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翔配图:邵翔
2022年开年以来市场持续关注政策稳增长的动作和效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追踪指标,市场的波动容易受到某些政策言论的影响,例如上周(2022年1月10日至14日)关于新基建的支持政策增多,上海交通委计划2022年新增1万个公共(含专用)充电桩和10个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国家电网则拟定在“十四五”期间对特高压投资3800亿元。体现在股市上则是新基建指数的表现上周要明显好于旧基建(图1)。
追踪基建稳增长发力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方面经济数据的公布滞后,另一方面高频数据存在噪音,比如许多原材料和商品价格受到保供稳价政策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可能难以捕捉边际变化的信号。在本篇报告中我们提供三个视角供各位投资者参考
线索一:2021年12月金融数据显示政府支出开始加速发力了吗?2021年12月社融增速继续反弹,其中主要的支撑是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1718亿元,创下有数据以来的同期新高)。不过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是金融机构的政府存款12月减少10302亿元,同比多减762亿元,一增一减之间国库净支出的力度明显要多于2020年。
不过从国库收支和财政收支的关系来看,2021年12月财政减收可能是主要因素,增支力度可能有限。我国大部分财政收支已经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从大数上看,应该有“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财政性存款变化”。我们把财政收入拆成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政府债券净融资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则我们可以把上述等式变换为:“政府债券净融资-财政性存款变化=财政支出-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12月等式左端大增至22020亿元(比2020年同期多5353亿元),背后可能主要反映的是阶段性税收缓缴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减少,实际支出的增长幅度可能有限
(图2和3):

2021年10月27日国常会要求,
自11月起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至2022年1月申报期结束),预计可缓税2170亿元

2021年在地产严监管和土地集中拍卖制度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降低,尤其是下半年。我们从100城土地成交总价的变化上也能看出这一特点(图3)。
线索二:2021年12月建筑公司的订单增速有所企稳反弹并不明显。从上市的建筑公司合同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端倪,我国主要的建筑公司中龙头企业中国建筑会公布每个月的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新签合同的情况,从不同建筑公司业务的重心来看,中国建筑的业务比较综合,不过在铁路和轨交方面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更加突出,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在电力方面更加专业,在港口和桥梁等方面中国交建则是一把好手(表1)。我们发现中国建筑基建方面的订单变化和狭义基建(不含电力)的增速相关性较好,而数据显示12月和2022年年初基建增速相较11月有所企稳,但是反弹较为有限(图4)。
线索三:区域性水泥库存显示基建反弹的力度如何?水泥是地产和基建的重要的原材料,会同时受到两者影响。一般而言,华东地区水泥产量最高,其水泥价格是全国市场的风向标,而从固定投资的成分来讲,西北地区的地产投资占比相对较小,水泥对基建投资的边际变化可能更加敏感,从历史上看西北地区的水泥库容比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比较明显的反向关系,这可能意味着2021年12月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增速并不乐观。从高频上来看,相较12月初,月末库容比有小幅下降,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好于2019年底、2020年初,但是反弹力度可能尚不及2018年底、2019年初(图5至7)。
本周(2022年1月10日至14日)高频数据透露了什么信息?需求端数据并不好看,由于疫情蔓延的范围扩大以及去年高基数的影响,同比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三线城市的地产销售和100城的土地供应,分别同比下滑56%和87%。生产端数据有所改善,钢铁、汽车、沥青等行业开工率同比跌幅继续收窄;价格方面,保供稳价下猪肉和蔬菜价格继续回落,海外能源供给偏紧、疫情担忧下降的情况下,布伦特原油继续上涨,创2018年9月以来的新高,这是支撑本周美债收益率继续处于高位的重要因素。股市方面,我们继续跟踪基建方面的指数表现,由于尚未看到基建发力的信号,市场仍处于“半信半疑”之间,相关指数在本周回吐了2022年开年以来的大部分涨幅,工程机械和基建工程板块分别收跌4.6%和5.4%。(图8至10)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国内外政策超预期
相关报告
东吴宏观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川阅全球宏观)由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