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湖休息的鸭科水鸟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水鸟在通州区越冬种群的组成、数量、分布以及越冬生境质量,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在20211113日、1218日、2022116日、219日、312日分5次对我区的主要河流、湿地及公园等水域开展水鸟同步调查。
本轮调查包括通州区的主要河流如潮白河、北运河、凉水河、温榆河、凤港减河、运潮减河、通惠河、小中河、萧太后河、凤河,湿地及公园如通明湖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东郊湿地公园、碧水污水处理厂等14个调查点,覆盖了我区90%以上的未结冰水域。
24人累计120人次参与本轮调查。调查共记录鸭科21种、䴙䴘科2种、鹳科1种、鹭科7种、鸬鹚科1种、秧鸡科4种、鹤科1种、反嘴鹬科1种、鸻科3种、丘鹬科3种、鸥科4种,共计48种水鸟。
记录水鸟数量最多的为凉水河(总计11662只次),其次是北运河(总计8033),第三是温榆河(总计4830)。
记录水鸟种类最多的是潮白河(总计30种),其次是温榆河(总计25种),第三是凉水河(总计24种)。
总记录数量排名前三的水鸟分别是绿头鸭(总计17355)、小䴙䴘(总计8762)、普通秋沙鸭(总计2511)。
单日记录数量排名前三的水鸟分别是绿头鸭(2195501只)、小䴙䴘(1162452只)、普通秋沙鸭(2191256只)。
本轮越冬水鸟同步调查为通州区首次,加深了我们对水鸟在通州区越冬种群的组成、数量、分布以及越冬生境质量的了解,促进了爱鸟会鸟调志愿者之间的交流,提高了爱鸟会的整体监测水平,并通过宣传让公众加深了对通州区越冬水鸟的认知与保护意识。
一、概况
北京是全球候鸟迁徙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候鸟迁徙的重要能量补充驿站和重要栖息地。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地处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东端,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首都北京的东大门。区域地理坐标北纬39°36′至40°02′,东经116°32′至116°56′,东西宽36.5千米,南北长48千米,面积906平方千米。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点27.6米,最低点仅8.2米。
通州区水网密集、主要河流有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温榆河等,拥有大量在此越冬、迁徙休憩的水鸟。爱鸟会将通过本轮调查填补通州区调查和数据的空白,抓住生态建设大潮的机遇,通过政府倡导和公众宣传来推动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和优化改造。
北运河滩涂上栖息的水鸟
二、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样线调查法定点观测法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对区域内鸟类进行观测。因各个河流湿地的调查条件不同,采用方法略有不同,如北运河(大运河森林公园以南)、凉水河、凤港减河、运潮减河可沿河堤路全程开车进行调查,要求每间隔1公里内需要停车观察一次,每个观察点停留5-10分钟,统计记录鸟种及数量。潮白河、温榆河河堤距离河道较远,潮白河冬季较多河段结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观察点,尽可能覆盖全流域。小中河、萧太后河、凤河以及各湿地及公园则需要骑行或徒步按照固定样线或点位进行调查。
鸟调志愿者正在进行鸟类调查
根据划分的不同调查区域,每个区域的调查组至少由2人组成,并指定1名组长。在调查中,一人进行观察计数、另一人记录;调查时每组至少配备一架双筒望远镜、一台数码相机。现场记录人员需下载微信小程序中国观鸟记录中心,调查时使用“随手记”记录信息并关联通州区鸟调活动。
依上述方法,我们在2021年11月13日、12月18日、2022年1月16日、2月19日、3月12日分5次对我区的主要河流、湿地及公园等水域开展水鸟同步调查。调查时间为当日08:00起至调查样线结束,各小组因样线长度与鸟况不同,调查时长从3小时至8小时不等。
