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卡片,关注毯叔看更多好文
这两天我一直居家办公,偶然看到一个帖子,深有感触,和大家分享下。

帖子是一位上海网友发的,感慨自己封控在家一个月,列了下花销,发现恩格尔系数已经爆表了。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简单来说,你的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再乘以100%,得到的就是恩格尔系数,它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一个家庭购买食物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高,家庭就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家庭越富裕。
很显然,现在这位上海朋友的恩格尔系数已经接近100%了,
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最近这段时间,北京疫情又严重了,我几乎都是居家办公模式,和这位网友基本也是同款花销,吃的方面占比最大。
一方面因为,大部分时间在家,没别的事情可做,自然不需要太多支出。
另一方面,当你长时间不出门,目标就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吃得好,不生病”成了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在吃上自然不会吝啬钱,想吃啥吃啥,开心就行。
图源:吴晓波频道
再加上家里人口多,需要应对的吃饭问题复杂多样,为了满足不同家人的需求,偶尔再囤点货,在吃上的花销自然越来越多了。
其实不止是“吃”,我发现疫情开始这2年,我的很多消费习惯也都慢慢改变了。
与其说是疫情改变了我,倒不如说是我在这种被动的环境变动下内观自己,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
图源:网络

下面具体来说说:
第一个改变:不碰预存类消费,即时享用即时消费。
这是什么意思?
不知你去理发店有没有被推销过充值卡,或者在咖啡馆参加过充值300送50活动?
对,所谓预存类消费,就是那种需要提前储值、充卡之类的消费。
以前我也很喜欢办个咖啡卡,洗衣卡,理发卡之类的。
一方面参加这种活动店家都会给优惠,想到自己未来长时间都会用,也算薅个羊毛。
另一个隐藏的原因是,自己有时也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拒绝,所以顺水推舟就办了卡。
你懂的,有了第一张卡,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算了下手中的预存卡,已经有十几二十张了,加起来有10万左右,不算一笔小钱了。
先不说这些资金放在商家没有影响自己的投资收益,仔细想想,很多时候这些东西其实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比如我去年办的洗衣卡,自从冬天洗了两件羽绒服后,已经半年没用过。前两天给我推送,说还差几天就过期了,我明明没什么衣服可洗,但不用又觉得浪费,不得已把几件衬衫送了过去。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绑定,把你的钱和未来消费绑定在这里出不去。
另外,当你手中有了卡,消费也感觉不到压力了。“反正已经充值了,不花白不花”,这在无形中也激发了你原本并不需要的消费欲望。
另外,还有一点现实原因也是疫情之下我们必须注意的。
疫情中,很多店铺都关门、跑路了,更多店铺在边缘挣扎,一旦发生问题,我们预存的钱,基本就都打了水漂,我还真没看到几家店铺能退款的……
认识到这几点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消费思路:
需要的时候就直接花钱买,而不是提前储值充卡。
就算有人推销,我也学会了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类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听从销售的说辞,这也磨炼了自己拒绝推销的能力。
前段时间房子装修,装修师傅就推荐我从他那儿买点地板保护油,说以后总会用得到。
按曾经的我,可能抹不开面子就买了,但现在的我,直接拒绝了。
我诚实地告诉他,我知道他不容易,但我现在真的不需要,等要用的那天,我会选择再去购买。
图源:《黄金女郎》
第二个改变:减少“多巴胺”消费,注重消费“实效性”。
什么是“多巴胺”?
它其实是一种分泌物,很多人都说吃巧克力可以感到快乐,研究表明,正是因为巧克力的成分促进大脑分泌了多巴胺。
小到吃个包子或喝杯奶茶,大到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要你想,追逐多巴胺,都能立马得到快乐。
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容易得到的、廉价的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购买东西并不是真的需要,而是为了得到一时的满足,追求多巴胺的爽感。
图源:《无节制》
比如每年新iPhone发布,都会有一大批人,即使还用着上一代iPhone,功能完全没过时,就迫不及待换上新手机。确实,拿到新手机的那一刻是快乐的,但没过几天,新鲜劲一过,新手机除了聊聊微信,拍拍照片也没发挥其他功效了。
(当然,如果你对手机是你的生产工具,比如需要更高的处理器剪视频,或者你钱多到花不完,就想买新iPhone找乐子,这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这里所说的消费观,是针对普通人的。)
更别提有些人为了得到这种廉价的快乐,去网络贷款,刷信用卡等行为。
多巴胺的消费会让人上瘾。而凡是上瘾的,基本都是“有毒”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有时候也会陷入这种莫名其妙的“多巴胺”消费行为。
但疫情这两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需求,开始注重产品对自身的“实效性”。
图源:《美国骗局》
比如苹果新款无线耳机刚发布的时候,我也有一股想买的冲动,并不是说这个东西本身不好,但我仔细想了想,自己真的不需要,目前手里的耳机完全满足我的需求,而且对我来说,无线耳机丢的机率更大。
再比如,最近跑步买跑鞋,看到很多新款跑鞋酷炫,科技含量十足,很多朋友也推荐我买,但想了想,我并不是真的需要,满足基础功能的基础款对我来说就可以了。
尤其现在疫情当下,无数事实更是证明,务实才更是硬道理。
所以现在的我,坚决降低“多巴胺”消费,只买对的,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等同于我们需要的东西”。
图源:网络

