往《倾城之恋》中著名的“染蓝了窗帘”的浅水湾酒店,细看当年感动白流苏的那片海。我也去了九龙加多利山拜访张爱玲的遗产继承人宋以朗,他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我们得以近距离触摸张爱玲的实体气息。我同时去了香港的半山,在夜晚揣摩《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境遇。当然还有巴丙顿道、皇后大道、跑马道、花墟地……这些都是她曾在香港生活过或作品中提到的地方。这么全方位3D地展现出张爱玲的文学地图,国内媒体还属首家。
▶ 关于张爱玲,她将告诉你
为什么张爱玲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异形”?
她是如何成为一名黄金电影编剧的?
晚年她在美国度过了怎样孤独的后半生?
3.
寻访对象:傅雷
📌 寻访地点:上海
👣 带队记者 曾焱、王丹阳:
在写傅雷的过程中,我们几个记者各自寻访了他的家人、五十年代那段历史的当事人。傅雷的小儿子傅敏,也是《傅雷家书》的编者,一生坎坷而低调,在傅雷去世五十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婉拒了包括我们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采访请求。但在三联书店编辑的推荐下,他和我们做了两次邮件沟通,并将他尚未公开的,为纪念父亲去世新写的一篇文章给我们独家使用。
上海安定坊5号的傅雷旧居(张雷摄)
傅雷朱梅馥夫妇告别人世的那个家,在上海长宁区江苏路的一个新式里弄里,一栋德式的独栋建筑外表上披着崭新的水泥拉毛,却深藏在铁门里,住户们都讳莫如深。当我们来到一两站路开外的朱家侄女朱佛容的公寓,老人家格外热情,说起这个姑父仍然惋惜里带着点怨怨的语气。在她看来,傅雷是特立独行的,和亲眷的关系也多有扦格。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认为傅雷夫妇在文革初期不堪羞辱选择的那条路,主要还是姑父的主意,可惜了温顺的朱梅馥……
▶ 关于傅雷,她们将告诉你
傅雷因何从美术转而走上翻译之路?
为什么说傅雷家的客厅是上海文化圈的缩影?
这位“赤子”为何说自己与卓别林气质相投?
4.
寻访对象:蔡元培
📌 寻访地点:北京大学
👣 带队记者 刘周岩:
“来,周岩,帮我看看这几封信怎么摆比较好看。”一年多以前的一天,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展厅里,蔡磊砢老师(蔡元培孙女)看着眼前即将展出的展品,招呼我过去。当时蔡老师正在筹备“蔡元培与北大”展览……那个下午,我第一次亲手触摸到蔡元培先生的手稿、书信和照片,和蔡老师一起,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摆放进展柜里。
1920年,蒋梦麟、蔡元培、胡适与李大钊(从左至右)在北京西山卧佛寺合影
作为北大校友,蔡元培先生对我们而言是“the 校长”“the 先生”(而不是a),是我们太多思考出发的原点……理解蔡校长思想的尝试,并不只限于一次展览或报道,而是一生的工作。蔡先生也不只属于北大,他是每一个有志于建设自立的中国思想与学术的人共同的“精神祖父”。
▶ 关于蔡元培,他将告诉你
蔡元培如何从旧学转向西学新知?
他怎样将北大从“衙门”改造为“学府”?
为什么说他的后半生“有得有失”?
5.
寻访对象:萧红
📌 寻访路线:呼兰——哈尔滨——上海——香港
👣 带队记者 贾冬婷:
萧红的一生都在漂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如果从她1933年逃婚出走故乡呼兰算起,到她1942年客死香港为止,短短8年间,她的轨迹遍布各地。我们试图身临其境去重现萧红的人生,去体察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情感和命运……我们从北向南,从呼兰,到哈尔滨,再赴上海,最后去香港。
呼兰萧红故居的“后花园”(黄宇 摄)
寻访发现,将近一个世纪过去,和萧红有过交集甚至同时代的人都很难找到了,大部分地理遗迹也都面目全非了。纵然如此,我们辗转走访下来,不禁感佩萧红在短短8年的颠沛流离中的高产,她留下1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两部诗性悲剧《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一部讽刺喜剧《马伯乐》,这在和平年代尚且不易,何况是战乱年代了。
▶ 关于萧红,她将告诉你
不幸、分裂的童年怎样造就了作家萧红?
她与萧军、端木蕻良、鲁迅的真实故事是什么?
她对“黄金时代”的感叹为何饱含凄凉?
在《中国群星闪耀时》音频专栏,你还能听到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蔡元培的孙女蔡磊砢,讲述了当年祖父为何不顾多人反对,接下棘手的北大校长一职;张伯驹的女儿张传綵,尽管年事已高,采访不便,但还是详细讲述了张家同袁世凯的关系、张伯驹跟袁世凯儿子们的日常交往;萧军的孙子萧大忠,回忆起祖父如何历经艰难,保留萧红留在世上的少有的42封真迹信件;沈从文的长子沈龙朱,也重新讲起小时候与父亲相处的点滴鲜活时光……
《中国群星闪耀时——成为大师》精品课
你值得购买的5个理由 
◎ 十位民国大师,十本周刊封面故事,150万字纪实性文稿,用800分钟轻松获得;
◎ 十余位资深记者,80余次辗转十余国家、地区和城市,获得一手独家资料,真实还原大师风貌 ;
◎ 十位公众人物献声领读,一线专业主播诵读,回望历史,感知当下;
◎ 五位大师后人独家采访录音首次曝光;
◎ 买一得三,约两位同道好友,三人组团共享知识。
首周上线只需 49 元,
一张 电影票的价格,
即可邀约两位同道好友,
三人组团聆听 10 位历史文化人物人生故事、
一线明星倾情领读
及国内一线媒体主持人主播的声音盛宴,
耳朵和心灵一起穿越回那个群星闪耀的黄金时代。
- 适宜人群 -
◎ 希望了解历史真相和细节的历史爱好者
◎ 求索智慧人生,想要提升审美与境界的人
◎ 希望培养孩子人文精神和文史修养的父母
◎ 想走出当下困境,追求更大格局的职场人
安卓,iOS用户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安卓用户也可以点击下面图片链接购买
订阅须知
温馨提示: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订阅后不支持退订、转让,请谅解。
了解更多优质课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冯站长学堂】上咨询
还有更多免费精品课在等着你
每天30分钟,用碎片时间轻松学习
↓↓↓
“冯站长学堂”自定义菜单“我的-我的已购”中可以看到你购买的课程,并且进行学习。还有更多优质精品课程等着你,微信扫码后进行学习吧。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订阅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