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势力造车的差友们,想必多少应该看过车企大厂们的新车发布会。
比如最被大家熟知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蔚来等。
他们的发布会就有种以前的手机发布会的感觉,每一次都有新鲜热乎的技术被装在车上。
咱看手机发布会,知道高通骁龙 888 理论上要比骁龙 865 好。
手机的摄像头呢,也是越多越贵。
手机发布会厂商们喜欢攀比处理器,比谁的摄像头更多,比谁的屏幕更大,而车企这边则卷起了新东西 —— 激光雷达
但这些新车发布会可不像手机发布会那么 “ 通俗易懂 ”。
大家看完发布会上的这些激光雷达的专有名词,想必都一愣一愣的。
比如蔚来 ET7 发布会上,李斌说 “ ET7 搭载了 1550nm 的激光雷达 ”。
极狐汽车发布会上,阿尔法 S 全新 HI 版搭载了华为自主研发的车规级等效 96 线激光雷达。
小鹏 P5 发布会,小鹏 P5 搭载了等效 144 线的激光雷达。
手机发布会我知道摄像头越多越贵,但新势力车企为啥都在往激光雷达的方向卷?买车的时候要怎么考虑这个因素?
差评君今天就把这些新车发布会上搞的 “ 晦涩难懂 ” 的官方术语,掰开揉碎了跟大家聊聊。
其实上面那些名词其实都指向了一个东西,激光雷达。
为什么车企们喜欢在车上装激光雷达?咱得从根说起。
目前市面上所有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它们实现智能的路径几乎都是一样的。
感知 —— 决策 —— 执行。
就像我们人开车的逻辑是一样的,眼睛看到障碍物,大脑进行决策什么时候打方向盘,然后双手双脚去执行。
而这个激光雷达,就是智能驾驶汽车的眼睛之一。
一辆智能驾驶汽车要想实现更多的智能驾驶功能,比如 L3 级别或 L4 甚至 L5 级别,首先就是要看的清楚。
目前路上跑的智能驾驶汽车上主要装了三种眼睛,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
超声波传感器主要是用来看近距离的物体,比如停车时候探测周围的障碍物是不是快碰到了。
毫米波雷达相较于超声波传感器看的更远一些,比如探测和前方车辆的车距。
但是上面的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这两个眼睛都不能上下看,关键是看不高,它们只能平行看到前方。
并且只能知道障碍物在哪,障碍物长啥样它们描述不出来。
这时候就需要摄像头,它可以把近距离的障碍物看的一清二楚,告诉智能驾驶系统,障碍物到底长什么样。
But 。。
随着行车环境越来越复杂,有些路况仅靠上面这三位兄弟还远远不够。
比如之前Uber在美国的一起事故。
夜间,一位妇女推着自行车横穿马路,被开启辅助驾驶系统的特斯拉径直撞了上去,这名妇女也当场死亡。
后来根据公布的行车记录仪数据,初步分析是因为当时是夜间,而且这名妇女推着自行车缓慢移动,还一直处于路灯和车灯的阴影区域。
这导致摄像头压根没看到前面有位妇女,而毫米波雷达对缓慢移动的物体灵敏性又不高,所以等到毫米波雷达检测到或者摄像头看到这名妇女时,指着智能驾驶系统做刹车反应,早就晚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能在夜间看的又远又清楚的雷达呢。
没错,就是被寄予厚望的激光雷达。
其实我们最早用的那种车载地图测绘用的就是激光雷达,比如那种车上顶个帽子一直转转转的那种。
这个就叫机械式的激光雷达,也是最传统的激光雷达,里面放了激光发射器,然后绑在电机上 360° 的旋转,从而扫描周围 360° 的区域。
但你细想。
一根激光搁那扫其实啥也扫描不出,所以激光的光束就得搞的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扫描周围一整个平面。
读到这想必差友们应该明白小鹏和极狐新车发布会,那个 96 线和 144 线激光雷达是什么。
就是有 96 条和 144 条激光束在扫描。。
那是不是意味着要装上 96 个或 144 个激光发射器呢?
那肯定不行,首先体积会很大,其次价格也会很贵。
所以,慢慢有了半固态激光雷达和纯固态激光雷达。
大多数的智能汽车,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半固态雷达。
半固态激光雷达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激光发射器,就可以做到等效 96 线和等效 144 线的效果。
这个过程,其实是把机械式的那种旋转马达,用一个 MEMS( 微机电系统 )来替代。
我们以半固态激光雷达里的微振镜激光雷达为例。
微振镜激光雷达虽然不能像传统的机械式激光雷达那样扫描 360 °的范围。
但是它可以把几束激光,通过微振镜振动的形式把它变成几十上百束激光,这样就实现了多个激光发射器同时发射的效果。
除了我上面说的这些机械式的激光雷达,还有像 OPA 相控阵激光雷达、3DFlash 激光雷达和 FMCW 激光雷达等纯固态激光雷达。
那么说完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我们再解释下蔚来发布会上的 1550nm 激光雷达。
