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发挥博士后阶段对于青年科学家的培育作用,吸引汇聚优秀青年人才与高水平团队共同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携手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启动实施”博士后攀登计划”。首批“攀登计划”共有13位博士后获得资助:
DENNIS J. YUAN
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承担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TRANSFORM TL1 Precision Medicine Training项目,在T细胞的活化、调节及相应生物信息学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擅长利用多组学研究癌症和治疗对免疫系统的重塑。
陆   叶
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德国海德堡大学流行病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主要从事胰腺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Int J Cancer,J Med Genet,Front Oncol,Front Genet等期刊发表论文10篇。
王   倩
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大连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吉斯达赫特材料与海岸研究中心 (Helmholtz-Zentrum Hereon)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递送系统,核酸适体及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研究,在Acta Biomater., Biomater.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7篇。
王红芝
获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硕士学位,巴塞尔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在MCT, Sci. Transl. Med, Mol. Cancer Ther.,Theranostics,JMB等期刊发表论文9篇。   
KHALIL ALI AHMAD KASM
获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获上海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在转化药理学和药物发现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主要从事新型抗肿瘤药物和治疗策略(如靶向蛋白质降解)的发现等研究,在Biochemical pharmacology、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等期刊发表论文16篇。
杨秋霞
获兰州大学化学学士学位,湖南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基于核酸适体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以及基于DNA纳米结构用于仿生体系的构建研究,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Org. Lett., Bioconjugate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入选2021年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陈 依
获第二军医大学麻醉学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麻醉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围术期重要脏器(肝、肺等)的功能保护研究,在Arch Toxic,Mediators Inflamm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发工作,读博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已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项目。
管晓庆
获北京大学内科学硕士学位,获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来揭示肿瘤发生过程、肿瘤微环境和对药物响应中的系统变化,发现新型癌症治疗靶点和标记物,在 Nucleic Acids Res、Front Cell Dev Biol、Front Oncol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钱塘交叉基金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及省科技重大项目。
陈佳辉
获浙江中医药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胃癌筛查、胃癌手术导航相关技术开发,以及胃罕见恶性肿瘤相关研究,在Chin J Cancer Res、Ann Surg Oncol、Cancer Res Treat、BMC Cancer等期刊发表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张子文
获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乳腺癌肿瘤微环境、耐药及转移等相关机制研究,已获临床肿瘤学乳腺内科医师资格,在Front. Cell Dev. Biol.、Front Mol Neurosci 等期刊发表论文4篇 。
张代亮
获兰州大学化学学士学位,湖南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和人工碱基修饰的DNA探针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Nano和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论文13篇,获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武晓秋
获湖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香港浸会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核酸适体的筛选、分子诊断和治疗产品的开发研究,在 J. Am. Chem. Soc.,Theranostic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Front Cell Dev Biol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潘光照
获西南大学生物学硕士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肿瘤生物学及抗肿瘤药物靶标的筛选、癌治疗靶标的筛选及分子机制研究,在Molecular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多个项目研究。
博士后“攀登计划”简介
一、资助对象与期限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博士生,能全职来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资助期限为2-3年,特别优秀的可执行两个资助期。
二、资助条件
1.恪守学术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
2.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取得博士学位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一年。
3.博士就读于世界大学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30高校或著名研究机构,或本领域的国际顶尖团队,科研业绩特别突出者可放宽要求。
4.特设指标重点招收临床医学博士,培养高水平研究型临床医生。
5.专业方向及研究领域契合,具有成为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发展潜质及创新能力。
三、待遇保障
1.年薪30-40万元(税前),科研启动费50万元,鼓励合作导师额外配套资助,特殊仪器可单独配置。
2.充分尊重个人研究兴趣,制定院士等领衔的高水平导师团队,要求导师团队为科研开展、项目申报等提供精细指导。
3.配置精装修博士后公寓、科研需要的实验及办公空间。
4.首个资助期满达到合同任务要求者可优先留所,享受同类人才引进待遇。
5.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享受医学所正式员工同等福利(食堂餐补6600元/年、工会物资福利、三甲医院VIP体检套餐),协助办理落户、子女入学入托等事宜。
6.留杭市属单位工作者,依杭州市政策可享受40万元补助。另符合杭州医学院“求真人才”第六层次及以上条件的人员,博士后出站后优先录用至教师岗位,并补足博士后期间相应待遇。
7.申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并获资助者,自动入选“博士后攀登计划”,同类资助经费按就高原则执行。
编辑 宣传统战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