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梦清
编辑 | 角爷
当下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核酸检测必占一席之地。
受益于疫情爆发所带来的需求,有公司靠核酸检测业务实现日赚1亿,暴利之下越来越多的公司争抢核酸检测生意。
但是,近日润达医疗曝出核酸检测“假阳”误诊,一时间引发了大众担忧,尤其是在国家卫健委宣布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之后,核酸检测这门生意会不会被暴利蒙蔽双眼?
假阳风波
近日,在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润达医疗在一天之内对统一小区的13位居民出具新冠核酸假阳性案例,但在后续的方舱或医院核酸复核中,全测出都是“阴性”。
这引起该小区居民的抵制,强烈要求替换该核酸检测实验室。
客观来说,尽管假阳性出现的概率比较小,但也不是没有。外网的文献数据显示,核酸检测的假阳率在0.1%-0.6%之间,至高则在1.9%-5%的数值。而英国临床医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是假阳性率是0.5%。
也有专家指出,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或为采样、转运、检测等某个环节受到环境污染。
就在争议润达医疗是否被误解的时候,又有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居民爆料质疑。
该居民称自己分别在润达医疗旗下的中科润达气膜实验室、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采样,但这两家实验室检测出来的结果却是“一阴一阳”。
同一机构两次检测,且均为单人单管核酸检测,结果却截然相反,似乎很难再用概率或环境污染来做挡箭牌。
此事也引发了上海卫健委的关注,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上交所也对润达医疗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媒体报道相关事项提出工作要求。
润达医疗在5月11日发布公告回应:公司对此次舆情高度重视,已要求中科实验室就相关情况启动内部自查并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如有需澄清或说明的相关情形,公司将及时披露。
虽然目前还没有调查结果,但是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给润达医疗带来名誉及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在上海五里桥街道应居民的要求更换核酸检测公司之后,合肥相关部门也专门发通告称,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在合肥市从未开展过核酸检测工作,以回应合肥居民对此事的强烈关注。
润达医疗的股价已经连续多日下跌。截至5月13日收盘,润达医疗的股价已经连续多日下跌,近4个交易日跌幅达到17%。
激进布局
在曝出“假阳”风波之前,润达医疗的股价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在今年的年报交流会上,润达医疗高管透露,2022年4月开始,公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从3月份的每天数万管提升到目前每天30-40万管。
据《证券时报》此前测算,按照上海单管28块/管的收费标准,及目前日检测超30万管的检测量计算,润达医疗每天在新冠检测的收入能达到800万元左右,估计仅4月一个月新冠检测收入将超过2亿元。
首次消息提振,润达医疗的股价自5月5日连续3天涨停,而润达医疗还是后悔没有在核酸检测业务上做更多的投入。
“倘若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投入更多力量到新冠检测,可能利润会好得多。”润达医疗相关负责人这番表态,无不透露出渴望更加激进的姿态。
事实上,润达医疗确实是一家非常激进的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润达医疗成立于1999年,于2015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各类医学实验室(包括医院检验科、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体检中心、疾控中心和血站等)提供体外诊断产品、技术服务支持、实验室运营管理等。
纵观润达医疗的发展之路,可以说它以有今天的规模,靠的是激进“买买买”的砸钱模式。
Wind数据显示,上市至今,润达医疗共计完成了22起并购事件,累计交易金额高达71.62亿元。
截至2021年底,润达医疗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20亿元,与2015年近17亿元的规模相比,6年翻了7倍。
与此同时,润达医疗的营收也在不断增长,其中2017年润达医疗的营收在一年的时间内翻了5倍——这一年,润达医疗共发起了6次并购。
不过激进的“买买买”模式,并没有都给润达医疗带来预期的业绩。
Wind数据显示,2015-2021年,润达医疗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4.84%、23.60%、105.75%、15.44%、19.44%、5.94%、14.92%。
