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论中国“动态清零”政策时称:“考虑到这个病毒的行为,而且我们已预料到它未来还会变异,我们认为这(清零)是不可持续的。这意味着是时候改变策略了”。
谭德塞的这番话,无疑给中国早已经暗流涌动的清零与开放之争,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由于奥米克戎毒株的高传播力,中国现在的疫情防控压力和成本变得越来越高,部分民众对防控措施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强烈。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阻力。
今天这篇文章,阿宝和大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我认为:
“动态清零”政策最终肯定是要调整的,但现在并不是调整的时机。就目前而言,“动态清零”政策并没有过时,依然是当前中国的最佳选择。
反对中国继续执行“动态清零”政策的朋友,提出的理由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欧美发达国家,都已经度过了疫情最困难的阶段,基本恢复了社会正常运行,中国应该学习其成功经验。
第二、奥米克戎毒力已经大大下降,基本属于大号流感,没有必要为这种危害性并不强的病毒付出如此巨大的防控代价。
第三、病毒不可能被彻底消灭,中国的”动态清零“不可持续,而且代价越来越高,早晚要放弃。
咱们先说第一个。
我们承认,欧美国家,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确实已经基本上闯关成功,度过了疫情最困难的阶段。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新增感染数量和病死数量都已经大大下降,社会也基本恢复了正常运行。
但是,阿宝想引用一下欧美媒体批评中国清零政策时经常发出的灵魂之问:但是,代价是什么?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知道:只要不怕死人,没有什么样的疫情是抗不过去的。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流感爆发的时候,全球人口不过17亿,而因为流感死亡的人数估计为2500万-1亿人。

这么可怕的瘟疫,人类也扛过去了,而且仅仅用了3年。
咋扛过去的?一句话:应死尽死,应得尽得。
疫情第一波爆发后,大量对病毒敏感的感染者都死亡了,没死的人抗过来后,就获得了对病毒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即便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变异,这种免疫力一般也不会完全丧失。
这样,经过几轮的爆发之后,绝大部分对病毒敏感的人都死掉了,剩下的人绝大部分都通过感染病毒获得了抵抗力,疫情就逐渐过去了。

只要不怕死人,没有什么疫情是抗不过去的。
人类用了3年时间扛过了西班牙流感疫情,其代价是数千万条活生生的人命。
新冠也一样,只要大家都不怕死人,只要能做到应死尽死应得尽得,那肯定是能抗的过去的。

新冠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很多欧美国家做出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选择,他们的防疫政策是“群体免疫”。
当时,新冠疫苗和抗新冠药物,都还刚刚启动研发。

在没有疫苗没有药物的情况下搞的所谓“群体免疫”,说难听点,其实就是“应死尽死应得尽得”的委婉说法而已。
欧美国家当时打的如意算盘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管控措施(包括停工停学和限制聚集等)延缓疫情传播速度,压平感染曲线,同时严格实行分级诊疗,确保感染人数尤其重症人数不压垮国家医疗体系。只要医疗体系不崩溃,只要重症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死人数就可以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面对汹涌的疫情,很多国家的医疗体系不堪重负,为了确保医疗体系不被崩溃,不得不一边放弃很多高龄危重患者的救治增加周转率,一边不断加码社会管控的力度,最终不仅大量感染者死亡,经济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可谓双输。

再后来,盼星星盼月亮,新冠疫苗终于上市了。新冠疫苗的上市和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毫无疑问对疫情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变异毒株的出现,疫苗随接种时间推移保护力下降,以及反疫苗势力导致的接种瓶颈等,不仅迫使欧美国家不断调整修正接种策略,也使欧美的感染和死亡人数持续保持在很高的水平,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逐渐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医疗资源发达的欧美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印度这样的贫穷发展中国家就更不堪问了。印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火葬场烧尸体的锅炉都烧化了。
现在,欧美国家抗过来了,印度同样也抗过来了。
只要不怕死人,没有抗不过来的。
欧美印度这些国家确实“战胜”了疫情,确实基本恢复了社会正常运行,但其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一个应死尽死应得尽得的过程,是付出了海量的生命代价和惨痛的经济代价后才闯关成功的。

这条路,中国能走吗?
与其说我们要向欧美学习什么先进经验,毋宁说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咱们再说第二条:奥米克戎的毒力真的已经大大下降了么?新冠病毒真的已经只是一个大号流感甚至普通感冒了么?
很遗憾,这只是一种错觉或者说是大家的一种美好愿望。
美国一项尚未正式发表的大样本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本质上或同以往版本新冠病毒变异株一样严重。
研究人员以马萨诸塞州13万余名新冠患者的电子病历以及全州新冠疫苗接种数据为研究对象,排除种种干扰因素后,得出的结论是:两年来,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不同新冠变异株轮流成为主流毒株,但不同时期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几乎相同”。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奥米克戎毒力下降了呢?我觉得一方面是新冠疫苗大面积接种大大降低了病死风险;一方面是大量人群之前感染过其他新冠毒株,并因此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就如同当年的西班牙流感。之所以最后大家不怕它了,并不是因为它变弱了,而是因为敏感者都死了,没死的人已经因为感染获得了免疫力。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统计数据,支持新冠是普通感冒或者大号流感的结论。
无论日本的、韩国的、新加坡的、香港的、欧洲的、美国的数据,都不支持新冠是个普通感冒或者大号流感。
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在付出大量的生命代价之后,才熬过疫情的困难时期的。
区区七百万人的香港,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丰沛医疗资源。在最新的这波疫情中,新冠感染死亡已经超过9000人。
我知道,很多朋友会辩称:香港死者大都是老年人,且很多都是死于基础疾病。
确实,感染新冠后死亡,未必一定是新冠直接致死,很多老年新冠感染者是死于原有基础疾病。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死亡与新冠无关,因为新冠感染本身,就会加重或者诱发基础疾病。不能因为患者死于基础疾病,就忽视新冠的危害。更不能因为死者老年人居多,就认为死亡可以接受。
人口700万人的香港,一波疫情死亡超过9000人,那14亿人的中国大陆,在老龄人口众多,大量老人未接种新冠疫苗,各地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绝大部分地区没有香港那样的经济实力和医疗资源储备的情况下,会死多少人?
很多人以上海为例,认为奥米克戎不可怕。但种种迹象表明,上海的救治压力,远没有很多人以为的那样轻松。
上海现在死亡数字看起来并不高,但这个数字,中央动员全国医疗资源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支援的结果。
在上海只报道了1例重症的时候,全国顶级重症专家就组团奔赴上海协助抢救。在上海只报道了9例重症的时候,国家就从陕西一次性调拨了33800ml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驰援上海。