潮白河调查轨迹图
北运河调查轨迹图
凉水河调查轨迹图
凤港减河调查轨迹图
温榆河调查轨迹图
运潮减河、通惠河调查轨迹图
三、调查结果
1、鸟种组成、数量及分布
本轮调查记录到48种水鸟,共计37482只次,其中鸭科25130只次,占总数67%;䴙䴘科8876只,占总数24%;秧鸡科2309只,占总数6%;鹭科658只,占总数1.76%;鸥科304只,占总数0.8%;其他如鹳科、鸬鹚科、鹤科、反嘴鹬科、鸻科、丘鹬科鸟类共计190只,占总数0.5%。
记录得到的个体数量最多的十种水鸟是绿头鸭、小䴙䴘、普通秋沙鸭、斑嘴鸭、赤麻鸭、骨顶鸡、黑水鸡、绿翅鸭、苍鹭、赤膀鸭。其中绿头鸭17355只次、小䴙䴘8762只、普通秋沙鸭2511只、斑嘴鸭1573只、赤麻鸭1536只、骨顶鸡1201只、黑水鸡1106只、绿翅鸭786只、苍鹭591只、赤膀鸭503只。这十种水鸟共计35924只,占统计总数的96%。
本轮调查记录数量最多的十种水鸟
鸟类个体数量最多的五个地区为凉水河、北运河、温榆河、通明湖、潮白河。其中凉水河11662只次,占总数31%;北运河8033只,占总数21%;温榆河4830只,占总数13%;通明湖4217只,占总数11%;潮白河2884只,占总数8%。这五个地区物种共计31626只,占统计总数的84%。
凉水河丰富的沉水植物为越冬水鸟提供充足的食物
记录水鸟种类最多的五个地区为潮白河30种、凉水河25种、温榆河25种、大运河森林公园23种、北运河20种。
潜水鸭喜欢开阔水面的潮白河
水鸟数量方面,2021年11月记录20种2075只,12月记录20种8832只,2022年1月记录26种10943只,2月记录23种11521只,3月记录41种4089只。
记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额雁、鸳鸯、白秋沙鸭、灰鹤4种,IUCN易危鸿雁、红头潜鸭2种,IUCN近危罗纹鸭、白眼潜鸭2种。
白秋沙鸭
1.1、鸭科鸟类的主要分布与数量
本轮调查共记录鸭科鸟类21种,总记录数量为25128只次,记录总数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绿头鸭、普通秋沙鸭、斑嘴鸭、赤麻鸭、绿翅鸭。其中,绿头鸭为通州区水鸟的优势种,记录数量为17355只次,占鸭科水鸟总记录数量的69%。排名前5的鸭科鸟类记录数量为23761只,占鸭科水鸟总记录数量的95%。其余16种鸭科水鸟仅占比5%。
排名前5的鸭科鸟类数量变化图
凤头潜鸭喜欢开阔的水面
凉水河的赤膀鸭
1.2、䴙䴘科鸟类的主要分布与数量
本轮调查共记录䴙䴘科鸟类2种,总记录数量为8876只次。其中,小䴙䴘为通州区水鸟的优势种,记录数量为8762只,占䴙䴘科水鸟总记录数量的98%;凤头䴙䴘记录数量114只,占比为2%。
凉水河的小鸊鷉
1.3、秧鸡科鸟类的主要分布与数量
本轮调查共记录秧鸡科鸟类4种,总记录数量为2310只次。其中,骨顶鸡记录数量为1201只次,占秧鸡科水鸟总记录数量的52%;黑水鸡记录数量为1106只次,占秧鸡科水鸟总记录数量的48%;普通秧鸡与西方秧鸡各记录1只,占比0.1%。
凉水河的骨顶鸡
萧太后河良好的生境适合黑水鸡越冬,这里的黑水鸡数量占本轮调查的70%
1.4、其他水鸟的主要分布与数量
本轮调查还记录了鹳科1种1只,鹭科7种658只次,鸬鹚科1种25只次,鹤科1种11只,反嘴鹬科1种1只,鸻科3种40只次,丘鹬科3种112只次,鸥科4种304只次。
苍鹭在大运河森林公园湖心岛上休息
潮白河里的普通鸬鹚
北运河集群的蒙古银鸥
2、主要威胁与干扰
2.1、盗猎
仅2022年2月16日在小中河发现猎夹一个,导致一只绿头鸭受伤。未发现其他如投放毒饵、弹弓打鸟等盗猎现象。
被猎夹夹伤的绿头鸭
2.2、人类活动
北运河、凉水河沿岸人类活动较多,常有高声喊叫、投掷石子等惊扰鸟类的现象。凤港减河、潮白河、温榆河、萧太后河等人类垂钓、捕捞、冰上活动较多,对鸟类干扰较大。
越来越多的钓鱼爱好者正在挤压水鸟的生存空间
四、讨论
1、通州区越冬水鸟数量自11月开始逐渐增加,在次年1月底2月初达到峰值,进入到3月后水鸟数量变少,种类增多,此时水鸟多为迁徙途中在通州区做短暂停歇。
正在觅食的绿头鸭
2、2年通州区越冬鸭科水鸟(浮水鸭)主要分布在改造后的凉水河、北运河、温榆河,多在白天活动。少数在大运河森林公园、通明湖公园冰上或岛上休息。2016-2019年冬季期间观察到鸭科水鸟(浮水鸭)白天多在通明湖公园、碧水污水处理厂休息,晚上扩撒至各个河流觅食。2018-2019年越冬季曾在通明湖公园单次记录超过15000只绿头鸭,2014-2015年、2015-2016年越冬季碧水污水处理厂内越冬的绿头鸭均超过5000只。通州区越冬的主要鸭科水鸟从集中的几个点分散至水深较浅且沉水植物丰富的河流中。通州区越冬的常见鸭科水鸟数量有明显的下降。
