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珍妮花。
前一阵子参加抗疫志愿者活动认识了很多不同工作领域的人。
有工程师、银行清洁员、退休港铁员工、补习老师等等,互相交流大家在疫情下的生活。
没想到当时有一位前港铁员工说,他离开港铁公司的时候松了一口气。
以下是那位叔叔讲他的故事。
我是一个“60后”。

小时候读书成绩不是很好,当年也考不上大学,只能去报个商科大专文凭稍微增加一下自己的学历。
一开始工作也不是很如意,就想着尽量找家大公司工作吧。
当时香港有两家铁路公司,分别是香港地铁公司和九广铁路公司。
误打误撞之下考上了香港地铁公司,当了一个小小的职员。
我通常是驻守一个车站,主要是维持秩序,控制人流,解决乘客的问题等等。
后来年资上去了,被调派过好几个车站驻守,例如九龙站、机场站等等。
当其他车站遇到问题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会去其他车站帮忙的。
九龙湾站上盖就是德福花园,每天都有不少居民经过九龙湾站去其他地方。
因此变相每天都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也凭我的观察看到一些八卦趣事。
当时有个西装笔挺的男生每天准时8点就拿着面包,在九龙湾站的入闸机站着。
原来是等一个女生一起走。
一开始感觉他们有点腼腆,没过多久他们居然牵起手来,也代表小伙子追到女朋友啦。
日复一日小伙子都来接他女朋友,感觉关系挺好的……
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被我看到这个女生跟另外一个男生牵着手出闸!
我心知不妙,难道是女生出轨了?
于是我密切期待剧情的发展……
没想到那天的下午我就收到上司的通知:你太八卦了,我要把你调去其他站驻守。
讲笑啦,调岗位只是人员分配需要而已。
然后,就没然后了。
除了本地居民,我也经常会遇到不少访港旅客,包括内地游客。
我们小时候不用学普通话,所以我们这一辈的人很少人会说普通话,包括我自己。
后来跟内地接触多了,慢慢学会了点普通话。
可是我自己也只能说港普,导致经常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
比如最简单一个字“这个zhege”,我会念成“jiegor”。
后来练习多了,常用的语句还是能说,也是能解答游客的问题的。
有时候我也遇到不少文化冲击。
在疫情前其实香港的经济还不错,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到访香港。
有一次我在客务中心,有一位戴着金手表,五十多岁的外国男人和他老婆走过来,拿出一叠很厚的纸钞说:“请问这里可以兑换港币吗?”
我微笑着跟他说:“不好意思,这里不能换,只能去找换店或者银行。”
当时我是挺惊讶的,毕竟没见过有人拿着这么多现金在地铁里。
同时也惊叹这位游客相信香港的治安,随身携带着这么多钱。
2019年的社会事件,让我们员工们都心有余悸。
相信各位都记得,由于港铁被抹黑,导致大量车站设施都被破坏。
例如跳闸这些已经算小事,大事的包括扔砖、放火、打架等,我们员工们就是最前线的人。
那段日子,我经常被召唤到前线指挥工作,甚至还上过电视。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我在站口拉下铁闸,外面站着无数个手持武器、完全看不见面孔的人。
那个场面,我觉得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最前线的我们手无寸铁,老实说我们只是打份工,却冒着生命危险,随时被砖扔中可能连命都没了。
这段时间是我们最黑暗的日子,同事们除了被“朋友”说我们为了钱放弃尊严,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导致身边不少同事都出现了精神症状,而且有些同事到现在病还没好。
港铁对员工也算负责任,我们每个需要看精神科医生的同事,医疗费用都是由公司承担的。
除了这个,在职港铁员工和伴侣可以免费乘坐地铁,员工子女的话就是免费乘坐地铁到成年。
前几年我退休了,离别时是依依不舍,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前线工作是“一百岁没死都有新闻看”的状态,临场应变导致压力真的蛮大的。
现在退下来,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
终于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二十年的地方,悲欢夹杂,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
接近半辈子都在服务港铁,陪伴着公司度过光辉和黑暗的时光。
但愿疫情赶快过去,公司能够顺利发展!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    ●
/本 文 作 者/
海边的珍妮花
一名爱旅游的医生僧
TA的更多文章
/小 助 理 推 荐/
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你也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
与更多人分享
在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要求
本文为“香港体验官”版权所有
转载加入读者群
请联系@小助理
祝贺沙中线通车!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