第三个改变:减少奢侈型消费,增加增值型消费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反对奢侈型消费。
毕竟,按照马斯洛理论,人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肯定会诞生更高层级的需求,比如满足社交的聚会消费,比如满足虚荣心的奢侈品消费。
再加上奢侈品消费也有优点,能保值,能帮助我们抗通胀。
但疫情这几年,奢侈型消费的使用场合真的太少了。
为了满足社交增值需求的奢侈品,因为现在减少了聚会和出门,短时间内无法“变现”,就无法发挥最大功效。
另一方面,疫情这两年,也让我更加明白,没什么比投资自己更重要的了。
图源:网络
环境好的时候,你依靠平台而活,没人能发现什么。但这两年,太多的行业和平台纷纷倒下,有多少人因为平台倒闭而被shiye、被caiyuan,财富缩水,负债累累?
这个时候才知道:平台给你的能力,不算真正的能力;只有自己拥有的技能,才算。
所以,如果手里有100元,以前的我可能会消耗kill time,花在让自己享受的方面,但现在我更倾向于把这笔钱投资自己。
比如这两年我做自媒体,为增强自己的表述能力,去年我报名了一个演讲训练课,虽然并没有让我成为什么演讲大神,但在表达上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物品”越不关心了,而是更珍惜"体验"这种消费。
因为物品再美,对它的新鲜感终会逝去。
而我所体验的事情,都将内化成我个人世界的一部分,在未来某个日子里,它会让我从中收获更多。
比如抓住机会去各地旅游,去系统性学习健身,去看最新的艺术展,这些体验,虽然价格不菲,但能够带给我的充实和长久的积极反馈,都让我更愿意去投资。
图源:《本杰明.巴顿奇事》
还有第四个改变:给消费做加法,享受当下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让大家减少消费。
这两年,我始终告诫自己的一点是: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也要适当享受当下。
为什么?
因为经历过疫情,我们才发现,我们错过了太多东西。
曾经想去的远方,一犹豫,后来两三年就再也没机会去了;
曾经想见的朋友,可能一挥别,就再也没见过了;
曾经想做得很多事情,总想等一个好机会,但再也没有时间体验了。
图源:《消失的爱人》
所以,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
如果有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马上去买,马上去做,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这,可能是我在消费上做的唯一“加法”吧。
▼▼
其实,说到底,消费意愿的变化,本质上都是人对自己身处环境发生变化的保护机制。
这次疫情,不仅是我,也让很多人都开始重新梳理了自己最重要的需求。
前段时间,有媒体针对“疫情后消费变化”做了一次调查。
消费意愿排在前四的类型依次是医疗卫生,健身运动、生活用品,还有食品。
图源:融360维度
而消费减少的前四类型则依次是:旅游、线下娱乐、宠物、礼品和配饰。
图源:融360维度
总的来说,大家的消费习惯都变得更“稳”了,也更接近自己的核心需求了。超前消费越来越少,买东西也开始更加理性。
这次疫情敲响了一个警钟,让大家意识到改变消费的重要性,也让很多人发现,那些没必要的消费,是真的没必要。
从这方面来说,也许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雨果曾说过,“上天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
经历过这次苦难,我想,在某种程度上,它总可以教会我们点什么。
它让我们重新学会朴素,让我们的生活慢下来,更让我们想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这些,不论对现在还是未来,都至关重要。
与你共勉。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你也许还想看:
点击
关注毯叔
回复“盘钱”领30本财商好书
想和毯叔近距离接触,一起聊天谈钱

请添加微信:
guanzhang3
添加时请备注“读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