2015年碧水污水处理厂内越冬的绿头鸭
3、近2年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观测到中华秋沙鸭、斑背潜鸭,并在我区多次观测到红胸秋沙鸭、青头潜鸭、黑鹳、灰鹤、小天鹅等罕见水鸟,且在2021-2022年越冬季记录到本区单次记录最多的花脸鸭(123只集群),白眉鸭(32只集群)。通州区越冬季罕见水鸟的种类及数量有所增加这些发现补充了我们对通州水域冬季鸟类的认知。
北运河短暂停留的花脸鸭(123只)
4、通明湖公园每年都监测到近40只的越冬鸳鸯种群,同步调查在1月、2月只零星记录到,但我们放置在水南村的红外相机几乎在这一时间段每天都能拍到夜里到农田觅食的鸳鸯种群,推测这一种群在白天在麋鹿苑休息。
水南村农田中觅食的鸳鸯
五、建议
1、加大调查力度,获取通州区长期、详实和全面的水鸟数据,以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对本区水鸟及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河流、滩涂、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调查研究,使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涉及水鸟及湿地的部门充分了解河流、滩涂、湿地对于水鸟的重要性,并使未来的河流开发对水鸟的影响降到最低。特别是北运河全线通航对春季迁徙水鸟的影响,应对通航时间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3、将人类活动对水鸟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关键位置设置保育区,加强巡护工作,打击非法盗猎行为,禁止野营、垂钓、捕捞、越野等干扰水鸟的活动。
4、引导相关部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如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和观鸟产业等。
5、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通州区湿地和鸟类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公民湿地保护、鸟类保护意识。
感谢
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爱鸟会的大力支持
感谢朱雀会提供数据平台。
感谢爱鸟会鸟调志愿者及鸟友:羿健、韩端、马德成、张辉、方玉、杜开颜、董毅荣、张峰沁、王峰、郁翔、于晓冰、王晓波、傅聪、魏淳之、黄、吴春梅、赵云天、张国旺、黄瀚晨、黄越、张彤彤、宋大昭、张鹏、钟嘉、钟震宇(排名不分先后)。
-END-
爱鸟会在此呼吁:
观鸟不关鸟,赏鸟不伤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应切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遇到伤害、诱捕、猎杀、贩卖、非法饲养野生鸟类的行为时,应及时报警。若遇到受伤、受困的野鸟,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感谢各位鸟类爱好者付出的努力,让我们文明观(拍)鸟,保护栖息地,为野生鸟类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由北京市通州区几名爱鸟人士于2020年5月正式提出。面对通州区原生环境不断改造、鸟类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爱鸟会希望通过开展鸟类调查和持续监测来获取通州区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等基础信息,在此基础上协助政府宣传贯彻鸟类保护各项政策,针对公众积极开展观鸟等科普教育活动,努力为通州区野生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添加下方微信号,加入爱鸟会微信群:
 爱鸟会联系和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