根据网上信息:2022年4月17日,上海对四叶草方舱进行紧急改造,增设了2000张重症床位。
甚至,连某内蒙不知名的小城市巴彦淖尔,都向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上海派出了125人的医疗队伍,参加上海新冠定点医院确诊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如果中国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如果疫情以现在上海千百倍的规模爆发,那中国的医疗体系,注定会捉襟见肘,甚至全面崩溃。
而一旦医疗体系崩溃,患者病死风险,将数倍数十倍的增加。

最后,说说第三条。
很多人认为,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不可持续,因为病毒无法被从地球上彻底消灭,而清零政策的代价也越来越大。

对此,我的观点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

“动态清零”政策最终肯定是要调整的,但现在并不是调整的时机。就目前而言,“动态清零”政策并没有过时,依然是当前中国的最佳选择。
在新冠病毒已经已经不可能被彻底清除的情况下,“动态清零”政策肯定不可能是一个永久性的政策。
我们现在之所以坚定不移的执行“动态清零”,是以清零换时间,让我们将来能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彻底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大家要明白一件事:中国过去两年多的坚持,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恰恰相反,中国过去两年的坚持,换来了防疫形势的巨大变化。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等来了新冠疫苗,等来了新冠特效药物。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完成了超过33亿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形成了快速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的能力,建设了高效快捷的防疫动员体系,锻炼了从中央到基层社区的大量抗疫干部。
如果没有这两年多的坚持,如果中国从一开始就和欧美一样,在没有疫苗,没有药物,没有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的情况下就搞群体免疫,那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即使因为某种原因中国出现疫情大爆发,我们的损失也比欧美国家小得多。
但是,我们的准备,依然不够充分。
2022年5月10日,《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最新研究。
其结果显示:基于2022年3月我国的人群疫苗接种水平,在不采取非药物公卫干预措施(NPI)的情况下,在6个月内,全国将有1.122亿例有症状感染,510万人住院,270万人转入ICU,以及约160万例死亡。
在奥密克戎流行高峰,全国约需要157万张呼吸系统疾病病床。这低于我国现有的310万张。但ICU床位需求高峰将达到我国现有床位数的15.6倍,且床位短缺期将持续44天。
我知道,很多人会嘴硬,梗着脖子说:我们宁可病死也不愿意饿死。
但问题是,一旦疫情大规模爆发,那结果肯定是人财两空,群众生命和经济发展两者都保不住。
非常简单的道理:当疫情严重,国家医疗体系岌岌可危,大量患者无法住院的时候,国家只能被迫采取强有力的NPI措施压低感染曲线,确保医疗体系和社会秩序不会崩溃,包括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关闭饭店和娱乐场所等等。而且,到那时候,这些措施将是全国性的和持续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中国经济能好的了吗?

即便国家不采取这些措施,你觉得这种环境下老百姓会出去打工吗?会出去吃饭吗?会去电影院看电影吗?
那么,什么时候中国能够做好准备呢?

我想,至少应该做到:疫苗接种率尤其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大大增加,廉价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保证充足供应,提前建设大量方舱医院,准备好足够的床位以及医疗设备。
根据上面提到的复旦大学团队研究结果:如果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达到97%以上,并确保50%以上的有症状感染者能用上抗病毒治疗,ICU的高峰入住率将不超过实际承载能力,新冠总死亡人数降至季节性流感相当程度。
据我所知,上述这些工作,国家目前都在大力推进。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抗疫问题上,请大家相信党和政府。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党和政府在几次关键时期都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没有出现过任何大的战略性误判。
不要担心什么利益集团绑架国家抗疫政策,在中国大陆,别说几个疫苗核酸企业,就是千亿富翁和万亿级别的公司,也没有可能绑架国家政策。

不要担心国家只管清零不管经济,全世界范围内,过去几十年里,最重视经济最会搞经济的国家大概就是中国了。

所谓“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意思是: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平时看惯了的,就容易让人失去警戒。
中国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因为国家备周,所以老百姓意怠。因为对新冠这两个字越来越熟悉,民众越来越不觉得病毒有多可怕。
中国这次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很大程度上就是斗志松懈和失去警惕性的结果。
中国抗疫战争什么时候能获得彻底的胜利?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彻底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认为:相信党,没错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