而润达医疗大部分的并购是在2018年完成,可见完成并购之后,润达医疗的扣非净利润增速整体上市持续滑落。
激进并购还带来更严重的问题:润达医疗的负债迅速膨胀,到2018年负债率接近60%,而长期净现金流为负。
危机之下,润达医疗进行大比例股权质押,到了2019年8月,润达医疗易主,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接手成为大股东,润达医疗摇身一变成为国有上市公司。
截图自企查查
从业务布局来说,润达医疗的主营业务并不是核酸检测。根据财报,截至2021年底,润达医疗来自新冠检测第三方实验室的的收入为3.5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不到4%。
但在2020年疫情之后,润达医疗的核酸检测业务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2020年该业务实现同比增长251%,2021年公司旗下两家第三方实验室共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25.60%,两年共实现营收超5亿元。
润达医疗曾表示,在上海的新冠检测中,公司检测规模排在前三,并且会继续增大产能。
曾经激进扩张,如今背靠国企,短时间内把非主营业务的核酸检测规模做到上海前三,很难不引人猜测其中有没有什么猫腻。
争抢万亿生意
5月13日,国家卫健委指出,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据东吴证券数据,如果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一年的成本(民众花费在核酸检测上的资金)上限约为1.7万亿元,占2021年中国名义GDP的1.3%——这比天津在2021年创造的GDP还要高。
据测算,仅考虑城市人口,全国范围内至少将新增75万个检测点。相应地,需要核酸采样员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简单来说,核酸检测是一门万亿规模生意,能够创造出百万就业。
这也难怪润达医疗都后悔入局太晚,过去两年间,赶上核酸检测这门生意的公司确实挣了不少钱。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东方生物、热景生活、圣湘生物等新冠检测试剂公司近两年的营收实现了大幅增长。
截图自观点
最夸张的要数九安医疗,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达到了143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1.58亿元。
暴利之下,越来越多的公司跑步入场,但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金角财经梳理发现,润达医疗不是唯一一家出现过核酸“假阳”的公司:
4月23日,合肥通报了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出“假阳性”病例;
今年1月,许昌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金域医学郑州区域负责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至今该案件仍未水落石出。
去年4月,华大基因香港化验所也曾曝出“假阳性”。
2021年1月,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在未检测完毕情况下,先向当地卫健部门谎报全部阴性,两天后又报告有阳性样本,对当地防疫造成很大被动和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曝出“假阳”等问题的多是来自外包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
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规模生产集采,核酸检测的定价已经越来越低。
4月29日,代表着大半个中国的18省新冠集采联盟公布了中标价格,核酸试剂最低3.2元,抗原试剂最低3.91元,而抗原检测最新的集采报价已经进入“2元时代”,
相关企业已经很难从中获取暴利,行业格局正在从跑马圈地转变为薄利多销。
毕竟如此巨额的成本投入,最终买单的仍是财政和医保,在经济稳增长压力之下,核酸检测这门生意,最终要看的是政策脸色,并不是谁都能从中吃到一口肥肉。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刘鹏认为,目前这种常态化核酸检测,其实可以以企业的参与量来估算出市场容量的大小,再加上未来的集采必然会进一步压低价格,留给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如果核酸检测的暴利无法持续,这些追风而来的公司继续缺乏监管,是否又会出现更多的摆烂举动,那么核酸检测的“假阳”惊魂恐怕就尚未结束。
参考资料:
1. 风暴眼工作室《润达医疗再现诡异核酸:旗下两实验室结果“打架” 24小时内一阴一阳》
2. 风暴眼工作室《核酸出错“被”进方舱致假阳变真阳,检测方润达医疗月入2亿还自悔“投入少致赚钱少”》
3. 北京商报《全民核检时代吹起风口和泡沫》
4. 智谷趋势《突然下令!大城市要建15分钟“核酸圈”,这笔账很惊人》
商务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千山万水总是情,点个在看行不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