其实除了 1550nm,常见的还有 905nm,这些数字指的是激光雷达发出的光的波长。
905nm 波长的光,因为很接近我们人眼感知的可见光波长范围( 400-780nm )
所以 905nm 波长的激光雷达一般功率做的比较小,防止影响到人类。
而 1550nm 远离人类可见光波长范围,所以可以把功率做的很大,这样也就提高了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
所以激光雷达就真的完美无缺吗?
必然不是。
在实际的驾驶场景中,某些高反射率物体就容易让激光雷达变 “ 瞎 ”。
比如激光雷达扫描出的点云图里,会出现像 iPhone 拍照那样的鬼影现象。
也会出现膨胀现象,就是一个高反射率物体的点云轮廓往往会向四周扩散,成像出一个比实际更大的点云。
这些都会变成算法识别里的障碍,可能导致智能驾驶系统决策失误。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激光雷达这玩意,真的是相当贵。
国内禾赛科技、速腾的一颗机械式旋转激光雷达,售价基本在 3000 美元以上。
而价格相对便宜的半固态式激光雷达,售价也在 800-1200 美元不等。
激光雷达的售价昂贵,也是大洋彼岸的马斯克鄙视激光雷达的最大原因。
他曾表示 “ 任何使用激光雷达方案的人都是大傻 X,注定失败( Doomed )”。
并且最近在特斯拉的美国官网,Model Y 的 AutoPilot 介绍页面,连毫米波雷达也给取消了,就剩下超声波传感器和摄像头,并且上面还写着 360° 无死角覆盖。
而马斯克极力倡导的实现自动驾驶的路径,是纯视觉路线。
在马斯克看来,我们人可以只依赖眼睛所见来开车,为什么 AI 不行。
那老马的纯视觉厉害吗?
也有问题,纯视觉的风险并没有比激光雷达小。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车载摄像头记录的下面这张图。
右侧大巴车明显的印出了左侧 SUV 的模样,摄像头碰到这情况就蒙圈了,极有可能出现智能驾驶系统决策判断的失误。
在实际驾驶中,类似于这样的特殊场景也还有很多。
但那些走激光雷达 + 视觉路线的车企之所以不走老马的纯视觉路线,是因为并不是每个车企都像特斯拉那样卖了那么多车,有那么多的实车行驶数据来训练自己的智能驾驶系统。
而激光雷达 + 视觉的路线,可以让你即便没有庞大的数据集,也依然可以依靠强大的硬件实力,快速实现更高阶的智能驾驶。
所以说到底,是大多数智能驾驶车企采用的激光雷达 + 视觉路线好,还是马斯克纯视觉的路线好,这事现在还没办法下定论。
所以智能汽车装上激光雷达是不是刚需这事,咱现在也还不好说。
不过差评君觉得,在 L3 以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规范政策出台以前,激光雷达尚且还是个技术冗余的方案。
也就是说,现在大多数的智能驾驶场景并不能充分发挥激光雷达的优势,但激光雷达这玩意其实也是越早装上越好,这样可以更早的跟其它雷达传感器熟悉配合,也方便厂商做后续调整。
所以归根到底来个总结,激光雷达可以让新势力车企便捷高效的步入更高阶自动驾驶场景,特斯拉的纯视觉依靠自己的庞大的实车数据,可以训练出更加成熟的智能驾驶系统。
国内的百度阿波罗,他们最早做无人出租车也是走视觉 + 激光雷达的路线,但由于成本和未来智能驾驶系统稳定性的考量,百度转头做起了纯视觉路线,并且成为了中国唯一 L4 级纯视觉城市道路自动驾驶闭环解决方案的企业。
所以说,虽然车企们开个发布会总喜欢卷激光雷达配置,但我们尚不能判断激光雷达 + 视觉的路线和纯视觉路线哪个才是未来。
最后呢,如果你因为想体验一下智能驾驶功能,打算入手一辆智能驾驶汽车。
那我劝你别买,大可以等几年更高阶智能驾驶法规落地时再购入。
因为智能驾驶汽车身上背的这群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啥的,更新换代还是相当快的。
就像手机里的处理器,今年是 865,明年就是 888,一年一个样。
新势力车企们这么喜欢 “ 卷 ” 对于咱来说,那肯定是个喜闻乐见的事,就像手机行业一样,说不定以后会出现像性价比之王的智能驾驶汽车。
此处手动 @雷总!!!
那么最后的最后,如果你准备买装备了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汽车,请不要对它过分自信。
 无论何时开什么车,方向盘都要时刻紧握。
撰文:LYX   编辑
图片、资料来源: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 关于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的一些思考;

Vehicle —— 通过广州车展——看自动驾驶激光雷达;

开元证券 —— 激光雷达行业研究;

太平洋汽车 ——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详解;

蔚来官网;
小鹏官网;
特斯拉美国官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